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中國進出口急跌 人幣貶值壓力增 [打印本頁]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繼中國1月官方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跌破50榮枯綫,為今年經濟打開低迷一頁後,昨日中國海關總署公布的1月進出口數據再度報憂,進出口雙雙下跌,且遠遜市場預期;當中1月份出口按年下跌3.3%;進口更大跌19.9%。由於進口跌幅遠大於出口,令貿易順差達600.3億(美元,下同),創歷史新高。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中國1月出口總值為2002.58億美元,按年跌3.3%,創10個月新低;去年12月則為升9.7%。進口總值為1402.26億美元,跌19.9%,創2009年5月以來最低;去年12月則下跌2.4%。在數據欠佳之下,人民幣貶值壓力增加,專家指,當局若要穩增長,須加大寬鬆力度,以應付經濟下滑壓力。
海通證券指出,1月出口數據欠佳,全年要達6%增長目標的壓力增加。進口除受大宗商品進口價大跌影響外,也受內需一蹶不振影響。民生銀行(1988)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PMI和外貿數據均反映經濟增長內外動力增長不足,外需方面,因全球經濟較弱,加上人民幣被動升值,令出口受到限制;中國工業投資疲弱,內需亦嫌不足。
外需轉弱,中國對美國出口雖仍增長4.8%,但對歐洲、日本及香港的出口分別跌4.6%、20.5%及11%;對東盟出口則增長15.5%。由於進口跌幅遠大於出口,出現「衰退式的貿易順差」,1月貿易順差達600.3億美元,繼2014年11月之後再創新高,2014年11月的貿易順差為544.7億美元。
招商證券指出,雖貿易順差創新高應有助人民幣匯率企穩,但從此前市場對貿易數據的反應看,市場關注的焦點是出口欠佳,人民幣匯率貶值壓力或增加。經濟下滑壓力顯現,要實現穩增長目標須放鬆貨幣政策。
申銀萬國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指,早前公布的PMI數據,以及人行3年來首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說明第一季中國經濟壓力較大,主要因實際利率過高,只有減息才能有效降低融資成本,且愈早減愈好。海通證券指,人民幣未來宜繼續貶值,同時須加大降準力度。
國家統計局明日將公布1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以及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PPI)。綜合市場預測,受春節因素及燃油價格持續下跌影響,1月CPI預測中值為按年升1%,創逾5年新低;PPI預測中值跌幅擴大至3.8%,為連續35個月負增長。
人行上周三晚突然宣布將存準率由20%降至19.5%,對上一次全面降準為2012年5月。
星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