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港珠澳橋擬「右上左落」 議員不滿遷就內地 [打印本頁]


【星島日報報道】立法會昨討論政府建議港珠澳大橋香港段採用內地「右上左落」的行車安排,不少議員質疑政府為何跟隨內地的做法,又擔心在橋上發生意外會引發跨境問題。當局回應指是基於安全和屬地原則作考慮。

政府早前建議港珠澳大橋通車後,香港段採用內地「右上左落」行車安排,跟本港現時「左上右落」不同。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昨討論相關交通安排及修例,不少議員對此做法表示關注。

議員郭家麒批評政府申請撥款興建大橋時無交代相關安排,又擔心有內地公安在香港水域執法,直斥做法斷送一國兩制。議員譚文豪說,本港和澳門都是駕駛右軚車,司機習慣「左上右落」,認為大橋港澳兩段可保留相關行車安排,至珠海段才轉為內地的「右上左落」。議員林卓延表示理解做法,但擔心在橋上發生交通意外後,會涉及跨境問題,未知各地如何處理救援等工作。

運輸及房屋局副局長邱誠武表示,相關安排主要基於駕駛安全考慮,減低車輛高速行駛期間切線的危險;加上大橋主橋較長路段位於內地,根據內地原則處理亦為合理。至於有關在大橋上發生事故涉及跨境情況,邱重申會按屬地原則處理,跨境意外或由中港澳三方協商。當局又透露,港澳兩地通車後會有陸路連繫,會推出相關的港澳車牌。

多位議員亦關注大橋香港接線工程早前被揭海堤向外延伸,議員毛孟靜批評當局隱瞞海堤事故達兩年,直斥行為不負責任。譚文豪認為,大橋工程曾發生人工島「飄移」事故,當時已引起各界高度關注,批評署方無吸取教訓。議員田北辰相信署方並非存心隱瞞,但促請當局未來主動跟公眾交代。

路政署署長鍾錦華回應指,相關工程為設計及建造承包合約,承建商有責任自資解決工程問題,事件不涉超支情況,專家評估後亦確認沒有安全問題。他補充,署方有跟運房局及環保署交代相關事件及提供數據,不存在隱瞞事件。

昨日再有傳媒揭發港珠澳大橋工程懷疑有第三處海堤崩塌,報道指位處機場南跑道導航燈附近的填海區,一四年九月高空圖顯示有沙泥湧出海面,較原定設計向海面伸延達七十五米。報道稱承辦商一五年一月似進行修補工程,但海堤兩側出現疑似「漏泥」,同年八月發現海堤外出現臨時堤腳荷載平台,最新發現較原定設計向外伸延近了六十五米。截稿前政府未有回覆。

另外,政府昨在立法會聽取對天星小輪加價申請的意見,有議員認為天星小輪是除了是交通工具,亦是旅客景點及市民集體回憶,支持加價但促請政府跟船公司商討小輪未來的發展。

星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