標題: 清查常見筆記本電腦“縮水”硬件配置 [打印本頁]
《木蘭詩》中有這樣兩句話:“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在熱鬧的筆記本電腦賣場中,就充斥在一大批讓普通用戶雌雄難辨的產品,這些筆記本電腦乍看之下跟其他的沒什麼區別,雖然同是迅馳,照樣稱為酷睿,性能感覺也與台式機相差無幾,但實則內裏乾坤卻大有不同。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這些被商家有意無意掩飾得很好的配置“縮水”的筆記本電腦。
處理器(CPU):相同主頻多種型號“障眼法”
處理器可以說是筆記本電腦系統平台的靈魂,哪怕不精通此道的“菜鳥”筆記本用戶,也能說出諸如奔騰、酷睿、雙核之類的術語。在移動市場橫掃一片的Intel,在這個市場上投放了大量的兵力,以標準配置的處理器主打之外,還推出了一系列同樣掛著與標準配置處理器相同旗號的“縮水版”處理器,而且數量和種類相當多,從Core 2 Duo T7xxx系列到Core 2 Duo T5xxx再到Core Duo T2xxx系列的處理器都有這類“縮水版”。
從上面的表格中我們可以看出,“縮水版”處理器和標準版處理器雖然打著相同主頻的旗號,但性能參數方面有著較大的不同。其中最為明顯的是前端總線和二級緩存的不同。原來標準版800MHz、667MHz的前端總線被降低了一個檔次,而原本標準版2MB、4MB的二級緩存縮減了一半,變了1MB、2MB,不同的“縮水版”還有不同的縮水方式,有些是只改動了上述兩個數據之一,有些則是二者統統縮水。
這兩個參數的改變究竟對於實際應用有什麼影響呢?在這之前我們有必要先來簡單解釋前端總線和二級緩存這兩個概念。
前端總線的英文名字是Front Side Bus,通常用FSB表示,是將CPU連接到北橋芯片的總線。北橋芯片負責聯系內存、顯卡等數據吞吐量最大的部件,並和南橋芯片連接。CPU就是通過前端總線連接到北橋芯片,進而通過北橋芯片和內存、顯卡交換數據。前端總線頻率越大,代表著CPU與北橋芯片之間的數據傳輸能力越大,更能充分發揮出CPU的功能。不過在CPU性能大大過剩的當前,前端總線的性能差別在實際應用中的影響是很小的,以533MHz和667MHz前端總線為例,如果處理器滿負荷工作一個工作日,667MHz前端總線的處理器比533MHz前端總線處理器能節約的時間也不過十多分鐘,幾乎是可以忽略不計的。
既然說到了前端總線,有必要提一下另外一種JS喜歡采取的投機方式。我們已經知道了前端總線是處理器與內存之間的數據傳送速度,所以除了處理器上有前端總線這一數據外,內存上同樣有一組與之匹配的數據,稱為內存 ,也就是我們平日看到的DDR2 667、DDR2 800這些指標的後一位數據。很顯然要二者能夠完美契合,必須使二者達到相同性能指標,不過由於不同規格內存間存在些微價格差異,無良JS有時會用DDR2 667內存搭配前端總線為800MHz的處理器,這顯然是不合理的。
緩存(Cache Memoney)位於CPU與內存之間的臨時存儲器,它的容量比內存小但交換速度快。相對於對日常應用影響甚微的前端總線,由於Intel的處理器對於二級緩存的依賴很強,在CPU核心不變化的情況下,增加二級緩存容量能使性能大幅度提高,所以二級緩存的“縮水”對於日常使用的影響更為明顯。
“縮水版”處理器的最大迷惑性在於,它是打著和標準版完全相同主頻的旗號出現在消費者面前。單從筆記本電腦機身上貼著的迅馳、酷睿、雙核的LOGO標誌上看,根本無法辨別這台筆記本電腦是否采用的縮水版處理器。從某種角度來看,雖然縮水版與標準版的處理器性能上沒有要命的差距,不過總是覺得這種小聰明行為做得忒不厚道了一些。
獨立顯卡(圖像卡):不同平台天壤之別
筆記本電腦在顯卡方面一直落後台式機比較多,主要是因為獨立顯卡功耗大,成本高,而往往又鮮有筆記本電腦用戶將其用作遊戲平台,所以移動平台獨立顯卡一般要滯後於台式機平台。移動平台的獨立顯卡和台式機平台相比,天生就是“短斤少兩”的產物。眾所周知顯卡芯片的提供商以nVIDIA和ATI兩家為絕對主流,之前,N記獨立顯卡命名為nVIDIA GeForce GO XXXX而ATI的命名為ATI Mobility Radeon XXXX,現下nVIDIA再次變更了命名方式移動8600名稱改為了8600M而不是以前的GO xxxx。表面上看,移動平台獨立顯卡與自台式機獨立顯卡的區別僅僅在於這“GO”和“Mobile”等幾個單詞或者字母的變化,如果您要將台式機平台和移動平台劃等號那就大錯特錯了。
可不要小看這兩個單詞,有了這兩個單詞,就說明該款顯卡是特供移動平台使用的,千萬不要把這些顯卡跟不帶“GO”和“Mobile”的台式機顯卡混淆。那麼這些顯卡究竟是怎麼個“特供”法?其實說簡單點就是將台式機獨立顯卡性能“縮水”後融合在移動平台使用,我們來做一個簡單的對比您就能明白其中一二。
現在在活躍在筆記本電腦市場的nVIDIA中端獨立是GeForce GO 7600GT,同樣在台式機平台上也有一款GeForce 7600GT芯片組的顯卡,從nVIDIA官方網站上,我們分別找到了這兩款顯卡的性能參數。(如下圖所示)很大程度上決定顯卡性能的內存位寬二者就相差了一倍,明顯這兩款顯卡在性能上有著本質的差異。如果您對於這些簡單的數字參數沒有明確的概念,那我們用性能測試來說話。
舉一組最簡單的顯卡性能測試數據,在大名鼎鼎的3Dmark測試中,GeForce 7600GT在2003版的成績在13000分以上,2005版的測試分數超過6000,而帶有“GO”的移動版本,3Dmark03測試成績在4000∼5000之間,3Dmark05的分數更只有可憐的2000分左右,性能連台式機版本的一半都達不到。這些性能上的差異表現到應用中,就是在您玩《極品飛車10卡本峽谷》的時候,將特效全開後是將車飈得行雲流水一般還是如看幻燈片一般的區別。
除了與台式機平台相比的縮水之外,移動平台獨立顯卡之間,也存在“縮水”的問題。拿時下 的8600M顯示芯片組為例,這款獨立顯卡在移動平台中就分為 8600M GS和 8600M GT兩個版本,其性能當然也是不同的。8600M分兩個,一個是8600M GS,有16個運行在1200MHz上的流處理器,最大支持512MB 128BIT顯存,頻率為核心600MHz,顯存1400MHz。8600M GT,32個運行在950MHz上的流劉理器,最大支持512MB 128BIT顯存,頻率為核心475MHz,顯存1400MHz。雖然二者的差別並不算太大,不過還是會有些許性能上的高低之分,如果您不明就裏的話,如此細微的命名差別很容易被JS以次充好。
綜合以上因素,獨立顯卡是筆記本電腦中最容易“忽悠”人的環節,如果您按照購買台式機的慣性思維去選擇獨立顯卡筆記本,最後得到的性能表現會讓您大跌眼鏡。
硬盤(影碟機):委曲求全的真假SATA
筆記本電腦硬盤的接口從迅馳三代開始,基本上全面拋棄了之前的PATA轉向了SATA,除極少數過時的舊型號產品還在使用IDE接口之外,目前絕大部分筆記本電腦硬盤型號都是串口。但是在有些筆記本電腦中,用戶卻發現一個奇怪的問題,標稱SATA硬盤的筆記本在BIOS中並無SATA相關的設置選項,使用軟件測試自己的筆記本硬盤接口傳輸標準,往往會看到一個意想不到的結果——硬盤工作於UDMA狀態,也就是傳統意義上的PATA狀態,這種情況,您就是遭遇了傳說中的“假”SATA硬盤。
硬盤具備有SATA的“形”也就是電子工程師所說的:電氣接口兼容但是傳輸協議和規範並不符合真正的SATA I 1.5G/II 3.0G標準。問題最先出現在BIOS上,我們還是從這裏入手來解決。
因為絕大部筆記本都只能接1-2個ATA設備,其中一個光驅接口還是傳統IDE,所以在筆記本BIOS上面SATA傳輸模式做了簡化,主要是兩種模式 Compatibility(兼容模式)和 ACHI(高級主機控制器接口)模式。兼容模式是SATA設備報告給操作系統自己是 UDMA 5/ATA100設備,系統按照UDMA 5/ATA100的指令方式讀取,兼容模式的好處是不需要特殊處理,Windows安裝盤、Windows下面不需要安裝SATA ACHI 驅動,只需安裝Intel Inf 驅動,壞處是兼容模式沒法實現 SATA RAID和NCQ (原生指令序列),爆發傳輸速率不可能超過 133M/S(UDMA-6)。
ACHI這種模式時候硬盤對於計算機來說工作狀態類似SCSI設備,大部分系統下面都需要專門的驅動才能正常訪問,無論是純DOS模式,還是沒處理過的Windows安裝光盤下都會提示找不到硬盤,這種模式下需要安裝時候按下F6插入驅動軟盤或者用改版的SATA驅動集成的Windows安裝光盤才能正常安裝系統。而在Windows操作系統下需要安裝Intel矩陣存儲驅動。IMS SATA增強模式支持RAID和NCQ爆發傳輸速率能輕松突破 150M/S。
說到這裏,“假”SATA硬盤的謎底就可以揭曉了。這種硬盤的出現一則因為大部分廠商並不具備自己開發BIOS的實力,無法在BIOS中加入SATA模式設置,只能使用上遊廠商提供的BIOS讓硬盤工作在兼容模式。而另一方面,現在的操作系統並不無縫支持SATA硬盤,必須在安裝操作系統時加載驅動,而一般驅動是在軟盤上的,而現在的本本都取消了軟驅,所以你沒有辦法加載驅動,很可能安裝不了系統,這時候少不了就會去“騷擾”廠商的客服,所以幹脆統一在BIOS裏映射為PATA了事,少了廠商很多麻煩。
在現實應用中,因為現在筆記本最大持續讀取讀取速度只有40M/s,主流速度還是30M/S附近,距離PATA的極限133M/S 還有很遙遠的距離。而爆發傳輸性能又是需要考慮緩存因素的,更多還得看硬盤本身設計。所以接口傳輸模式只是影響爆發傳輸速率的一個因素之一。正因為筆記本硬盤上SATA的速度優勢還極其微弱,所以廠商才敢於無視這個選項,也就最終造成了名不符實的“假”SATA硬盤流落民間。
其他:一切為了利益最大化
除了前面提到的筆記本電腦三大件的“縮水”之外,要麼為了節約成本增加利潤,要麼為了糊弄不明就裏的消費者,不良商家還會在一些並不起眼的地方打打小算盤。
僅僅頂蓋采用合金材質而對外宣稱是全合金外殼尚且算有良知,更離譜的會把塑膠外殼都說成是合金;液晶屏嘛,最便宜的就行了,誰要那高亮廣角的賠錢貨;各種接口也是需要成本的,同樣質量也有高下之分,USB嘛則能少一個算一個;電池能用個一兩個小時就行了,幹嘛非得用六芯、八芯高性能電池不可?整機重量上也可以做做文章,去掉電池,把光驅硬盤換成減重模塊,原本蠢笨的大個頭居然就變成了輕薄機;鍵盤、觸摸板大可以用最便宜的,反正不上手用幾天不對比根本就無法判別手感的優劣……
不過有一些大廠商,為了降低筆記本的售價,使本本更好的普及,對原有型號在外觀上做了一些調整,去掉一些奢華的配置或降低外殼材料成本,從而更好的打入低價市場。總的看來還是實惠的,不過就怕這些實惠沒有被普通的消費者到,而是被巧嘴的買廠商人用“標準版”的價格忽悠走啊!
後記:明明白白消費“縮水”筆記本
前面說了這麼多各種“縮水”的配件,但是並不是要全盤否定這種產品。“存在即合理”,之所以會有如此多的“縮水版”產品,也是源於市場的需要。由於成本的降低,正常情況的“縮水版”筆記本電腦售價往往比標準版低數百甚至上千元,這對於預算有限,而對筆記本電腦性能又不那麼講究的用戶來說無疑更適合。
我們需要譴責的,是那些將“縮水版”筆記本電腦當作標準配置賣給並不知情用戶的JS們。在您購買筆記本電腦之前,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功課,對選中的筆記本電腦的各項配置充分了解,不要聽信經銷商天花亂墜的一面之詞。另外,在購買的時候一定要準備好各種測試軟件仔細驗機,如有疑問立刻當場提出,否則等您把“縮水”筆記本當寶貝一樣抱回家之後再來後悔可就回天無力了。
http://www.jb51.net/softjc/9193_2.html
唔將手指當HDD用咪算比面lor~
danielwong43 發表於 2011-7-16 21:31
唔將手指當HDD用咪算比面lor~
依家電腦閹割得好犀利,商家從中不知可以抽到幾多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