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洪水橋新發展區500億元打造 [打印本頁]
【星島日報報道】政府致力打造洪水橋新市鎮,土木工程拓展署最新規劃及工程顧問研究報告,建議洪水橋新發展區以「加強版傳統新市鎮發展模式」發展,粗略估算地盤平整和工程基礎設施的總成本費用約達五百億元。因應發展區內有多個棕地作業者,報告又建議預留二十四公頃土地興建多層樓宇容納受影響作業者。預計整體發展將於二○三七/三八年完成,可提供約十五萬個新就業機會,及六萬一千個單位,容納新增十七萬六千名居民。
毗連元朗、天水圍及屯門的洪水橋新發展區,總面積約七百一十四公頃。政府經過三階段諮詢,去年九月公布「經修訂建議發展大綱圖」,計畫利用洪水橋連接港深西部公路、西鐵線、屯門赤鱲角連接路等優勢,作為與深圳前海經濟融合的門廊。
顧問報告提及,參考古洞北和粉嶺北新發展區的經驗,認為以全公營機構參與模式作基礎,並容許「原址換地」的契約修訂申請的「加強版傳統新市鎮發展模式」去發展洪水橋新發展區,可以讓政府控制時間,並加快房屋供應,達至均衡及可持續的發展。
顧問亦建議由二○一九年起,分前期工程及第一至第四階段推展發展計畫,而主要的地盤平整及工程基礎設施,暫定分成十一份工程合約進行。根據粗略估算,地盤平整和工程基礎設施的總成本費用,以一五年九月的價格水平計算,預計約五百億元。有關成本將在有關發展階段的詳細設計工作時重新檢視,而整體發展預計在三七/三八年完成。
在發展計畫中,主要項目包括在擬建的西鐵線洪水橋站及現有天水圍站周邊規劃辦公室、零售、公私營住宅、社區設施,重點將洪水橋發展成新界西北的「區域經濟及文娛樞紐」及「地區商業中心」。新發展區西部的「物流、企業和科技區」可便捷連接策略性運輸走廊,指定作物流設施、企業及科技園和工業區,並提供約二十四公頃土地興建多層樓宇,以容納現時佔地約一百九十公頃的三百七十個棕地作業場地中部分作業者。
新發展區將會以公私營五成一對四成九的比例,興建六萬一千個單位,屆時人口將增加十七萬六千人,至二十一萬八千人,同時亦會提供十五萬新就業機會。報告指,鑑於鄰近的天水圍公營房屋比例相對較高,新發展區內約半數房屋為公營房屋,以達至整體公私營房屋比例達六成九對三成一。新發展區首批居民可於二○二四年起入住,而新增的就業機會有助改善全港居所和職位的不均分布,促進本地社區活力。
星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