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低油價持續 中國將完成90天儲備目標 [打印本頁]
[對於中國而言,石油進口對外依存度還將大幅上升,真正能夠迴避國際油價大幅波動影響的是對石油進行替代。展望未來,壓低油價的真正因素不是頁岩油,而是新能源(如太陽能)、儲能技術和電動汽車的技術突破,而新能源和電動汽車的發展瓶頸在於儲能技術]
近期國際油價如過山車般大幅波動,持續的大跌大漲對市場影響很大。目前石油市場供過於求及美元走強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國際油價還可能繼續承壓。這一段時間以來國際油價大幅下跌和波動的主要原因是市場投機。其實全球煤炭的供大於求程度大大超過石油的供需失衡,但煤炭價格並沒有像油價那樣大幅波動,因為石油市場比較活躍,存在的投機因素較強,對全球經濟的悲觀預期導致了油價進一步下跌,而由於跌得太快太多,反彈幅度也將很大很快。
對於主要產油國的開採成本而言,每桶30~40美元的油價是顯然難以維持的。對全球市場而言,今年石油需求依然將小幅增長;但供給側由於生產商大幅減少投資,以及即將到來的石油相關企業破產潮將減少未來石油供應,一旦新的石油供需平衡成為市場主流預期,那麼油價回升的速度將很快,年內油價回升到每桶50美元不是沒有可能。
中國因素對全球的影響顯然不容忽視。除了體量大,中國的重要影響在於需求的動態波動較大。中國生產和消費近50%的煤炭和鋼鐵水泥,對大宗商品需求增量曾佔到全球的40%~60%,市場顯然非常關心中國未來對資源需求的變化。
中國石油消費量佔全球總消費的11%~12%,而且進口依然強勁。2015年中國全年原油進口量達到3.4億噸,上漲8.8%,創歷史新高,但進口金額為8332.8億元,較前一年下降40.5%。作為最大的石油進口國,中國是低油價的最大受益者之一,按照現在的進口量,如果石油從100美元下降到27美元,中國一年可省下1.1萬億元人民幣,大概是10%的年稅收(2015年中國稅收大致是11萬億元)。
油價下跌總體對中國有利。但大幅度的油價波動,特別是今後可能的油價上漲也將對中國經濟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今後的國際油價會受以下幾個因素的影響:
首先,石油供需情況是影響油價最基本的因素。石油價格下跌會導致石油需求增加,而供給減少,最終使石油供需再次達到一個新的平衡點。全球石油需求一直在增長;而全球石油公司的大幅投資削減和油井口數持續減少,都將使未來石油產量減緩,支持油價上行。
第二是地緣政治的問題。在當前油價水平上,沒有哪個主要石油出口國可以在不動用儲備資產的情況下滿足本國的預算要求,如果油價長期低於每桶80美元,除非他們改變生活方式,否則其社會穩定將會受到影響。而地緣政治對國際油價的影響從來都是立竿見影的,一旦這些國家出現社會穩定問題,可以很快改變石油供需平衡和油價預期。
第三,本輪低油價直接教育了新的非常規石油投資者。非常規石油是資本密集型產業,過快的投入和過高的融資槓桿可以使你血本無歸,上一輪投資者血的教訓將使今後新的投資者更為謹慎。雖然本輪低油價沒有把非常規油氣趕出去,但卻有效打擊了非常規石油氣的投資積極性,也可能由此延緩非常規油氣的技術進步。更為謹慎的石油投資也有利於油價。
第四,如果更為長期看油價問題,油價的最大威脅可能是儲能技術和電動汽車。風電、太陽能、儲能技術和電動汽車的結合,可以形成對石油的有效替代。雖然電動汽車和儲能技術的發展目前還沒有對石油替代產生實質性影響,但近年來電動汽車和儲能技術進步迅速,作為石油替代的威脅越來越明顯。目前世界石油至少還夠挖40年,如果真的預期近20年儲能技術和電動汽車技術將產生飛躍式突破,那麼現在石油能賣多少算多少也在情理之中。
中國應對油價大幅波動影響的一個方面是增加石油儲備,中國的商業儲備由於低油價而增加了。另一方面,中國政府計劃建設90天的戰略石油儲備,中國很幸運地可以在非常低的油價情況下增加儲備。雖然有石油戰略儲備設施不足的短板,如果油價維持低位的時間能夠長一點,以中國的建設能力,有可能把相關儲備設施建起來,完成90天的儲備目標。
此外,目前中國石油進口大部分來自中東國家,佔比依然超過50%。中國可以利用這個機會進行石油進口多元化。比如說增加從俄羅斯購買石油,減少從中東購買石油。此前海關數據顯示,中國2015年11月從俄羅斯進口原油390萬噸,同比增長18%,從沙烏地阿拉伯採購量則下滑8.6%至360萬噸。
對於中國而言,石油進口對外依存度還將大幅上升,真正能夠迴避國際油價大幅波動影響的是對石油進行替代。展望未來,壓低油價的真正因素不是頁岩油,而是新能源(如太陽能)、儲能技術和電動汽車的技術突破,而新能源和電動汽車的發展瓶頸在於儲能技術,中國重視儲能技術發展,以便在光伏發電、電動汽車等新產業領域取得長足進展,進行石油替代。中東穩定也是維持較低油價的基本條件。如果有某個歐佩克國家受低油價影響,需要大幅削減財政開支而導致社會動蕩,就會引爆地緣政治,地緣政治對油價的影響從來都是立竿見影的,因此中國還需密切關注中東局勢。
林伯強 (作者系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協同創新中心主任)
新浪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