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太陽系外衞星首發現 [打印本頁]
基平
美國天文學者最近透過太空望遠鏡,發現相信是歷史上首顆潛藏的系外衞星,體積與密度相當於海王星,且以一顆大小如木星的星球為中心運轉。研究團體計劃於本年十月,利用哈勃太空望遠鏡進行後續觀察,確定發現結果。
本次被發現的潛在系外衞星被稱為開普勒—1625b(Kepler—1625b)、距離地球約四千光年,由哥倫比亞大學天文學副教授基平(David Kipping)及其團隊,利用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開普勒太空望遠鏡發現。該星體環繞的行星大小雖如木星,但質量卻比木星大十倍;星體本身的大小更相當於海王星,被稱為「海王月」(Nept—moon)。
正式結果待十月觀察確定
當行星在觀察者前方掠過恒星時,會令恒星的光芒些微減弱,天文學家會藉此名為「凌日法」的方式偵測系外行星。基平及其團隊進行三次「凌日法」,方尋到證明開普勒—1625b存在的數據。基平指,有關數據不足以正式宣布發現系外衞星,警告有觀察錯誤的風險,認為目前對錯各佔一半,但他仍然對發現感到興奮。正式結果待十月後續觀察確定。
系外行星與系外衞星,是指在太陽系之外的行星及衞星,前者目前已發現逾三千顆,但後者仍然「零收穫」。按照目前的行星發展理論,開普勒—1625b應該不是和行星一起形成,而是在行星系統演化時遭行星的重力抓住。
東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