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首見殲10C攜霹靂10導彈試飛 一關鍵性能遠超殲10B [打印本頁]
10月4日,國內網絡上流傳出照片,顯示成飛殲-10的最新改進型號殲-10C原型機攜帶霹靂-10空空導彈進行試飛。這是迄今為止公開渠道獲得最清晰的殲-10C戰鬥機和霹靂-10導彈照片。
這是迄今為止第一張能看到細節的霹靂-10空空導彈照片,可見該導彈採用了特殊外形的尾部氣動控制面,同時又明顯有燃氣舵,可見極為強調機動性能。
這架殲-10C原型機目前還是只有黃色底漆的狀態,從圖中可以看到DSI進氣口,機頭雷達罩的形狀表明採用了相控陣雷達, 據稱殲-10C採用了新型有源相控陣雷達, 比殲-10B更加先進。
殲-10C的尾部,可以看到垂直尾翼上的電子對抗天線,和殲-10B基本相似。
可以看到座艙內的衍射平顯,飛行員的頭盔帶有頭盔瞄準具,座艙玻璃呈淡金色,表明採用金鍍層,可以降低雷達反射面積。
俄稱3架殲10C可擊落1架F22 戰力比殲10A提高10多倍
俄羅斯軍事觀察網6月29日發表題為《殲-10C令西方飛機公司頭疼》的文章,作者為葉夫根尼·達曼采夫,編譯如下:
在火控系統集成了有源相控陣雷達後,中國積極發展的殲-10A/B項目已經開始具備下一代戰機的配置。所有創新解決方案如今在這種戰機的大改型號殲-10C上得到體現。它的外表和“內涵”已經很接近第五代戰機的水平,以至於中國已經迫不及待地將其與美國F-22A進行戰鬥力對比。但這種對比的根據是什麽,我們將通過自己的觀察來搞清楚。
殲-10C多功能戰機可以輕鬆歸入第4++代,在安裝保形彈艙後,還可以再加一個“+”,因為飛機局部已經屬於第5代。非常緊湊的翼下導彈掛架也證明了這一點。但殲-10C能否有效對抗西方的第5代戰機及其過渡機型呢?
中國一些博客認定,殲-10C與F-22A的作戰交換比可以達到3:1(殲-10A是微不足道的50:1)。但由於沒有任何有分量的證據,我們不得不從細節上來研究這個問題。
考慮到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斜面和機頭整流罩的截面面積,先進的中國機載雷達可以發現100公里內雷達散射截面(RCS)為0.07平方米的目標(即F-22A),而F-22A可以發現200-220公里內的殲-10C(RCS約為1平方米),並在150-180公里內對其發射兩枚AIM-120D先進中程空對空導彈。如果導彈以低截獲率(LPI)模式或在有目標指示的情況下發射,則殲-10C只有在被AIM-120D的主動雷達制導彈頭捕獲後才能發現攻擊。中國飛行員根本沒有時間去掃描空域:他們將被迫作出反導彈動作。
在此期間,殲-10C和F-22A的距離可能減少到100公里以內,也可能保持不變——如果美國飛行員選擇消耗敵人的戰術,利用更強大的AN/APG-77機載雷達,與殲-10C保持120公里以上的距離。如果兩機靠近,情況就會對殲-10C有利。中國飛行員可以在90-100公里內使用“霹靂”-12C或“霹靂”-21空對空導彈。“霹靂”-12C攜帶主動雷達制導彈頭,射程70公里,最大機動過載38G,可攔截最大機動過載12G以內的任何目標。它采用了俄羅斯R-77導彈的主動雷達制導裝置,其打擊效率和反干擾能力處於高水平。“霹靂”-21是中國版的“流星”超視距空對空導彈,射程150公里,其衝壓式噴氣發動機可以加速至4.5馬赫。
在中距離作戰時,F-22A有大約50%的可能被上述導彈擊毀。但在近身戰中,優勢將再度倒向F-22A。它的兩台F-119-PW-100發動機可確保飛機的推重比達到1.2,最大攻角達到60度,並完成“普加喬夫眼鏡蛇機動”等高難度飛行動作。Youtube網站上F-22A的訓練戰視頻證實,它可以輕鬆“纏上”機動性超強的法國“陣風”戰機,殲-10C自然也難以擺脫。
中國飛行員唯一能做的是使用頭盔瞄準具發射採用紅外線導引彈頭的“霹靂”-9C短程導彈。這種導彈很有機會在近距離空戰中截擊F-22A,因為其最大機動過載可達40G。但F-22A很快將裝備能指示紅外線導引彈頭的HMD頭盔顯示系統,它在這方面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因此,中國人預測的作戰交換比基本符合事實。
但美國海軍艦載機、其他第4代戰機和F-35A/B戰機就是另一回事了。在面對它們時,殲-10C可以展示出自己的最佳性能。它彌補了殲-10A戰機在雷達系統上對美國F/A-18E/F艦載機的劣勢。殲-10C的速度、加速能力和機動性則大大優於美國現役的任何艦載機,可與未來的F-35B/C媲美。1000公里的作戰半徑將確保其在“第一島鏈”範圍內完成任何空中任務,中國必須在這裏抵禦來自美國艦載機和或日本航空自衛隊的攻擊。
首見殲10C攜霹靂10導彈試飛 一關鍵性能遠超殲10B
美國在亞太加大了對中國的壓力,並企圖通過地區軍事化來削弱中國在亞太的地緣戰略根基。在這種情況下,北京不得不制定更加巧妙的戰略來應對這些威脅,而其中最重要的一環便是正確地、有目的地部署現有的殲-10C戰機。
中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