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抗暖化里程碑 197國減溫室氣體 [打印本頁]


【星島日報報道】近二百名各國代表周六在非洲盧旺達召開的《蒙特利爾議定書》修訂會議上達成協議,減少用於雪櫃和冷氣機的溫室氣體氫氟碳化物(HFC),為應對氣候變化立下一大里程碑。這項協議將定於十一月生效、對抗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相互配合,互為補充。

經過徹夜談判,非洲國家盧旺達部長比魯塔在周六宣布:「相關修正案和決定已通過。」這項協議將國家分為三組,對於減少使用工廠製造的氫氟碳化物,三組各有不同的期限。歐洲大部分國家和美國在內的已開發國家承諾,到了二○一九年減少使用氫氟碳化物百分之十,到了二○三六年減幅達百分之八十五。發展中國家分為兩組,至二○四七年用量減少八成,中國等一百多國將在二○二四年開始凍結用量;印度、伊朗、伊拉克、巴基斯坦和部分波斯灣國家則在二○二八年開始凍結用量。這份協議具有法律約束力。

《蒙特利爾議定書》原本旨在保護臭氧層,但經修訂後擴大了管制範圍,也將有助於應對全球變暖。專家認為,通過削減HFC,本世紀末全球暖化可因此減少攝氏半度。政府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IGSD)所長策爾克(Durwood Zaelke)說九成可以達到。研究所形容,這是「歷來單一協議達到的最大氣降幅」。

一九八七年,國際訂立《蒙特利爾議定書》管制破壞臭氧層的氯氟碳化物(CFC)等物質,使氫氟碳化物(HFC)作為其替代品普及起來,但後者所含物質的溫室效應是二氧化碳的數百倍至數萬倍。HFC也存在於哮喘噴劑和絕緣泡沫中。隨着冷氣機和雪櫃銷售在中國和印度等新興經濟體中飆升,其危險性不斷增加,若不用HFC,可改用阿摩尼亞、水或一種稱為氫氟烯烴的氣體,但價格相對昂貴,將對印度等發展中國家帶來沉重負擔。

各界要求以全球變暖對策的觀點構建國際性框架,《蒙特利爾議定書》約從七年前開始就削減HFC談判。在日本國內,不少HFC製造企業、以及用其作為製冷劑的空調和製冷設備生產商已先行採取對策,例如轉用其他製冷劑。從去年起,可讓產品溫室效應一目了然的「氟利昂標籤」也普及開來。日本政府昨日宣布,計畫針對HFC用作冷氣和雪櫃的製冷劑導入生產許可制,海外進口HFC則引入配額制,進一步限制使用。日本政府也爭取在二○一八年年底前修改法例,以配合第一階段削減一成用量的目標。當局還可能向食品和物流公司倉庫發放補助,鼓勵相關倉庫改用氨或二氧化碳等天然製冷劑設備。

目前全球多份協議相輔相成,以實現本世紀末溫室氣體接近零排放為目標。《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二次締約方會議(COP22)將於十一月在摩洛哥召開,預計將報告減排進展。國際民航組織(ICAO)於十月上旬就跨境航線飛機的二氧化碳減排框架達成了協議。這曾經是以國家為單位減排的《京都議定書》和《巴黎協定》等規定所無法覆蓋的領域。國際海事組織(IMO)也開始認真討論船舶減排方案。

星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