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萬人驗大腸癌 14%港人證發病 [打印本頁]
高於亞太地區 專家:已響警號
大腸癌已超越肺癌成為本港十大癌症首位,施政報告亦提出資助較高風險組群接受大腸癌篩查。中文大學醫學院2008至2012年間為逾1萬名無病徵市民做大腸癌篩查,結果證實近一成半參加者有癌症或癌前病變,醫學院認為調查結果敲響警號,預料日後的全民調查結果相若,並建議政府先推行成本較低的大便隱血測試。
據醫管局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每年死於大腸癌個案約1900人,而2011年新增大腸癌個案有4450宗,多於同年肺癌(4401宗)49宗,成為本港十大癌症首位。
中大醫學院大腸癌教育中心在2008年5月至2012年12月間,為 10,732名年齡介乎50至70歲、無大腸癌徵狀的市民進行大腸癌篩查,當中55%參加者接受了大便隱血測試,其餘45%則接受了大腸鏡檢驗,結果發現,共1512名參加者(14%)證實有癌症或是癌前病變。
調查發現,大腸鏡檢測組別中,23.6%參加者驗出有大腸腺癌(即瘜肉),較大便隱血測試的1.6%高;大腸鏡組別驗出後期腫瘤及大腸癌的比率,亦高過大便隱血測試組別(見表)。
預料全民篩查結果相若
中大大腸癌教育中心總監黃至生醫生表示,調查反映有14%參加者發病,比率高過亞太地區的單位數字,情况令人關注,他預料日後政府推行全民大腸癌篩查,檢測出的發病比率與是次調查相若。他續表示,以收集糞便樣本做檢測的大便隱血測試,準確度可達近九成,至於大腸鏡檢查準確度則達100%。
政府早前提出以先導計劃形式,資助65及70歲市民做大腸癌檢查。中大醫學院副院長(臨牀)胡志遠表示,國際上50歲起為大腸癌發病年齡,但明白政府要考慮公共醫療系統所承擔壓力,兩者應平衡,政府可考慮將合資格參加者年齡定於60至70歲。
中大:可先行大便隱血測試
胡志遠認為,大腸鏡檢查雖準確度較高,但成本亦較高,傳統大腸鏡檢查須由腸胃科醫生操作,目前醫護人手不足以應付,建議先推行成本較低、操作較易的大便隱血測試,並加強家庭醫生參與計劃。
另外,大腸癌教育中心正招募5000名40至70歲市民,參加新一輪免費大腸癌檢查。黃至生解釋,參加者年齡要求較上次計劃降低,希望藉今次檢查找出較高危的癌前病變患者。市民可致電24小時熱線3151 5666查詢。
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