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氣候談判重啟 中國自走減排路 [打印本頁]
【文匯網訊】據網易引述FT中文網報道,當聯合國(UN)下周在南非德班重啟氣候談判時,所有的注意力都將集中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國、也是第二大經濟體身上。
不過,儘管談判各方會努力敲定一份協議,他們可能只是白費勁,因為中國已經決定好自己要做的事情了。
自1997年《京都議定書》簽署以來,氣候談判迄今未能達成任何具體協議。在西方談判代表眼裡,中國應對此負一定責任。中國談判代表駁斥這種指責,表示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中國不應承諾與發達國家承擔同樣的削減比例,並且指出中國在實現自己設定的能效和減排目標方面取得的成功。
中國的立場日益成為決定這些談判結果的重要因素。中國反對制定強制性減排目標,支持自願減排目標。
本週二,中國與去年一樣,發佈了氣候變化白皮書,向全世界宣告自己在提高能效和降低碳排放強度方面做了多少工作。
「2006年,中國提出了201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GDP)能耗比2005年下降20%左右的約束性指標,2007年在發展中國家中第一個制定並實施了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2009年確定了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溫室氣體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行動目標。」
白皮書繼續披露了細節,也許比較乏味,但它證明了一點:中國已經制定了自己的未來5年減排計劃。
談判各方也許會就碳監測或強制性減排目標的細節展開激烈爭論,但對中國來說,結果已無關緊要。除非中國突然轉變談判立場,否則中國將繼續自己已規劃好的道路:降低碳排放強度,提高能效和加大非化石燃料的使用。
對許多依賴政府減排承諾的企業來說,中國立場前後一致,其實是個好消息。在歐洲各國政府大幅削減太陽能補貼之際,中國最近宣佈了太陽能電池板項目的上網電價。中國也是世界上降低煤炭燃燒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潔淨煤」技術的最大投資國。燃燒煤炭目前提供了中國逾70%的電力。
中國某些「清潔能源」企業的資金來源於《京都協定書》中「清潔發展機制」提供的碳排放信用,因此,德班氣候談判的不確定性會對它們造成影響。中國企業已獲得了價值數十億美元的碳排放信用,其中大部分用於發展風力發電場。北京一些幫助中國企業申請碳排放信用的公司表示,很多企業正趕著在《京都協定書》明年年底到期前,提交碳排放信用的申請。
由於實力最強大的幾個談判陣營在幾個主要問題上分歧過大,預計德班氣候談判很難達成具體協議。但在中國,清潔能源領域已經有了自己的發展規劃。
十二五規劃有講:c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