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習親講「供給側」 促化解產能過剩 [打印本頁]


【星島日報報道】面對經濟放緩,國家主席習近平昨天親自向兩百多名部級高官解讀供給側(Supply-side)結構改革,再度釋放出不搞短期刺激的信息。他強調要「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從生產端入手,促進產能過剩有效化解,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他承認經濟發展中「遇到了一系列新情況新問題」,但稱「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

《人民日報》本月四日以「權威人士」的形式詳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稱「在當前形勢下,國民經濟不可能通過短期刺激實現V形反彈,可能會經歷一個L形增長階段」,強調這不是實行需求緊縮,不是搞新的「計畫經濟」。

「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昨天在中央黨校開班,七常委全部出席,習近平親上前綫。他說,中國經濟發展面臨新常態,處於「速度換擋節點、結構調整節點、動力轉換節點」。

他親自解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稱「重點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他提出,要通過一系列政策舉措,特別是推動科技創新、發展實體經濟、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來解決經濟供給側存在的問題。

習近平提出,要從生產端入手,重點是促進產能過剩有效化解,促進產業優化重組,降低企業成本,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增加公共產品和服務供給,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

主持開班儀式的總理李克強指出,當前國際形勢錯綜複雜,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要更加注重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

中共中央黨校教授韓保江較早前解讀,大規模基礎設施和公共投資已經進入投資飽和期,出口增長乏力,消費的增長速度也在相對下降,中央定出未來五年年均增速不應低於百分之六點五,面對需求側動力不足,必須另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韓保江說,中國經濟主要面對的是物質生產總量過剩的經濟困難,如果跟著西方主流經濟學、再用凱恩斯主義的擴張性政策,過剩的問題會更為加劇。

星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