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港鐵票價機制倡加入利潤指數 [打印本頁]


【星島日報報道】港鐵過去引用「可加可減機制」調整車資,曾多次在錄得盈利下加價,引起市民不滿。政府昨公布「檢討港鐵票價調整機制」公眾諮詢結果,在收到逾四百份意見書中,主流意見認為現行機制應予改善,以反映港鐵的利潤情況,若港鐵基本利潤達到某特定水平,便不應提高票價,或在票價調整方程式中加入「利潤指數」,以減低票價升幅;亦有建議認為機制應更充分反映市民的負擔能力。相關檢討結果將於明年的票價調整生效。

政府在今年五月至八月期間,就檢討港鐵「可加可減」票價調整機制展開為期三個月的諮詢,期內共收到四百零八份來自立法會議員、區議員、政黨、個別市民等的意見書,當中約三百五十份內容相同。

收集到的意見中,有相當數目指港鐵公司作為香港唯一的鐵路服務營辦商,及由政府作為大股東,有其社會責任,不應在有可觀利潤的情況下仍提高票價。大部分認為機制應更適當地反映港鐵公司的利潤情況,例如若港鐵於某一年的基本利潤達到某特定水平,便不應提高票價,或在票價調整方程式中加入「利潤指數」,以減低票價升幅。

另有不少意見認為,票價調整機制應更充分地反映市民的負擔能力。雖然票價調整機制在二○一三年完成檢討後,已引入「負擔能力上限」,但至今從未應用,有意見認為應予以檢討,並考慮採用其他更合適的指標。近年港鐵頻現故障,亦有意見認為應檢討現時於「服務表現安排」下的罰款水平,甚至於票價調整機制中加入一個新指數,以更好地反映港鐵公司的服務表現。

政府表示已將收集到的意見向港鐵反映,並會在檢討港鐵票價調整機制時充分考慮蒐集得來的意見,相關檢討結果將於明年的票價調整生效。

星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