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鉤藤」減柏金遜症副作用 [打印本頁]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柏金遜症被視為全球第二常見的神經退化性疾病,六十五歲以上人口的平均患病率為百分之二。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一項臨牀研究發現,中藥「鉤藤」能有效減輕柏金遜症患者服食西藥帶來抑鬱、食欲不振等副作用。有關研究結果已在美國申報專利,下一階段研究亦得到政府資助六十萬元,將加長研究周期及加大鉤藤的劑量,測試能否減輕患者手腳顫抖的情況。

浸大中醫藥學院副教授李敏及其研究團隊近年發現,中藥「鉤藤」原本用作醫治高血壓引致的頭暈,或小童發燒出現的抽搐情況,其主要成分「異鉤藤鹼」也能清除積聚大腦引致柏金遜症的異常蛋白。李敏說,柏金遜症迄今仍無法百分百痊瘉,服用西藥又令患者出現較多副作用,故希望透過臨牀研究引證,鉤藤能否有效紓緩治療柏金遜症帶來的副作用。

○七年至○九年,浸大中醫藥學院進行含有鉤藤的中藥複方治療柏金遜症的臨牀研究,在二十四星期內,比較四十七位病人服藥前後的療效反應。據中醫症候分型測試者皆為「脾虛型」,排除同時患有糖尿病或精神病患者。結果得出,當中二十二位病人服用含有鉤藤、黨參、茯苓、白朮、甘草等成分的中藥處方沖劑,及後在抑鬱、焦慮、睡眠障礙、大便困難及食欲下降等徵狀都有顯著改善,溝通能力較未服用藥方的患者為佳。

臨牀研究亦使用出自清代名醫張璐撰寫的《張氏醫通》記載的中藥處方,將含有鉤藤的「加味六君子湯」予患者服用。結果亦引證藥方未發現明顯的不良反應,中西藥方混合服用也不成問題。對於下一階段臨牀研究得到食物及衞生局資助六十萬元,李敏透露,研究周期將延長至四十星期,並重點測試增加鉤藤的劑量,期望改善患者手腳顫抖的情況,估計所需的測試人數為一百二十二名。過程中除了有註冊中醫師對每位參加者評估症狀,更會免費提供藥物治療和肝腎功能檢測。

李敏指,鉤藤雖在市面有售兼且便宜,叮囑市民切勿擅自「執藥」,中醫會根據病人體質辨症,調整藥材劑量。

http://news.sina.com.hk/cgi-bin/nw/show.cgi/2/1/1/2386648/1.html

政府資助只得六十萬元,夠唔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