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美媒:中國永遠不可能取代美國成為全球霸主 [打印本頁]
扎克‧比徹姆
美國《一周》周刊2月13日文章,原題:中國沒有取代美國——永遠也不會
許多人似乎認為,中國坐上世界領袖的位子只是時間問題,而非是否能夠的問題。他們想,人口3.14億的美國如何能永遠勝過一個人口比自己多十億的國家?這個膚淺的假設是錯誤的。中國現在並未取代美國成為全球霸主,今後也永遠不會。
中國面臨太多的內部問題和地區對手,不能真正充當全球領袖。即便北京不久後有能力這麼做,中國也不會去做。中國想在現有的全球秩序規則下行事,而非改變它們。
先從比較明顯的軍事問題說起。中國軍隊絕無能力像美國那樣縱橫全球。認為中短期內中國能在全球范圍內競爭的說法是荒謬的,即便在東亞,中國也並非毫不費力。
這不是否認中國軍力在變強。有朝一日,美國可能不得不重新考慮在東亞的戰略部署,但中國的硬實力不會強大到接近取代或打算挑戰美國軍事霸權。
看看中國周邊的地緣政治形勢,由于歷史上的敵意和力量懸殊因素,北京將很難讓日本、韓國和台灣相信擴軍不具威脅性。與美國不同,中國四周被敵人和對手包圍,不得不擔心自己的地盤,這種情況下很難向全球展示力量。
但是,如果中國GDP超過美國後會怎樣?首先,我們並不確信這何時會發生。另一方面,中國政府意識到,現在的增長在經濟和生態上不可持續。如今中國的增長率是2007年的大約一半。有分析認為,中國的GDP要超過美國至少要到22世紀。而且,中國的人均GDP距離西方標準還很遠。
這正是中國內部頭痛問題開始的地方。隨著增長率放緩,國內政治異見可能會增多。增長的負面影響——空前的生態危機——也是引發民怨的一大根源。環境清理的代價可能高達中國GDP的3%,意味著將(2013年前高速增長年代)平均年增長率的30%白白丟掉。
即便這種經濟蕭條論是錯的,中國也絕不會取代美國成為全球領袖,原因很簡單:中國不想。
中國外交具有某種漸進性現實主義特點。種種跡象表明,中國對取代美國成為全球公共利益保護者不感興趣。相反,中國滿足于讓美國及其盟友維持海路暢通。換言之,一個強大中國很可能樂于在現有秩序中追求利益。
2003年,哈佛大學的江憶恩從5個層面分析中國反對全球現狀的數據,他發現中國“比以前更加融入國際機制,在國際機制內也更合作”,認為中國有意挑戰美國的證據是“不明顯的”。2013年,江憶恩對自己的結論進行重新評估,認為沒有多大改變。
這麼說來,如果看衰中國的人錯了,即21世紀的中國經濟蒸蒸日上,這其實對美國也不是壞事。中國可能沒有軍事手段挑戰全球穩定和繁榮的基礎,而且中國領導人似乎也沒那個意願。此外,從道德上講,中國繁榮將是偉大的事:中國經濟高速增長是現代歷史上最大的反貧困行動。美國人應拍手慶賀。
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