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搖頭丸之父」逝世 [打印本頁]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有「搖頭丸之父」稱號的美國化學家舒利金(Alexander Shulgin)周一辭世,享壽八十八歲。舒利金曾說,他只對MDMA(俗稱搖頭丸)治療精神病的作用有興趣,看到它被濫用,變成消遣的毒品感到不高興。

根據舒利金家人周二早晨在facebook發表的聲明,舒利金周一在家人與看護陪伴及佛教音樂環繞下,安詳辭世。舒利金生前飽受肝癌煎熬。

舒利金父親是俄羅斯移民,母親是美國人,兩人都是教師。舒利金在加州柏克萊成長,二戰期間從哈佛大學輟學加入美國海軍。之後他在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取得生物化學博士學位。

舒利金為陶氏化學公司工作多年,其間研製多種可生物降解殺蟲劑,非常暢銷,公司准許他設立個人實驗室自行決定研究方向。六十年代,舒利金對所謂的精神化學物質展開研究,他在自己、妻子和朋友身上測試數百種藥物,其中包括抗抑鬱藥物、催情劑與興奮劑。

七十年代,舒利金開始研究一種MDMA混雜的安非他命。MDMA也就是之後熱門的派對或夜店藥物「搖頭丸」,服用後可讓人連續跳舞好幾小時,不過卻可能造成猝死,引發外界對藥物純度的質疑。

MDMA並非舒利金發明的,它是在一九一二年被合成出來的藥物,一九一二年默克藥廠(Merck)取得專利,但之後因這款藥物的副作用而放棄。六十五年後舒利金重新發現它,並引進它作有可能治療精神病的藥物。舒利金曾說,他只對MDMA在治療的潛在治療用途有興趣,看到它被濫用變成消遣的毒品,感到不快。

舒利金研發出MDMA新的合成方式,他和心理學家澤夫(Leo Zeff)合作,澤夫不僅親身嘗試,也建議其他同業用來治療病人。舒利金根據他的實驗結果,寫成好幾本書。和他合作研究三十五年的心理學家妻子安說:「他是個天才。」

星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