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騰雲搏命「打劫」大行 [打印本頁]
騰訊旗下前海微眾銀行一月向網上客戶發放首筆貸款後,阿里巴巴關聯螞蟻金服主導的浙江網商銀行亦步亦趨,準備向監管部門提交驗收報告。標誌兩大網絡巨頭戰線拉闊至網絡銀行。網銀透過網絡金融主動出擊的吸客模式,加上中央推廣普惠金融政策,若網銀經營模式取得成功,勢為傳統銀行業帶來革命性影響。
據麥肯錫調查報告顯示,內地七成消費者傾向以網絡銀行替代傳統銀行服務,足證內地大有條件發展網絡銀行。觀乎騰訊旗下微信與QQ現時擁有逾4.68億用戶,阿里亦坐擁逾3.34億用戶,兩大巨頭大有拓展網銀的本錢。
招行:阿里威脅最大
以騰訊掀頭的微眾銀行及螞蟻金服為首的浙江網商銀行,去年亦已經取得民營銀行牌照,騰訊與阿里憑電子商貿、第三方支付以及互聯網金融建立的用戶與經驗,已被市場視為新一代民營網銀代表。
騰訊及阿里作為互聯網平台,擁大量用戶、數據流量巨大,透過網絡交易或社交支付環節,所提供的服務,早已具有「轉」、「貸」、「存」等基礎金融服務元素。其中阿里透過餘額寶、招財寶能提供的產品將更為廣泛。
屬阿里系的網商銀行,由於早已掌握大量的B2C消費及B2B貿易數據,其服務除可針對個人小額存戶外,其在小微企業市場的潛力有優勢。事實上,螞蟻金服已為個人及小微企提供小額貸款服務。
至於阿里小額理財產品餘額寶,去年資金規模已達到5,789億元(人民幣‧下同),加上其電商服務優勢,日後透過網商銀行可發揮策略協同作用,足以成為傳統銀行構成威脅。招行前行長馬蔚華甚至公開表示,對傳統銀行來說,最大威脅是來自馬雲旗下阿里,而非其他同業。
產品逾6厘遠勝存款
餘額寶及騰訊旗下理財通小額理財產品,吸引消費者,主要是回報率高達6.5厘,較銀行存款產品約3.3厘吸引,加上門檻僅1,000元,隨時贖回,由一三年六月推出至今,規模達5,413億元,用戶突破1億,直接衝擊傳統銀行小額理財產品年期長、流動性差的弊病。
騰訊落後冀彎道超車
易方資本投資總監王華認同,騰訊於金融業務目前的確遠遠落後阿里,不過認為微信是一個Super App,其黏住用戶率高,亦是阿里所缺乏的;騰訊用戶亦較多,單單微信就有近5億用戶,發展網絡銀行一開始阿里會佔優,但騰訊很快追上來。他更分析指,騰訊擁有的大數據較為「新鮮及個人化」,亦是這場商戰中彎道超車的重要武器。
中信里昂按其他網絡金融服務企業估值,阿里透過關連公司,參與網絡金融及銀行業務,估計可為每股阿里帶來7美元(約54.6港元)價值。相對騰訊雖然直接持有微信支付及微眾銀行,惟其佔騰訊每股估值只是10港元。
香港銀行學會高級顧問陳鳳翔指出,人行對創新金融服務的鼓勵程度高,加上內地銀行體系處於改革期,有利網絡銀行長遠發展。內地在個人資料共用彈性,相當程度上有助發揮大數據在網絡銀行上的營運優勢。
大數據主宰網上金融:網企收集個人信貸數據,物色目標客戶群
‧個人消費及支付的信貸記錄
‧個人覆蓋網絡關係圈的信貸記錄
‧個人網上金融投資的記錄
網企收集大數據具商業價值
‧掌握社會消費趨勢,如網上瀏覽一手房屋資訊或投資產品
東方日報
網絡金融群雄並起
籌備中的五家民營銀行,只有騰訊的微眾銀行及螞蟻金服網商銀行,擁有濃厚的網企背景。由於民營銀行成立直接影響金融安全,內地在短期內出現另一批民營銀行的可能性不大,惟並不代表馬化騰與馬雲就可主導網絡金融的發展。
其實多家網絡及電商企業,過去先後與基金合作,推出本身的網絡金融服務產品,並帶起「寶寶軍團」的熱潮。
網絡與電商企業紛紛涉足網絡金融產品,與電商平台在銷售基金產品優勢有一定關係。就以百度為例,目前提供的網絡金融範疇雖不及騰訊與阿里,但透過其在去年獲得基金銷售支付結算服務牌照,建立的百付寶理產品電商平台,就成功代銷多項貨幣基金、指數基金及投資相連保險,為百度打開了網絡金融的市場大門。
「寶寶」規模年增1.7倍
阿里在一三年推出餘額寶後,及後進一步購入合作夥伴天弘基金51%控制權。有關合作使內地的基金公司了解到,將基金產品與電商銷售結合帶來各種可能,與餘額寶性質類似,被稱為「寶寶軍團」的小額理財產品大量出現。根據Wind的統計數字,內地單在一四年就新增了二十一隻以網上電商作為主打銷售平台的「寶寶類」基金,使內地同類基金的數目增至93隻,基金總規模按年增長171%至1.61萬億元人民幣。
除了百度外,網易、京東及蘇寧等電商企業,目前亦有參與基金及網上理財產品的銷售,當中京東更成立了京東金融,進一步拓展小額貸款、眾籌等消費類金融業務。
吸納港客仍存風險
網銀及網絡金融在內地發展方興未艾,相對香港在這方面發展明顯較慢,原因是香港金融規管較嚴。
雖然支付寶及微信兩者均為港人普遍使用,惟兩項服務與內地銀行卡綑綁,只供持內地身份證人士使用。兩大巨頭態度保守,估計是為免服務誤觸本港監管機構的雷區引發麻煩。基於內地對民營銀行的經營有地域規限,即使網銀願意接納港人開戶,衍生的跨境投資與稅務風險,相信由使用者自行承擔。
東方日報
爭逐徵信千億商機
人行於一月向首批八家機構開放個人徵信業務,阿里巴巴及騰訊等均入圍。分析預計,內地徵信業務規模可逾千億元(人民幣‧下同),成為互聯網金融的催化劑。
網購支付理財瓣瓣通
個人徵信業務即是搜集用戶在網上購物、支付及投資理財等數據,成為個人信用證明。阿里、騰訊及平保在一三年共同成立內地首家互聯網保險公司「眾安在線」,內地互聯網金融開始發圍,一如騰訊之微眾銀行首筆貸款只須在裝置鏡頭前,與微眾平台面識別技術配合,認證後即可完成審批,網上信用證明及識別系統變得至關重要,料將成為科網公司的必爭之地。
至於首批個人徵信入圍公司包括阿里關連公司螞蟻金服旗下芝麻信用管理、騰訊旗下騰訊徵信,以及平安集團旗下深圳前海徵信中心。據市場估算,內地個人徵信市場規模未來達逾千億元,而截至二○一三年底,內地僅有150多間徵信機構,規模只有20億元,即意味未來發展潛力龐大。
勢填補央行覆蓋範圍
由於涉及私隱安全及數據處理問題,內地暫時只有人行或其授權機構,才可合法提供全面的個人信用證明。但央行現有徵信數據覆蓋面較為有限,目前央行個人徵信系統共收錄8.5億人訊息,其中僅3億多人有信貸數據,其餘5億人沒有信貸訊息,當中以學生群體、個體工商戶或自由職業者為主。
獲批銀行或徵信牌照公司:獲批民營銀行牌照
‧騰訊之深圳前海微眾銀行
‧阿里關聯螞蟻金服之浙江網商銀行
‧溫州民商銀行
‧天津金城銀行
‧上海華瑞銀行
獲批徵信牌照公司
‧阿里關連螞蟻金服旗下芝麻信用管理
‧騰訊旗下騰訊徵信
‧平安集團旗下深圳前海徵信中心
‧鵬元征信
‧中誠信征信
‧中智誠征信
‧拉卡拉信用管理
‧北京華道征信
東方日報
傳統銀行夥網絡商頑抗
擁有互聯網消費數據優勢,成為網絡銀行發展金融業務的新契機。傳統銀行業亦不甘後人,希望透過發展多年的電子銀行版圖擴大作抗衡。工行憑藉雄厚的客戶基礎,自行建立網上商城業務。分析認為,銀行或可與網絡商合作聯盟,發展新業務,抗衡網絡銀行。
雖然傳統銀行擁有龐大客戶群優勢,同時又可掌握客戶的資金流動情況,但內地近年崛起的騰訊、阿里巴巴等網企透過旗下微信及螞蟻金服等互聯網渠道,取得龐大個人消費及支付信貸記錄,繼而主動出擊發展個人網上金融業務,圖分傳統銀行一杯羹,已成為傳統銀行面對的新挑戰。
工行網上商城迎戰
在螞蟻金服旗下餘額寶和支付寶等支付平台崛起,內地傳統銀行已開始感受到互聯網金融帶來的競爭,工行亦於一四年開設網上商城「融e購」,將金融服務擴展至企業及客戶間的購物和支付。
儘管大型電商覬覦金融領域,惟部分仍未有取得銀行牌照,就算大如騰訊及阿里關聯螞蟻金服已取得民營銀行牌照,亦要受到牌照地域限制經營,若要發展全國性業務或須與傳統銀行合作,而銀行亦可望透過其互聯網數據,引入更多新的金融產品發展模式。
節省成本優勢互補
事實上,傳統銀行為節省成本,及開拓中小企商機以擴闊息差收益,面對網絡銀行的競爭,勢向網絡商靠攏,由於銀行擁有網絡商缺乏的金融人才和風險管理模式,在支付系統上亦佔優,估計兩者有其互補作用。
東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