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金融時報》:中國開始爭奪西太平洋霸權 [打印本頁]
菲利普·斯蒂芬斯
乍一看,中方在東中國海設置防空識別區,似乎是表明它在精心布置,升級中日之間由來已久的尖閣諸島(Senkaku Islands)——中國稱為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主權爭議。更令人擔憂、也更為可信的一種解讀是,中國政府決定在西太平洋挑戰美國。東亞局勢看起來空前危險。
今年早些時候,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加利福尼亞州與美國總統巴拉克·奧巴馬(Barack Obama)會晤時曾表示,太平洋夠大,足以容下中美兩國。言下之意是,美中應當分享利益。不過,習近平的另一層隱含意思是,中國不能接受美國繼續作為太平洋頭號大國的現狀。在峰會上,奧巴馬回避了這個問題。現在看來,習近平已作出決策,中國應該開始爭取自己的利益了。
尖閣諸島自19世紀末以來一直由日本管轄,只是在二戰後一度由美國控制。20世紀70年代初,中國重新提出主權主張,但在幾十年裏並未追究這件事。2008年奧運會後,中國政府采取了更加強硬的姿態,經常進入爭議領土的海域和空域。這促使美國發出警告,聲明尖閣諸島適用《美日安保條約》。
美國的這個承諾正遭遇考驗。中國似乎在提出一個問題:奧巴馬為了維持現有秩序願意走多遠?中國的戰略目標是將美國驅離本國海岸線,讓中國在東中國海和南中國海確立宗主國地位。已經被中東戰事折騰得精疲力盡的美國,是否有政治意志為了保衛幾座無人居住的島礁,承受在亞洲投入沖突的風險?
或許並非巧合的是,中方發起挑戰的時機正是奧巴馬任期內最困難的時期之一。
美國派遣兩架B-52轟炸機飛越中國劃設的防空識別區,而且不理睬中方有關通報飛行的要求,甘冒中方采取“防禦性緊急處置措施”的風險。這似乎表明,美國明白這一挑戰的性質。
美國國防部長查克·哈格爾(Chuck Hagel)稱中國劃設防空識別區的舉動是“一種不利於穩定的企圖,目的是改變地區現狀”。其他美國官員更不客氣。不過,中國在打長遠的算盤。東亞局勢的一個關鍵問題是:美國是否有足夠的耐力來抵抗中國對地區霸權的持續追求?
中日在島嶼問題上爆發武裝沖突的風險本已不低,而劃設防空識別區的直接影響是加大這種風險。中國的防空識別區與日本設立已久的防空識別區存在重疊。雙方誤判的危險絕非可忽略不計。身為民族主義者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Abe Shinzo)決心不向力量更為強大的鄰國屈服,也不受美國私下敦促東京降低政治溫度的警告過度影響。
安倍晉三是公然的修正主義者,還有一個危險的習慣,那就是輕描淡寫日本歷史上的汙點。他還在尋找借口修訂日本憲法,使日本軍事力量不局限於自衛。在尖閣諸島與中國爆發意外(或者有意)的沖突,將為安倍提供修憲理由。
這將奧巴馬置於一個非常尷尬的境地。美國必須向中國表明,美國在爭端中支持日本,但同時不想鼓勵安倍晉三加劇地區緊張局勢。中國的各個鄰國都在密切關注,看美國究竟將如何在兩個目標之間找到平衡。
對美國而言,這牽涉到遠遠超出美日關系的事情。中日在尖閣諸島問題上的僵持,只是中國與鄰國諸多領土爭議之一。中國新設立的防空識別區除了與日本的領土主張沖突之外,還與韓國的防空識別區部分重疊。菲律賓對美國政府不滿,因為在它看來,美國在菲中關於南海一個群島的爭端中未能充分給菲方撐腰。此外,越南與中國也存在海洋邊界爭議。
不管是有意無意,北京已經將尖閣諸島空域的控制權問題,轉化為對於美國對東亞安全承諾的考驗。如果華盛頓承認中國的防空識別區,那將給地區其他所有國家發出信號:不能指望美國捍衛地區現狀、遏制中國擴張主義。
但如果美國在爭議空域頻繁巡邏,展示出作為“東亞常駐大國”的決心,那又意味著多了一個中美摩擦的來源。我猜測,已被指責要為美國在中東勢力的衰落負責的奧巴馬,承受不起在尖閣諸島問題上讓步的後果。
中國政策制定者是歷史的好學生。德國19世紀晚期的崛起一直是中國高層外交政策精英的重點研究對象。這些官員告訴來訪者,德皇的誤判導致德國的鄰國團結起來對抗它的崛起,中國不會重蹈覆轍。但現在,中國施展實力的決心壓倒了它對歷史的關注。歷史的錯誤往往會重演。
多維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