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中國陸軍還剩多少五對負重輪的59式坦克 [打印本頁]
提起59式坦克,人們馬上就會想起“五對負重輪”這個詞,中國從上世紀五十年代中期開始從蘇聯引進T-54A型中型坦克,1959年國產化為59式坦克,一直裝備到現在。前後長達60年時間。使得這種坦克成為中國裝甲兵的象征。
T-54坦克是蘇聯在上世紀40年代中期開始發展研制的一種中型坦克,第一輛樣車於1946年制成,1947年投產,1949年首次亮相,後期又改進為T-55型坦克,因為安裝性能良好的д-10式100毫米坦克炮,高低向火炮穩定器,520馬力,使用維修比較簡便,使得這種坦克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前蘇聯的鄂木斯克坦克工廠直到1981年才停產,在34年間共生產了5萬輛以上的T-54/T-55坦克,占到戰後全世界坦克總產量的三分之一。
1955年11月,中國從蘇聯引進了少量T-54型坦克及其改進型T-54A中型坦克,數量大約只有15輛,經過試用以後,決定選擇性能較好的T-54A進行仿制。1958年底第一輛用蘇聯提供的配件生產的T-54A坦克在包頭第一機械制造廠(617廠) 下線。至1959年中國已完全掌握獨立生產該型坦克能力,只是裝甲材料和個別配件需要進口。1959年10月1日,首批國產的32輛T-54A參加了建國十周年大閱兵。與同時代的戰後第一代坦克如美國M48、日本61式、英國百人隊長等坦克比較,除了火控和炮控系統比較弱,59式坦克在火力、機動、防護三大性能方面都顯著領先,
60年初,由於中蘇關系破裂,進口裝甲材料來源中斷,包頭617廠被迫停產,後來中國自行研制了稀土601鑄造裝甲鋼和車體603軋制厚裝甲鋼,從1963年開始恢復生產59式坦克。就像瀋飛仿制生產殲-6殲擊機一樣,由於工業基礎薄弱,在整個六十年代,包頭一機廠的59式坦克生產顯得坎坎坷坷,1965年之前的59式坦克質量和性能均不能令人滿意,常出現嶄新的坦克交付部隊後立即回廠修理的情況,到1971年,包頭一機廠僅生產了2300多輛59式坦克,年均產量僅為190輛。
從1970年代初期開始,由於工藝的成熟,坦克年產量開始上升,年產坦克在500輛左右,到70年代末期達到滿負荷,1979年產量高達1000輛,1980年500輛,1981年600輛,1982年1200輛,1983年1500輛。至1985年停產時,中國共生產了一萬輛以上的59式坦克,其中絕大部分是包頭一機廠生產的,中國另一個坦克生產基地——洛陽拖拉機廠,僅生產了500輛59式坦克。
中國在60年間對59式坦克進行了大量的改進,誕生了品種繁多的改型和改進型。但中國陸軍裝備的59系列坦克卻很簡單,只有59式、59-1式、59-2式、59D式四種。這四種59式的改進型,有全新生產的,例如59式和59-1/59-2式,也有舊59式坦克改裝的,例如59-D坦克,生產時間跨度約40年,在60年代和70年代主要生產59式的原型車,技術狀態與前蘇聯原裝的T-54A坦克區別不大。80年代先後生產59-1/59-2式坦克,主要改進是加裝車體側裙板,改進火控和通信系統,59-2式改裝79式105毫米坦克炮。
到90年代開始改裝59D式坦克,主要改進是披掛反應裝甲,改進光點注入火控系統,安裝一門105毫米的94式長身管坦克炮,這是亞洲最強大的105毫米坦克炮,威力甚至超過88A坦克的標準105毫米線膛炮,94式坦克炮的身管加長了0.7米,初速比原炮提高100米/秒,理論上可在3000米距離擊穿俄制的T-72/T-80坦克,膛壓比俄式125毫米坦克炮還高10%。。。。。
59式坦克的保有數量,在80年代末達到頂峰,全軍大約有6000輛以上的59式坦克。隨著技術狀態的老舊,59式和它的各個改進型已經不能夠適應現代化戰爭的要求,繼續改進也沒有更多必要,再加上以96/96A式和99/99A式所代表的二代三代坦克數量超過2600輛,足以在未來戰爭中面對強敵。所以中國陸軍的59式坦克正以每年數百輛的速度退役。
據美國國家防務網站報道,截止2013年,全軍共有77個標準的59式坦克營,12個59式大坦克營(大坦克營是指摩步旅屬坦克營,下轄5個坦克連,51輛坦克),約3000輛59系列坦克。其中瀋陽軍區最多,有31個營,約1041輛59系列坦克。廣州軍區則為零,一輛59式坦克都沒有。北京濟南等五個軍區則分別擁有200至400多輛59式坦克。
中國陸軍在2013年至2015年間,退役了大約600輛59式坦克,除拆除、切割、回爐處理以外,很多老舊的59式坦克直接作為實物靶標,用於新型坦克的實彈打靶。
目前,中國陸軍還保有36個營的59/59-1式坦克,共1300輛;16個營的59-2式坦克,共510輛;17個營的59D式坦克,共550輛。全軍合計還剩下2360輛59系列坦克。預計這些老坦克會在5至8年內退役!
騰信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