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唐駁虎:關於清潔能源,柴靜和“工業黨”都說錯了 [打印本頁]


整個周末,很多人的微博微信朋友圈都被《穹頂之下》刷屏了,接踵而來的是各方專家的點評、補充、指正。

輿論沸騰,眾聲喧嘩,筆者只好選擇在大潮略微退去之後再發聲。

首先,和所有客觀理性的專家們一樣,對柴靜團隊歷時一年的心血之作《穹頂之下》表示肯定,對環保事業的推進值得特別誇贊。至於那一小股特別起勁的無端攻擊,其實主要來自"工業黨"中的極端分子。

那是一小撮高喊“就是要先污染後治理”、“環保治理毀滅中國工業化”、“斷送中國前途居心極其險惡”、“中國命運就是要吃夠污染”的人,這種瘋子一般的極端"工業黨",跟極端"環保人士"一樣,都是社會思想意識上的“毒瘤”,也都在敗壞著這兩個好詞的名聲。

不管哪種主張,一極端就荒謬,極端思想都要不得。

只有執政黨多年來一直主張、新一代領導集體特別強調的“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實現可持續發展”思想,才是發展正途——這也是全體人民的共同主張和根本願望。

當然,《蒼穹之下》也是有瑕疵的,比如最後開出的藥方和建議——大力採用天然氣,取代有污染的煤。

這個建議事實上是極其不靠譜的,作為獨家披露和徹底解析過中俄天然氣談判,對天然氣行業有相當了解的人,我可以非常肯定地這麽說。

6fef8c5e4039fc4a52a2_size40_w600_h357.jpg

因為中國的天然氣蘊藏量很有限,包括新興的非常規頁岩氣也是如此。經過數十年勘探,中國的油氣包括非常規油氣可采分布底蘊基本已經明確,不管你怎麽挖誰來挖,突然冒出大油田大氣田基本是不可能的。

而且中國的天然氣和頁岩氣大都分布在西南四川盆地一帶人口密集區,要效仿美國式的鑽掘開採方式是不可能的,難度極大——美國和加拿大的頁岩氣大都分布在荒蕪無人的地區,自由度隨意度大得多。

至於進口天然氣,列舉一下中俄天然氣的簽約規模就知道了,每年380億立方米,折合多少呢?按重量計算就是2700萬噸。這可是世界天然氣蘊藏量和產量第一大國的未來對華出口量(尚未落實)。

即使把從中亞、中東、緬甸等地進口和國產陸上、海洋乃至煤制氣全部算上,中國中長期規劃的年天然氣用量也就是3600億立方米,2.6億噸的規模。這已經是極限。

要知道中國現在的年原煤消耗量已經超過38億噸,未來(一般指2030年)可能增加到50億噸。即使折算成標準能源單位煤當量,天然氣遠期的用量仍然只有煤的大約1/15,比例與現在的1/20增加不多。

大力用氣是沒錯的,取代煤是絕無可能的。

清潔能源天然氣未來仍將用在工業生產和居民生活(炊事、取暖)等關鍵環節上,起到關鍵的輔助作用。

同樣,不少批評柴靜的普通“工業黨”則在說,你為什麽不敢大聲呼籲用核電、用水電?這才是真正的清潔能源!

大上核電!大上水電!大上!大上!碾壓那些反對的無知愚民!成了這些人的不同主張口號。

喊口號很美好,現實很殘酷。對中國基本能源結構都不了解,這種無知又亂喊口號式的主張,離合格的“工業黨”實在是差得太遠。

同樣的結論:盡力發展核電和水電是沒錯的,取代煤是絕無可能的。

3ebf42b135a2e74.jpg

先說核電,中國2014年運行核電裝機容量約2030萬千瓦,年發電1305億千瓦時,僅占全國總發電量的2.39%。

目前在建的核電裝機容量約3000萬千瓦,已經是全球發展最迅猛的國家;預計到2020年裝機達到5800萬千瓦,在建3000萬千瓦。

到2030年的規模預測有很多,但靠譜的數字應該在1.2億千瓦左右,年發電量8000億千瓦時,折合多少標準煤呢?也就區區1億噸。

這也是極限發展了。核電的效率、規模可能遠遠低於人們腦海中的不切實際想象。而對鈾資源的消耗可能又大大超出人們的想象。

每100萬千瓦核電,建堆時首次填充需要339噸鈾,每年還需補充157噸鈾。因為其中發電用的鈾235濃度較低,上百噸鈾中的絕大部分是不產能的鈾238。

更鮮為人知的是,今天中國的鈾原料進口依存度已經超過90%,遠遠高於60%的石油對外依存度。具體詳情可以參考筆者前同事陶慕劍2012年的一篇文章(鏈接見文後)。

即使不考慮能源供應安全,用光全世界的鈾礦資源供應,也只能滿足中國龐大能源需求的一小部分而已。

所以,中國的核發電不能定位為“主力發電方式”,而只能作為一種補充方式,主要部署在發達地區用電負荷中心附近,作為保證電網安全的空間補強布局所用。

8cdb5f64acdb0444147a_size30_w600_h305.jpg

再說水電,一個比較常見的數字是聲稱中國的水電開發率只有25%或者35%,還有很大的可開發空間,所以要大力發展水電。

這個數字的錯誤,一是在分子上,錯誤的引用了多年前中國水電裝機量只有1億千瓦左右的“可憐數字”;二是在分母上,混淆了中國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技術可開發和經濟可開發這三個不同規模之間的數字。

雖然中國擁有近7億千瓦的理論蘊藏量,但技術可開發只有不到5.5億千瓦,而經濟可開發只有4億千瓦,折合年發電量17500億千瓦時(水力發電受季節影響很大,不能全年滿負荷出力),也就是每年2.15億噸標準煤,僅此而已。

而中國的水電已裝機容量是多少呢?經過近十多年的快速開發,特別是在西南地區諸多大江大河上的巨型電站梯級開發,到2014年中國水電總裝機容量已經達到3.02億千瓦,年發電量10661億千瓦時。

也就是說水能利用率已經達到了75%,而剩下的1億千瓦,有4000-5000萬千瓦是屬於目前還難以建設的終極巨型工程——雅魯藏布江大峽谷巨型水電站群的,其余的則屬於小水電。

除了終極挑戰雅魯藏布大峽谷,中國的水電建設已經是快利用到頭了,“大上”早已經過去了。

我們這裏合算一下:天然氣2.6億噸,核能1億噸,水電2億多億噸,這就是遠期中國傳統清潔能源的最大可利用規模(均折算為標準煤),比起幾十億噸的煤來說,規模實在太小了。

至於看上去很美好的風電、太陽能、生物質能,稍有了解的人也能知道其真正的可利用規模,就不展開深入了。

068a139d92444d2f44ce_size20_w600_h374.jpg

這就是我們的命運。

從本質上來說,中國是一個缺油國、缺鈾國,所謂總體豐富的水電資源,一分布到13億人的人均頭上,也就只有全世界人均的25%,世界排名百名開外,依然是一個貧水國。

也只有所幸蘊藏在山西、內蒙一帶的幾千億噸煤炭,才是整個中國的根本依托。中國是全世界煤炭開採量和消費量最大的國家,消耗著全世界一半的煤炭。

哪怕是可控核聚變這種人類的終極能源應用成功很長一段時間以後(預測是22世紀),中國的主要能源依然會是煤。

無他,自有蘊藏量大,價格最便宜。

afcddb105206dc94ea3d_size42_w600_h398.jpg

無論過去、現在和未來,中國都必須是一個以燒煤為主的、人口密集的超級大國。這是我們無可回避的事實。

中國的基本資源稟賦就是煤,還有13億人口,要和讀懂農民、讀懂黃河長江一樣讀懂煤,才真正讀懂中國。

直面它們,我們才能直面中國的現實和問題。

煤在中國能源的比重一直保持在70%以上,一年38億噸煤,天量的基建和人民不斷改善的生活需求對能源的需求量越來越大,這是霧霾成因的重要來源。

那麽,“厚德載霧”“自強不吸”也是我們無可逃避的命運麽?

不是的。

絕大多數的人都不了解,煤可以做到和天然氣一樣清潔,甚至更加清潔!

除了《穹頂之下》裏提到的洗煤之外,還有更加先進的科技,而且已經在中國成為現實。

2aee8270930a760c6f40_size41_w600_h443.jpg

這些鮮為人知的先進技術,它就在服務北京的燕郊三河電廠,服務上海的外高橋第三電廠裏。

這兩個直接服務超級城市負荷中心的關鍵電廠,由於空間布局緊鄰特大城市的建成區,具有獨特的地理位置,“三河”廠從河北燕郊鎮到北京CBD的中心國貿直線距離只有33公里,“外三”廠從外高橋到上海浦東的中心陸家嘴甚至只有16公里。

這就要求這兩個電廠必須配備最先進的環保除塵設備,事實上也是,中國這個國家最先進的關於燃燒和除塵的科技手段,都首先在這兩個電廠投入運作和實驗。

這兩個電廠當之無愧的代表著全世界燃煤發電的最頂尖水平,是全世界最清潔、最高效的燃煤發電廠,清潔到了什麽程度呢?

污染物排放量達到了天然氣電廠的水平,部分指標甚至勝過天然氣。他們重新定義了燃煤發電,重新定義了什麽是清潔能源!

能想象得到麽?黑乎乎臟兮兮的煤,居然能做到和綠色能源天然氣一樣清潔燃燒超低排放。

7c0a040c90b31485e105_size47_w600_h398.jpg

就像“外三”這個示範級電廠2台100萬千瓦國產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機組,自2008年投產以來不斷刷新和改寫的世界紀錄:二氧化硫排放32.96mg/m3,氮氧化物排放16.61mg/m3,煙塵排放9.92mg/m3。機組額定凈效率超過46.5%(含脫硫、脫硝)。

比較我國天然氣發電煙氣排放的限值:二氧化硫35mg/m3、氮氧化物50mg/m3、煙塵5mg/m3。

除煙塵排放外,外三的排放水平優於燃氣電廠排放限值。其中,被認為對PM2.5貢獻最大的氮氧化物排放水平,更是只有天然氣排放標準的1/3左右。

外三和三河的實踐已經證明,只要運用先進的科技手段,燃煤發電甚至可以超越燃氣發電,變得更清潔,更環保,與環境更友好。 同時依然具備甚至具備更高的經濟效益水平。

環保本來就是科技和工業進步的重要和有機組成部分,剩下的在於制度、監督、推廣和執行。

如果這樣的先進示範級技術能夠應用到全中國9億千瓦的火電裝機容量,16億噸的年耗煤(這個數字還在不斷快速增長)上,極度清潔和高效的利用好煤,再輔以更好更合理的電網空間布局,可以想見對環境壓力的改善有多麽巨大?

這,才是環保與發展兼得的真諦。

單純的“小清新黨”和單純的所謂“工業黨”,你們都錯了。

正如一篇評述所說的那樣,除了少數可以隨時移民飛離這個國家的富豪,無論是商人、白領、官員還是打工仔、農民工、下崗工人亦或是赤貧乞丐,我們都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同呼吸共命運,我們的過去未來都與這片土地緊密相連。

讓科技服務環保,讓環保促進更好的發展,讓富裕的生活與碧綠藍天相得益彰,讓我們和我們的孩子共有更好的明天,這才是我們現實唯一的選擇。

鳳凰新聞客戶端主筆 唐駁虎



鳳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