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學者倡為營養立法 減少肥胖徵汽水稅 [打印本頁]


【星島日報報道】肥胖增加患慢性疾病風險,例如糖尿病、心臟病和骨關節炎等。有台灣營養學家認為,本港有完善醫療體系,但預防肥胖或相關疾病的工作不足,倡議營養立法,例如主動向不同階別市民提供營養補充品,以及徵收「汽水稅」。另有美國營養專家指,港人普遍缺乏運動,倡大企業在辦公室內設健身室,或與健身公司合作,推動員工維持健康生活。

環繞肥胖或相關疾病的香港人口老化學術論壇,昨早在中文大學舉行。台灣著名營養醫學家王進昆博士表示,台灣與香港都有很好的醫療體系,但處理肥胖或相關疾病的工作不足,除了加強公眾教育,亦倡議兩地為營養立法,例如機構員工人數達某水平,便應聘請營養師照顧員工及其家庭;並主動向小朋友、孕婦和長者提供不同營養補充品。

王進昆亦認為,本港應徵收汽水稅,「所有為害健康的都應徵收稅項,例如煙稅、酒稅和汽水稅,而這些錢可以用在推動國民營養,以及疾病預防的工作」。

香港逾七百萬人口,註冊營養師僅約五百人;人口為香港三倍的台灣,註冊營養師有過萬人,兩地相差達二十倍。王進昆建議香港應為市民健康多行一步,為營養師成立註冊制度。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醫學院臨牀營養部首席創辦人Dr. David Heber,引述上月中進行的亞太地區網上問卷調查結果,指大部分受訪者每日在辦公室書桌工作平均約八小時,超過兩成人在公司做運動(包括站立和行路)的時間卻不足十分鐘,倡議大公司在辦公室內設健身室,或與健身公司合作,以及設營養小食部,推動員工維持健康生活。

Dr.Heber亦建議員工在辦公室花一、兩分鐘做「開合跳」(jumping jacks);每日則做三十至四十五分鐘的伸展或負重運動,期間聽着輕快音樂,能刺激大腦釋放更多安多酚,減輕抑鬱情緒。不過,他認為本港毋須透過徵收汽水稅以維持市民健康生活,反而應從教育入手。

有營養公司上月中進行網上問卷調查,訪問亞太地區十一個國家或地區、共五千五百人的生活習慣。結果發現,本港逾五百名受訪者中,近半因缺乏時間沒做運動;本港亦繼台灣和韓國之後,打入「最少做運動的地區」,每周少於一次。而低運動量所招致五大健康問題,包括體重增加、能量下降、消化系統變差、壓力增加和出現關節問題等。

星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