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撈出清朝大炮 料屬19世紀英商船 [打印本頁]
【記者甘銘添報道】近日在西貢海底打撈到的宋朝船錨及清朝大炮現正於海事博物館修復。海事博物館初步評估,大炮來自十九世紀英國商船,用來抵禦當時橫行的張保仔等海盜,進入香港水域後棄置落海;船錨則反映香港的海上商貿活動早在宋朝時已頻繁。
本報繼早前直擊香港水下文化遺產小組到西貢海底打撈文物後,再到中環八號碼頭的海事博物館跟進修復情況,博物館修復員夏保羅小心翼翼用錘仔鑿開包裹着大炮的銹蝕物,記者拾起其中一塊碎片,發現貌似黑炭,油潤的,而且有濃烈海水味。身兼博物館研究員的關島大學人類學副教授Bill Jeffery說:「該層銹蝕物主要成分是碳,來自大炮鐵銹和依附在上面的海洋生物沉積物,幾百年來形成保護層。」
海事博物館高級館長陳麗碧表示,清理完銹蝕物後,便要處理金屬內的鹽分,利用特別溶劑浸大炮,穩定大炮的金屬分子,需時一至兩年,塗上保護膜始能展出。至於宋朝船錨為花崗岩,處理時間只需數個月。陳續指,宋朝船錨則歷史意義重大,今次是香港首次在西貢海域發現宋朝文物,加上宋皇臺及沙中線土瓜灣站的出土文物,全部結合起來,豐富了香港的宋朝歷史!今次打撈由民營的海事博物館資助十萬元,陳希望社會多關注水下考古,亦需政府支持推動。
東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