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CIA:中央情報局檔案 [打印本頁]
本書由洪堡著寫、軍情六處編輯與整理。
PDF版
《CIA︰中央情報局檔案》(美)洪堡.pdf
(2.1 MB, 下載次數: 1274)
第一部分 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
中央情報局徽章。昂首立於盾牌與羅盤之上的禿鷹告訴人們,CIA的首要職能是侵略性的四處出擊,為政府決策指明方向。
1956年4月的一天,在東柏林郊外的索恩法爾德公路上,一小隊蘇聯通訊兵正在對地下通訊電纜做例行檢查維修。這裏是供東德軍事和民政當局使用的一個重要電話線纜接頭,可同時供432條線路通話。
"嘿,夥計,這是什麼?"一個年輕的士兵吃驚地望著手中一條包著厚鉛皮的電線,這條多出來的"雜散"線路是不應該在這裏出現的。這條線路一直通向一條陡直的甬道,下到甬道裏面,是一條水平的隧道,在不遠處,一扇鋼筋混凝土的大門堵住了去路。門上用德文和俄文寫著:"嚴禁入內——奉總司令命令"。通訊兵在大門面前迷惑不解,他們隱隱覺察到這扇門背後將有一個驚人的秘密,又惶恐於門上的命令,不知如何是好。
經過一陣慌亂和電話裏的爭吵,士兵們終於得到逐級傳遞下來的指示,批準他們打開大門。士兵們全副戒備,強行破門而入。眼前的一切讓他們目瞪口呆:一間獨立的鋼板制小屋,裏面擺滿了各種精密的電子竊聽儀器,不同顏色的指示燈還在閃爍。屋內空無一人,電爐上已經煮沸的咖啡滋滋地響著,暗示主人剛剛離去。在小屋後面,是一條寬敞齊整的隧道,向遠處延伸……
這就是震動世界一時的柏林隧道。美國中央情報局花了7個多月,從西柏林境內秘密挖掘了這條長達500碼的地下通道,神不知鬼不覺地把竊聽線搭在東柏林的地下電話線攬接頭上。在一年多的時間裏,經由這條線纜的所有電話都被監聽,每天都有大量的磁帶和情報分析由此源源不斷地送往華盛頓。
柏林隧道讓蘇聯震怒,社會主義國家紛紛譴責,而西方輿論則稱贊它是"現代間諜史上的奇跡"。雙方都使用了"大膽……異想天開……甚為巧妙……而且十分艱巨"之類的詞藻來形容這條神秘的通道。
無論如何,通道挖掘要在蘇軍和東德士兵腳下秘密進行,土方要在不引人註意條件下運走,工地入口處要小之又小,地面要不留痕跡,施工不能有噪音,方向要對準,電子儀器工作時熱量不能傳到地面……這實在是一項巨大而艱難工程。
其實,被稱為"黃金"計劃的柏林隧道事件只是美國中央情報局歷史上一個很小的片段,它折射出中情局行動的一貫特點:周密策劃,敢想敢做,一旦確定目標,不擇手段。中情局向來堅持,成功的基礎在於判斷、分析以及對有限目的持之不懈的追求。這一點從它誕生之日起從未改變。
中央情報局正式成立於1947年9月18日,二戰時的戰略情報局是它的前身。二戰結束不久,冷戰的"鐵幕"就悄悄拉開,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成為美國的頭號敵人,為及時掌握敵方情況和世界動態,美國軍事指揮系統做出了重大調整。
1947年7月26日,美國國會通過了建立中央情報局的《1947國家安全法》,規定中央情報局的職權和任務是收集有關國家安全的情報,直接向國家安全委員會(從而直接向總統)匯報,執行與國家安全有關的任務,以及協調政府各部門有關國家安全情報的任務。
隨著冷戰格局進一步確定和激化,情報工作的重要性更加凸顯,1948年6月,哈裏·杜魯門總統簽署NSC-10/2文件,明確規定中情局可以在國外從事各種秘密行動,"作為美國政府公開外交活動的補充"。秘密行動的方式各樣,包括策反宣傳、心理戰、破壞、反破壞、顛覆、暗殺、準軍事行動、策動和援助叛亂等等,幾乎囊括了除發動大規模正式戰爭以外的所有方式。1949年,《國家安全法修正案》規定,中情局所要求款項可以不依據相關政府法令,中情局局長特批的重要外國人員可直接入境並永久居住。這些超越法律的特權大大增加了中情局的權力。
中情局的局徽造型獨特、警醒,在藍色鑲金邊的圓形底盤中心,是一面銀色的盾牌。盾牌中心是一個有16個紅色尖角的羅盤圖形,盾牌上面是一顆美國禿鷹的頭。外圈寫著"美利堅合眾國中央情報局"的字樣。銀盾象征中央情報局是保護美國安全的一道強有力的屏障。羅盤圖形的16個尖角象征中情局的勢力滲透到世界各地,各種情報資料從四處向中心匯集。禿鷹頭則象征機警、靈敏和冷酷——這正是中情局的風格。
中央情報局是當今美國政府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機構。它最主要的服務對象是美國總統和國家安全委員會,但直接或間接利用其情報的有500多個政府部門。憑借分布世界各地的1/3的職員,它及時向行政當局提供最新情報,使美國能夠在各種事務上先發制人,占盡優勢。同時,它還奉總統的直接命令從事一些隱蔽活動,在這些活動中政府是不宜露面的,這為美國外交目標的實現提供了極大便利,歷屆總統對使用這一點都樂此不疲。
不受法律限制的特權和廣泛的情報網絡使中央情報局神通廣大,它也因此是美國政府中透明度最差的一個機構。它的人員和預算從不對外公開,只有總統和國務卿等極少數人了解它的行動情況。在"國家安全"的名義下,它在行動中采取的一些非法手段、行徑一般也不會被追究。這些特殊待遇在其他政府機構看來頗為眼紅和惱火,國會、五角大樓和國務院都和它有過摩擦,其中鬥得最狠的無疑是聯邦調查局。作為分管國外和國內情報工作的兩大機構,中央情報局和聯邦調查局向來看對方不順眼,在各種場合明爭暗鬥,互相扯後腿。埃德加·胡佛任聯邦調查局局長期間,一度禁止手下與中央情報局接觸,害得那些人只能偷偷地跟中情局的人見面。另外,中央情報局守口如瓶、秘而不宣的作風也不可避免地導致猜疑,世界上很多陰謀詭計都被懷疑跟它有關。
在中央情報局近60年的歷史上,充滿了各種大大小小,令人眼花繚亂的事件,其中不乏石破天驚之舉。1948年,策劃資助基督教民主黨擊敗共產黨,執政意大利;1949年盜竊蘇聯米格-15型噴氣式戰鬥機的設計圖和飛行記錄;1953年"阿賈克斯"行動,顛覆伊朗左翼摩薩臺政府;1954顛覆危地馬拉政府;竊取並公布赫魯曉夫在蘇共二十大上的秘密報告,引起東歐各國的騷亂;參與組織和煽動在印尼、越南、老撾等國的秘密軍事行動;在非洲策劃組織50多次政變;在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中精準提供情報;策劃"傑尼弗行動",打撈蘇聯核潛艇;以準確的情報保證兩伊戰爭和海灣戰爭的全勝;在冷戰期間與克格勃頻頻鬥法;策劃暗殺多位外國領導人等。
正是因為做出了這些震驚世界的事情,中央情報局的觸角在全球範圍內才得以無所顧忌地伸展,這個情報組織也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公開的情報組織",表面上,它似乎沒有秘密可言。不過,中央情報局要為這樣的自信(或者說是狂妄)付出代價。
因此,中情局也有不少失手的時候,行動計劃失敗,違法行徑曝光,在國內國外被罵得狗血噴頭,歷任局長沒少為此而被弄得焦頭爛額——1960年,派去蘇聯上空偵察拍攝的U-2型飛機被擊落,飛行員被蘇聯人活捉;耗費巨大心力的旨在推翻卡斯特羅政權的"豬灣行動"在開始三天後即全軍覆沒;參與因秘密追查五角大樓絕密文件泄露事件而嚴重侵犯人權的埃爾斯伯格事件;被懷疑參與爆出尼克松競選醜聞的"水門事件"……
其中,最慘的還當屬"伊朗門事件",中情局先是情報判斷失誤,接著談判未遂,只好向伊朗出售武器以換取人質獲釋,同時它背著國會援助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裝的內幕也被曝光,相關重要官員全部被迫辭職,甚至有人因為難辭其咎而自殺,局長凱西腦瘤發作,不久後即黯然謝世。這一事件對中情局的聲望殺傷力極大。
冷戰結束以後,雖然美國最大的敵人蘇聯解體,但是為了全球霸權的穩定,中情局並未放松對世界各國情報態勢的監視與控制。
"9·11"事件發生以後,中情局遭遇到近年來最大的懷疑與挫折,舉國上下均指責它工作上有重大失誤,警惕性不高,既不能及時阻止恐怖襲擊發生,也錯過了殲滅拉登及"基地"組織的大好機會。
再追根溯源到"伊朗門事件"的時候。那個時候為了對付入侵阿富汗的蘇聯,中央情報局曾經煞費苦心地培養了大批美國人現在稱之為"恐怖分子"的"自由戰士",以對抗"邪惡帝國"蘇聯對阿富汗的占領以及打壓蘇聯在中東的勢力範圍。可是美國人萬萬沒想到的是,他們再次做了作繭自縛的蠢事。
近日,前任中央情報局第三號人物巴澤-克隆戈德聲稱:"讓本·拉登'逍遙法外'不失為上策,從某種意義上講,拉登的存在將使世界更加和平一些。如果有一天拉登被捕,其他的恐怖分子和拉登的忠實追隨者將策動新一輪的恐怖襲擊。"克隆戈德甚至還表示,拉登"並不像一個恐怖主義領袖,而更像是一個冒險資本家。"這一極具爭議的聲明表示,在追捕了本·拉登3年多而仍然未果的情況下,中央情報局的官員們也顯得有些身心俱疲了。由歇斯底裏的通緝追捕到放任自流,中央情報局體現出的疲態和對恐怖分子旁敲側擊的舉動無論如何不能使納稅人和政府滿意,各種指責紛至沓來。
中央情報局對於自己被當做替罪羊這一事實,無論如何也接受不了。最近出版的一本名為《丟失本·拉登》的書這樣寫道——至少有2次,通過偵察機和全球定位系統,克林頓政府已經獲悉了拉登所在的確切位置,卻沒有將他抓獲,盡管克林頓政府很清楚拉登是對美國安全的一個巨大威脅,但是那時正忙於擺脫萊溫斯基醜聞與準備競選連任的克林頓總統卻沒有從國家安全的角度來認真對待這一問題,這不能說不是克林頓政府的一個巨大失誤。此書由前《華爾街日報》社論作者裏查德·米尼特主筆撰寫,由REGNERY出版公司出版,現在頗為暢銷。這本書在某種程度上稍微給中央情報局減輕了一些罪責,然而,重實際的美國人不會停止對中央情報局的指責。
在伊拉克戰爭結束以後,這種指責和攻擊又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美國是以薩達姆政權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主要理由發動對伊戰爭的,但迄今為止,美國當局並沒有在伊拉克發現任何"違禁武器",於是各方又都將"讓美國如此丟人現眼"的責任推卸到中情局戰前情報工作不力上來。
2004年7月,原中情局局長喬治·特納特引咎辭職,副局長約翰·麥克勞克林暫時代理局長職務,他表示,中情局將采取措施,加大防範和打擊恐怖主義的力度。
布什總統在1個月後提名佛羅裏達州共和黨眾議員波特·戈斯任中央情報局局長。戈斯則表示感謝布什總統的信任,非常高興又能回到以前曾經工作過的地方。隨後,布什又指示命令戈斯擬定計劃,增招數千名特工和情報分析人員,使中情局規模擴大倍。這將是中情局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擴軍"——50%的"擴軍"幅度意味著中情局至少要再招募數千人,這讓不少情報界人士瞠目結舌。雖然在遭遇"9·11"事件之後,美國就已經開始加強情報機構的力量,但自中情局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成立以來,如此大的動作絕無僅有。
那麼,中央情報局究竟是美國自由夢想的威脅,還是國家安全的衛士?情報工作不可或缺的秘密性與公眾的民主權利之間該做何種選擇?關於這些問題的討論似乎從來就沒有停止過。
第一部分 華盛頓:美國情報之父
美國國父的苦心經營
位於中央情報局博物館顯要位置的美國"國父"華盛頓的雕像。
在兩百多年前的北美殖民地,當地人傳播著一個永遠的神話——
一位騎著白馬的年輕將軍,高舉利劍,馳騁沙場。他英俊、勇敢、精力充沛,寬闊的額頭裏蘊涵著令人敬佩的智慧,深邃的眼眸中充滿著堅定和執著、熱情與信任。就是這個人,率領一群同樣勇敢的戰士,沖鋒陷陣,一手締造了這個偉大的國家——今天的新羅馬帝國,美利堅合眾國。
他是美國的"國父",喬治·華盛頓,一個具有神話色彩的人物。他率領美國人取得了獨立戰爭的勝利,建立了第一個聯邦政府,創建了美國憲法……他的政治才華與軍事才能我們耳熟能詳,然而鮮為人知的是,他也是美國情報事業的開山鼻祖,美國"間諜之父"。
然而,華盛頓第一次接觸情報工作,恰恰是為日後的敵人效命。
1753年,英法兩國為了爭奪在北美的領地和人口,在俄亥俄地區鬥得天翻地覆,甚至整個北美大陸上也彌漫著一股火藥味。這種一觸即發的危險態勢令弗吉尼亞的英國總督感到不安,他決定給法國人寫一封措辭嚴厲的信,要求他們放棄這塊土地。一方面,這是英方發出的最後通牒,為避免戰爭做最後一次努力;另一方面,也借機窺探法國人的虛實,包括法國駐軍的實力、他們的擴張計劃與方向等等。作出這個計劃後,總督卻開始為信使的合適人選發愁——這個人必須有足夠的忠誠、勇敢和機智,顯然,這樣的人不是那麼好找。
在多個被舉薦和考慮的人選中,總督看中了一個21歲的少校副官,他身材高大、健壯,外貌俊朗,沈默寡言,他的上級和同僚對其能力和性格都無一例外地大加贊賞。他來自弗吉尼亞,名叫喬治·華盛頓。
"他是一個天生的軍人。"總督聽親信這樣評價華盛頓。
此時的華盛頓和當時多數弗吉尼亞青年一樣,對宗主國英國充滿了信任和忠誠,懷著為國獻身的神聖使命感,相信英王喬治二世是"世界上最好的國王"。
他喬裝打扮,穿越一片人跡罕至的危險地帶,進入俄亥俄領地。他成功地遞交了通牒,同時,善於觀察細微事物的華盛頓少校發現,這個地區的法國人嗜酒成性,有不少殖民地官員成天泡在小酒館裏喝得爛醉。他很快意識到,這是一個絕佳的獲取情報的來源。於是,他開始頻繁出入於各個大小酒館。
酒是最好的媒介,憑著不凡的酒量與優雅的談吐,華盛頓很快就與一些法國人混得很熟。喝暈了的法國人對這個熱情豪爽的"親法"青年全無戒心,酒桌上充滿了各種毫無顧忌的言論,只需幾句看似漫不經心的問話和點撥,大量情報就到手了,然後華盛頓從中篩選出來很多有價值的東西。華盛頓在這一行動中表現出了與他的年紀極不相稱的老成,還有極高的情報搜集天賦。這一段親身的"間諜"經歷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也為他以後組織情報搜集工作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1755年,法國和印第安人的戰爭爆發,華盛頓隨英國殖民軍隊參加杜肯堡戰役。由於對情報的疏忽,英軍孤軍深入,在孟農加希拉河遭法軍伏擊。掌握了對手實力和地形情況的法軍神勇無比,英軍幾乎被全殲,總司令布雷多克重傷身亡。這次戰役的慘敗使華盛頓大為震動,他開始認識到,在軍事活動中,高質量的情報工作具有多麼巨大而驚人的能量。
華盛頓的學習能力和獨創性是人所公認的,這位幾乎沒受過什麼正規教育的年輕人正是憑著艱苦的自學不斷豐富自己的頭腦。當他看到間諜情報工作的重要性,他的這種學習和創造能力便不可遏制地發揮了出來。
華盛頓雖然願意忠於英王,但是他更愛北美殖民地的那片熱土以及那些渴望自由的人民。在二者只能擇其一的情勢下,很快,華盛頓就走向了宗主國的對立面,參加了北美獨立戰爭。
1775年4月,北美獨立戰爭爆發,華盛頓被推舉為大陸軍總司令,深知情報工作重要性的他很快著手創建一套美國自己的情報體系。
1776年,他組建了一支專門用於執行偵察和突擊任務的部隊——"諾爾頓"突擊隊。這支部隊是美國最早的軍事情報部隊,今天美國陸軍的突擊隊、特種部隊和"三角洲"部隊都將這支部隊視為他們的前身。
萬事開頭難,華盛頓最初的嘗試遭遇了意想不到的失敗。
1776年,在英軍的猛烈攻擊下,大陸軍被迫退出長島地區,為了解英軍軍事力量和部署情況,年輕的耶魯畢業生、"諾爾頓"突擊隊員、上尉內森·黑爾奉命去英國占領區內打探情況。所以黑爾在嚴格意義上可以說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間諜。
黑爾強壯、勇敢、滿腔愛國熱忱,但是他最大的缺點是沒有經過任何專門的間諜培訓。他一潛入敵後,就被英軍一個經驗豐富的反間諜人員——假扮成大陸軍間諜的英軍少校羅伯特·羅傑斯盯住了,黑爾不但相信眼前的人是"自己人",還毫無戒備地將自己此行的任務和目的和盤托出。
這樣,黑爾因為輕信他人而被捕,隨即被判絞刑,英軍為了恐嚇大陸軍,將黑爾的屍體懸掛在絞刑架上達3日之久。黑爾在臨刑前,他留下了一句至今仍為傳誦的名言:"惟一讓我感到遺憾的是,我沒有第二次生命獻給祖國。"這句名言被刻在與真人同樣大小的黑爾雕像上,長久地佇立在今天美國中央情報局的總部,以紀念他的愛國熱情。
華盛頓吸取教訓,加大對情報人員的專業培訓力度。他派遣多名軍官潛入北美各重要地區,謹慎地建立起情報網絡,並逐步擴大,同時招募、培訓了很多單獨行動的優秀間諜人員。他深知情報工作的重要性,在經費方面不惜花大價錢。有官方記錄表明,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裏,華盛頓光為費城的間諜就開銷了6170美元,這在當時可不是一筆小數目。在整個獨立戰爭期間,他用於情報收集的經費大約占所有軍費開支的10%。在當時艱苦的戰爭條件下,華盛頓的這一做法不可能不引起爭議和不解,但他以堅定的決心、巨大的魄力和崇高的個人威望而將這項事業堅持了下來。後來的事實也證明,這些重金花費是有豐厚回報的。
不久,華盛頓的苦心經營漸見成效,他手下的一群得力幹將在英軍的各個駐地內外都安插下了大量間諜。在英國人控制的一些重要城鎮裏,從貴夫人到平民乞丐,間諜分布在不同的社會階層裏,無孔不入。
在費城,有一位端莊嫻雅的貴夫人,定期舉行各種沙龍和宴會,衣香鬢影,名流雲集,很多英軍高級指揮官都是她的座上客。誰也不知道,這位熱情美麗的女主人卻是華盛頓手下的情報高手。這樣的間諜網一經建立,威力極大,華盛頓每天都能接到有關各地英軍調動情況的匯報。在關鍵時刻,神通廣大的間諜們甚至還能搞到敵軍指揮官的作戰計劃。
"考爾帕"諜報網就是這一情報體系中最為優秀的小組之一。
"考爾帕"間諜網是1776年英軍占領紐約城以後,華盛頓在城中布建的大批間諜網之一。它有20多名成員,聯絡人是康涅狄格第二輕騎兵團的本傑明·陶馬奇少校,華盛頓最為得力的諜報幹將之一。
1780年7月的一天,在哈得遜河畔的秘密據點裏,少校收到一位代號叫"夫人"的諜報員的緊急報告,英軍主將亨利·克林頓爵士計劃派軍隊走海路,攻擊紐波特羅德島的法國軍隊。這支法國部隊是前來支援美國人的獨立革命的,歷經了兩個月的海上行程,剛剛才上岸進行休整。狡猾的英國人打算在法國人立足未穩之前就把他們都消滅。華盛頓得知這一重要情報後,將計就計,設置了一個巧妙的圈套。在他的精心安排下,一名當地農場主咋咋呼呼地跑到英軍哨所,說在附近的路上發現了一些文件,上面透露了可怕的革命者的進攻計劃。同時,一支大陸軍的隊伍假裝大搖大擺地向紐約推進。多疑的克林頓信以為真,立即下令部隊從海上撤回增援紐約。這份寶貴的情報挽救了由羅香波將軍指揮的這支法國軍隊,而正是這支軍隊,在1781年10月9日約克敦圍攻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迫使英軍主將康華利投降。
華盛頓的手下有一類特殊的間諜,他們多單獨行動,執行秘密任務,不與其他人發生聯系,知道其身份和活動的只有很少人,有的甚至由華盛頓一人直接領導。這類間諜一般都有特殊的社會身份和職業做掩飾,神通廣大,往往能提供很多有價值的情報。人們廣為傳誦的華盛頓聖誕夜渡河襲擊敵營的傳奇,就是在這樣一個出色的間諜幫助下實現的,他的名字叫約翰·霍尼曼。
約翰·霍尼曼在戰前是一個做紡織品生意的商人,因為同情獨立戰爭而願意為華盛頓效力。1776年,他奉華盛頓的命令,去新澤西的新不倫紐克搜集情報。在那裏,他成為一名專做牛肉生意的人,財產頗豐,並宣稱忠於英國——並且曾因為這個差點被"叛變的暴徒"抓捕。霍尼曼很快就成了當地知名的親英派商人,他的生意做得很順當,並因此與特倫頓地區的英國駐軍和黑森雇傭軍(系英國從普魯士征召的雇傭兵)建立了密切聯系。他的慷慨、友好和"對大不列顛的忠誠",使他得以和一些英軍高級指揮官攀上交情。
1776年12月22日,華盛頓司令下令,逮捕"親英奸商"霍尼曼。
然而,沒過幾天,霍尼曼奇跡般地從大陸軍的軍營裏"死裏逃生","逃回"新不倫紐克。此時,華盛頓已知道,特倫頓地區的英軍已被派往紐約,只留下黑森雇傭軍駐守。指揮官魯爾上校狂妄自大,他的部隊也嗜酒成性,疏於防備,沒有修築任何防禦工事。逃回去的霍尼曼向魯爾上校報告說,大陸軍都待在冬季兵營裏,沒有任何行動的跡象。軍士們更加放心,晝夜狂歡。就在聖誕節的夜晚,華盛頓指揮軍隊悄悄渡過特拉華河,正陶醉在聖誕節歡樂中的黑森雇傭兵們被打得措手不及,只好束手就擒。特倫頓之役規模不大,但這個勝利是在戰爭初期大陸軍屢遭挫敗,士氣最為低落的關鍵時刻取得的,因而意義重大。顯然,霍尼曼在其中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諜報工作因此顯得更加意義非常了。
值得一提的是,華盛頓手下有一名代號為"355"的女間諜,她善於偽裝,行蹤詭秘,機智大膽,頗得華盛頓的賞識,甚至被稱為"完美的間諜"。作為一名間諜,她的成績堪稱完美。她揭開了美軍叛變將領本尼狄克特·阿諾德的真面目,後者企圖以2萬英鎊的價格將西點要塞出賣給英軍。同時,她還單槍匹馬擒獲了英軍情報首腦約翰·安德烈少校,使英軍的情報網幾乎陷於癱瘓。美國贏得獨立戰爭的勝利,她功不可沒。"355"的真實名姓至今仍不可知,在很多人看來,她是拯救美國的英雄,也是所有美國優秀間諜的女祖師。
第一部分 反間諜戰暗流洶湧
缺乏實戰經驗的內森·黑爾被英軍抓獲,在拒絕豪將軍勸降後被絞死。
作為後起新秀,華盛頓創下的北美情報組織進步很快,表現也堪稱出色,但間諜歷史比光榮革命還要久遠的英國人也不是好糊弄的,親英的破壞分子甚至一度混進了華盛頓的衛隊,成為最接近和保護他的人。幸而,華盛頓還有一位優秀的反間諜助手,他就是後來美國聯邦法院第一任首席大法官約翰·傑伊。
1776年夏,紐約地區的托利黨人(親英的保皇派)策劃了一個陰謀,企圖破壞紐約城的防禦設施和軍事建築,迎接英國占領軍的到來。在英國總督和紐約市長的大力支持和資助下,他們有恃無恐,氣焰囂張,甚至設法策反了華盛頓的衛兵。幸運的是,這個陰謀很及時地被察覺到,在傑伊的主持下,革命黨人成立了一個專門的委員會,調查這一陰謀。傑伊四處布滿眼線,從嫌疑最大的人著手,絕不輕易打草驚蛇,一個個順藤摸瓜,最終將陰謀分子一網打盡,華盛頓的衛兵托馬斯·希克伊因涉案被處決,英國總督一直逃到紐約港的英艦上,才保住一條性命。
傑伊轄下的"紐約調查委員會"專管反情報事務,搜捕間諜、親英派托利黨人、陰謀和破壞分子。這是一件讓人頭疼的差事。在戰爭初期,支持獨立的北美人並不是很多,英軍的節節勝利使一些本來同情和中立的人也對革命失去信心,英國人乘機以土地和金錢為誘餌,招募了大量的親英分子刺探情報,其中有不少是頗有影響的社會名流和富商。同時,由於沒有經過專業訓練和缺乏管理,起義軍最初的反間諜活動也是一片混亂,該抓的不抓,不該抓的亂抓,還有人乘機公報私仇。
傑伊改變了這些,他不斷使人們明白反間諜工作的重要性,加強對下屬的組織和管理,還培養了相當數量的精幹的反情報特工。科勞斯比就是傑伊手下最為成功的情報人員之一。他的故事至今還在哈得遜河流域流傳,很多人相信,著名作家詹姆斯·F·庫伯的小說《間諜》主人公就是以他為原型。
科勞斯比原來是個鞋匠,戰爭爆發後,他采用多個化名,混進了不同的托利黨組織,收集他們的活動情報並及時向傑伊匯報。他使用的化名如此之多,每隔一段時間就以不同的身份出現,有時連傑伊都眼花繚亂,應接不暇。科勞斯比最大的本事就是,總能在自己參加的組織被圍捕時"設法逃脫"。這是十分危險的。托利黨人很可能因此懷疑並識破他的身份,除了傑伊等少數高級反間諜官員,不明真相的革命者完全可能將他誤作托利黨人逮捕和擊斃。更麻煩的是,哈得遜河地區如此狹小,居民住得密集,幾次"大難不死"的科勞斯比到處躥來躥去,很快就成了當地的名人,很多人對他的面容都熟悉。這讓他不得不減少用化名的次數,並且為其找到充分的理由,當然啦,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躲避革命黨人的追捕"。
科勞斯比也有倒黴的時候。
1777年10月,他去哈得遜河北岸的馬爾伯羅執行任務,裝成一個被革命黨人追捕和迫害的親英派人士,在一個小酒館裏"不經意"地透露自己在紐約城等地搞破壞的經歷,並"驚喜"地結交在這裏"偶然"結識的托利黨"朋友"。這個酒館本來就是親英分子經常聚會的地方,這位極端"崇拜和忠誠"的"史密斯"先生很快就獲得了大家的歡迎和接納,他順利地混入了一支由英國人指揮,由當地托利黨人組成的武裝分隊。
有一天,科勞斯比得知,部隊將在第二天晚上突襲革命軍,便以"史密斯"的名義巧妙地把這個情報發給了傑伊。革命軍的一支突擊隊早早埋伏好,把不知圈套傻傻地走近來的托利黨人打得無還手之力。科勞斯比本來準備偷偷躲進一堆幹草垛,事後再爬出來,假裝又一次"死裏逃生"。但突擊隊員用明晃晃的刺刀對著他,他不得不舉起雙手以示投降。執行任務的突擊隊長並不知道科勞斯比的真實身份,科勞斯比也絕不能告訴他。於是他與所有的"同黨"一起都被押回了傑伊的住處。科勞斯比滿懷希望,可是傑伊恰好在這個時候外出了,他的運氣簡直糟透了,尤其是他的戰友正在外面拿著槍商量如何處置他們這些"敵人"。
萬幸的是,傑伊的女仆認出了科勞斯比。聰明又好心的女仆想法支開了守衛,讓他們去喝白蘭地,並巧妙地放走了科勞斯比。這次可是驚心動魄的冒險。"史密斯"先生"死裏逃生"的消息傳遍了托利黨分子社團,"勇敢而機智"的他很快又加入了新的托利黨組織,同時收獲的還有信任和欽佩。
與傑伊同時堪稱華盛頓左膀右臂的是一位世界級知名人物——本傑明·富蘭克林。這位發明避雷針的北美紳士,除了是世界公認的傑出科學家,還是華盛頓手下名頭最響的間諜。只不過,他的威力主要發揮在外交和社會活動場合。
1776年,富蘭克林成為北美革命者駐巴黎的半正式外交公使,他的主要任務是設法與法國結成同盟,共同對抗英國。富蘭克林學識淵博,多才多藝,風度翩翩,舉止優雅,詼諧幽默,處處表現得誠實無私,謙虛友好,頗得法國人的好感。他所表現出來的北美人的形象與法國人心中傲慢淺薄的英國人形成鮮明反差。法國政要和巴黎民眾都很喜歡他,對他所代表的北美革命也充滿同情和支持。這種良好的公眾形象和不錯的私人交情為富蘭克林接下來的行動提供了極大便利。
制造宣傳和輿論攻勢是富蘭克林的拿手好戲,他不斷地制造假消息,揭露英國政治和軍隊的種種黑幕,通過各種渠道地巧妙散播出去,而他本人的"正直品格"使得這些消息具有相當的可信度。英國的形象在法國甚至歐洲越來越糟糕。
1777年,莫名其妙地,在北美殖民地作戰的普魯士雇傭軍內部忽然流傳出一封信劄,據說是普魯士王儲寫給他在英軍服役的雇傭軍將領的,這封信很快也流傳到歐洲大陸。王儲在信中說,他懷疑英國人為了減少補償金,故意瞞報雇傭軍陣亡人數,他還"建議"雇傭軍指揮官不要救治傷員,因為傷員都是"殘廢",毫無用處,而英國人付給陣亡者的錢比傷員多得多。這封信件在雇傭軍中引起了極大的混亂和憤怒,逃兵數量激增。歐洲各界對英國花"血錢"將那些把士兵生命當做商品出賣的做法抗議如潮,英國外交部和軍部一時疲於應付。自然,這封信劄的作者正是富蘭克林。
1782年,富蘭克林又精心炮制了另一傑作。
這次,他偽造了一整版波斯頓報紙。在這份報紙上,分類廣告、地方新聞和花邊軼事樣樣齊全。其中有則文章稱,英國派駐加拿大的皇家總督正在向其印第安盟友懸賞收買北美殖民地人的頭皮。報道強調說,許多印第安人賣給總督的頭皮實際上都是婦女和孩童的。消息立即在英國國內和歐洲各地激起軒然大波,抗議浪潮不斷,反對派輝格黨人乘機強烈要求政府澄清事實,並盡快結束戰爭。英國政府這次真是被弄得焦頭爛額,窩火得很。
有趣的是,富蘭克林甚至曾經一度當上"海盜"的頭子。在北美獨立戰爭中,有相當數量的革命者駕駛著武裝船只,在海上四處攔截英國的商船,富蘭克林就負責在歐洲各國港口協調這些私掠船活動。他有序地安排出擊計劃,還組織一批專門的港口工人,負責對這些私掠船提供補給、維修和銷貨。法國政府對這些"海盜"活動睜只眼閉只眼,有時還同意購買從英國人那裏搶來的"贓物"。"銷贓"得來的資金則被富蘭克林用來購買軍火和軍艦。富蘭克林的"海盜"活動給英國帶來不少麻煩。由於商船經常受到襲擊,英國海外貿易利潤也跟著急劇降低。英國公眾怨聲載道。罪魁禍首是誰,英國政府心裏有數,他們多次憤怒地向法國政府提出抗議,但終因沒有證據和後者的偏袒而作罷。
1799年,喬治·華盛頓在他種滿葡萄藤和無花果樹的莊園裏平靜地與世長辭。作為美國的開國元勛,他對美國情報事業的創立和發展有著不可磨滅的作用和影響,美國情報界也一直將他視為祖師爺。中央情報局特意將蘭利總部聯絡會議中心的一間會議室,專門以喬治·華盛頓的名字命名,以紀念這位偉大的"國父",這位偉大的"間諜之父"。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1787年美國憲法因為南北妥協而承認了奴隸制的合法性,但是一個黑奴間諜卻因為他的機智與忠誠而成為美國間諜史上一個偉大的人物。
1781年夏,北美獨立戰爭的焦點集中到了弗吉尼亞。英軍將領康華利(就是後來向華盛頓交出佩劍投降的那個將軍)率領7000英軍士兵駐紮在約克敦。美軍在法國人拉法夷特的指揮下與之對峙。當時,英軍主力集中在紐約,該部與康華利的聯系主要依靠水路。華盛頓判斷,只要打掉約克敦的康華利,戰爭才會以勝利告終,這要取決於能否切斷兩地英軍的聯系。這個任務將由法軍增援艦隊完成。但此時此刻,美軍還急需在康華利身邊安插可靠眼線,密切監視英將的一舉一動。
一個名叫詹姆斯的黑奴聽說這個消息後向他的主人"毛遂自薦"。詹姆斯忠誠可靠、聰明異常,隨機應變和即興表演更是他的特長。於是,拉法夷特決定招募他為美軍間諜。
不久,"老實肯幹"的詹姆斯以勞工身份順利打入英軍營地,贏得英軍賞識的詹姆斯被指定負責搜羅食物。這個任務也方便了他來往於兩軍營地之間。由於其"出色表現",詹姆斯很快引起了康華利的註意並取得了他的信任。康華利最終決定招募詹姆斯充當英軍間諜。於是詹姆斯經常潛入美軍營地"刺探情報"。當然,他真正的工作是將在康華利身邊刺探到的內幕情報通報給拉法夷特。拉法夷特在給華盛頓的信中多次贊揚了這個"聰明的家夥"。
另一方面,詹姆斯也向他的另一個"主人"康華利提供了不少"有用的信息",在這些所謂情報的誤導下,康華利決定就地按兵不動。結果在1781年8月30日,法軍增援艦隊及時趕到,9月5日至9日,猝不及防的英軍艦隊被擊敗。約克敦守軍被徹底包圍。接下去發生的就是華盛頓預言的戰爭勝利。
1781年10月19日,遵照當時的風俗,勝方指揮官拉法夷特前往英軍營地作禮節性拜訪。康華利也作了回訪。令後者深感吃驚的是,在美軍營地前來迎接他的人中竟然包括他最信任的那名黑奴間諜。
1782年11月30日,交戰雙方簽訂《巴黎和約》,美國獨立,但詹姆斯本人卻仍然是個黑奴。1784年,拉法夷特重訪美國時找到了這個間諜朋友。在拉氏的活動下,詹姆斯於1787年元旦正式成為自由民。為表示感激,詹姆斯改姓拉法夷特。詹姆斯於1830年8月9日在他的農場去世。為表彰詹姆斯的功績,弗吉尼亞州裏士滿的瓦倫丁博物館至今仍陳列著他的油畫。
第一部分 超越蘇格蘭場
位於原CIA總部大樓裏的冷戰時期CIA情報資料展覽館。
一把舊雨傘羞辱了整個美國情報界
1937年10月的一天,在人頭攢動的曼哈頓碼頭,從一班德國輪船上走下來一位身材微胖的中年男子,他的頭頂稍稍有點禿,肚子有點發福,拎著兩個大舊箱子,一臉長途旅行後的疲憊,很容易看得出,這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商人。
在海關,檢查員對他的雨傘表示了莫大的興趣:"您好!呃……阿爾佛雷德·蘭丁先生,您這把雨傘很有趣啊,哈哈,簡直,簡直就像一件間諜用的玩意兒。"檢查員摸著那把夾在一個木套裏、因不知道怎麼打開而看起來像一把拐杖的雨傘,笑嘻嘻地說。中年男子也笑了。
走出碼頭,深吸一口曼哈頓秋天的空氣,一絲不易覺察的笑容掛上他的嘴角:"曼哈頓,我來了!"
這位"阿爾佛雷德·蘭丁"先生名義上是德國好幾家編織公司的貿易代表,但是他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尼古勞斯·裏特爾,德國軍事情報部航空處處長。他曾在這片土地上經營編織廠達10年之久,但這次,他為"諾頓"而來。
4個月前,德國軍事情報部漢堡辦事處收到一份材料,是一疊圖紙,上面全是用虛線連接起來的一套正方形和圓形,沒有任何數據和說明。沒有人能破解這些圖示的意思,只好暫時把它擱在一旁。這份材料是由居住在布魯克林的一個消息人亨利·索恩發出的。沒過幾天,他又發回來一份報告,說圖紙是由一個自稱"波爾"的人提供的,"波爾"在曼哈頓諾頓轟炸瞄準具廠工作,並且表示,願意為德國提供更多的情報。
這份報告讓德國的情報官欣喜若狂。"諾頓轟炸瞄準具"的大名早已傳遍大西洋的西岸,據說它的精確度極高,能從25000英尺的高度把炸彈投進一個小木盆!德國人早就想把它搞到手了,只是一直沒能找到門路。現在線索自己送上門來,簡直是天上掉下來的好餡餅!
好消息很快被報告給元首,希特勒的眼睛閃爍著奇特的光芒,他盯著面前的下屬:"一定要把它弄過來,給我!就放在這張辦公桌上!"
這就是裏特爾出現在這裏的原因。
裏特爾以"蘭丁"為化名在一家小旅館訂了房間,把原來的德國護照和重要文件寄存在一個保管公司裏。他手裏有全套的東西足以證明"蘭丁"的身份,偽造各類證件是難不倒德國那幫偽造專家的。忙了幾天編織"生意"之後,"蘭丁"通過索恩,找到了"波爾"——他的真名叫赫爾曼·蘭。蘭是一個很有教養的德裔美籍機械師,說話溫和,舉止優雅,生活富足,不關心政治,有一個和美的中產階級家庭。不過他願意幫德國搞到剩下的圖紙,而且不要一分錢的報酬,只是因為他"熱愛自己的祖國"。
諾頓轟炸瞄準具廠的規定很嚴格,每個檢查員在下班前要把手中的秘密圖紙集中起來,放進保險箱。這項工作恰巧是由蘭負責的。於是,他每天下班後,偷偷地將集中起來的圖紙帶回家,等妻子和女兒都睡熟了,就躲在廚房裏摹制圖紙。他很快就復制了大部分的圖紙,余下的就不容易搞到了,但是德國的工程師應該有足夠的能力把它們補充完整。
裏特爾對事情的進展很滿意,接下來的任務就是如何把這些圖紙送回德國。圖紙太大,在海關檢查的時候很容易被人發現,尤其是那些不知道躲在哪裏的密探。他想辦法聯系到在"不萊梅"德輪上當服務員的一名線人,請他幫忙捎上去。為避人耳目,裏特爾把圖紙裹在傘的裏面,裝在木套裏,看起來沒有絲毫破綻。但是當他們會面時,這位線人連連搖頭,"我出來的時候沒有帶傘,回去的時候卻夾著一把傘,海關一定會檢查的!"商量了一陣子,他們決定第二天再碰一次頭,這次這個線人下船的時候就帶了一把傘。
第二天,線人拄著一把與裏特爾給的差不多的雨傘出來了。可是這天天氣很好,同事們覺得他此舉很奇怪,他急中生智,說;"別提了,倒黴透了!這該死的腳踝昨天不知道怎麼扭了,我只好拄著這麼個破東西幫忙走路。"這套理由在海關順利通過。於是,諾頓轟炸瞄準具的絕密圖紙就在當天悄悄運離了美國。
盜竊諾頓轟炸瞄準具秘密圖紙是德國情報工作的得意之作,這一工作主要是由一個非專業間諜的普通人完成的,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此時美國的情報和反情報工作的落後與遲鈍。事實上,從一戰結束以後,當別國正大張旗鼓地發展自身的情報系統的時候,美國的情報機構卻一直處於裁減、萎縮和衰敗中。
"君子不偷看他人的信件",這是20世紀30年代的國務卿史汀生的名言。一戰結束以後,美國回歸孤立主義,主要的安全目標收縮為兩個:捍衛本土和附屬殖民地的安全,不允許別的勢力插手西半球事務。部隊大幅度裁減,情報機構更是首當其沖。所有違法的特工業務被下令取消,還關閉了專門從事密碼破譯的"黑室"——後者在一戰後曾名動世界一時,破譯過好幾十個國家的45000多個密碼信號,手段高超無比。但是可敬的史汀生先生認為這種手法太過卑鄙,也沒有必要,把它解散了。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美國的情報機構一直處於混亂狀態。聯邦調查局專門負責國內的情報工作,國家情報活動則由國務院、陸軍部、海軍部等部門分管。各個機構各自為政,負責的領域界限不分,有的大量重復,有的根本沒有人去研究,情報搜集和分析不成體系,人員素質普遍低下。不僅不能提交高質量的情報,機構之間還經常為經費分撥不公或一些"越俎代庖"的事而爭吵、搞內訌。
見有機可乘,於是大量的德國和日本間諜抓住這個機會,來到美國瘋狂地搞情報,而這時美國政府的很多機密東西都缺乏必要的保密和控制手段,要搞到它們簡直是易如反掌。有一次,一個德國間諜要搞到美國某個海岸炮兵連與近海艦隊聯絡的通信密碼,他找到一個從這個連裏退伍不久的兵士,只花了30美元就買到了。更有甚者,連羅斯福和丘吉爾的秘密通信電文,德國人居然也大摞大摞地搞到手。
諾頓瞄準具圖紙被盜之後不久,一個龐大的間諜組織——格裏布爾間諜網被破獲,共有18人被指控為德國間諜。這一事件在美國引起極大轟動,公眾本來就擔心在美國有大量德國間諜在作案,現在事實更證明了這一點。與此同時,意大利媒體披露日本建成了兩艘超級戰艦,美國竟然對此一無所知。海軍部的一個軍官奉命去調查,要求日方給予答復,日本給了一個模棱兩可的答案,說對意大利的報道不作評論。美國也就從此打住了調查。這幾件事使美國情報界丟盡了臉面。一名高級海軍將領直言不諱地說:"我們的國家完全缺乏一個像樣的情報和反情報機構。"
第一部分 "野蠻的比爾"來了!
中央情報局總部大廳的飾板,上面記載著中央情報局的責任與榮譽。
羅斯福上臺後,對美國情報機構的現狀非常不滿意,還得不停地協調各情報機構之間的紛爭。1938年末,為擴大反情報工作,他給聯邦調查局專門撥款30萬美元,這讓其他情報機構很不服氣。聯邦調查局局長埃德加·胡佛乘機擬出一項規劃,要求與陸、海軍情報部不定期交換情報,但是這兩家不買他的賬。同時,國務院、財政部等其他非軍事情報機構也不願意削弱自己的情報職能,覺得聯邦調查局太過囂張。情報界一時吵得不可開交。老奸巨滑的胡佛找了個機會,把這一堆爛攤子又推回給了白宮。羅斯福總統慌了,這時希特勒已經占領了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而且德意日三國都已開始動手,國際形勢十分緊張——國內的這些情報精英不但交不出他想要的東西,竟然還為爭奪控制權吵個沒完!因此,1939年,總統發布秘密指示,將全部諜報工作、反諜報工作和對敵破壞工作交給聯邦調查局和陸、海軍情報部。同時,他還授權聯邦調查局在拉丁美洲針對軸心國間諜開展反情報和安全工作。
隨著德國軍隊閃電般的進攻,希特勒在歐洲戰場一路長驅直入,占領了法國後與幾乎算是"碩果僅存"的英國隔海對峙。羅斯福心急如焚,他開始著手支持被圍困的英國。可是情報機構長期效率低下,國務院又思想僵化,愛和他唱對臺戲,他對這些固定的情報渠道實在不放心,於是開始重用私人情報網。他跳開政府的規定,直接挑選和使用一些對他極為忠實和可靠的人,這些人直接對他本人負責。這些人中間有外交官、軍方人士、記者、作家、社會名流,還有一些是他的私人朋友。中央情報局的開山始祖,威廉·多諾萬就是其中之一。
多諾萬是羅斯福在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的同班同學,兩個人骨子裏都是強硬派,看問題總要發表意見,經常因為意見不合爭起來,外人看起來像在鬧別扭,其實兩個人私底下關系很不錯。多諾萬強壯、勇敢、意誌堅決,上了戰場就極其的興奮活躍。"一戰"的時候他隨陸軍上將潘興出征墨西哥,有段時間天天長途行軍。他的部下怨聲載道,永遠精力充沛的多諾萬上尉就沖他們吼道:"看我,我都沒有倒下去,也沒有喘氣,你們為什麼就吃不消!"有人在隊伍後面悄聲地說:"我們可不像你,野蠻的比爾。"從此,這個外號就慢慢傳開去。不料,多諾萬知道後反而很高興,儼然以"野蠻的比爾"自居。到戰爭結束時,"野蠻的比爾"已晉升為上校,成為功勛卓著的戰鬥英雄。
退役後的多諾萬曾想走仕途,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可是他的運氣不好,連續幾次競選州長都以失敗告終。1924年他擔任美國司法部副部長,日後的聯邦調查局局長埃德加·胡佛此時是他的下屬。隨著好友赫伯特·胡佛當選總統,他一直以為自己會被任命為司法部部長,可是由於種種原因,他都沒能如意。多諾萬於是拍拍屁股走人,在華爾街開了一家律師事務所。後來白宮又曾邀請他擔任海軍副部長,他覺得沒勁,便不客氣地拒絕了。
多諾萬是一個典型的美國佬,他的性格極其豪爽,社交廣泛,律師事務所的生意一直蒸蒸日上,很快發了大財。不過這個老兄是個閑不住的人,掙錢與他的雄心壯誌比起來算不得什麼,他很快就把事務所交給合夥人,自己跑到歐洲各個戰場上去巡視。他目睹了德國在歐洲氣勢洶洶的進攻,分析了軸心國的活動態勢和走向,並考察了英法等國的抵抗運動,回國後寫了一大堆分析報告,最後得出來的結論是:美國要盡早做好全面的戰爭準備。在這一點上,多諾萬與老同學羅斯福的觀點是一致的,不過他要激進得多。當時美國精英階層關於是否要參與這場大戰還存在爭論,"野蠻的比爾"對此很是生氣:"在這樣一個殘酷無情、惡魔當道的時候,怎麼能像個女人一樣扭扭捏捏呢!"
1940年7月,多諾萬接到邀請,來到羅斯福的橢圓形辦公室裏,談談他對國家形勢和英國的看法。他的聽眾有四個:總統、國務卿、陸軍部長和海軍部長。多諾萬情緒高昂,滔滔不絕,再三強調美國要做好戰爭準備,並及時給予英國必要的援助,以對抗納粹。另外,美國還需要建立一個"統一的對外情報機構"。這和羅斯福當時的想法是不謀而合的。此時華盛頓剛剛收到兩份完全相反的情報報告,駐英大使肯尼迪悲觀地認為英國抵抗不了多久就會投降,使館其他人員則堅持英國的抵抗運動一定能堅持下去。為切實了解英國的實際情況,密談結束後,羅斯福委派多諾萬去英國,考察其士氣和抗擊納粹的實力,同時了解它的情報工作和反諜經驗。
1940年12月,多諾萬來到英國,受到最為隆重的歡迎。日益吃緊的英國一直拼命謀求美國參戰,並與美方就交換秘密情報開展了初步合作。英方希望保持這種情報合作的穩定性,也希望情報上的合作能促使美國進一步看清事態,及早參戰,因此一直竭力說服羅斯福,美國需要建立一個協調性的統一的情報機構。多諾萬的來訪是一次重要的機會。
英國秘密情報處處長孟齊斯親自陪同多諾萬全程訪問,並向他保證,他能見到他所想見的任何人,能了解他想了解的任何情況。而且,若美國決定建立統一的情報機構,英國情報機構願意提供必要的幫助。在孟齊斯的陪同下,多諾萬看到了英國為抵抗納粹而做好的各項準備,看到了英國人最新發明的秘密武器,還了解到英國情報工作的經驗、訓練方法和一些基本技戰術。他還受到丘吉爾首相和喬治六世國王的接見,丘吉爾向他反復強調了諜報工作的重要性。
多諾萬回國後的樂觀報告堅定了羅斯福放棄中立、援助英國的決心。同時,多諾萬向總統提議,仿效英國的方法,建立一個專門機構負責國外情報工作,搜集敵情,並為總統提供分析意見。羅斯福對這一提議有點動心,但是陸、海軍情報部和聯邦調查局一致反對,他們擔心多諾萬的機構會侵越自己的權限,都拒絕與這個"隨心所欲""無法無天"的人共事。
多諾萬不管這些,不屈不撓地找羅斯福;英國諜報官員,有"小比爾"之稱的斯蒂芬森借著與白宮的特殊交情為他辯駁。1941年6月22日,德國對蘇聯開戰。形勢的嚴峻程度已經大大超出之前的預料,羅斯福迅速做出決定,成立美國情報協調局,由多諾萬任局長。
1941年7月,多諾萬從預算局要來45萬美元的撥款,在白宮附近幾間破舊的大樓裏開始工作。他運用靈活的社交手腕,招徠一大幫精英分子。這裏面有哈佛大學的知名學者,著名詩人、商人富翁、銀行家、電影導演、劇作家等等,全都是顯赫人物,個個精明強幹,神通廣大。
幾個月以後,情報協調局的膨脹能力讓所有人跌破眼鏡:它的工作人員從最初的幾十人猛增到600多人,在華盛頓很多地方和紐約都設有大大小小的辦事處。但多諾萬還不滿意,他要把機構規模再擴大一倍!
多諾萬完全不管有關的行政規定,大肆招攬各種身份的人才,不管是雞鳴狗盜之徒還是有不同政治傾向的人,他一概不管,只要有一技之長就行。招攬來的人大部分對情報工作一竅不通,連最簡單的領取日常工作用品的機關常識都沒有。但是多諾萬一點都不在意這個,他要通過正規的訓練把這些"有潛力的人"訓練成最一流的情報人員。在一些秘密學校裏,英國的情報專家擔任教師,教授情報協調局特別行動處的人各種隱蔽行動技能,包括制圖、暗殺、爆破和格鬥等等。
情報協調局的工作分公開和隱蔽兩部分,公開活動主要是由學者們對情報進行專門的分析和研究,隱蔽工作主要是指在敵後從事破壞和顛覆活動。協調局由5個專業機構組成:秘密情報處,從事諜報工作;特別行動處,從事破壞與顛覆活動;反情報處,從事防諜工作;心戰行動處,制造和傳播黑色宣傳;作訓處,訓練打入敵占區的遊擊分隊。另外,還有財務管理、通信聯系、人員招聘等後勤部門。
研究開發處是情報協調局下的另一個重要部門,它主要由發明家和科學家組成,負責開發各種情報工具,偽造各類身份證件,研制專供特工使用的特別武器。他們發明了很多暗殺使用的無聲手槍和精巧的爆炸裝置。有一種叫做"凱西·瓊斯"的精巧裝置,專門用來破壞鐵路,它用磁鐵吸在火車頭和電眼的下部,這樣火車只有在進入隧道時才會爆炸,造成的損失更大。
研究開發處的處長斯坦利·洛弗爾看上去沈默寡言,實際上是個狂熱的異想天開分子。聽說希特勒是素食者,他就想了個怪主意:在希特勒的蔬菜中偷偷註入雌性激素,使他的胡子掉光,接著說起話來就會尖聲尖氣,像個女人——這樣就達到了"閹割"這個魔頭的目的,進而可以毀壞他的個人形象,讓德國人不再尊敬這個女人似的"元首"。說了這麼多,洛弗爾先生的目的究竟是什麼呢?我想,大約是他想憑借對希特勒個人形象的破壞來破壞德國納粹政權的穩定吧。
情報協調局的發展很快,多諾萬源源不斷地給羅斯福提供各種情報報告,總統對他的工作是滿意的。但是,這時候它的地位還遠遠沒有達到多諾萬預想的高度。羅斯福多疑的性格使他不相信任何一個機構或某個人提供的情報——至少有10多條情報渠道在運轉。陸、海軍情報部和聯邦調查局擔心情報協調局的擴大會危及自己的利益,因此對它十分排斥,拒絕提供一些秘密情報,總之,拖多諾萬後腿的事他們也沒少幹。
事實上,情報協調局成立之前那種各自為政的混亂局面並沒有太大的改變,這種不該出現的情況最終導致了一場歷史性的悲劇的發生。
第一部分 極度混亂中浴火重生
1941年12月,一個晴朗無風的日子,多諾萬正在波洛運動場看一場足球比賽,眼看到了射門的關鍵時刻,賽場外的高音大喇叭突然響了起來:"緊急通知!緊急通知!威廉·多諾萬上校,請給華盛頓19號話務員打電話!"
華盛頓19號話務員!這是白宮的一條緊急電話線路,多諾萬立刻知道出大事了。總統的秘書告訴他,日軍偷襲珍珠港,美軍珍珠港基地遭到毀滅性打擊,總統要他立即趕回華盛頓。
"這幫混蛋!"掛上電話,多諾萬憤怒地罵了出來。他早就向陸海軍情報部索要過有關日本軍事動向的材料,那幫混蛋沒給!雖然情報協調局的職責之一就是"協調各情報機構",但他根本拿不到最及時最核心的秘密情報,而陸、海軍情報部自己向總統呈交的則是些基本的原始材料,而不是整體的分析成果。
多諾萬急沖沖地趕到華盛頓,立刻召集情報分析專家開會,準備給總統和內閣提供分析材料,但他手頭缺乏基本的日本情報,而此時三大情報機構亂成一團,都忙著自己搜集情報,沒有人在意多諾萬索要情報的要求。多諾萬氣壞了。
12月7日深夜,多諾萬被叫進橢圓形辦公室,羅斯福陰沈著臉,房間裏的氣氛很尷尬。忽然,總統狠狠地敲了下桌子,開始大發雷霆:"他們像獵人打野鴨一樣在打我們的軍艦!打鴨子!比爾!"他揮舞著手臂,激動而憤怒。
珍珠港事件在整個美國社會引起巨大的震驚。為什麼沒有任何警報?那麼多情報機構都在幹什麼?誰應該為這一國家的悲劇負責任?
多諾萬有理由發火,珍珠港的悲劇本來可以避免的,種種資料表明,從1941年初開始,美國的軍方情報機構曾通過不同的渠道多次獲得關於日軍可能襲擊珍珠港的情報,但是,這些情報要麼因為某種原因被擱置起來,要麼被認為不重要而忽視。美國太平洋艦隊的情報軍官埃德溫·萊頓發現日軍航母動向異常,多次警告在遠東和珍珠港可能發生戰鬥,但是他卻因此被作戰部的軍官視為庸人自擾,"酷愛散布星期六危機"。在陸軍和海軍情報機構中,沒有一個人負責研究日本外交情報,沒有人專門整理互相交錯的秘密情報,也沒有一個精幹的中央機構對總統和內閣獲得的大量情報進行分析,使其看到最為迫切和危險的事情。
無論如何,就像一位軍方高官所說:"情報部門對珍珠港事件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陸軍和海軍情報部一時間成為眾矢之的,被罵得擡不頭來。
在憤怒和恥辱感中,任何荒唐滑稽的方案都可能出籠——
頭腦同樣發了一回熱的多諾萬慫恿總統派遣剩余的太平洋艦隊的一半兵力和1萬多名突擊隊員——美國其實沒有這樣的突擊隊員——去攻打日本北海道。還有人建議美國轟炸日本火山,把日本埋在巖漿和灰燼中。情報協調局不知道從哪裏搞來情報,聽說日本人極端害怕蝙蝠,提出向日本空投蝙蝠,以擾亂人心。更讓人啼笑皆非的是,羅斯福總統居然認真考慮並采納了這個計劃——美軍不辭勞苦地捕獲了數萬只大蝙蝠,在它們身上綁上一種特殊微型炸彈,以便讓它們在降落後引起爆炸和火災,造成更大的恐慌。後來美軍出動了多架轟炸機把這些蝙蝠空投到日本境內,結果大部分蝙蝠還沒落地就在高空凍死了或摔死了,沒死的也是奄奄一息——而日本人根本就不怕這個!總之,這種種荒誕怪事,竟然發生在一個現代民主國家,也算是千古奇談了。
珍珠港事件之後,在羅斯福的支持下,多諾萬加大了情報協調局的活動範圍和力度。他甚至一度從老朋友斯蒂芬森手中接過英國間諜原來幹的一項活兒,即定期到西班牙駐華盛頓大使館進行秘密搜查,偷拍親軸心國的佛朗哥政府的密碼本和重要文件,以協助英國攻克德國"迷"字機密密碼。但是這一秘密舉動令聯邦調查局局長胡佛大為光火,因為這該是他管的事。胡佛一氣之下,在情報協調局的密探再潛入使館時,聯邦調查局出動車輛,打開明亮的信號燈,並且高放警報信號,最後把驚慌失措的密探給逮回去了。多諾萬氣得渾身發抖,他和胡佛一直吵到羅斯福面前,但是總統出於自己的考慮,並沒有訓斥胡佛,反而是下令把這項任務轉交給聯邦調查局。
為改善當前的混亂情報局面,1942年初,羅斯福一度想解散情報協調局,將其各個機構分配到其他情報部門中去。多諾萬為了使這一想法不被實施,真是費盡了心思,後來他找到了一個意外的盟友——美國最高軍事機構參謀長聯席會議。後者堅信美國必須有一個機構專門從事對敵秘密工作,多諾萬則使他們相信情報協調局就是最好的執行者。
1942年6月13日,在參謀長聯席會議和多諾萬的聯合建議下,羅斯福下令將情報協調局與軍方情報力量結合,成立美國戰略情報局(OSS),多諾萬任局長。這是美國第一個統一的中央情報機構,也是中央情報局的前身。它的正式工作是破壞、諜報、反間諜和部署、實施秘密行動——這些工作成為後來中央情報局的基本行動範圍。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杜魯門總統解散了戰略情報局。但是杜魯門總統很快發現自己無法應付來自政府各部門的情報報告。於是,他又成立了國家情報局及其行動機構,即中央情報組(CIG),以協調並核對這些報告。因此,中央情報組既是協調機構,也負責情報搜集,它可以被看作是國家的安全需要和組織上總設想的一部分。
4個月後,總統建議"聯邦所有的外國情報活動必須被計劃、發展和調整以確保與國家安全有關的情報任務能最有效地完成。"這些情報活動由國務卿、國防部長、海軍部長和總統的私人代表組成的國家情報局領導,他們得到一個中央情報組的協助,中央情報組由來自這些成員各自部門的人員組成,並受一個中央情報主任的領導。
隨後,杜魯門總統批準了《1947年國家安全法案》,它在中央情報主任下設立了中央情報局。由於聯邦調查局的遊說和公眾對正在創建的一個"美國蓋世太保組織"的恐懼,致使聯邦調查局被指派負責國內安全事務和反間諜活動。中央情報局必須符合"沒有警察、傳票或執法力量或國內安全職責"的規定。這一結構導致了中央情報局和國防部其他情報機構之間以及中央情報局和聯邦調查局之間的關系緊張。世界上最公開的情報組織——中央情報局就這樣在這種微妙的政治環境中誕生了。
本帖最後由 軍情六處 於 2012-2-12 21:33 編輯
第二部分 從戰略情報局到中央情報局
"如果怕狼,就別待在森林裏!"
這是多諾萬的名言。
現在,他又把這句話搬了出來,在情報協調局的秘密會議上,瞪著手下一幫情報專家:"無論如何,要在一周之內拿出這份東西!"
一幫手下面面相覷,快一年了,一年裏幾乎他們所有的行動都圍繞那個大計劃展開,凡是跟這個計劃沾邊的,頭兒就特別地緊張和興
奮。到了今年秋天,他簡直是高度緊張,任務越派越多,要求越來越細,給的時間越來越緊。就像現在,剛剛收到北非傳來的消息,海
邊的一支德國軍隊有調動的跡象,他立刻要求以最快的速度查明它的意圖和動向,寫出一份詳盡的分析報告。
多諾萬知道大家的心思,在散會之前,他再一次清楚地強調:"先生們,我們的整個未來將取決於這個計劃的結果,所以,請務必絕對
保證我們情報的準確性和機密性!"
窗外,正是1942年的秋天。多諾萬強調的那個"大計劃"從去年年底就開始醞釀和準備。他心裏比誰都清楚,這一次計劃的結果,直接關
系戰略情報局的命運。
1942年11月7日深夜,20多萬人的盟軍隊伍在軸心國絲毫沒有察覺的情況下成功登陸北非,一時間震驚世界。"火炬計劃"成功實施,多
諾萬終於松了一口氣。
第二部分 火炬計劃
1941年底,美英達成協議,盟軍將於次年底進入北非,開辟新戰場。這一計劃代號為"火炬"。這時華盛頓對北非的形勢簡直是一無所知
。陸軍情報部的一位專家奉命分析利比亞的供水情況,他在資料室裏找了半天,只找到一個很薄的文件夾,裏面夾著"一份20年前的電報
,一篇報紙副刊上的文章,題目是《饑渴的沙漠》,還有一份旅遊宣傳材料,印著沙漠和幾棵椰子樹的照片。這就是相關的全部資料。"
情報的空缺必須立即填補起來。戰略情報局迅速接管了美國在北非的情報機構,多諾萬委派"一戰"英雄、海軍陸戰隊上校威廉·埃迪為
負責人。埃迪拿著200萬美元,擴大了先前法國的地下秘密組織,並找到當地的部落和宗教首領尋求幫助,後者出動了上千名信徒幫盟軍
搜集情報和偷運武器。
埃迪的間諜提供了大量有關北非海岸的防禦工事和法軍軍力的情報,使北非遠征軍司令艾森豪威爾得以對作戰條件有全面深刻的了解
。不僅多諾萬,就連多諾萬的死敵,陸軍情報部部長史特朗也對他的情報工作表示贊賞。1942年8月,埃迪去倫敦向盟軍領導人匯報情報
,負過傷的腿一瘸一拐,胸前掛滿勛章,讓人心生敬意。巴頓將軍曾不無敬佩地說:"這個兔崽子總是大難不死。"
埃迪作風冷酷,熱衷於非傳統的隱蔽手段。他一直主張暗殺幹掉德國駐北非某些機構的領導人,因為他們可能是蓋世太保成員,後來
又打算派非洲黑人在納粹官員的飲料中放安眠藥,結果美軍參謀部都沒批準。還有一次,埃迪派人劫持了一名德國氣象專家,把他裝在
汽車後備廂裏,等帶到目的地時,差點把人給悶死了。
10多萬人的隊伍,加上所有的武器裝備和給養,規模是十分龐大的。為保證盟軍隊伍的動向不被軸心國察覺,戰略情報局的間諜四處
散布假消息,說遠征軍要去法屬西非海岸的達喀爾,集結在直布羅陀的大量船只則是為了救援被圍的馬耳他。德國人相信了這一消息,
於是派出專門的空中力量緊盯"開往馬耳他的艦隊"。
1942年11月8日,希特勒被急電從夢中驚醒。副官告訴他,盟軍在法屬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登陸了。
希特勒半天沒回過勁來,在此之前,他的軍官沒有任何人向他提過敵人會有類似的移動意圖。在他睡覺前不久,還有人向他報告這支
盟軍可能的動向,但是,沒有提到法屬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是的,沒有提到!
守港的法國維希政府的海軍同樣措手不及,不過戰鬥仍然很激烈。戰略情報局乘機指揮法國地下組織舉行暴動,埃迪的特工則為登陸
的盟軍提供地圖、帶路、介紹重要的設防情況和要塞位置。激烈的巷戰一直持續了兩天兩夜。此時7架德國中隊的飛機還在幾百英裏外的
邦角半島上空盤旋,苦苦追趕"開往馬耳他的艦隊"。
北非登陸以盟軍勝利告終,德國的王牌軍——非洲軍團遭到美英的前後夾擊,被迫撤出。但美國政府最後搞的"達爾朗交易"令很多人不
快。達爾朗是維希政府首腦貝當的副手,後來與美國合作,這次是他最後說服親維希部隊放棄抵抗。在他的統治下,反猶的維希法令仍
然有效,支持盟軍和戴高樂的法國軍官和不少地下組織成員被關進集中營,這令戰略情報局的特工非常不滿和憤怒,尤其是那些來自學
術界的人。他們認為這是一種妥協,在一段時間裏故意消極執行命令,以示抗議。多諾萬對這個交易也很有意見,認為有損盟軍對歐洲
抵抗力量的號召力。他一度想派人暗殺達爾朗,結果後來另有人代勞。1942年底前,達爾朗被一個法國刺客暗殺。美國人如釋重負。
北非戰役使戰略情報局的聲望大大提高,它提供情報的準確性和活動力令華盛頓和軍方刮目相看。軍方開始接受這樣一種觀點,即這
個機構可以成為自己在戰爭中好的合作夥伴。戰略情報局乘機擴大自己的活動範圍。
1943年1月末,12頂降落傘悄然落在緬甸北部的亞熱帶森林裏。在接下來的三年時間裏,這裏一直活躍著一支百余人的小隊伍。他們是
由艾夫勒率領的戰略情報局101分隊。
101分隊吸收了很多當地的卡欽人為骨幹,他們以這個人跡罕至的像地獄一樣的森林為據點,行蹤不定,在整個緬甸搞遊擊、破壞和營
救,神出鬼沒,殺敵無數。中國-緬甸-印度戰區的司令史迪威將軍對此極為高興,他的隊伍之前曾被日本人趕跑,撤退的時候還遭到伏擊
,這回101分隊可算幫他出了口惡氣。不過將軍對他們的殺敵數字有懷疑,有一天他問一個卡欽人,他們是怎樣統計殺敵數字的。這位卡
欽人低頭揭開腰間的一個小盒子,倒出大堆幹果一樣的東西。
"這是什麽?"將軍非常不解。
"日本人的耳朵。"
像101小組這樣的破壞行動是多諾萬的最愛——"野蠻的比爾"一直渴望像巴頓將軍那樣馳騁戰場,既然辦不到,他就轉而率領自己的一
幫弟子,在世界各地大搞顛覆活動。他喜歡廝殺和破壞,覺得"搜集情報還勉強可以接受",因為或多或少有點冒險性,在辦公室裏分析情
報和撰寫報告就"太無趣"了。在他的帶動下,戰略情報局的一般人員都瞧不起搞情報的活兒,寧願去戰場上冒險,或者在敵後搞顛覆。這
樣的工作特點也影響到了日後的中央情報局的走向。
1942年,丘吉爾首相發出"到歐洲放火"的號令,正中多諾萬的下懷。他選派大批戰略情報局的人去英國接受訓練,回來後分成多個特別
行動小組,去各地執行特種軍事任務,其中多數是"燒、殺、砸、搶"等顛覆和破壞活動。除了太平洋地區海軍和麥克阿瑟將軍領導的部門
不許他們插足外,多諾萬麾下的特別小組幾乎遍布世界各地。有時他自己還要求參與某些冒險活動,盡管以他的身份和級別,這是不被
允許的。
盟軍在歐洲發動攻勢後,多諾萬堅持要去諾曼底親身體驗一下。他找到一位關系不錯的海軍上將,但是後者一口拒絕了。多諾萬的身
份太特殊,了解太多機密,這樣的重量級官員無論犧牲或被俘,都會帶來非常重大的負面影響。多諾萬爭辯說,在諾曼底犧牲是一名軍
人最光榮的事,而且他是沒有權力做俘虜的,如果陷入絕境,他會服毒,如果沒有毒藥,他就用槍對準自己的太陽穴。無論如何他一定
要去。為了實現這一想法,多諾萬威逼利誘,無所不用其極,死活賴著要去。最後他終於"靠關系"登上了諾曼底海灘,他像普通戰士一樣
,全副武裝,在敵人呼嘯的子彈中沈著應對。登陸之後,多諾萬心滿意足,他的"關系人"卻嚇出了一身冷汗。
膽大的多諾萬不僅愛搞些這樣的"小冒險",在執行任務的時候也很執拗,凡是他認為對美國有利的,就算上司不同意,他變著法兒也會
幹。1944年末,戰略情報局搞到蘇聯4種軍事和外交密碼(蘇聯人當時還不知道這些密碼被破獲,仍然在使用)以及約1500份文件,多諾
萬欣喜若狂。可是羅斯福總統和國務卿愛德華·斯瑞紐斯卻命令他在不透露來源、不留副本的前提下,將密碼與文件交還蘇聯。多諾萬執
行了這一命令,但在送還之前,他偷偷地將密碼復制了一套。這些副本後來在調查隱藏在美國的蘇聯間諜時發揮了重要作用。1945年初
,多諾萬還擅自下了一個口頭命令,讓手下的人收集分析能透露蘇聯人在巴爾幹的意圖的秘密資料。
在多諾萬的帶動下,戰略情報局的風格極其自由,這裏的人一個個都被訓練得膽大包天。由於它的機構人員很多是臨時雇傭的,沒有
一個正式的等級制度,就顯得更加混亂了。
二戰快結束時,戰略情報局進行了一項代號為"紙夾"的行動計劃,專門搜尋德國科學家,把他們帶回美國,防止落到蘇聯人手上。一個
名叫羅茲的中尉在執行任務時遇到了一個不肯合作的美國上校,上校指責他的做法,並且拒絕交出這些科學家。羅茲竟然掏出手槍對準
他,並指揮他的小分隊包圍了這些科學家。後來他因為這一魯莽的行為受到軍事法庭的審判,多諾萬卻很欣賞這樣有膽色的舉動並為他
提供證詞和辯護。他表示,羅茲無視軍紀的做法令他很惱火,但是他"寧可看到一個有膽量不服從命令、堅決完成任務的中尉,而不是一
個循規蹈矩、只顧自己往上爬的下屬。"
多諾萬不拘一格的用人標準和長期的實戰經驗使戰略情報局裏走出了不少優秀的特工人才,其中很多人後來直接成為中央情報局的高
級官員,有4個人還先後當上了中央情報局的局長——杜勒斯,在瑞士指揮對德間諜網;赫爾姆斯,當過記者,參與過反納粹的秘密活動
;科爾比,作為傑德堡突擊隊隊員空降到挪威和法國執行破壞任務;凱西,領導德國諜報小組。其中,尤以杜勒斯的表現最為出色。
第二部分 日出行動
1943年8月,"駐瑞士大使特別助理"杜勒斯在使館接待了一位神秘的德國客人,他請來客入座後,便開門見山地問:"我們怎麽相信你?
怎麽知道你不是德國情報機構派來的奸細?"
"很簡單。如果我是奸細,我為什麽帶上這186份文件,而不是兩三份?"
杜勒斯大致地翻了翻這186份文件,有德國外交部長裏賓特洛甫談話的備忘錄,德國潛艇與日本潛艇會合的地點,德軍諜報局設在葡萄
牙某港口的諜報網情況······件件絕密!他努力按捺住內心的震撼與激動,望著來人。來人這才表明自己的身份:"弗裏茨·科勒,在德國外
交部供職。我每天將所有的文件過目,然後摘要呈遞給裏賓特洛甫。我痛恨納粹,所以願意定期給你們提供這些絕密文件。"杜勒斯憑直
覺判斷,此人價值重大。於是他與科勒約定,兩個月之內,讓他再來伯爾尼聯絡。
杜勒斯仔細地閱讀了這些文件,確實詳盡機密。後來科勒又向杜勒斯兩次提供了重要情報,其中包括一名德國間諜混進了英國在土耳
其的使館。杜勒斯立即把這個情報通報給英國人,可是他的上司開始懷疑科勒的動機。戰略情報局和英國秘密情報處的情報分析家一起
為科勒的情報做鑒定,最後都斷定材料是真實的。不過他們還是懷疑這也許是德國人使用的伎倆,是為傳遞假情報做準備。但杜勒斯憑
直覺相信,科勒是真誠的。他幾次致電多諾萬,擔保科勒。多諾萬也同意他的看法,並在羅斯福面前極力擔保。
1944年3月,戰略情報局突然需要一些有關日本的政治和軍事情報,下令杜勒斯盡快和科勒聯系。杜勒斯從蘇黎世向科勒發一張明信片
,上面寫著:"親愛的朋友,你還記得我的小兒子嗎。他的生日馬上就要到了,你能不能在柏林幫我買一些這裏的商店過去常賣的日本玩
具?"復活節過後幾個星期,科勒果然出現在杜勒斯面前,他帶來了大量縮微膠片,裏面包括日本海軍艦隊的戰鬥序列,德國間諜從東京
發回的有關日本政治經濟的評估等。杜勒斯興奮地致電華盛頓:"伍德(科勒的代號)帶來了200份以上價值極高的復活節禮物。"
"日出"是杜勒斯導演的另一精彩行動,是美國情報史上的一大經典。1945年2月,黨衛軍意大利戰線負責人卡爾·沃爾夫將軍的兩位代表
來到杜勒斯面前,談判關於投降的事。沃爾夫是希特勒的心腹,在黨衛軍中他的權威僅次於希姆萊,位高權重,杜勒斯不能不懷疑。為
考察其誠意,杜勒斯提出:兩位意大利遊擊隊重要人物落在蓋世太保手裏,如果沃爾夫真有誠意,先釋放這兩個囚犯。幾天後,這兩位
遊擊隊領導人被送回,接著沃爾夫親自來到伯爾尼,要與杜勒斯就投降問題直接談判。
沃爾夫主動提出願意做三件事以示誠意:停止針對意大利各黨派的敵對行動;將關押在意大利北部的最後一批猶太人釋放;對關押在
意大利蒙塔的350名盟軍戰俘的安全負責。在杜勒斯的要求下,他還答應回去說服意大利戰線德軍統帥凱塞林元帥投降,因為他與凱塞林
私交很好。杜勒斯的報告傳到戰略情報局總部,多諾萬極其興奮,趕緊上報。華盛頓立即把這情報通知給英國。亞歷山大元帥派出兩個
將軍來到伯爾尼,準備談判並接受投降。這次行動的代號叫"日出"。
這時事情發生了變故,凱塞林元帥被召回柏林任西線德軍總司令。沃爾夫試圖說服他,把投降的規模擴大到整個西線。可是凱塞林不
同意,但他也沒有去告發。將軍們等了一個星期沒任何消息。此時盟軍正一步步向前推進,如果不能趕在盟軍取得重大勝利之前實施投
降,這個行動就沒有意義可言了。
杜勒斯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要知道此事都已經捅到了英美兩國的元首那裏,被看成是一個既成的事實了。一直等到3月26日,沃爾夫
終於帶來口信,說他將帶來一個"完整的方案"。但是直至4月11日還沒有新消息,連杜勒斯都忍不住懷疑自己被騙了。就在這時,羅斯福
總統逝世,杜魯門上臺後,立即命令戰略情報局停止在伯爾尼與德國人接觸。杜勒斯在4月20日收到了總部的電報,可是第二天他就得到
消息:沃爾夫將軍已經帶人在前往瑞士的路上,準備立即就意大利的德國陸軍、黨衛軍以及蓋世太保的投降問題與盟軍磋商。
杜勒斯心急如焚地向參謀長聯席會議請示,但是杜魯門總統不想改變自己的指令。杜勒斯只好讓瑞士情報部的韋貝爾作代表與德國人
周旋。磨了兩天之後,沃爾夫似有察覺,憤然回意大利,指揮部下頑強抵抗。
4月26日,杜魯門終於改變主張,接受沃爾夫在卡塞塔投降。5月6日,杜勒斯被召到艾森豪威爾設在法國的前線指揮部,出席德軍的投
降儀式。持續65天的"日出行動"從此成為美國情報史上的經典,杜勒斯也因此獲得自由勛章和總統嘉獎。
第二部分 英國老師與美國學生
戰略情報局剛成立的時候,多諾萬選了一大批青年特工去英國接受專門的訓練。
剛接觸秘密情報行動的美國青年對這一行還顯得很陌生很稚嫩,但都充滿熱情,認真好學,這和英國情報界的那幫老油子形成鮮明對
比。英國人在國內開設了6處大型秘密訓練基地,教他們基本的諜報經驗,包括暗殺、格鬥、擒拿、爆破、審訊、偽裝、野外生存、偵察
與反偵察等等。
赫爾姆斯對他最初在訓練營裏接受的教育一直記憶猶新。在那裏,他們被告知,不許用真名姓,要設法了解同學的真實出身。英國著
名突擊隊的訓練官費爾巴恩上校教他們在生死關頭如何自救,全都是些致命的狠招——費爾巴恩甚至還教他們如何對付一個歇斯底裏的
女人:第一步是威脅她,要毀她的容,如果這一招不能奏效,就揪住她的下嘴唇,狠狠打她一個耳光!
年輕的赫爾姆斯和他的同伴一樣,被這種與大學裏迥異的講課方式與內容驚得目瞪口呆。很多技術或者說是手段並不令人愉快,有時
甚至可以說是冷酷無情的,但上校說,用紳士的方法將人致死,這是自衛的正確態度。後來,當這些美國徒弟告別老師畢業的時候,他
們已經不是當初的毛頭小子了,在很多方面甚至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在戰爭初期,英美情報界的關系一度非常密切。作為老大哥兼師傅,英國特別行動處執行處在很多實戰中都指導自己的"小弟"與學生,
而戰略情報局也老老實實地接受它的"大哥"地位,虛心學習它在領地上的經驗。在有些國家和地區,戰略情報局和英國秘密情報處駐當地
的機構甚至完全結合在一起。在諾曼底登陸時,這對師徒還聯手演出了一手好戲,他們在東英格蘭的海灘上精心搭制了大量道具,看上
去到處是軍艦、坦克、大炮、彈藥、營房、燃料堆,極力營造出"美國第一軍"的假象。這場驚天大騙局一直持續了一年多。美英情報員中
會德語的人還聯手欺騙德國飛行員,通過電臺給他們發假指令。
1942年,英國獲悉情報,德國要援助日本一船密碼機。它把這一消息告訴了戰略情報局,雙方統一行動,不加任何阻攔地使運送密碼
機的德國船安全過關了。因為英國情報機構早就將德國這種密碼機發送的密碼破譯成功了,如果日本也使用這種密碼機的話,那它的所
有行動就都在盟軍的掌握中了。
擔心自己密碼安全的日本海軍在全軍範圍內大量普及德國的密碼機,英美則加強了對它電碼的破譯工作。不久,破譯了日本的一封電
報,電報中說,將把一個代號為"AF"的地區作為主要攻擊目標。根據情報分析,"AF"可能是指阿留申群島、夏威夷群島或者中途島。美國
太平洋艦隊司令尼米茲上將猜測,可能是中途島。為了證實這一判斷,他讓中途島的警衛部隊用明碼發出一封電報,說中途島極缺淡水
,要求補給,然後等待著日本方面的反應。過了幾天,又截獲了一份日本電報,說"AF"缺乏淡水。"AF"必是中途島無疑。美國人以此精心
制定了一套作戰計劃,誘使日本海軍進攻中途島。此役以美軍大獲全勝告終,也是英美情報機構合作的範例。
不過這種愉快的合作關系沒持續多久,矛盾就開始顯現出來。英國人擔心隨著美國人實力的增長,最終會壓倒英國;美國人則不甘心
一直處於英國的控制之下。在後來的具體行動中,兩方經常為活動方式、權限劃分等分歧吵起來。多諾萬憤憤不平地說:"英國人太專橫
,拿了我們的飛機和錢,還處處卡我們!"英國秘密情報局的一位上校則更為不滿:"我們同德國人打仗的時間最長,遭受的苦難最多,我
們教會了他們如何在外面生存和活動,可這些可惡的美國佬卻跳出來,指手劃腳。"但是,不管吵得多兇,雙方的合作還要開展下去,只
是互相不服氣。
在後來中央情報局成立之後,它只在三個國家不搞秘密行動,英國就是其中之一。英美在情報上的合作關系一直持續到今天——在令
人頭痛的伊拉克問題上,英國情報機構和中央情報局也是同進退,可謂難兄難弟。
第二部分 "美國超級蓋世太保"
傍晚,多諾萬坐在戰略情報局總部的辦公室裏,望著遠處沈思。他很器重和欣賞的一位副手,也是好朋友,安徹斯特少校走到他身邊
。
"我看到今天那篇報道了。"多諾萬點點頭,沒有說話。
"戰略情報局的命運會怎樣?"
"我想,沒辦法了,結束了。"多諾萬嘆了口氣,很無奈也很痛苦地回答。很久以來,他一直在努力為這個問題爭取一個不同的答案。不
過現在看來,已經沒有辦法挽回了。
1945年初,羅斯福讓多諾萬制定一個有關戰後長期情報機構的規劃,這正是多諾萬一直想做的事。他很快拿出一份絕密計劃,提出建
立一個常設的統一的中央情報機構,該機構由總統直接控制,機構負責人與國務卿、陸軍部長和海軍部長共同組成顧問委員會,協調各
大情報機構,完成諜報、反諜報、研究與分析、對外政治顛覆和總統可能交給的"與情報有關的其他工作"。但是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這
個計劃暫時被擱置起來。
不久,多諾萬最擔心的事情發生了。這份計劃走露了風聲,隨之而來的是四方的抵制、批評和反對。本來就對戰略情報局不滿的國務
院、參謀長列席會議、預算局和陸、海軍情報機構都對這一想法強烈反對,胡佛更是憤怒之極,因為他正在起草讓聯邦調查局控制所有
國外情報工作的計劃。這次,他決心和多諾萬大幹一場。
1945年2月,反對羅斯福的《芝加哥論壇報》和《華盛頓時代先驅報》都以醒目標題登出多諾萬的這一計劃,說他"要建立戰後超級間諜
系統","監視公民生活",並稱這一機構將是"美國超級蓋世太保"。多諾萬心裏清楚,能搞到這個絕密文件又把它泄露給外界的正是他的老
對手胡佛。不過他現在沒工夫吵架,建立中央情報機構的構想已經在國內引起軒然大波,反對聲不絕於耳。他開始多方尋求支持者,並
極力地說服總統。
1945年4月,羅斯福逝世,哈裏·S·杜魯門接任總統。杜魯門本身不喜歡搞秘密組織,華盛頓的各個情報機構趁機大告戰略情報局的狀,
包括機構膨脹、人浮於事、腐敗無能、嚴重親英等等,媒體也開始新一輪的抨擊。這一切都令多諾萬感到大事不妙,他清楚地看到,戰
略情報局在戰後很可能將不復存在。他試著挽回這一局面,並為之四處奔走,但此時他對白宮的影響力已經和往日不能比了。
1945年9月,杜魯門下令解散戰略情報局,他對多諾萬長期的傑出表現表示感謝和贊賞,但在和平時期,"這種才能已經不再需要",但
安慰他說,"政府的戰後情報機構將以你創立的組織為基礎建立起來"。
9月28日,在戰略情報局總部,多諾萬顫抖著聲音,向下屬們宣布解散。他感謝他們在戰爭時期的優秀工作,贊揚他們的勇敢與獻身精
神,並肯定這一工作對美國今後還將有重要的意義。最後,他再次望了一眼這棟熟悉的大樓,獨自離去。
戰略情報局結束以後,沒有了中央的協調和分析系統,美國的情報活動又陷入混亂和分散中。杜魯門經常發現他辦公桌上的情報毫無
條理,各個機構發出許多未經分析和相互矛盾的報告,讓事情更加混亂。這並不是他樂於見到的。他開始意識到,解散戰略情報局是一
個錯誤。
1946年1月,杜魯門下令成立國家安全委員會,其成員由國務卿、陸、海軍部長和總統軍事顧問組成,全面負責美國對外情報活動。委
員會下設一個中央情報組,作為執行機構,代替原來戰略情報局在海外的情報活動。
中央情報組完全不能與當年的戰略情報局相提並論,它沒有自己的獨立預算,無權雇傭和訓練自己的人員,夾在幾大有權勢的部門中
間,幹些綜合各家觀點的活兒——但是這項差事卻並不輕松,因為各方的觀點往往是矛盾的,而且有些情報軍方機構根本拒絕提供。中
央情報組首任組長西德尼·索爾斯上任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國務卿、陸軍部長和海軍部長各借了兩個人來幫助開展工作——他的下屬
實在少得可憐,而且沒有任何材料基礎。
在霍伊特·範登堡擔任組長期間,中央情報組有了突破性的發展。他出身名門,有強大的家族勢力作支撐,做事極有膽色與魄力。他為
中央情報組爭取到了更多的經費和編制,並且利用國務院挫敗了聯邦調查局,奪取了該局在國外的全部情報網。在他的帶領下,情報組
開始獨立秘密搜集情報,研究分析。情報組交上的第一份獨立的專題情報評估是有關蘇聯的實力和動向,深得杜魯門的好評,也為情報
組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相比之下,第三任組長羅斯科·希倫柯特就不如前任有氣魄,在很多事情上爭不過其他幾個大情報機構。但
他工作勤懇,堅持為情報組招進來一大批有才華的新人,為這個機構的發展增添了活力。
隨著冷戰態勢的加劇,從1946年開始,美國軍事指揮系統開始作大調整,建立統一的中央情報機構也被提上日程。1947年7月26日,美
國國會通過了《1947年國家安全法》,決定建立中央情報局。根據國家安全法規定,中央情報局的職權和任務是"收集有關國家安全的情
報","直接向國家安全委員會(從而直接向總統)匯報","執行與國家安全有關的任務",以及"協調政府各部門有關國家安全情報的任務"
。
1947年9月18日,美國中央情報局正式誕生,希倫柯特任首任局長。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隨著兩大陣營對立的加劇,冷戰在世界範圍內展開。CIA"維護美國國家安全"的主要職能迅速撕下了偽裝,直
接成為美國全球戰略推進的急先鋒。
除了經濟上的空前成就和軍事上的輝煌勝利,第一次將觸角伸及全世界的美國政府戰略安排很清楚:光依靠經濟和軍事上的優勢並不
能確保其針對社會主義陣營的勝利,他們急切地需要在文化和意識形態領域對蘇聯陣營展開一場攻勢,取得文化和意識形態的優勢以保
證其霸權的持續。正是在這一戰略背景下,根據《1947年國家安全法》建立起來的CIA,雖然說表面上的職責是收集、整理、分析、評估
各方面的情報,但實際上,它工作涉及的範圍很快就超越了這些。
著名的"八千字電文"的撰寫者、冷戰的設計者之一、前美國國務院政策計劃處主任喬治·凱南曾明確地說:"美國沒有文化部,中央情報
局有責任來填補這個空白。"這句話是對CIA地位的一次重要定性,等於直接告訴人們,"為了遏制共產主義",意識形態宣傳在"自由世界"
也是十分必要的!
雖然美國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成為最大的贏家,可是站在保守固執的歐洲文化堡壘面前,新大陸仍然被看作是一片文化沙漠——美
國人再有錢,也還是一群嚼著口香糖、開著雪佛萊車、滿口美式俚語的暴發戶和市儈。
因此,中央情報局在其成立之初,就十分明確了其文化宣傳的目的:一是反共,"遏制共產主義在世界範圍內的影響";二是塑造美國的
新形象,也就是"系統地、科學地為美國的生活方式塑造形象",開展"長期的思想運動",來輸出美國的生活價值與世界觀。
中央情報局的基本框架和設置基本與多諾萬當年的構想吻合。多諾萬的行事風格也直接影響到了中情局的好幾輩人。他沒有在中情局
擔任過任何職務,但人們公認他是"中央情報局之父"。每逢中情局的重大活動,會場裏都會掛上他的畫像。他的照片一直掛在中情局的大
廳,永遠註視著他的門徒們。
第二部分 全世界最公開的情報組織
一個最特別的鄰居
1972年的一天,在弗吉尼亞州麥克萊恩市的喬治敦大道上,平穩地行駛著一輛黑色汽車。本·阿傑明握著方向盤,邊開邊註意著街邊的
牌號。他是西部一個反戰組織的聯系人,這次是特意來拜訪斯卡特古德女士,這位熱心的女士長期以來為組織捐贈了大筆資金。
阿傑明對麥克萊恩不熟,斯卡特古德女士的住址寫在一張紙條上,他不得不停下來問路。那個大嗓門的胖子還算熱心,只是在指完路
以後,又打量了他一下,聳聳肩膀,笑了起來。阿傑明發動車的時候還聽見他在後面喊:"朋友,就是那棟白色的樓,祝你好運!"有點怪
怪的,他想,不過算了,沒什麽大不了的。
前面就是那棟白色的樓了,阿傑明緩緩把車靠了過去。快臨近大門時他發現,這棟建築四周被柵欄圍著,上面有帶刺的鐵絲網和警示
牌,還有一些奇怪的人在門口周圍轉悠。似乎有點不對頭,他猛然地一踩剎車,車子"吱——"地一聲停住了。
不過已經晚了,他靠得顯然太近,門口的那幾個彪型大漢已經把目光轉向他這裏,其中兩個徑直向他走過來。
"先生,我能為你做什麽嗎?"阿傑明猛地回頭,不知道什麽時候,他的車邊也立著一個男子,面帶微笑,做著請他下車的手勢。
類似阿傑明的事情已經發生不止一次了,胖子沒有告訴他,這棟白樓就是中央情報局在蘭利的總部,或許他以為阿傑明就是來中情局
做客的?更倒黴的是,今天確實有特殊的客人光臨這棟白色的大樓。
阿傑明完全可以把賬算在羅伯特·肯尼迪的頭上。本來,從1961年蘭利大樓初建時起,在喬治·華盛頓大馬路的岔道上,一直架有一塊高
高的牌子,上面標著"C·I·A"的字樣。後來這位司法部長看見了,大為惱火:"從來沒有見過這麽傻的事情",哪有情報機構在公路邊豎了那
麽大的牌子來宣傳自己的!於是立即下令予以拆除。其實,這樣的命令意義也並不大,占地105公頃的蘭利總部實在很顯眼,來往的飛機
駕駛員都把它看作華盛頓國家機場的定位點,這裏的居民也都知道,聯邦公路局旁邊的那棟白樓就是中央情報局。1973年,施萊辛格當
上局長後,覺得沒有地面指示牌很奇怪。請示白宮之後,中情局在原處又重新樹立了一個牌子,寫著"中央情報局/右轉彎;非經許可,車
輛不得入內",不過,不知為什麽,這塊標牌卻經常被偷。
蘭利大院的保衛措施很嚴密,不過他們有個小問題。蘭利的這片土地是中情局從聯邦公路管理局手中要來的,而後者在收購土地時,
有13公頃的土地沒能夠買到手,這片土地的主人就是瑪格麗特·斯卡特古德。聯邦政府曾想說服她賣掉這片產業,老太太堅決不肯,並且
設法使法庭通過了一項私法,根據這一規定她有權不受任何幹擾地住在這裏,直到去世。這樣,斯卡特古德的房子就像一個尖角插入中
情局的大院。有些人找不到去她家的車道,就一直闖到中央情報局的大門口。阿傑明就是這樣的麻煩制造者之一。
斯卡特古德女士每年有10萬到萬美元的年收入,不用付抵押貸款,生活簡單富裕。她是名貴格會教徒和和平主義者,反對戰爭和屠殺
,熱心幫助民權組織,並為它們提供了大量捐款,同時她還不斷地給國會議員寫信,要求削減軍費和情報開支。她從心底裏不喜歡自己
的鄰居。
斯卡特古德女士年事已高,1973年惟一陪伴她的朋友去世,她從此獨自一人生活。她的住所的一部分嵌在蘭利大樓的大院裏,中央情
報局的警衛人員在安全巡邏時把她家也一並算上了,所以她的家比美國任何其他地方都安全。凱西任局長時,她還被邀請到局長餐廳吃
飯,不過老太太一點也沒客氣,在席上直接把中情局在全球範圍內搞顛覆、發動別國內戰的做法狠狠批評了一通。
這位可敬的女士和中情局做了25年的鄰居。1986年她因中風去世,至此中情局才把她的產業圈進自己的柵欄裏面。
蘭利大樓的名氣如此大,幾乎全華盛頓的居民都知道中情局在哪裏。曾經有一個反對中情局的民間組織,派人守在蘭利的入口附近,
偷偷地用相機拍下了很多進出汽車的牌照號碼,並且據此查出部分中情局雇員的名單,登在報紙上。這讓中央情報局很窩火,因為有些
雇員的身份是嚴格保密的,絕對不能為外界知道他在為中情局效力。更可怕的是,有證據表明,蘇聯人也采取過類似的手段。中情局和
主管機動車註冊的部門反復交涉,後者答應修改部分條例,對根據牌照號碼查詢車主姓名的做法加了諸多限制。
蘭利大樓是不對公眾開放的,門禁嚴格,不知道在哪一個角落,就有全副武裝的警衛、警犬和閉路電視攝像機。1977年,有三個喝醉
了的海軍軍官想攀越蘭利的柵欄,以顯示自己的男子漢氣概。他們剛觸到柵欄,警鈴就響了,一個倒黴的家夥在大院裏被抓住,另外兩
個在爬上汽車的前一刻被逮住了。他們被押回海軍基地,關了兩個星期的禁閉。
近年來,蘭利總部逐漸開放,接待一些來自社會各階層的小型團體參觀,不過範圍非常有限,只是冷戰展覽會、行動中心等極少的非
機密的部分。
第二部分 白種男子的精英組織
1996年聖誕節期間,在聞名遐邇的英國《經濟學人》周刊上,刊登了一份引人註目的廣告。該廣告以《最終的海外生涯》為題,非常
直接地為美國招聘優秀的間諜人才。
廣告中提出了幾項具體條件:
1、具有學士學位並且成績優秀;
2、有較強的人際交往能力;
3、寫作清晰準確;
4、對國際問題感興趣;
5、35歲以下;
6、應聘者及其配偶都是美國公民。
《經濟學人》是面向全世界發行的知名雜誌,總共60多萬份,僅在美國就有23萬份。這則廣告理所當然地在世界各地引起轟動,而始
作俑者,廣告的發布人——中央情報局卻安之若素。其實,為了競爭人才,中情局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就在報紙上刊登自己的銀盾局徽
,做大型廣告,只是這次投入的手筆比以往任何一次都大,總共耗資2000英鎊。
公開發布廣告,招聘間諜。這是中情局改革的重要舉措之一。70年代以後,有關中情局的醜聞就不斷地冒出來。冷戰結束以後,一些
材料解密,更多的事情被揭露出來。1994年"鼴鼠"埃姆斯間諜案等爆光,在俄羅斯工作的眾多中情局特工暴露身份,有幾十人被處決,更
使得中情局的聲譽和形象大跌。公開招募情報人員,一方面是為了增加中情局工作的公開性,提升在公眾心目中的形象,另一方面也是
想網羅大量的優秀人才。
中央情報局一向重視對優秀人才的引進,它在大學生身上花費了很大氣力,負責網羅人才的官員每年訪問各州的名牌大學兩次。情報
工作的神秘性、挑戰性、冒險特點和"007"式英雄主義色彩,也使它對年輕的大學生充滿了吸引力。每年都有大批的高才生應聘中央情報
局,其中不乏哈佛、耶魯這樣的世界著名大學。
中情局的招聘面向全社會,除年輕的大學生外,它也錄用社會各個領域的方面的人才。它還有一個專門的機構,負責招聘宗教人士。
所有應聘者在錄用之前須經過嚴格的篩選、測謊和檢查,被錄用者將接受為期3年的專門訓練。
不過,中情局對高級職位的招聘有特殊的規定。歷任中央情報局的局長都畢業於名牌大學,惟一的例外是1950∼1953年的史密斯,他
不是大學畢業生。在中央情報局建立初期,它的高級官員多是常春藤聯合會所屬的名牌大學的畢業生。另外,華盛頓的政府官員傾向於
在熟人中招募間諜,這似乎成了美國政界的傳統。所以中情局早期的骨幹中有不少出身顯赫的,或是社會知名人士。
中央情報局的提升完全取決於個人的工作成績,不論資排輩,這種自由的機制很有激勵作用。但是迄今為止,沒有一個黑人、拉美裔
或亞裔美國人擔任過任何部門的最高主管,人們因此認為,中情局是一個"白種男子的精英組織"。女性職員在中情局也很少擔任高級職務
,不過90年代以來這種情況開始有所改變。1995年約翰·多伊奇擔任中情局局長後,首次任命一位女性擔任一部之長。
中央情報局所有的雇員必須遵守保密和沈默的規定,不得對任何人,包括配偶,透露自己工作的細節內容。除此之外,他們與華盛頓
其他辦公人員一樣,按照固定的時間上下班。在麥克萊恩附近的飯店和酒吧裏,中央情報局的雇員們經常結伴而行,上班時掛在脖子上
的工作證隨便塞進襯衫的口袋裏,你很容易把他們辨認出來。他們可以公開承認自己的工作單位,但是,就此打住。而在以前,被問到
職業,只能含混地回答:"在政府裏工作。"問的人也就知道什麽意思了。
上述自由並不包括秘密特工,尤其是中情局行動處,那裏面主要是諜報、反間諜人員和秘密操作員,他們的身份是必須絕對保密的。
第二部分 公眾事務辦公室
1975年,克諾夫出版社出版的《中央情報局及情報迷信》面市。由於水門事件和不久之前關於這本書的那場沸沸揚揚的官司,這本關
於中央情報局的書很受歡迎。書裏有168處空白——出版商特意標明這是被中央情報局刪掉的地方。此舉令書的身價倍增,人們趨之若鶩
,瘋狂購買。該書也迅速榮登暢銷書的前三名寶座。
與此同時,中情局的公眾事務辦公室裏亂成一團,媒體和公眾打來的電話一直沒有間斷過,被這本書搞得大為光火的上級和同事也間
或跑過來,問問消息,發發牢騷。這段時間以來,他們已經被這本書折騰得焦頭爛額了。
這部書是由神通廣大的維克特·馬凱蒂和約翰·馬克斯合寫的,前者原來擔任過中央情報局副局長的執行助理。中情局認為他違反了保密
合同,委托司法部對他進行起訴。馬凱蒂則認為中央情報局堅持刪改他的書,要起訴中情局。兩起訴訟鬧得沸沸揚揚,最後馬凱蒂都輸
了,並且他的上訴被駁回。但是書還是出版了,並且引起了比預想中還要大的轟動。中情局對此很是生氣,但無可奈何。
令公眾事務辦公室的人郁悶的是,這種事不是第一次發生了,也不會是最後一次。
1964年,中央情報局從一個偶然的機會拿到《隱形的政府》一書的草樣,書裏面揭露了中央情報局和聯邦調查局等機構的一些違反法
律的行為。中情局認為這本書會惹來很多麻煩,一定要予以制止。得知書將由蘭德姆出版社出版,中情局去跟出版社的總裁巴尼特·瑟夫
交涉,問他能不能把第一次印刷的書全買下來。瑟夫滿口答應,說他太樂意了。中情局的人還沒松一口氣,瑟夫又接著說,但他還會印
第二批,第三批。被涮了一把的中情局很氣惱,可是沒有辦法。他們想過把作者送上公堂,可是寫書的兩個,戴維·懷斯和托馬斯·羅斯,
是記者而不是它的前雇員。
無獨有偶。1977年,前中央情報局官員弗蘭可·斯內帕出版了《適當的間隔》一書,講述他在越南的經歷。他的書和馬凱蒂一樣,事先
沒有經過中情局出版審查委員會的審查。他最後輸掉了官司,被迫把所有稿費上交給政府。
20世紀80年代末,前中央情報局局長特納將他的《秘密與民主:轉變中的中央情報局》一書送審,出版審查委員會要求他刪去100多處
,主要是關於中央情報局的部門隔離的部分。特納很不滿,可是他的爭辯毫無用處,盡管公眾事務辦公室是他一手創立的。
出版審查委員會是公眾事務辦公室下的一個重要部門,主要負責對工作人員或前工作人員準備公開發表的手稿進行審查以免泄露機密
。在證明有關材料是出自機密文件的前提下,委員會將對手稿做相應的刪除。其審查時間之長,刪除力度之大,令人足以打消寫作的意
圖。
公眾事務辦公室在中央情報局中地位比較特殊,它是不隸屬於任何部門而直接向局長辦公室報告的8個部門之一,下設出版審查委員會
、藝術委員會、公開資料科等,還有專門負責處理媒體和公眾來信來電、剪報、起草局長演講稿以及聯絡學術界人士。
公眾事務辦公室經常幹些吃力不討好的事,公開資料科就更是這樣。它主要負責根據《公開資料法》的條款,答復外界關於查閱中央
情報局文件的要求。不用懷疑,這項工作怎麽做都會得罪人。拒絕請求、答復太慢、給的資料太少,或者在提供的資料上有太多塗改的
痕跡,都會使提出要求的人生氣,批評中情局做法不民主、不尊重公民的知情權;更為嚴重的是,其中"有太多秘密",而這些"秘密"都與
現在局裏的保密工作有著或多或少的實際聯系——法律上的規定往往與現實不那麽吻合,這是一個麻煩。有時候在認為沒有損害的情況
下為外人提供了部分材料,卻把自己的同事惹惱了。有好幾次,其他部門的同事會氣沖沖地跑進來,大發一通脾氣,說公開的資料給他
們帶來了天大的麻煩。
2001年3月,中央情報局公開了850份冷戰時期針對蘇聯的分析報告,共有19000多頁。此前,中情局曾公開過2700份左右的類似的分析
報告。隨後一段時間,它又公開了71份關於中國的絕密材料,並且,估計將有更多的歷史文件被解密和公開。這在世界情報組織中是絕
無僅有的。
中央情報局不喜歡征求外界意見,因此,為彌補自身分析工作可能出現的失誤,它會公開出版一些非機密情報,以征求廣泛的檢驗和
評論。然而,這樣做最大的困難還是難以區分哪些資料是可以透露,哪些是不能透露的。中情局還曾因為這個惹來一場麻煩。那時白宮
正極力促進美國銀行貸款給波蘭,而中情局恰巧刊出了一份有關波蘭經濟的資料,說波蘭向西方借的大量外債未能使經濟改觀,連貸款
也難以償還。國務卿布熱津斯基氣得"臉色發青",嚴厲地指責中情局說,一個政府部門損害政府的政策是駭人聽聞的,白宮對中央情報局
隨意向公眾透露情報的行為必須堅決予以控制。
中央情報局的新聞發言人令很多同行望而興嘆,對一個秘密的情報機構來說,這是不可想像的。就像艾森豪威爾總統所說的,"基於根
本的性質,在中央情報局……你們的成功不能夠張揚,你們的失敗不能夠解釋!在情報這一行裏,英雄得不到表彰,得不到歌頌,經常
甚至在他們自己的夥伴中間也是這樣。"
也正因為這樣的原因,雖然早在1951年,中央情報局就設立了對外發言人,不過他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無可奉告"。對所有的問題,
哪怕是極其嚴重的懷疑和指控,他們也只能回答"無可奉告"。因為任何肯定或否定的回答都需要理由,而任何理由背後都會牽扯出很多機
密,所以只好表示沈默。這種守口如瓶的做法使它難免遭到誤解,而在歷史上,中央情報局也習慣了當"替罪羊"。
最讓中央情報局頭疼的還是那幫"無冕之王"。發言人對新聞界說的東西總是很簡單,嚴格局限在某個特定的範圍內,而且是經過局長批
準和指示的。記者們對此很不滿意,他們打電話請中央情報局就某條消息發表評論,也遭遇沈默。不過厲害的記者絕不就此罷休,他們
揪住一點線索就不放,深挖下去,往往能把中情局最不想透露的事情掏出來,公之於眾。中情局一位官員曾經不諱言地說,記者們添了
不少亂。不過新聞界是不能得罪的,有時候還得借助這些神通廣大的記者們的宣傳力量。麥科恩和赫爾姆斯就喜歡通過一些傾向於中情
局的記者和專欄作家吹風,有時候中情局也借助新聞界獲取和分析情報。總的來說,中央情報局在很長時間內把新聞界當做一個可利用
的工具而並不信任它。
出於這種心態,中央情報局並不重視對新聞界的聯系。有一位官員就曾經抱怨,他以前在總部負責聯系新聞界,那是一個完全公開的
職務,誰都知道他是中情局的人。沒想到很快又把他派駐國外,從事秘密行動,而這個崗位又非常重要,絕對不能暴露中央情報局的身
份。他無可奈何,在工作中不得不時時提防,時刻準備撒謊,並保持低調。
特納上任以後,這種情況開始改變。他認為,與新聞媒介交換意見的做法對中情局是有益的,並且有利於糾正很多錯誤的或被誇張了
的關於中情局的報道,因此,應該改善與新聞界的關系。1977年5月,他設立了第一個公眾事務辦公室,不定期地向新聞界做情況介紹。
負責辦公室事務的是一位很有經驗的公共關系專家——赫布·赫特。赫特雄心勃勃又謹慎從事,他頭一次把電視節目"60分鐘"和"早上好!
美國"帶進總部,他廣泛分發非機密的中央情報局研究成果,安排新聞記者參加中情局禮堂的例會,聽取情況介紹和答復詢問。赫特尤其
強調,在回答新聞界和公眾提問時,永遠不能說"無可奉告"。
情況介紹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中央情報局和新聞界的關系。但是中情局別的部門對此很不理解,尤其是行動部的人。從事秘密行動的
行動部特工認為公眾事務辦公室完全是中情局的另類,它所做的一切都背離了中情局的宗旨。他們抱怨說,有很多代理人就是因為知道
中情局出了個公眾事務辦公室才不幹的。因為他們覺得這會泄密,從而導致自己送命。
秉持類似觀點的凱西一擔任中央情報局局長,就要求公眾事務辦公室停止對記者做情況介紹,不過他的做法遭到了激烈的反對。於是
他退而求其次,把情況介紹的內容範圍大大壓縮了。1981年,凱西將公眾事務辦公室改組,並入了別的辦公室。不久,出現了"常春藤花
冠"和"丹尼洛夫"事件,中情局與新聞界的關系大大惡化了。
"常春藤花冠"是國家安全局主持的一個項目,後被用作竊聽蘇聯的海底電纜,但是被蘇聯人識破了,裝置也被搬到莫斯科的一個軍事博
物館裏。本來這一事情只限於極少的知情人,但是後來成為指控克格勃"鼴鼠"佩爾頓的證據,媒體對此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凱西認為這
種公開的追逐和評論會危害類似正在執行的項目,而且等於承認美國的非法行為。他考慮以危害國家安全的罪名控告詳細報道"常春藤花
冠"行動的幾份報紙。媒體認為他只是要掩蓋美國的情報醜聞,對他的威脅更為生氣。雙方互相指責和詬難,不可收拾。之後發生的"丹尼
洛夫"事件,中央情報局利用《美國新聞和世界報導》駐莫斯科的記者尼古拉斯·丹尼洛夫傳遞情報,造成後者被捕。這是嚴重違反"中情
局禁止利用記者進行間諜活動"的規定的。中情局和新聞界的關系一時降到最低點。以至於後來"伊朗門事件"發生後,媒體無不發難,對
中央情報局落井下石。
韋伯斯特當局長後,著手扭轉這一對立局面。他批評手下人拒絕跟新聞界打交道的做法,因為媒體是對中情局前途最有影響力的兩大
因素之一。他恢復了公眾事務辦公室,並重視和新聞界的定期聯系。羅伯特·蓋茨擔任局長後,對媒體更為開放,他允許中情局副局長以
下的官員接受錄音采訪,並下令對陳舊的檔案逐步解密。
公眾事務辦公室的主要任務是為中情局作正面宣傳,因此和很多記者,尤其是大報的記者,保持著相當密切的聯系。在條件允許的時
候,它會安排有關的分析人員為記者做專門的情況介紹。它面臨的最大問題在於,中情局的功績是不能宣揚的,因為要保護信息來源和
運作機密。因此,它為新聞界提供的情況多是一些籠統說法,或者相關的側面介紹。記者們在寫關於中情局的東西時,也比較註意。
1982年,國會通過《情報工作人員身份保密法》,明確規定公開秘密特工的身份是犯罪行為。這使得記者在寫此類東西時更加謹慎小心
。
在美國民主體制的約束和推動下,中情局工作的公開性一直在日益增加中,公眾事務辦公室的重要性也隨之提升。或許我們永遠也無
法弄清中情局組織的內部運作與機制,但它確實可以稱做"世界上最公開的秘密情報組織"。
關於本節開頭提到的神通廣大的馬凱蒂的那本書《中央情報局及情報迷信》,故事還沒結束。書中留下了168個天窗,隨著中央情報局
公開性的增加,一些秘密材料逐步公開,使一些空白處可以填補起來。出版社每一次發行新的版本,就用不同的字體把新補充進去的內
容突出出來,因此,出版商玩的這個鬼把戲使得這本書暢銷至今。
第二部分 中央情報局的機構組織
提到中央情報局,人們很快會想到詹姆斯·邦德那樣的特工。事實上,秘密的諜報活動只是中情局活動中很小的一部分,從事這一任務
的是行動部。中央情報局不是鐵板一塊,它由不同的部門組成,每個部門有特定的任務、性質、操作方式和秘密。它們互相配合,協調
運作,彼此也競爭和對抗,都堅信自己的工作最為崇高和有意義,時刻防備別的部門搶走自己的秘密。
一、行動部
行動部是中央情報局資格最老,最秘密也最驕傲的部門。它為中情局幹了不少掙臉的事,也惹來了最多麻煩。行動部的人幹的都是007
的活兒,風險最大,他們認為這樣才算是真正的情報工作。行動部因此堅信自己是中情局裏最重要的部門,看不起其他部門,並且動輒
抗議,某個部門又幹涉了他們的行動,或者泄露了他們的秘密什麽的。
行動部的驕傲是有理由的。任何時候,人力情報和間諜工作的重要性是技術手段無法替代的。中央情報局在很長時間內都重視秘密活
動,輕視分析。行動部的部長和副部長都是相當重要級別的人,往往得要多年的資歷和經驗,才能坐上這個位子。他們很有可能成為更
高層的領導(杜勒斯和凱西就都曾當過行動部的副部長)。這樣一來,行動部更加有恃無恐了。
行動部在1973年9月以前叫計劃部,發展到今天,它有11個重要的組成部門,大約5000多名全職雇員。另外,它在全世界分布有130多
個工作站。
1、軍事行動辦公室
原名特殊行動辦公室,負責評審準軍事行動計劃的可行性,與軍方協調和聯絡,在軍事行動期間為軍方及時提供情報。有時代表中央
情報局參加全球性的大規模軍事演習。
2、反間諜中心
1988年成立,負責協調情報界打擊外國情報組織在世界各地破壞和滲透美國情報機構的活動。
3、反恐怖活動中心
中央情報局第一個跨部門跨地區的綜合單位,統一追蹤對美國公民暴力犯罪的外國恐怖主義,並協助把他們押回美國受審。為實現這
一目標,它有權最有效地集中各部的有關人員和資源,並與國內其他情報機構合作。它自身有200多名工作人員,聯邦調查局、國家安全
委員會和國防部也都有派駐人員。
反恐怖活動中心有一個世界知名的資料庫,儲存著世界上所有已知恐怖主義組織的完備資料,包括它們的基地、主要成員、經費來源
、以及與一些特殊國家和情報機構之間的關系。
由於聯邦調查局也被授權調查所有反美恐怖主義活動,反恐怖活動中心的任務和它難免有重合之處。兩者在很多時候必須合作,但有
時也難免鬧矛盾。聯邦調查局有好幾次把功勞全部攬在自己身上,令中央情報局非常不滿。
4、間諜訓練中心
負責對行動部特工進行專門培訓,包括在弗吉尼亞州威廉斯堡郊外的皮爾裏營訓練中心,以及在北卡羅來納州和亞利桑那州山區裏的
準軍事行動訓練營地。行動部所有特工在正式執行任務前都必須接受一年的間諜訓練,學習各種間諜技巧,並在相關部門進行一個月以
上的實習,以保證獲得足夠的實踐經驗。
5、國內資源處
又分國家信息收集科和外國資源科。前者的活動是公開的,主要搜集從國外回來的美國人的見聞。後者負責招募來訪美國的外國人,
說服他們為中央情報局工作。招募對象包括外交官、留學生、專家學者等等。它在美國各大城市都有設有辦事處,但不公開自己的身份
,而是打著商業公司的牌子。搞招募工作的外國資源科人員每人都有好幾個假名字和身份。
6、地區部門
按地域範圍劃分的11個部門,包括俄國及歐亞處、歐洲處、近東及南亞處、東亞處、非洲處、拉丁美洲處等,每個部門分別負責各自
轄內區域的情報工作。
除這6個主要部門,行動部的人還遍布中情局在全世界的130多個工作站中。他們負責物色和招募代理人、搜集所在國的政治經濟情報
,以及策劃和執行秘密行動。他們由蘭利總部統一領導,但在一些具體或緊急問題上,由本地站長直接負責。
二、科技部
詹姆斯·邦德的能耐在很大程度上離不開那些令人眼花繚亂的功能復雜的設備。科技部的任務就是提供這樣的先進設備和技術服務。在
這一點上,它做得很成功。從1992年起,科技部每年組織一次地區性中學生科技競賽,向在物理、工程、計算機等領域表現優秀、有創
新特質的學生頒發"中央情報局特別獎"。
1、研究開發辦公室
科技部最重要的部門之一,負責研制各種大型復雜的設備,涉及通訊、衛星、人工智能、高效計算機等多個尖端領域。轟動一時的U-2
飛機就是這個辦公室發明的。
2、工程開發辦公室
研制相對小型的項目,例如無人駕駛飛機、特制的汽車、船只等。1974年打撈蘇聯潛艇的格洛瑪號船就是它研制的。
3、外國廣播信息服務處
監聽全世界所有的廣播,包括近50個國家的電視節目,記錄並翻譯其內容。部分內容可以公開向外界提供。
4、技術服務辦公室
為從事秘密行動的特工提供各種必需的間諜小設備,包括化裝用具、監聽工具、密碼發射機、外形巧妙的手槍、攝像機等等。它有好
幾百名各個領域內的專家,幾乎什麽樣的小東西都能制造出來。它偽造的假文件和證件完全可以達到以假亂真的地步。
第二部分 中央情報局的機構組織(2)
5、技術情報辦公室
又叫信號監聽行動辦公室,主要負責對世界重要戰略性信息的截獲,但不從事對一般通信監聽和分析,因為那是國家安全局的份內事
。在冷戰期間,專門負責對蘇聯軍方進行監控。
6、國家圖像譯度中心
有2000多名雇員和最一流的電子設備,其任務是分析空中偵察獲得的圖像,包括飛機和衛星拍回來的照片。
三、情報部
雖然行動部一直看不起情報部的工作,但它毋庸置疑地是美國情報系統的重要樞紐。它的主要任務是綜合有關國家安全的某個問題的
所有情報,整理分析,判斷局勢和走向,供總統和國家安全委員會等高層決策。它對行動部等信息收集部門的情報進行分析,更多時候
對後者提出要求,即有高度目的性的收集。情報部的工作要求客觀準確,不受政治的影響。但是要做到這一點往往不太容易。所有的總
統都離不開情報部,但是從不完全相信它,他們更多時候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可利用的情報。
情報部的保密性相對不如行動部和科技部,近年來解密的文件很大部分是它在冷戰時期的分析報告。它每年出臺大量的報告,內容五
花八門,但都要求做出精準的判斷和估計,不允許出現含糊其辭和"大概、可能、也許"等字樣。這需要相當深厚的專業知識和廣博的知識
面,因此情報部的分析人員從不敢懈怠,時刻從各種信息中尋找線索。
情報部有3000多名雇員,1/3是博士,許多是大學教授。他們可以公開承認自己是中情局雇員的身份。他們最大的特點就是多疑,對所
有信息來源都要反復地考察和驗證,力求分析報告準確無誤。
1、情報收集及評估辦公室
情報部的"大腦",負責匯總分析人員的信息需求並將其傳達給情報收集部門,同時對現行收集系統進行評估,使分析人員掌握下達信息
收集任務的程序,也明白收集能力的局限性,因為分析人員經常提出一些不可能達到的要求,招來行動部門的嘲笑和抗議。
2、情報專業委員會
確保情報部獲得它所需要的專業人才,考察需要的人才類型,制定有針對性的招募計劃,並對相關人員進行培訓。
3、政策輔助辦公室
包括總統分析服務處和行動中心。前者編纂專供總統閱讀的《總統每日簡報》和政府高級官員的《國家情報每日簡報》和《經濟情報
簡報》。後者24小時監視世界各地的動態,一旦有危機發生,它就是中央情報局的指揮中心。其他情報機構在這裏有常駐代表,在非常
情況下及時提供各自的支持。
4、輔助服務辦公室
負責開發和監控信息處理系統,維護和管理情報部內部共享的資料庫,提供配套的技術服務。
5、反犯罪和毒品中心
收集有關毒品走私的信息,供執法機關用作逮捕和指控的根據。
6、環境中心
協調情報界與環境問題有關的所有活動,並從政治、經濟和科學的角度評估涉及美國利益的環境問題。
7、反武器擴散中心
匯總和分析所有有關核武器和生化武器擴散方面的情報,制定相關情報的收集計劃和要求。
8、高級分析工具辦公室
采購、開發、研制和評估各種先進的技術硬件和軟件,保障信息分析的質量。它同時隸屬於科技部和情報部。
9、地區性分析辦公室
三個地區性分析辦公室:亞太及拉美分析辦公室,近東、南亞及非洲分析辦公室,俄國及歐洲分析辦公室。各自負責分析轄內地區的
政治、經濟、文化等各面的情況,撰寫綜合研究報告,並就重大變化向白宮和有關部門提出預警。
10、跨國事務辦公室
情報部最大的辦公室,主持跨地區跨國界的情報分析,主要關註武器、科學技術、經濟安全和社會沖突4方面的問題。
四、行政管理部
中情局的行政管理部和一般企業、單位的管理部門沒什麽本質上的區別,都是處理一大攤子的瑣碎事情。但是,由於中情局很多部門
有嚴格的保密制度,部門之間事實上的隔離,有些任務執行起來不是很容易。
1、醫療服務辦公室
為中情局的雇員提供醫療服務,既有常規的檢查、體檢、免疫,也包括心理咨詢和幫助,這對長期從事秘密行動的特工人員來說,是
極其必要的。醫療辦公室下面有一個特殊的小組,專門研究外國領導人的健康狀況和個性特點。
2、保安辦公室
負責整個中情局機構的安全,包括蘭利總部的警戒、局長和其他高級領導成員的人身安全、機密文件的控制、總部和國內外各辦事處
防竊聽等。在聯邦調查局的協助下,抵制外國間諜在美國對中央情報局的活動。
3、人事安全辦公室
負責審查中情局的新雇員和合同雇員,包括對他們進行測謊試驗,調查其家庭背景和可靠程度等。所有中情局的工作人員每5年都要接
受一次測謊試驗。它同時負責為在海外活動的特工提供偽造身份,包括假的雇主、薪金支付、銀行信貸等配套檔案,確保他們在官方記
錄上不出現任何與中情局有關的字樣。
4、訓練教育辦公室
負責安排對雇員的職業訓練課程。新招募來的人員一般要接受兩類訓練和考試,一是常識性的東西,另一類則和將要從事的具體工作
有關。訓練教育辦公室有最優秀的老師,僅語言就有25門課程,供去不同地區的特工學習。
5、財務管理辦公室
管理中情局日常財務,發放薪水,給駐外工作站撥款,也通過假公司和特殊渠道轉移經費,配合行動部的秘密行動。它有全美國最大
的幾家會計事務所公認最嚴密出色的財務管理制度,很少發生盜竊、挪用和做假的事情。
6、後勤辦公室
管理中情局的一切後勤服務,包括中情局下屬的以各種名義經營的產業,以及在世界各國購買武器和軍火。它的軍火倉庫裏幾乎有世
界上所有種類的五花八門的武器。很多時候,後勤辦公室的人員也不得不從事一些秘密行動。
7、信息技術辦公室
管理總部所有的電腦,駐外工作站裏的很多電腦都裝有特殊裝置,在緊急情況下,可以立即燒毀機器。
8、招募中心
主管全國範圍內的招募工作,每年招收1000個左右的全職、兼職或合同雇員。不過,由於經濟不景氣和中情局本身的吸引力,每年遞
交簡歷和申請的遠超過15萬人。
五、局長辦公室
局長辦公室是中央情報局的核心機構,它的主要任務是協助正、副局長,統一指導和協調各部門的計劃與活動,研究和制定中情局的
年度計劃與預算,提供事務咨詢,處理日常的機密文件與電訊。它有7個主要的直屬部門。
1、法律顧問辦公室
責任有三:為局長提供有關法律事務的建議;從法律角度監督中情局的行動,保證符合美國法律;處理與中情局有關的法律糾紛。由
於中情局的很多活動在根本上是觸犯法律的,這一辦公室的工作很棘手。在歷史上它一度是被忽視的角色,直到法官出身的韋伯斯特擔
任局長,它的作用才得到了顯著的加強。
2、公眾事務辦公室
負責中情局與新聞界、社會組織和公眾之間的溝通、交流,被很多部門,尤其行動部,視為異類,認為它與秘密的原則相抵觸。
3、國會事務辦公室
負責與國會的聯系,包括信件往來,安排局裏的高級官員應召到國會作證,回答國會質詢等。
4、意見調查官辦公室
中情局每年因為安全或其他原因會開除一些雇員,意見調查官辦公室就負責受理這些人對中情局的申訴。這些案子的最後結論必須經
由局長批示。
5、國家情報委員會
中情局最重要的部門之一,負責起草美國情報界最重要的產品《國家情報評估報告》,決定情報界工作的重點以及可以與盟國分享的
情報內容。
6、總監督員辦公室
負責對中情局的活動進行內部監督,定時對各部門的工作進行審查,也接受雇員對一些具體問題的指控。它在名義上與局長平起平坐
,實際上沒有什麽實權,一般不會給中情局惹麻煩。
7、審計辦公室
監督中情局整個機構的財務工作。
此外,還有兩個部門也直接向局長辦公室報告工作:情報界協調辦公室和情報研究中心。這兩者的主要共同點是影響力微乎其微。前
者負責協助局長協調美國情報界的活動,其作用基本可以忽視,平時自不待言,在危機情況下,情報界會成立特別行動小組統一行事,
它完全沒有表現的機會。後者則負責保管中情局的歷史資料,收集中情局退休人員的回憶錄,並撰寫保密的中情局歷史。它充當的是中
情局的檔案室。
第二部分 與聯邦調查局之間的勾心鬥角
"叮鈴鈴——",中央情報局局長辦公室裏響起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赫爾姆斯看了一眼,是那條特殊線路。他沈著臉放下手中的報紙,
拿起電話。
"是我。"赫爾姆斯立刻聽出來了,是聯邦調查局局長助理威廉·薩利文。雖然他對聯邦調查局一向感冒,不過他們兩個人私下裏關系還
不錯。
"比爾,我正要找你。我要你為報紙上的東西做一個解釋!!"赫爾姆斯不客氣地說,他瞪著面前的報紙,感覺簡直不可思議,"聽著,
比爾,我馬上去你那裏,我們當面把事情說清楚。"
"不不,看在上帝的份上,你別過來,我現在就去你那裏。"薩利文的聲音同樣急促。
"那好吧,我等你。"掛上電話,赫爾姆斯的視線又回到了報紙。那上面用明顯的字體標著,聯邦調查局將在多米尼加開展活動,而總統
居然也同意了這一做法。他覺得既憤怒又荒謬,國外的情報活動,向來是中央情報局的事,聯邦調查局那幫家夥,國內的事情不幹好,
跑到這裏來摻和什麽呢。要是約翰遜命令中央情報局在紐約市調查案件,那這個胡佛老頭子還不知道要鬧成什麽樣呢!他憤憤地想。
稍後不久,坐在辦公室裏的兩個人面面相覷,簡直沒法相信會發生這樣的事。薩利文和赫爾姆斯同樣惱火。作為局長助理,他太了解
胡佛了。這些年來,他從來沒有放棄在全球建立聯邦調查局的情報網。約翰遜總統認為聯邦調查局的參與有助於解決多米尼加的問題,
胡佛簡直是跳起來去執行,其實,聯邦調查局就算去了,什麽也幹不了。中央情報局在那裏有多年的秘密活動,此舉只是浪費人力和資
金罷了。
一想起胡佛,薩利文就頭疼,那是個專橫自負,從來不聽任何人意見的家夥,愛聽奉承,又對什麽都充滿了懷疑。他堅持要過來找赫
爾姆斯,是因為他知道,只要赫爾姆斯走進局裏,不出30秒鐘,就會有人給胡佛報信。胡佛從不吝於在局裏面安插密探。
赫爾姆斯知道薩利文的痛苦,胡佛的蠻不講理和權勢誰都領教過。談判的最後結果是,在多米尼加,雙方進行合作,互不幹擾對方的
行動。雖然他還是很不高興,但也只能這樣了。
在臨走的時候,薩利文再三叮囑:"這個協議千萬對老頭子保密,否則我立刻會被開除的!也不要讓他知道我來過這裏。"
這是1965年秋天發生的一幕。在中央情報局和聯邦調查局濃墨重彩的爭鬥史上,這只是一個小小的插曲。
中央情報局和聯邦調查局的矛盾由來已久,甚至可以說在中情局成立前就開始了。在埃德加·胡佛執掌聯邦調查局的40多年間,這兩家
互相看對方不順眼,明爭暗鬥,不可開交,一度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
埃德加·胡佛於1924年5月開始擔任聯邦調查局局長,在這一職位上任職48年,歷經8屆美國總統,堪稱美國政壇的"不倒翁"。他關系廣
泛,權力巨大,手裏握著包括總統在內的無數達官貴要的秘密材料。凡是他看不順眼的,就要給對方好看。中央情報局就是他的死對頭
。在胡佛看來,中央情報局這個"鬼東西"原本就不該存在!
一戰結束時,主管打擊國內犯罪活動的聯邦調查局的權限很大,除了負責國內安全與反諜,還在海外廣泛開展情報活動。不過胡佛不
滿足,他希望逐步將國內外的情報搜集活動都統一到聯邦調查局的控制範圍內。就在這時,多諾萬向總統提出建立統一的對外情報機構
的設想。
胡佛很惱火,這一提議一旦實施,無疑會奪去聯邦調查局在國外的活動權限,於是他堅決反對,拒絕和"隨心所欲"、"無法無天"的多諾
萬共事。珍珠港事件發生以後,在多諾萬的推動下,羅斯福開始考慮建立戰略情報局。胡佛再次反對,他認為多諾萬"太過分了",必須采
取實際措施,給予"顏色"。他懷疑多諾萬與英國情報機構有不尋常的密切聯系,暗中指使手下的密探去搜集有關多諾萬"傷風敗俗"的材料
,可是什麽也沒找著,反倒令多諾萬有所察覺。
"野蠻的比爾"也不是什麽好惹的主兒,對胡佛的再三阻撓和牽制,多諾萬也早就很惱怒。趁著這個機會,他暗中派人,搞到了胡佛與克
勞德搞同性戀的大量現場照片。後來中情局曾用這些照片敲詐胡佛,可想而知,胡佛氣得暴跳如雷。
胡佛很不甘心,一直派人盯著情報協調局的活動。1942年,多諾萬的手下秘密潛入西班牙駐華盛頓大使館,偷拍密碼本。胡佛知道後
大為光火,因為這該是他管的事。他一氣之下,破壞了那次活動,而且把情報協調局的密探逮走了。多諾萬為這個和胡佛大吵了一架。
羅斯福為了安撫這兩個脾氣暴躁而固執的家夥,做了一個分工:將歐洲和亞洲交給多諾萬,聯邦調查局則負責在南美洲的秘密活動。但
是,這種分工並沒能維持多久,兩家在情報配合上一直不是很愉快。
1945年初,多諾萬向羅斯福提交了一份秘密備忘錄,建議在和平時期,建立一個統一的主管對外情報的機構,為避免與聯邦調查局發
生太大沖突,他在備忘錄中特意註明:該機構在國內和國外都沒有維護治安和執行法律的功能。不過這份備忘錄還是走漏了風聲,當時
胡佛正在起草關於聯邦調查局統一接管國外情報機構的計劃,憤怒程度可想而知。同時,以他多年政場經驗意識到,這回握住了對手的
一大把柄。他決定好好利用。
胡佛派人搞到了秘密備忘錄的內容,違背保密法的規定,將這一內容泄露給了媒體。很快,這一消息就被披露,各種批評一湧而上,
羅斯福恰在這時去世,多諾萬心余而力不足,戰略情報局終於被杜魯門宣布解散。
扳倒了老對手,胡佛很高興,他繼續策劃在國外建立聯邦調查局的秘密情報網絡。不過,他沒能高興多久。1946年,杜魯門改變主意
,決定建立中央情報局,主管對外情報工作,聯邦調查局的工作則限制在國內。胡佛想讓總統改變主意,他推出了一大堆陸軍將領和兩
院議員去白宮當說客,可是杜魯門堅決不讓步。他命令聯邦調查局立刻關閉在國外的辦事處,只允許在少數城市(倫敦、巴黎、羅馬、
渥太華和墨西哥城)繼續設辦事處,而且那裏的特工人員只能處理國內案件中的涉外部分,不準進行收集外國情報的活動。
胡佛對這一命令大為惱火,但又不敢不執行。在關閉國外的辦事處前,他特別指示,所有辦事處無論如何不得把任何文件和情報交給
中央情報局。那些辦事處的人只好偷偷地把檔案移交給中央情報局。
中央情報局成立以後,它和聯邦調查局成為美國情報系統中兩個並駕齊驅的最重要的機構。前者負責國外的情報活動,開展特別行動
。後者負責國內的安全和反諜報活動。它們沒有隸屬關系。中情局是一個獨立的機構,直接向總統負責;聯邦調查局則歸司法部管轄。
其實聯邦調查局擁有的實際權力還是很大的,因為它有直接的執法權,但是胡佛不這麽看,他固執地認為中央情報局奪走了本該屬於聯
邦調查局的東西。
盡管沒有授權,胡佛還是指示手下在墨西哥城等辦事處搞活動,收集情報。這種做法完全超出了政府對聯邦調查局職責範圍的規定,
大量工作與中央情報局重復,並且很多情報錯誤百出。連聯邦調查局自己的人都懷疑這些耗費人力和財力的事情還有沒有存在的必要。
但是胡佛堅持,其他人也無話可說。
剛建立的中央情報局向聯邦調查局提出一些經正式批準的要求,例如交接文件,提供某些可疑分子在國內的活動情況等。胡佛總是采
取拖的辦法,能不管就不管,或者只滿足一半,剩下的就置之不理了。這樣當然會招來中央情報局的不滿。這種事情發生了好幾次後,
中央情報局局長比德爾·史密斯將軍生氣了。他給胡佛寫了一封措辭非常嚴厲的信,說道:"無論你胡佛先生是否喜歡我,這都同我們負責
的兩個政府機構之間的合作毫無關系。你有義務在你的權限範圍內同中央情報局全面合作。""如果你不這樣做,如果你要在這個問題上堅
持這樣,那麽我準備在整個華盛頓同你鬥。"遇上了強硬對手的胡佛反而退步了,他甚至讓聯邦調查局負責同中央情報局聯絡的人為他和
史密斯安排一次午餐。
中央情報局和聯邦調查局雖然互相看對方不順眼,但在工作中還是需要配合的。因此,雙方都設有專人負責與對方聯絡。在很多時候
,雙方關系與這個聯絡人密切相關。胡佛曾指派他的親信德克·德洛奇擔任這項工作,這對雙方的關系實在是大損害。德洛奇不喜歡中央
情報局,他明知胡佛對中情局的權力很嫉妒,還對胡佛暗示說中情局打算把活動範圍擴大到整個美國。這完全是火上澆油,胡佛憤怒得
不得了,聯邦調查局和中情局的隔閡也越來越大了。聯邦調查局中有一些人看到了問題所在,可他們毫無辦法。
薩利文在他的回憶錄提到這樣一件事——
有一次中央情報局要我去向該局的1500名左右雇員作演講,德洛奇擔任兩方的聯系人。在中央情報局三個人的陪同下,德洛奇親自開
車把我送到林肯紀念館對面中央情報局經常開會的那座大樓。我們6點半到那裏,但會場一個人影子都看不到。講演原定7點舉行,但6點
三刻的時候還是沒有人來。我很不安,但德洛奇卻說不用擔心,中央情報局組織松散,可能人人都遲到。到7點差5分的時候,大廳裏還
是只有我們幾個人。這時德洛奇去打電話。他回來時邊走邊罵中央情報局,堅持說他們把地址告訴錯了。等趕到預定的地點,那裏坐的
1500多人已經很不耐煩了。我們7點一刻到那裏,中央情報局的幾個人和我都連連道歉,但德洛奇毫無此意。他對站在門口焦急等待的中
情局的代表說:"沒法不遲到,實在沒辦法,我們在忙一個非常重要的間諜案。"
胡佛一直沒有放棄在國外開展情報活動的想法,1965年,當約翰遜總統為多米尼加問題發愁的時候,他獲得授權在那裏開展活動。於
是就有了本章開頭的那一幕。後來他又說服尼克松總統,允許聯邦調查局在海外多開設一些辦事處,並保證"提供比中央情報局更好的情
報"。這樣做引起了另外一起糾紛,因為胡佛要求把一切情報直接寄給他,而不是先送給大使、中央情報局或國務院審核。有一次在以色
列的特工送來了一些錯誤情報,並被胡佛直接送給尼克松和基辛格,惹來一堆麻煩,國務院的人吵翻了天,中情局非常不滿。尼克松不
得不指示胡佛,這些特工的情報寄回美國之前,必須先送大使和中央情報局審核。
聯邦調查局與美國許多家小型報紙和周刊有秘密聯系,那上面經常發表表揚聯邦調查局的大作,有時也登載一些故事和文章批評胡佛
想攻擊的對象,中央情報局就在其中占很大分量。胡佛非常樂於把一些罪名推到他的死對頭身上。
二戰結束以後,聯邦調查局拿到大量與蘇聯相關的電訊情報,其中有價值的東西很多。胡佛拖了好久才給中央情報局和英國情報部門
送去一些,但他拒絕給加拿大騎警隊提供任何東西,因為他和騎警隊的頭兒哈威森有私人過節。過了10年以後,他決定把這些材料交給
加拿大人。這個差事實在不好辦,薩利文問他:"哈威森要是問我,為什麽拖了10年之久才給他們。我應當怎麽回答?"胡佛說:"把過錯
推到中央情報局身上。"
胡佛在晚年時期開始禁止聯邦調查局使用"非法手段"調查,結果很快就遭到其他情報機構,尤其是中央情報局的抗議。聯邦調查局本來
就很少向其他部門提供情報,現在更是根本不提供了。這嚴重地損害了中央情報局的工作。因為在國內,它沒有合法權利和特許狀從事
任何調查,必須需要聯邦調查局的協助。
這時,有兩個已被察覺的蘇聯間諜在美國活動,中央情報局要求聯邦調查局監視這兩個人並竊聽他們的電話。但是胡佛拒絕了,並且
吼了起來:"我們又不是為中央情報局服務的!"他對手下的人說:"告訴赫爾姆斯先生,如果他想監視這兩個人,他可以自己幹。"赫爾姆
斯聽到這句話後,非常冷靜地讓那個人回去告訴胡佛:"我不打算命令我的人在紐約城裏搞監視活動。我們無權幹這種事。所以,你們要
是不搞,那就幹不成了。"赫爾姆斯知道,如果他下令在紐約搞監視活動,胡佛會立刻告訴新聞界,他最樂意給別人設置這種圈套了。
胡佛不止和中情局一家鬧矛盾。幾乎華盛頓所有情報機構的主要領導人都和他吵過架。美國設有全國情報委員會,中央情報局局長任
主席,負責協調全國13個軍隊和政府部門的主要情報機構,包括聯邦調查局。但是"協調"只是一個虛名,他沒有實際權力命令和調動聯邦
調查局。而胡佛在很多時候總不願意與大家合作,他總認為自己是正確的,領導權不容幹涉。
有一次,情報委員會主席赫爾姆斯要求各個機構成員把自己部門的印章牌帶去,並且全都做成直徑為12英寸的圓形,這樣就可以把它
們並排掛在會議室的墻上。薩利文作為聯邦調查局的代表,負責這項工作。一個星期以後,在去情報委員會開會之前,他去局總部取印
章牌。包裝印章牌的硬紙盒的尺寸太大,他覺得有點不對勁,想要檢查一下是否有差錯。但是工作人員說這是經胡佛局長本人同意的印
章牌,他只好用手拎著這個大包裝盒上了汽車。來到會議室打開紙盒一看,他最擔心的事情發生了:聯邦調查局的印章牌直徑足足有3英
尺,幾乎比其他機構的印章牌大三倍。掛在那裏特別突兀。他感到十分難堪,卻無可奈何。委員會的成員開始開玩笑,他們建議薩利文
征得胡佛的同意,做一個比這塊再大一倍的聯邦調查局牌子,把它單獨掛在會議室的一面墻上,把所有其他部門的牌子掛在對面墻上,
這樣一定會更對稱。並且,大家一致認為,胡佛一定會同意這樣做的。
中央情報局對胡佛也不客氣。有一次中情局派一個特工在國內搞秘密行動,被聯邦調查局逮住了。這牽涉一個很重要的案件,中情局
要求胡佛網開一面,予以配合。結果自負的胡佛很幹脆地拒絕了。這回胡佛徹底把中情局惹火了。於是中情局派了一個人去面見胡佛,
遞給他一大疊照片,都是關於他搞同性戀的。胡佛當場氣得"暴跳如雷","把照片扔得滿地都是",並"指著門咆哮著讓他滾出去"。不過事情
倒是解決了,那個特工很快沒事了。
胡佛在1972年去世,他在任時的每一個中央情報局局長幾乎都和他吵過、鬥過。但是,雖然雙方一直看對方不順眼,兩個機構之間的
基本合作還是一直保持著。即使在胡佛最厭惡中情局的那段時間,他的手下還是和中情局背著他開展了不少合作。有一次,在一個至關
重要的國家安全案件上,聯邦調查局需要付給一個告密者大筆金額,但是胡佛削減了這一款項。薩利文找到赫爾姆斯,後者從中情局經
費中給了聯邦調查局9000美元,雙方合作,獲得了急需的極其重要的情報。
胡佛去世之後,中央情報局和聯邦調查局之間的情況有所改善,但競爭與矛盾在所難免。例如,在誰有資格審理蘇聯克格勃叛逃者的
問題上,雙方一直爭論不休,即使有時能經過協調達成妥協,也各自把從叛逃者那裏知道的情況瞞著不告訴對方。
1987年,前聯邦調查局局長威廉姆·H·韋伯斯特被任命為中央情報局局長,他受到非常冷淡的歡迎,甚至懷疑和敵視。所有人都懷疑總
統做出這決定是不是瘋了。不過韋伯斯特的作為逐漸贏得了中情局工作人員的認同。由於他的特殊身份,中情局和聯邦調查局的合作大
大加強,關系有了不錯的進展。
作為美國最主要的兩個情報機構,相似的工作性質、看似明確實則緊密相關的任務分工,部門利益的競爭,以及在具體意見上的分歧
,都使中央情報局和聯邦調查局天生就是競爭對手,這種矛盾幾乎無法調和。雙方一直保持著這種既合作又提防的關系,明爭暗鬥不見
減少。在90年代後期的一次秘密行動中,中情局為了放長線釣大魚,遲遲沒有將一名外國間諜的活動通知聯邦調查局,最後這個外國間
諜有所察覺,自殺並毀掉了重要資料,線索被迫中斷。聯邦調查局為這個和中情局大吵了一場。
"9·11"事件發生以後,美國情報界的日子非常不好過,中央情報局和聯邦調查局更是被國會和公眾責難的焦點。雙方都有失職之處:中
央情報局未能在國外獲得本·拉登策劃這一活動的預警情報,聯邦調查局則沒能在國內發現和制止恐怖分子的準備活動。一種普遍的觀點
認為,美國各情報機構門戶之見太深,互不合作、不通信息,是這個悲劇發生的重要原因。
中央情報局和聯邦調查局曾一度就"9·11"事件相互責難,都說問題出在對方。這樣的互相指責持續了一段時間後,雙方都意識到對彼此
都沒有好處,於是決心加強相互間的情報合作與共享。聯邦調查局局長羅伯特·米勒將這一點列入他的改革計劃中,決定設立一個情報辦
公室,由中央情報局派員管理,並由中央情報局派出專家幫助聯邦調查局收集和分析情報。中央情報局對這一點予以積極配合。
2004年10月,中央情報局和聯邦調查局就"9·11"恐怖襲擊預警的責任問題達成諒解,承諾今後不再相互指責對方有失職行為。他們達成
諒解的第一個標誌就是,雙方合作逮捕了美籍"基地"組織成員穆加西爾,挫敗了一起襲擊陰謀。
然而,這兩家之間長期的歷史恩怨不是短時間內可以完全化解的,很快,在審訊俘虜的問題上,雙方又發生了爭執。
反恐戰爭開始以來,美軍手裏抓到了不少俘虜,其中不乏重要分子,如"基地"組織的重要頭目本·沙伊赫·利比,阿布·祖拜達,穆罕默德·
卡塔尼等。按照慣例,審訊俘虜是聯邦調查局的傳統地盤,但是隨著反恐戰爭的緊迫開展,中央情報局得到授權,使用新的、更加嚴厲
的審訊手段,撬開被俘恐怖嫌疑人的嘴巴。對於聯邦調查局"只給胡蘿蔔不加大棒"的審訊策略,中情局認為太"純潔",並且收效太慢。二
者由此開展了關於審訊權的"激烈爭鬥"。雙方互不相讓。聯邦調查局把問題捅到局長米勒那裏,中央情報局找到該局負責反恐問題的負責
人科弗·布萊克。布萊克打電話給局長喬治·特納特,後者直接去了白宮。最後,這些重要分子被交給了中情局。
在關塔那摩基地,中情局嚴酷的審訊手段讓聯邦調查局大開眼界,只有"好奇地將鼻子貼在玻璃上觀看"的份兒。毆打、饑餓、剝奪睡眠
、感官刺激、水牢、還有一種"水板"刑罰:在被審訊者臉上蓋一塊濕布,並不斷往濕布上滴水,這樣受刑者會產生溺水的感覺。
中情局在執行命令之前沒有忘記自我保護,但是,盡管司法部備忘錄為他們的做法提供了法律依據,它還是遭到了來自各方面的壓力
。一直以執法部門自居的聯邦調查局認為自己被邊緣化了,並且不認同中情局的審訊手段;隨著虐俘醜聞不斷被揭露,軍方也對中情局
提出抗議。中央情報局局長喬治·特納特終於不堪各種重荷,宣布辭職。
"9·11"事件之後,中央情報局和聯邦調查局都加大了機構組織的改造力度,前者加重對人力情報的投入,後者擴大了權限,進行機構改
革。不論發生什麽變化,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這一對老對手之間既合作又爭鬥的關系還將繼續持續下去。
合作不會終止,爭鬥更不會罷休。
第三部分 麥卡錫的白色恐怖
炮彈打向國務院
20世紀40年代的末期到50年代,美國的政界被一種極度的恐怖氣氛包圍著。整個美國上到總統,下到一般的政府工作人員,每天都在
惴惴不安。每個人都擔心自己突然被有關部門提審,被控告與共產黨有聯系,而因此遭受牢獄之災。所有的這一切都是"麥卡錫主義"帶來
的,被稱之為"麥卡錫主義"的白色恐怖。
從40年代開始,在美國出現的這一股極端的思潮,被成為"麥卡錫主義"。麥卡錫主義的鼓吹者便是約瑟夫·R·麥卡錫。他是當時美國威斯
康星州的參議員,是有名的反共狂熱分子。他的出現是歷史的一個偶然,但是卻造成了巨大的影響。之所以稱之為偶然,是因為當時的
朝鮮戰爭(韓戰)和園子間諜案給他提供了活動的氣氛。因此,當其大肆宣稱共產主義包圍了美國的時候,會得到民眾的支持。並在美
國政界掀起了一股大清洗的狂潮。這就是美國歷史上有名的"麥卡錫主義"。在40年代開始的十多年時間裏,美國上到總統,下到普通的民
眾都沒有享受安穩的生活,而是活在麥卡錫的恐怖中。
約瑟夫·麥卡錫生於威斯康星州北部一個愛爾蘭裔小農場主家庭。當時人們評價說"他大膽而且十分巧妙的撒謊,使他的手法與一般的顛
倒黑白有天壤之別。"下面我們就看看他是怎麽顛倒黑白的。1939年他成為威斯康星州第七區歷史上最年輕的法官。可是後來人們才知道
,他在參加競選巡回法官時竟然虛報了年齡!不僅如此,麥卡錫還欺騙人民稱自己參加過戰爭,並且在他英勇無畏的沖鋒陷陣時遭受了
大大小小無數次的嚴重受傷。"炮彈的碎片曾鉆進了我的胳膊裏、大腿裏,我的身體承受著劇痛,可是我的愛國激情讓我感到快樂。"據他
自己說,醫生和護士都為他感動的落淚。他高明的謊言終於取得了成效,使他在1946年成為威斯康星州參議員。可是,紙始終包不住火
,沒有多久,麥卡錫的謊言逐漸被人民識破。他漸漸地從一個戰鬥英雄、年輕有為的政治家變成了一個熱衷於喝酒和賭博的騙子。當時
人們都知道,麥卡錫議員關心的不是人們的福利,而是威士忌酒。當所有的人對麥卡錫失望至極,他的政治生涯也走向滅亡的時候,麥
卡錫找到了最後的一張牌,也是可以救命的殺手鐧——麥卡錫主義。可以說,他利用當時偶然出現的政治氣氛,將它推至誇張頂點,使
人們進入了一種共產主義恐怖而忘記了他之前的種種劣端,甚至轉而感謝他。麥卡錫再一次利用了人們的無知,並犧牲國家的利益來成
就自己的政治事業。
第一個遭到麥卡錫攻擊的是美國國務院。1950年麥卡錫主義首先攻擊國務院,聲稱在國務院中已經隱藏著205個共產黨員,必須對他們
進行查處。2月9日正好是美國第十六任總統林肯的誕辰年紀念日,麥卡錫決定在這一天"把炮彈打向國務院"。麥卡錫的第一顆"炮彈"是在
俄亥俄縣一篇題為"國務院裏的共產黨"的演講,他在演講中聲稱在他手中,有"一份205人的名單",這些人全都是共產黨和間諜網的成員。
國務卿知道名單上這些人都是共產黨員,但這些人至今仍在草擬和制定國務院的政策。麥卡錫的演講的確像一顆重炮落在了人群當中,
引起了美國的震驚。在此之前政治生涯馬上要走向終點的麥卡錫則一夜之間成為聲震全國的政治明星。此後,麥卡錫開始在全國各地宣
傳他的麥卡錫主義,每到一方他就向大家展示他手中的名單,告訴人們他所掌握的人名都是"潛伏在美國的共產主義間諜,他們從事著破
壞我們的民主和法制,將我們出賣給共產主義······"沒過幾天,麥卡錫已經取得了足夠的支持,以至於他敢於發電報給總統杜魯門和國務
卿艾奇遜,要求他們對他的演講公開表態。收到電報後的杜魯門惱羞成怒,但並沒有做什麽。在當時正是麥卡錫主義猖狂的時候,連總
統對他無可奈何。1950年8月,當時的國務卿艾奇遜只好和麥卡錫共同向新聞界公布,允許麥卡錫對美國國務院的工作進行幹預。這件事
可讓麥卡錫感到特別的風光,同時他也更加大膽地推行他的麥卡錫主義。
在麥卡錫主義的風暴中,處在最明顯危險地位的當然是美國中央情報局。麥卡錫主義分子認為,在中情局中隱藏了大量的共產黨和同
情共產黨的人。他們利用自己工作之便向共產黨國家提供大量的幫助,並損害了美國的國家利益。麥卡錫在一次聚會上說道,"不敢想像
如果我們國家的情報人員中混藏著共產黨員將是多麽可怕的一件事。他們掌握了我們國家最重要的情報,並提供給我們的敵人,那麽我
們的國家遲早要吃大虧的。然而事實上證明,恰恰在我們的情報系統中確實存在著與我們敵人秘密聯系的人"。他的這番話顯然是沖著中
情局來的。當時,連美國總統杜魯門也屈服於麥卡錫主義,無奈的公布了"忠誠法案",對美國政府的工作人員進行審查和鑒定。
值得一提的是,在麥卡錫主義最為猖獗的時候,聯邦調查局在其中也起到了一定推波助瀾的作用。當時的聯邦調查局長,正是麥卡錫
的又一密友——埃德加·胡佛。麥卡錫和胡佛在對付中央情報局這一問題上有著共同的利益。胡佛十分樂意借助麥卡錫主義來對中央情報
局進行清洗。於是,胡佛公開指責中情局已經充滿了共產主義的叛徒和間諜,如果不對其進行一次徹底的清洗和整頓,"將會對美國人民
的民主和幸福造成重大的傷害。"麥卡錫此時也同胡佛遙相呼應,不斷地制造不利於中情局的輿論,聲稱"中情局已經成為敵人的情報部門
,我們的周圍已經被敵人包圍了。"在麥卡錫和胡佛的共同壓力下,中情局面臨了巨大的困難。面對支離破碎的中情局,美國國務院終於
向麥卡錫等作出了妥協,不得已任命了新的中情局局長——史密斯。史密斯是和麥卡錫與胡佛相互勾結的又一個所謂"麥卡錫密友"。他上
任後推行麥卡錫主義不遺余力,成為麥卡錫主義的又一個忠實走狗。可是好在他沒有對中情局進行直接的清洗,客觀上使得中情局避免
了被裁撤的危險。
第三部分 麥卡錫將手伸向中情局
1953年,中情局面臨了重大的轉折。在麥卡錫主義的恐怖陰霾下,中情局已經被壓得喘不過氣來。正在這個時候,一個重要的人物走
到了中情局歷史的前臺。他就是艾倫·杜勒斯,國務卿約翰·杜勒斯的弟弟。他成為中情局的新任局長。杜勒斯從此成為美國中情局歷史上
的傳奇人物,他成為美國歷史上任職最長、影響最大的中情局局長。在這裏,我們首先對艾倫·杜勒斯這個傳奇的中情局長進行簡單的介
紹。艾倫·杜勒斯以前是名律師,二戰期間搖身一變成了代號為110的美國特工。他每次執行的任務都能出色的完成,他機智、冷靜、沈默
又不失風趣。後來人們把他成為當時的"007"。杜勒斯當時所屬的美國戰略情報局,這就是後來的中情局的前身。主要負責在二戰期間向
羅斯福提供戰時情報。杜勒斯不久被派到了瑞士,在那裏他成為明星特工。杜勒斯在瑞士的工作十分出色,顯示出了他極強的判斷能力
和處事能力。在他剛去瑞士的第二年,有一天,美國駐瑞士大使館突然來了一個德國人,他帶來一些文件:"裏面是新近發往柏林的絕密
電報摘要。是從德國外交部獲得的,類似的情報還很多,我可以帶來很多。"在所有人都拒絕相信這個德國人的時候,杜勒斯顯示了自己
與眾不同的判斷,他沒有馬上斷然拒絕。在對這個德國人的經歷進行了解後,杜勒斯得出結論:這是一個痛恨希特勒和納粹主義的德國
人,於是,他相信德國人提供的情報是有價值的。德國人也對杜勒斯產生了信任,"我願意定期將這些絕密文件提供給美國政府。"經過兩
三次精心安排的接觸和對德國人帶來的情報的仔細研究,杜勒斯最後證明了這個德國人所說的是真實的。並且後來證明,德國人帶來的
情報對美國的軍事部署和戰略研究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杜勒斯功不可沒。
還有一件事情是杜勒斯在任中情局局長前所執行的一次精彩特工任務。在1943年,杜勒斯通過自己的活動,發現了德國內部有一股特
殊勢力對希特勒十分不滿,並能夠對其采取行動。可是大多數人並不以為然,英國的特工尤其如此。杜勒斯對於自己的判斷十分有信心
,在得不到大多數人的支持下,他采取秘密行動。他首先找到了德國駐伯爾尼領事館副領事漢斯·吉斯維烏斯,並從他那裏獲得了一個消
息,反對希特勒的地下組織將要采取一次暗殺行動,手段很可能是炸彈,但必須得到美國的支持。後來消息被證實,炸彈被安放在希特
勒的飛機上,可是希特勒的命大,爆炸裝置在高空冷卻沒有爆炸。這件事情更加深了杜勒斯的判斷,"德國國內存在著一些積極反對希特
勒的秘密組織"。在他的努力下,從吉斯維烏斯獲得了一份"反希特勒名單"。此後,杜勒斯深入虎穴,試圖同這些秘密組織一一取得聯系
。可想而知,要想獲得秘密組織的信任是多麽的困難,稍有偏差便會丟掉腦袋。可是,杜勒斯做到了,他用自己的勇敢和犧牲精神取得
了那些秘密組織領袖們的信任。漸漸地,杜勒斯手上關於德國內部反對希特勒的秘密組織的資料越來越詳細,他基本上已經看到了希特
勒被推翻的希望。於是,杜勒斯急切地將自己的發現和分析報告給了中情局高層。無奈的是沒有獲得他們的認可。杜勒斯很失望,但是
沒有放棄努力。有一次,一個秘密組織告訴杜勒斯,他們將要進行一次為了"全人類的戰鬥",並表示,如果英國和美國答應支持他們,他
們有很大把握"將魔鬼希特勒送上斷頭臺"。杜勒斯馬上將這一重要消息報告上去。可是,中情局沒有人相信一個秘密組織有能力推翻希特
勒。杜勒斯的希望又一次破滅了。但是,後來發生的事情證明了杜勒斯的判斷。一個名為"黑暗組織"的秘密組織發動了對希特勒的攻擊。
但由於沒有足夠的支援而失敗。據說行動已經近乎成功,並使得希特勒受傷,差一點兒就能結束他的生命。無論如何,對杜勒斯而言,
這次事件無疑是他在情報上的一個勝利。政變發生前,英國人死活不肯承認德國存在一個反對希特勒的地下組織,事實證明他們錯了。
杜勒斯由於他在中情局出色的表現成為中情局的新任局長。他當然不會讓任何人對中情局作出破壞和打擊。他一上任就極力抵制麥卡
錫主義對中情局的幹預。當麥卡錫公開表示中情局內部隱匿了至少100個共產黨員,並要求將他們挖出來時,艾倫·杜勒斯並沒有被嚇倒。
他運用法律條款,強調有關中情局的人士檔案是對外保密的,而且涉及到政府對外決策的重大問題也應該是保密的,這得到了總統艾森
豪威爾的保護。這使得麥卡錫更加惱火,決心想盡一切辦法尋找突破口打進中情局。由於總統的保護,麥卡錫於無法直接對艾倫·杜勒斯
采取行動,因此便想通過打擊中情局的重要官員來達到目的。這裏面有一個小故事。有一天,麥卡錫指示手下給中情局的法律顧問沃爾
特·福茲海默打電話,讓他告知要求中情局情報處長助理威廉·P·邦迪一個半小時後到參議院常設調查小組委員會去。福茲海默找到情報處
長,經過兩人的商量認為,麥卡錫一定是想對邦迪進行迫害。麥卡錫分子們正是想利用邦迪在幾年前的一件間諜案時為被告募捐這件事
,借機打擊邦迪以達到打擊中情局的陰謀。邦迪當時正是中情局想要重點培養的對象。兩人決定在麥卡錫的人找到邦迪之前立即通知局
長艾倫·杜勒斯。可是由於杜勒斯正在白宮開會而無法聯系,在情急之下,福茲海默想到一計來拖延時間,他馬上給邦迪的妻子打電話:"
夫人,我現在這邊有一個十分緊急的事情需要你的智慧和冷靜,它關乎到你先生的前途甚至生命。"邦迪的妻子嚇了一跳,不過很快鎮定
下來。福茲海默接著說:"我是你丈夫的同事和好朋友福茲海默,有人現在想要用誣陷來對你的丈夫進行攻擊,所以你必須保證他們的人
在1個半小時之內無法找到邦迪,首先你要找到你的丈夫,然後想個什麽辦法······"
"然後假裝我們去旅遊了?"
"您太聰明了!對,就這麽辦。您馬上準備好旅遊所要準備的一切東西,和你先生到隨便什麽地方——像新英格蘭或者什麽地方——直
到我們給你們電話才回來。"
打完電話後,福茲海默也讓邦迪的同事以為他不在辦公室。在安排妥當後,福茲海默才打電話給對方,說邦迪今天休假旅遊去了。計
劃成功後,設法找到了局長杜勒斯,並詳細報告情況。杜勒斯在聽完匯報之後十分惱火:"他們簡直就是一群瘋狗,我絕不讓他們的奸計
得逞!"
此時,他決定把這件事向副總統尼克松匯報並尋求幫助。艾倫·杜勒斯立即驅車前往尼克松的住處,向他說明了情況。最後他憤怒地說
:"他們一定是想借助整邦迪來捅中情局一刀。"尼克松聽完後表示願意在這件事上幫助中情局。隨後,他找來麥卡錫,委婉地表明了他的
態度:"約瑟夫,你知道嗎?如果你還是要一直揪著邦迪的事情不放,你會失去很多的選票。"麥卡錫在聽了之後並沒有明確表態,但是後
來邦迪終於從"休假中"回來並繼續上班,表明了麥卡錫在邦迪的事情上暫時讓步了。
但是,麥卡錫絕對不會就此放棄,他馬上又挑出毛病向杜勒斯挑戰。
第三部分 再次挑戰杜勒斯
這次,麥卡錫一夥借助的目標是一位名叫科德·邁耶的先生。邁耶是杜勒斯親自選拔並十分欣賞的部下,他各方面素質都符合杜勒斯的
要求,被認為將是未來中情局的重要角色。
1953年9月,麥卡錫通過胡佛的聯邦調查局要求對邁耶進行調查。明眼人一看便知,這是針對杜勒斯和中情局的挑釁。
杜勒斯當然進行反對,並決定打贏這場戰爭。他告訴邁耶:"科德,你是我親自招募的人才,只要你能嚴格按照自己的信仰辦事,堅信
美國的正義和個人自由並且為之奮鬥,那麽就讓那些混蛋們的調查見鬼去吧!"
邁耶當即表示:"我決沒有做過任何對中情局不利的事情,他們之所以對我指責是想要使我們的中情局蒙羞。我之所以來到中情局工作
,全都是出於對您的佩服,您是我敬仰的對象和奮鬥的目標,我會向您學習,不向他們屈服。"這此談話後,聯邦調查局多次找來要求審
問邁耶,都被杜勒斯拒絕。同時中情局進行了內部調查,證明邁耶的清白和抵制麥卡錫的誣陷。
就邁耶的事情中情局和聯邦調查局,麥卡錫和杜勒斯之間的鬥爭從9月份一直持續到感恩節。中間反復的鬥爭十分激烈。誰也無法知道
哪一方能夠獲勝,無法知道邁耶究竟是要被審問還是可以安心過節。
直到感恩節的那天,邁耶突然接到了杜勒斯的電話:"朋友,我有一件感恩節禮物要送給你,那就是FBI對你的秘密審查工作已經結束了
,你被宣布是無罪的!"
邁耶聽到之後歡呼起來:"太棒了!這真是我所收到的最好的禮物,謝天謝地!"
興奮之余,邁耶沒有忘了感謝他的局長:"謝謝你,艾倫,如果沒有您的保護,我可能早就被投到監獄裏去了,我要怎麽感謝您呢?"
"加倍工作吧,為了我,為了我們的中情局!"杜勒斯絲毫不掩飾對得力下屬的欣賞之情。這件事以後,邁耶被任命為計劃處國際組織科
科長。
艾倫·杜勒斯對麥卡錫的勝利,在美國政界廣泛傳開,這也使得中情局在社會上的聲譽不斷提高,提升了中情局的地位。中情局的行為
使美國聯邦政府其他機構的官員受到鼓舞,他們再也不把麥卡錫的傳票看在眼中。從此,很多官員對麥卡錫不再那麽順從。到1954年,
麥卡錫徹底垮了臺。
在1954年的"陸軍-麥卡錫聽證會"上,麥卡錫遭遇了他的"滑鐵盧"。他的種種劣行被公布出來,他在麥卡錫風暴中所作的陷害和汙蔑被一
件件揭露。面對證據如山,麥卡錫無計可施,只能無恥地幹擾聽證調查。1954年12月1日,在全國上下的一片聲討聲中,美國國會參議院
通過決議,對麥卡錫進行譴責。麥卡錫的瘋狂之旅到了盡頭。
雖然麥卡錫發動的那場瘋狂的政治迫害已過去了近半個世紀,可是時至今日,麥卡錫主義的幽靈仍然遊蕩徘徊在美國政壇。華裔物理
學家李文和一案就是麥卡錫主義在新世紀的翻版,而眾議員考克斯,則是20世紀末的麥卡錫——這兩個人也同是共和黨右派。考克斯以
及他所領導的調查中國盜竊美國國防秘密的專門委員會輕信情報人員的片面證詞,從美國情報部門所偷竊到的一本中國內部參考資料上
看到的有關微型核彈頭的圖形,從而懷疑中國從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偷走了美國微型核彈頭W88的資料。經過精心準備之後,發表
了長達872頁的指控報告,即臭名昭著的《考克斯報告》。
對李文和的指控顯然站不住腳,很快李文和被無罪釋放。這一鏡頭很快在美國各大電視臺上頻頻出現,被冤枉的李文和成了華人中的
英雄人物。"李文和案"的始作俑者、美國能源部反情報部門代理副主任特魯洛克提出辭職。另一方面,美國司法部長雷諾在當天受到記者
質問的時候,一而再、再而三地對法官帕克所表示的"難堪"連聲道歉。由此可見,真正難堪的還正是她和她的屬下。美國情報界又一次被
打了一個響亮的耳光。
事情還沒有結束。緊接著,李文和向記者表示,他將向法院提起訴訟,指控美國政府對他的虐待,李文和案並沒有結束。然而,值得
註意的是,李文和的迫害者者這次匆匆退卻的舉動,說明在新世紀,在這個由網絡深刻地改變了民主和自由的追求、實現方式的信息科
學時代,政府——不管什麽樣的政府——都不能再為所欲為了。
盡管如此,在那個充滿了復雜矛盾的美國社會,仍然潛伏著麥卡錫主義的可怕病毒,不對此保持必要的警惕,這股充斥著狹隘狂熱的
宗教情懷的政治思潮隨時會卷土重來,像俄克拉荷馬州的龍卷風一樣肆意踐踏人類所熱愛、珍視的民主、人權與自由。
第三部分 冷戰中的CIA
一副反擊美帝國主義全球擴張行為的蘇聯海報。
蘇伊士運河危機
蘇伊士運河危機要從1956年10月的一天下午說起。10月23日在普通人看來是一個十分平常的日子,可是在離巴黎不遠的賽夫勒,一個
秘密的會議正在緊張地進行著。會議的參與者竟是英國、法國和以色列的國家領導人,他們經過秘密的商定後,制定了一項陰謀的行動
方案:由以色列進攻埃及的西奈半島,然後英法兩國以"保護運河"為借口,目的便是重新奪取蘇伊士運河。
蘇伊士運河全長公裏,北邊從地中海沿岸的賽得港開始,南到紅海的陶菲克港。河寬180到200米,最多可以通行噸的巨輪。蘇伊士運
河大大縮短了從歐洲到印度洋和太平洋西岸的航程。原來的航線是從非洲的好望角繞行,比蘇伊士運河要多很多航程。通過蘇伊士運河
,從歐洲到印度洋的航程可以縮短最多8000公裏,從地中海到印度洋可以縮短8000到10000公裏。英法和以色列之所以要對蘇伊士運河打
主意,正是是看中了它巨大的經濟價值和戰略地位。運河是中東石油的大動脈,歐美石油需求量的80%都必須經過它來運輸。
這樣重要的蘇伊士運河美國當然不會放任別人來瓜分,而介入埃及來爭奪蘇伊士運河管理權的重任便自然地落在了中情局的肩上了。實
際上,中情局早在1952年就奉命采取了行動。中情局內部進行了細致的研究工作,把奪取蘇伊士運河的關鍵放在了正在領導埃及革命的
納賽爾身上。當時中情局研究得出的結論是:納賽爾的革命得到了埃及人民的支持,並將最後取得勝利。"革命成功後的埃及將是對美國
友好的埃及",到時候蘇伊士運河將順理成章地成為美國的了。因此,中情局決定全力支持納賽爾取得成功。
同時,中情局也分析了同納賽爾合作的可能性。首先,納賽爾的"自由軍官組織"想要推翻埃及政府的統治面臨著困難。當時的埃及政府
是法魯克王朝,它受到英國的保護,並得到英國的資助。納賽爾想要以一己之力同英國以及國內的政權力量對抗是十分危險的。第二,
美國有著足夠的力量可以對納賽爾提供援助,包括物資上和軍事上,而且,也只有美國可以同英國對抗。
在得到了以上結論後,中情局確定了援助納賽爾的行動目標。下面就是確定執行任務的人選問題了。這的確是一個十分棘手的問題。
因為中情局知道,能執行這個任務的人,必須是一個頭腦冷靜、口才了得、並且敢於冒險的人。在經過一番比較和研究後,中情局最終
選擇了小羅斯福。小羅斯福曾經在布賴米綠洲行動中表現出了冷靜、勇敢、機智、善於說服的優勢,這正是中情局要完成蘇伊士行動所
需要的。
中情局派出小羅斯福秘密和納賽爾聯系。正如中情局所料,納賽爾自知現在的實力想要成功是十分困難的,因此他對中情局的示好表
示出了熱情。雙方一拍即合。在兩人的一次見面中,納賽爾向小羅斯福表示,目前革命者在武器和裝備上遇到了問題。小羅斯福當即表
示,中情局會說服白宮盡快向納賽爾提供武器和資金援助。同時,納賽爾暗示說:革命成功後,埃及人們一定會記得美國的無私幫助。
對於此事,小羅斯福微笑著保持沈默。
於是,在中情局的大力支持下,埃及的革命成功了,納賽爾成立了新的共和國,中情局特地訓練了特工保護埃及新任總統納賽爾的安
全。這時候,小羅斯福找到了納賽爾,希望他能夠提供保證,保證美國所付出的努力會得到回報。可是,精明的納賽爾卻又提出了另外
的要求。他在一次秘密會見小羅斯福的時候說道"你是我的老朋友了,同時也是埃及人民的好朋友。埃及人民不會忘記美國人民的無私幫
助。可是,目前我們依然面臨著威脅。伊拉克和土耳其正在企圖侵犯我們,而且在我們的國土上——蘇伊士運河,還有大量的英國軍隊
。這是十分危險的。"小羅斯福對納賽爾的這種態度十分厭惡,他知道納賽爾只不過是想要得寸進尺。可是小羅斯福表現出了耐心,並告
訴納賽爾,"將回去告知中情局高層",並保證"埃及人民會得到滿意的答復"。因為小羅斯福知道,這個時候只能按照納賽爾的意誌行事,
否則中情局和美國政府以前的一切努力將化為泡影。
可以想像,當小羅斯福將納賽爾的額外要求報告給中情局的時候受到了多大的壓力。他們痛罵納賽爾的無恥和貪心。但最後,中情局
仍是無奈的接受。通過一系列的談判和威脅,中情局幫助埃及和伊拉克、土耳其簽訂防禦條約,使得英國作了讓步,英軍撤出運河地區
,但保留軍事機場使用權。
正當中情局滿心歡喜地等待著自己應得的回報時,上臺後的納賽爾卻要求向美國尋求援助,購買武器。同時,他表示埃及目前不能按
照美國規定的用現金交易。美國政府拒絕了。於是,納賽爾找到了中情局,說:"如果你們破壞我們原本的情誼,拒絕給我們援助,我們
很可能會向你們的敵人蘇聯尋求幫助。"隨後,埃及用棉花換取了捷克的蘇聯武器。中情局頓時感到不安。1956年7月26日下午,納賽爾在
埃及亞歷山大廣場向25萬群眾發表重要演說,宣布蘇伊士運河公司收歸國有。他說:"為了開挖蘇伊士運河,我們有12萬兒女在強迫勞役
中喪失了生命。為了建設蘇伊士運河,我們曾經付出了800萬英鎊。蘇伊士運河變成了一個國中之國,它使歷任部長和歷屆內閣都感到恥
辱。"中情局此時還沒有放棄自己的希望,決定進行最後一次努力。可是當中情局把"美國可以幫助埃及共同管理蘇伊士運河"的意願告知
納賽爾時,得到的回答是僅僅是"謝謝你們的好意"。這下不僅是中情局大為不安,連當時的美國國務卿杜勒斯也異常震怒。他大發雷霆,
"我們能幫助他上臺,我們也同樣能夠趕他下臺。那時候納賽爾就會知道欺騙美國的代價"。
於是,中情局內部開始進行研究,策劃用一次政變把納賽爾趕下臺。這個方案引起了一陣思考,最後杜勒斯決定暫不采取行動。原因
首先是推翻納賽爾在埃及來說已經是幾乎不可能了;第二,即使換成另外一個人,美國也無法保證他會完全服從美國。
正當美國束手無策的時候,英國和法國采取了突然行動。1956年10月29日,以色列在英法的鼓動下對埃及發動突然襲擊,不到兩天就
占領了西奈半島。英國和法國也按照事先部署好的計劃執行,在以色列向埃及發起進攻的第二天就向埃及和以色列發出最後通諜,要求
兩方立即離開運河區。所有人都看得出這是一個陰謀。這樣做的目的在於急速束縛住埃及的軍事部署,引埃及上鉤,從而取得出兵的"合
理"的理由。正如英法所預料的那樣,埃及急速向西奈半島運輸軍隊,英國和法國就在那時開始了對埃及的空中轟炸以及軍事介入。
對於英法的這次突然行動,中情局其實早有察覺。小羅斯福也不斷告訴中情局,要留意英法的行動。當時,大量的報告顯示,以色列
已經動員了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隨時可以發起攻擊。為此,局長杜勒斯召開會議,情報處長認為,以色列的進攻對象很可能是埃及,
而且很可能發生在本周六日出以後,因為傳統的猶太人的安息日是周五的日落到周六的日出這段時間,這期間,猶太人不吃不做。由此
可見,中情局在這次軍事行動的問題上分析十分準確。可是杜勒斯並沒有將這些告知艾森豪威爾,使得總統很是惱火。但是,這時正好
是美國總統大選的關鍵時候,艾森豪威爾也管不了那麽多了。
第三部分 角逐布賴米綠洲
蘇伊士運河危機問題上表現出了美國中情局和英國情報局之間的鬥爭,其實他們之間的明爭暗鬥一直都存在,尤其在運河危機前的布
賴米綠洲事件上有所展現。
1954年,沙特國王和費薩爾王儲通過秘密渠道聯系中情局,並由中情局找到杜勒斯。沙特國王和費薩爾王儲向中情局秘密表示,如果
美國能夠幫助他們獲得布賴米綠洲,美國可以從他們那裏獲得美國想要的石油。當時布賴米綠洲是屬於英國支持下的阿曼和阿布紮比。
沙特國王還提到美國在沙特阿拉伯有大量的投資,他們對美國是十分友好的。
中情局局長杜勒斯隨後決定承擔這項任務。可是派誰去執行這個棘手的行動呢?在短暫的考慮後,他最後鎖定了一個人,那就是小羅
斯福。他曾經在伊朗的工作表現得相當出色,只有他能勝任。於是他找來了小羅斯福,"你對中東的感覺怎麽樣?"小羅斯福回答道,"相
當好,那次在伊朗的阿賈克斯行動給我留下了難忘的印象。""那一次你做得十分出色,立下了汗馬功勞啊。"略微思考一下,杜勒斯含笑
著說:"想不想在中東繼續你的輝煌?你將可能成為'地下'大使飛往沙特,同沙特國王聯系,幫他把那個布賴米綠洲拿到手。"
小羅斯福接受了任務,但在他看來這並不是一個輕松的任務。因為阿曼和阿布紮比是在英國的保護下,小羅斯福的對手就是英國的情
報局。為了不被英國人發現,小羅斯福秘密飛到了沙特,在沙特特工人員的護送下來到了國王的會客室。國王首先對小羅斯福的到來和
美國的幫助表示感謝,隨後他們商量如何把綠洲拿到手。小羅斯福對沙特國王表示,想要一下子就把布賴米綠洲拿到手的難度很大,應
該從長計議。他提議先找一個借口,作為奪取綠洲的準備。在經過一番研究後,小羅斯福告訴沙特國王,如果在布賴米綠洲搞一次公民
選舉,可能會給沙特奪取綠洲提供有利條件。可是沙特國王有些懷疑,因為他知道布賴米綠洲的酋長和他的對手阿布紮比酋長是兄弟,
綠洲酋長一定會使選舉向著有利於對手的方向進行。國王向小羅斯福表示了憂慮。但小羅斯福很有信心地回答道,中情局有辦法保證選
舉正常進行。
中情局的辦法就是對綠洲酋長進行賄賂。中情局對該送什麽給酋長的問題進行了研究。事實證明他們的研究報告是錯誤的,中情局大
大低估了布賴米綠洲酋長對阿布紮比兄弟的感情,僅僅想用一輛當時十分先進的高級轎車來賄賂他。第一次計劃失敗了。分析失敗的原
因,小羅斯福認為中情局開給酋長的條件不夠豐裕,經過深思熟慮,他決定用巨額金錢來第二次賄賂酋長。在研究這個計劃時,有人提
出了反對意見,認為第一次的失敗不僅僅是因為美國提供的條件不夠好,而是因為綠洲酋長和阿布紮比酋長的關系是無法被金錢所破壞
的。小羅斯福並不這麽認為,決定向酋長提供更多的好處,他表示願意出9000萬美元的黃金,條件是綠洲給沙特並允許美國的石油公司
在那裏開采。事實上,布賴米綠洲的酋長當時的確有些動心,可是他對美國存有戒心,害怕美國給他們開空頭支票。因此,酋長要求小
羅斯福給他立個字據。小羅斯福當然不會同意。第二次計劃再次失敗。更糟糕的是,酋長把這件事通知了英國。英國在得知情況後十分
生氣,向在日內瓦的國際法庭提出起訴。中情局為了能夠掩飾自己罪責,第三次采用了賄賂的手段,不過這次賄賂的對象是國際法庭的
仲裁人。結果在英國情報局的破壞下這個計劃又失敗了。最後國際法庭判英國勝訴,布賴米綠洲仍然歸阿曼和阿布紮比所有。
小羅斯福和中情局在綠洲事件上三次行動,三次失敗。不過杜勒斯並沒有怪罪小羅斯福,認為他已經盡力了。
第三部分 兩萬米高空的黑色幽靈
1956年6月的一天,在蘇聯領土的上空突然出現了一個黑色的不明飛行物。蘇聯炮兵部隊接到命令,無論那是什麽東西都要把它打下來
。於是近百顆炮彈射向那個黑色的飛行物,可是,沒有一顆能夠接近它。蘇聯人驚奇異常,甚至以為這是來自外太空的飛行物。過了一
段時間,那個黑色飛行物慢慢地離開。蘇聯人對其百思不得其解。其實那個不明飛行物就是中情局主持研制的最新型偵察機U-2型飛機,
可怕的"黑色幽靈"。
為了能在兩極爭霸中取得優勢,新總統艾森豪威爾入主白宮後制定了新的戰略,即大規模打擊對方的終極目標。這一戰略包含著兩個
重要方面,一是需要有終極打擊的武器。這一問題隨著核武器的出現而解決;第二方面就是能夠準確掌握對方的重要戰略目標,即充分
了解對方重要設施的所在位置,以便打擊的準確性。這就需要掌握蘇聯尖端軍事科學的核心情報。眾所周知,這是中情局的工作。而且
,中情局的確開展了大量的諜報工作,可是由於蘇聯的保密工作做得較好,中情局始終無法探明這個神秘又危險的國家。
中情局總結了以往對蘇工作的失敗和教訓,得出一個結論:探明蘇聯的戰略目標,必需要有一個超級間諜工具。於是,中情局成立了
專門行動小組。埃德文·蘭德是這一行動小組的負責人。然而,經過長時間的努力,仍沒有找到合適的方式。沒想到中情局內部的一次展
覽使得這一計劃有了頭緒,並終於想出派遣一種間諜飛機,秘密竄入蘇聯領空進行攝影偵察。1954年,蘭德和中情局的基利安等人參觀
了一次有關攝影技術的展覽。這次展覽會將當時最先進的新型攝影機、高科技的鏡頭和膠片展列出來,使得參觀的中情局人員十分震驚
。蘭德向基利安表示,如果能夠將這些新型的攝像設備用來拍攝蘇聯的軍事情況,那將對中情局是非常有利的。基利安其實也在想這一
問題,可是他考慮到即使美國有了如此先進的攝像設備,還是沒有辦法進入蘇聯進行拍攝,美國當時的偵察機無法達到這樣的要求。最
後蘭德決定,要用一切手段來促使空軍發展能夠在蘇聯上空安全飛行的偵察機。
蘭德和基利安研究後提出了一個設計的方案,空軍要立即研制出一種飛機,可以飛越蘇聯上空而不用中途加油;飛機的飛行高度一定
要能夠逃避蘇聯導彈的追蹤。他們馬上把這個方案交給了中情局長艾倫·杜勒斯。杜勒斯開始時表示出猶豫不決,因為僅僅幾個月前,中
情局要求過空軍購買一種高空單引擎偵察機,可是遭到了空軍的拒絕。因此,杜勒斯對這次的方案能否得到空軍的同意更加沒有信心。
蘭德和基利安態度十分堅決,他們告訴局長,上次空軍拒絕我們的建議是犯了一個大錯,想用氣球飄過蘇聯上空偵察的辦法是行不通的
。兩人通過私下裏不斷向杜勒斯勸說,終於說服了他。三人一致認為,只有得到總統的贊成,才能得到空軍的支持。在感恩節那天,三
人一同晉見了總統艾森豪威爾。他們詳細地向總統說明了得到蘇聯軍事部署和行動的資料對美國是多麽的必要,而且只有通過發展配備
高科技偵察設備的新型偵察機才能達到目標。艾森豪威爾對此表示贊同,可是他有自己的憂慮。如果行動泄露將會引起軒然大波。杜勒
斯等三人對總統保證,一定會將計劃嚴格控制,加強保密。在這種情況下,新型的偵察飛機進入了秘密的研制階段,為了掩人耳目,新
飛機被命名U-2偵察機。
中情局的方案進入實際操作階段時,理查德·比斯爾被委以重任。比斯爾是杜勒斯的特別助理,是中情局中一個十分厲害的人物。杜勒
斯任命比斯爾來專門負責此事,說明了他對這一計劃的重視程度。事實證明,比斯爾並沒有讓局長失望。首先,比斯爾將U-2計劃的控制
權從空軍那裏搶到中情局手中。在空軍研究發展局的會議上比斯爾提出,研制新型偵察機的計劃應該由中情局來負責,這是得到總統同
意的。然後,他又成功地從局長那裏提取了2200萬美元,這些錢保證了中情局研制飛機的費用。同時,他的高明之處還在於成功地擺脫
了國會對U-2計劃的幹擾。比斯爾做事有自己的風格,他為了計劃的保密性能夠得到保證,甚至連杜勒斯都不能直接幹預。他向杜勒斯表
示,U-2計劃的保密工作是頭等重要的,如果知道的人太多,可能被蘇聯發覺並研發針對U-2偵察機的導彈,這樣計劃就前功盡棄了。杜
勒斯對此表示同意。比斯爾同樣對中情局的辦公地點的保密性提出質疑,於是他悄悄地在中情局總部的臨街設立了一個秘密的辦公地點
。他嚴格地控制特別行動小組的人員,所選的都是精幹人員。而且他們之間的聯系全部通過軍方的通訊網絡,保密性超出了中情局的其
他任務。U-2偵察機的試驗也被秘密地安排到了猶他州的聯邦原子能試驗廠進行。
生產U-2飛機的工廠,還有個譯名,叫"臭鼬工廠"(臭鼬是美洲的一種小動物,靈巧並且機敏,每當它遇到攻擊時,它就會邊跑邊從肛
門裏噴出一種液體,這種液體的特點是奇臭無比,完全可以將敵人熏跑,或者使敵人的行動受阻,自己趁機逃跑)。這個"臭鼬工廠"生產
的U-2間諜飛機,就具有臭鼬的特點。當其被敵人的雷達或者導彈電子導航系統鎖定的時候,它就會從後面放出電子幹擾波,使導彈偏離
方向,而自己則安全撤退。這正是臭鼬的脫身之處。由此看來,給這家工廠起"臭鼬"這個名字倒是很貼切的。
由於計劃保密性做得十分成功,加上比斯爾高效的組織工作,僅僅8個月後,第一架U-2型飛機誕生了。U-2飛機是當時最為漂亮的飛機
,全金屬框架,整個飛機長25米,兩翼完全展開後達40多米。當它飛行的時候,輕盈得像一只風箏,因此有人把它比喻成金屬的風箏。
同時,與U-2飛機配套的技術也完成,高空飛行時的特殊燃料以及高空的廣角鏡頭相機都順利完成。杜勒斯對此十分滿意,大大誇獎了比
斯爾的能幹。有了U-2飛機,中情局就可以在情報方面領先於美國的國家安全部門。為了向總統展示自己的研制成果,中情局打算為總統
拍一張照片。這張照片必然不是普通照片,而是從幾萬米的高空上拍下的。當總統艾森豪威爾收到中情局的照片時,大為震驚。他當然
記得這是他在高爾夫球場打球時被拍的。可是,從兩萬米的高空拍的照片居然會如此清晰,如果不是親眼看到,他是決不會相信的。
在得到總統的大加贊頌後,中情局決定大量生產U-2飛機。到1956年6月已經有22架。為了保密起見,中情局把U-2掛到美國國家航空宇
航局名下,表示飛機是用來氣象研究。但實際上,中情局正在秘密準備著派出U-2飛機對蘇聯進行飛行偵察。自從U-2飛機試飛成功後,
杜勒斯和比斯爾一直在做總統的工作,希望他能批準飛機在蘇聯上空使用。艾森豪威爾盡管知道這種新型飛機的厲害,可是始終下不了
決心。杜勒斯和比斯爾十分著急,可是無可奈何。終於有一天,艾森豪威爾突然告知杜勒斯U-2飛機可以在蘇聯上空進行偵察,不過只有
10天的機會。在10天內,具體的飛行時間由中情局自己決定。消息來得十分突然,然而比斯爾早有準備。他告訴杜勒斯,我等這一天好
久了,我們的U-2終於可以大顯身手了!隨後,比斯爾立即進行部署,在短暫的時間裏組織了4架U-2飛機,配備了6名飛行員和200名地勤
人員。當飛機從土耳其起飛,飛到莫斯科的上空時,杜勒斯和比斯爾都在心裏默默祈禱。當時蘇聯人發現了天空中出現了一個黑色的"不
明飛行物"。高炮團上校團長發出命令,數十門高炮同時開火,驚天動地,從下面看,密集的火網已將U-2飛機團團圍住,馬上要被撕成碎
片。可是它仍在火網中悠閑地穿行。原來它飛得太高,高射炮彈對它無能為力。隨後兩顆綠色信號彈從空軍基地升起,最新"米格"噴氣殲
擊機編隊起飛,準備追擊U-2。結果無可奈何,因為U-2飛得太高太快。蘇聯發射地對空導彈的防空司令不惜血本,命令10發彈連射。沒
料到,導彈也是徒勞無功。能用上的都用上了,蘇聯的衛士們,卻只能眼巴巴地看著"黑色幽靈"在自己的領空裏,如天馬行空,獨往獨來
。最後U-2飛機成功飛越莫斯科繼而列寧格勒上空,然後安全降落在基地。比斯爾這才長長舒了一口氣。
U-2的這次任務得到了總統艾森豪威爾的贊揚,飛機拍攝了大量的照片,包括許多蘇聯的重要設施和軍事部署。但是艾森豪威爾對飛機
在蘇聯的使用進行了嚴格的限制,每次飛行都要經過他的親自批準。
此後一直到1960年,U-2飛機在蘇聯領空一共進行了50多次飛行,為中情局提供了大量及時有用的情報。
第四部分 CIA的第一桶金:白銀行動
凱南八千字電文與"白銀行動"
白銀行動是中情局建立後不久展開的比較重要的行動,這次行動可以看成是中情局的"初試身手"。這次出手可稱不凡,並且原來情報界
的老大哥英國情報局從此淪為中央情報局的小兄弟,而美國中情局就逐漸成為世界情報界的領頭羊。
涉及到中情局在這一階段的活動,不得不提到喬治·凱南電報。1946年2月22日,美國國務院接到了一份十分特殊的電報。國務院的工作
人員收到電報時驚呼:"天那!我敢肯定這是世界上最長的電報!差不多有八九千字!"所有人都驚訝不已,"太令人無法相信了!電報是
從哪來的?""嗯,是從我駐蘇聯使館來的,我要馬上將這份電報交到上面去!"於是這份長達8500字的電報被送到總統杜魯門那裏。杜魯
門在驚嘆之後問道:"電報的作者是什麽人?""是我們駐蘇聯使館的參贊,喬治·凱南。""立即把他召回白宮,我們要仔細研究一下這份報告
。"這份電報就是有名的喬治·凱南電報,世界上最長的電報。在電報中,凱南對蘇聯的內部社會和其對外政策進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
對付蘇聯的一項長期戰略,這就是最終被美國政府所采納的遏制政策。
電報被復制並送到白宮的各個高層,而且軍界的高層官員也都收到了一份。電報引起了美國政界的軒然大波,凱南的電報得到了大多
數人的同意。在報告中,凱南提到"蘇聯統治者對自己的制度缺乏自信,他們只是一群想保住自己特權的殘暴的統治者,因此他們向外部
世界打交道時,從不冒有可能直接與西方正面沖突的風險,他們向外擴張時只是伺機而動,有利可圖時就趁機撈一把,遇到強有力的對
手時則知難而退"。基於以上分析,凱南判斷,在戰後的世界上,"蘇聯不會直接向發達的西方世界擴張,而是要向不屬於西方世界的國家
和戰前的廣大殖民地地區,即介於西方世界和蘇聯之間的廣大的中間地帶進行擴張。因此必須下決心與蘇聯爭奪中間地帶"。這些都得到
了一致認同。因而這封電報就成了美國對蘇聯實行遏制政策的基礎。而喬治·凱南從此成為美國的一個重要的外交顧問,並從莫斯科回到
白宮,擔任國務院政策研究室主任。而他還有一個特殊的身份,中央情報組長的特別顧問。
在凱南報告的精神的指導下,中情局開展它的活動。這一時期較早的比較有影響力的就是中情局的白銀行動。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英國秘密情報局就把它的工作重點轉移到對付蘇聯上來。隨著德國的敗局逐漸明朗,英國秘密情報局分
析得出結論,應該把戰略重點轉移,蘇聯將成為英國的主要威脅。實際上,根據英國人介紹,英國秘密情報局在二戰前的主要工作重點
,就是放在對付蘇聯上面,因此,戰爭一結束,它就重操舊業。在這方面,秘密情報局還有不少有利條件。組織上,二戰期間成立的特
別行動執行局是專門用來對付德國的,所以為它戰後轉而針對蘇聯的密謀活動提供了條件。英國秘密情報局在戰後接收了特別行動執行
局的全部,它的隱蔽行動功能也轉到了秘密情報局的名下。這樣,進行隱蔽行動就成了秘密情報局的一個重要任務。
維也納的帝國飯店是歐洲著名的建築。從前,這裏曾是哈布斯堡王朝香布倫宮的範圍,並且是維也納最繁華的地方,每天大量的達官
貴人在帝國飯店裏進進出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聯占領了帝國飯店,把它變成了自己的司令部。同時它也是戰後蘇聯情報中心的
秘密基地。
誰會想到帝國飯店竟然引起了中情局(當時叫戰略情報局)的興趣,而將中情局的目光帶到帝國飯店的人叫做卡爾·納爾遜。據說當時
他只是一次在馬路對面無意的張望,便對其產生了奇特的興趣,進而將其同蘇聯的情報中心聯系起來。那天,卡爾·納爾遜站在帝國飯店
對面的旅店的窗前,眺望維也納的街景,豪華闊氣的帝國飯店占據了他的主要視線。從前的帝國飯店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飯店之一。第二
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帝國飯店成了蘇聯占領軍的司令部。卡爾·納爾遜知道,這裏面每天向世界各地的蘇聯軍隊傳達著重要的軍事情報,
而這些正是中央情報局夢寐以求的。可是由於帝國飯店守衛森嚴,並且蘇聯的反諜報工作十分難對付,因此長期以來中情局只能像卡爾·
納爾遜這樣,遠遠地觀望著它。納爾遜轉換他眺望的角度,目光漸漸移向維也納的小環形馬路。納爾遜只見到一列列軍人在飯店門前巡
邏。奧地利現在處於盟軍的占領之下,它要為大戰期間依附希特勒德國發動對外戰爭付出代價。蘇聯、法國和英國、美國四大國的軍隊
占領了奧地利,其首都維也納也成為盟軍占領軍的司令部。帝國飯店眼下就是蘇聯占領軍的司令部。如果不是因為這一點,納爾遜對它
的興趣恐怕沒有這麽大。
進入冷戰時代,原來在二戰時是盟國的美蘇變成了勢不兩立的敵人。他們相互之間都在盡一切辦法收集對方的情報,進行破壞活動。
納爾遜是中情局的通訊專家,所以他想到向蘇聯的通訊系統下手的辦法。而帝國飯店作為蘇聯在歐洲的聯絡總部自然成為他關註的重點
。
經過仔細的實地考察,納爾遜等人最後繪制了帝國飯店下面的電纜圖。這個電纜圖十分復雜。從帝國飯店開始,一直延伸到很遠的地
方。穿過馬路、經過樹叢,甚至到達了維也納的郊外。這是一個龐雜的電路系統,納爾遜等人費了很大的力氣才完成繪制。然而納爾遜
付出的辛苦沒有白費,最後,他發現,電纜在郊外最終和莫斯科的長途電話線相連。那麽只要能夠滲入到這個電纜系統中,就能對蘇聯
的情報了如指掌。
納爾遜立即向中情局報告了這一發現,並希望上級能夠批準他對帝國飯店的線路進行滲入。然而在這個時候,一件事情出乎納爾遜的
預料。中情局收到了來自英國秘密情報局的通報,聲稱其對納爾遜的行為一直處於觀察的過程中,並且他們早已經做完了納爾遜剛剛開
始的努力。納爾遜這才明白,原來早在他之前,英國人就想到了這一點。英國秘密情報局同時還向中情局表示,要求能夠和美國一同進
行這個任務。中情局首先是十分驚訝,但馬上分析得出結論,英國自己沒有能力獨立完成任務,因此求助於美國。事實的確如此,二戰
給英國帶來了沈重的打擊,使得英國在各個方面都力不從心。秘密情報局在這次行動中不得不與中央情報局聯手,實有其不得已的苦衷
。其實作為情報界的老大哥卻要求助於只有兩歲的中情局,英國人是十分不情願的。在以前,英國情報人員對美國情報界十分鄙視,認
為他們是什麽都不懂的小娃娃。可是今非昔比了。秘密情報局缺乏經費,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因為1943年英國與美國之間簽訂了一個情
報合作協定。協定規定,英國必須將自己掌握的重要的機密告知美國,與之共享,同時美國也要履行相同的義務。這使得英國人十分不
情願。後來除了英國之外,新西蘭、澳大利亞、加拿大都加入了這個情報合作網絡。美國在這些國家建立了大量的活動站,對英國原來
的情報資源進行毫不客氣的占有。英國本來在這個情報系統中處於主導地位,可是自從美國進入後,美國人成了老大,而且對英國毫無
尊敬。老大哥最後淪為小兄弟,事事得看美國人的臉色。但是,秘密情報局也毫無辦法,根本原因就是帝國已經喪失了戰前對歐洲的主
導地位,情報機構自然也要退到美國的身後!其實在之前秘密情報局也設計了各種進入蘇聯的方法,比如水路和空投,可是都不是十分成
功。
美國人知道英國早就對帝國飯店大有研究,自然樂得和英國人合作了,而且將來行動的主導權依然是美國中情局的。雙方一拍即合,
這樣,雙方商定,由秘密情報局出人,中央情報局出錢,西德的蓋倫情報組織出船,三方共同經營此次隱蔽行動。
納爾遜從英國秘密情報局那裏得知,早在1949年,秘密情報局就想到了這個主意,他們在位於維也納郊區不遠的地方開了一個花店。
情報局開的花店當然不是為了賣花賺錢,而且也不在花的上面做任何手腳。其實,英國秘密情報局的真實目的是要在花店的地下做文章
。他們借裝修花店的名義,大興土木,暗地裏卻動用工程兵組成的施工隊重新整修了公路地面,大面積地鋪設了結實的鋼筋混凝土。與
此同時,工程兵從房子下面挖了60多米長的地道,一直延伸到蘇軍的通訊電纜下面,安裝好竊聽器材。然而令英國情報人員哭笑不得的
是,心思不在賣花上,可是花的生意卻特別的好,每天上門賣花的人絡繹不絕,這顯然影響了秘密的情報工作。原本以為,在經受了二
戰失敗打擊的維也納人,應該沒有經濟能力來購買作為奢侈品的鮮花。為了保險起見,花店故意只進一些名貴的罕見的花類,這樣來買
花的人自然會更少。可是正是英國情報人員選擇的珍貴鮮花,吸引了大量的顧客。英國人十分苦惱,不賣花肯定會引起人們的懷疑,一
個真正的花店不可能不賣最為賺錢的花。但是繼續賣的話,秘密的地下挖掘和竊聽行動就容易暴露。最後,英國人實在無可奈何,便找
到一個理由停止銷售那種名貴卻暢銷的花。這個理由竟然是:鮮花的產地遭受罕見的蟲災,暫時沒有貨源。
英國人的確從中得到了大量的情報。秘密情報局在決定派什麽人來傳遞情報的問題上也經過了專門的安排。他們嘗試了各種人物,其
中有一個漂亮的女人曾替他們完成了大量的工作。漂亮女人的任務就是將情報帶到一個固定的公園裏,那裏會有一個英國軍官在等待著
她。可是出現了他們沒有想到的事情,由於這個女人的長相十分漂亮,她的出現往往會引起大多數人的矚目。但是,負責和她接頭的英
國軍官在一次見面時化妝成又臟有破的乞丐。兩個人形成了強烈的反差,以至於當時路過的警察誤認為乞丐要調戲美麗女人。於是"乞丐"
被帶到了警察局。他隨身所帶的情報也被警察局發現,這下可急壞了秘密情報局,他們馬上向奧地利政府施加壓力,軍官才被放出來,
並且情報的事情也沒有泄露出去。大多時候,秘密情報局的這一行動還是順利完成的。
納爾遜從英國秘密情報局得到的東西,的確是他剛剛想到的東西;同時,他不得不對英國秘密情報局的能力由衷敬佩。但是他也十分
尷尬,可他沒有表現出來,反而譴責英國沒有按照美國情報界與英國情報界之間的情報交換協議及時將情報報告給美國。中央情報局最
終批準了與秘密情報局共同進行這次秘密行動。秘密情報局雖然不太樂意,但考慮到美國作為西方盟國的首領和戰後英國的衰落,它還
是答應了。事實證明,這種考慮是正確的。中央情報局雖然資歷遠遠不如英國,但是它有強大的技術優勢和人才優勢,並且美國中情局
有竊聽的新方法。這種方法,是英國人能力所不及的。中情局的最新竊聽手段是改變了以往頻率低、波長長的電波,他們發明了一種頻
率較高、波長較短的無線電通訊方式,電波不隨地球的曲線而折射,而是做直線傳播。這種方法使得電波安全性大大加強,而且接收能
力超強。納爾遜隨即利用美國的技術和人員優勢,又有了英國秘密情報局的幫助,他很快得到了突破。挖掘竊聽隧道,最大的困難是需
要先確定蘇聯軍方通訊電纜的位置,然後在電纜之下開鑿隧道,以便能達到最佳竊聽效果,此外還有技術難題。當時蘇軍對西方間諜已
經相當警覺,將領級的官員通電話必須按規定加密幹擾聲音。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中情局通訊專家經過長期研究,發現聲音受
幹擾的一瞬間,原聲仍留在電話線上,如能運用特殊技術,以1%秒速度截收原聲,就可清晰聽到通話的內容!
當時,中情局已經掌握了"西格托拉"無線電系統,這是由美國貝爾電報公司研制的。這種通訊系統有著強大的優勢,在納爾遜的主持研
究下,中情局發揮"西格托拉"無線電系統的特長,研制出一種當時最先進的通訊方式。信息通過光纜傳輸過來後根本就不需要轉化,直接
就可以譯成文字。這節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在時間上就可能決定鬥爭的勝負,這是十分重要的。納爾遜對自己的發明十分得意,
他的確也有資格驕傲,因為即使是老牌的情報專家英國人也無法做到這一點。杜勒斯自然對納爾遜大大褒獎。中情局立即作出決定,將
這一先進的技術保密,不向任何人泄漏,包括英國人。納爾遜表示,將這一技術保密,可以使美國的竊聽技術領先世界任何一個國家。
同時,中情局也發現不能忽視英國秘密情報局的工作,因為英國人已經在帝國飯店附近設立了多個秘密監聽點,而中情局只有一個,所
以納爾遜立即向英國要求將他們的監聽點向美國中情局開放,這樣中情局就能省很多力氣。
白銀行動給美國和英國帶來了蘇聯的大量情報。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央情報局的白銀行動慢慢結束了。在這次同英國秘密情報局合作
共同對付蘇聯情報系統的過程中,中情局顯示了強大的實力,此後,英國秘密情報局的老大地位慢慢被中情局取代。當然,在這次合作
中中情局也從英國人那裏學到了很多經驗,為以後開展大量的活動掃清了道路。
第四部分 "廢料行動"和間諜之王
在中情局和英國秘密情報局開展同蘇聯在維也納鬥爭的"白銀行動"結束後沒多久,中情局長杜勒斯就考慮在柏林監聽蘇聯情報的可能性
。於是"黃金行動"在德國的柏林秘密籌劃和展開。不過這次卻沒有那麽幸運了。"黃金行動"最後被戲稱成"廢料行動"。
中央情報局這次瞄準的是位於柏林的民主德國(東德)軍事和民政當局。利用在"白銀行動"中積累的經驗,中情局決定開展"黃金行動"
。中情局隨即制定出了行動方案:準備挖一條長約1476英尺、直徑為78英寸的隧道,延伸至東柏林,攔截在卡爾斯霍斯特的蘇聯空軍司
令部與柏林連接的陸上通訊線;從西柏林南郊的阿爾特格裏尼克開始鉆孔打洞。因為該地區大部分是低矮的棚屋和板房,這是來自民主
德國的難民用舊材料和破磚瓦搭建而成的,在這裏鉆孔打洞,完全可以避人耳目。杜勒斯批準了這個方案,"黃金行動"便秘密地展開了。
可想而知,這個工程將是多麽的復雜和艱難。首先它要面臨的困難就是位置很危險。要挖的隧道正好處在蘇聯人和民主德國巡邏隊的腳
下,一不小心就會被敵人發現。第二,挖掘時必然會產生巨大的聲響,也必然會引起敵人的註意;第三,挖隧道會帶來大量的泥土和沙
石,如果敵人發現憑空多出這麽多的土石必然會起疑心;第四,在挖掘時和挖掘後,隧道裏都需要大量的空氣,否則隧道裏會使人窒息
。因此需要有相當數量的排風扇。面臨著這麽多看似無法解決的難題,杜勒斯認為只有一個人可以完成這個似乎無法完成的任務。他就
是比爾·哈維。
比爾·哈維是中情局中與蘇聯間諜打了多年交道的高級特工。哈維負責此次在柏林全面指揮隧道的挖掘工作。與維也納"白銀行動"的做
法一樣,在"黃金行動",中情局繼續同英國秘密情報局合作。
中央情報局自己做的工作是:首先選擇場地,使隧道的位置正好處在蘇聯人的電纜線下面;然後錄音所有收集到的電訊信號,最後把
所有電訊材料送到華盛頓處理。英國同行的任務是:建造通訊管道,在蘇聯的電纜線上搭線,將有用的信號輸送到隧道頂端的竊聽室錄
音;幫助在現場再建立一個處理錄音材料的工作室。為了確保隧道的挖掘工作萬無一失,分工後雙方分別做了試驗和研究,一切完成後
隧道的工程正式開始。對於解決多出來的泥土等問題,比爾·哈維想出了聲東擊西的一招。他命令工兵部隊先在距兩德交界處建立一個地
下大倉庫,而這個大倉庫就是為了吞掉挖隧道所產生的幾千噸泥土。從表面上看,從這個大倉庫裏進進出出的是裝有電子儀器和泥土的
車輛,會被人誤認為這裏將要建造一個無線電雷達攔截站。而當時建立無線電攔截站是十分平常的事情,蘇聯並不會對其產生疑慮。中
央情報局正是利用了蘇聯人的這一想法,建立偽裝的雷達站,以此來迷惑蘇聯人。1954年8月至1955年2月25日,中央情報局在英國情報
機關的協助下,用了7個月左右的時間,終於把隧道挖掘成功。為了解決潮濕空氣影響電子設備正常工作的問題,比爾·哈維將隧道與其毗
鄰的竊聽室進行隔絕,使竊聽室成了近乎封閉的獨立小屋,並在竊聽室外面15碼處,安裝了一扇鋼筋混凝土的堅固大門,門上用德語和
俄語寫著:"禁止入內!"安裝這扇門是有道理的,中央情報局估計到這條秘密隧道遲早會暴露,一旦被發現,有人沿著隧道查到門前時,
便無法繼續向前,竊聽室的人就可以利用這點時間進行必要的準備。
然而在所有的工作完成後,中情局和秘密情報局都指望著柏林隧道能作為一個超級的情報來源,在蘇聯采取軍事行動前能提前得到一
些預警時間。但是後來的蘇聯出兵匈牙利事件,中情局竟然沒有從隧道裏獲得一條有用的情報,這使得他們產生了懷疑。難道蘇聯人已
經發現了他們?原來,早在隧道還未動工之前,有一個間諜就已經把這項絕密計劃的相關文件泄露給克格勃了。當時蘇聯人並沒有馬上
拆穿中情局的陰謀,而是采用了"將計就計"。從此,俄國人就把機密情報改在其他線路上傳送,同時,利用這幾條電纜向西方傳送假情報
。
這個本領超強的間諜究竟是何人?他是如何在中情局和秘密情報局的眼皮底下作出如此大膽的事情卻沒有被及時發現。其實,中情局
和英國秘密情報局也拿他沒辦法,因為他就是世界情報史上的間諜之王——喬治·布萊克。喬治·布萊克原姓貝哈,於1922年11月11日生於
荷蘭鹿特丹。父親艾伯特·貝哈是英籍土耳其人,母親是荷蘭貴族後裔。喬治·布萊克一生可謂十分坎坷和充滿神奇。喬治·布萊克在還是
孩子的時候便失去了父親,13歲的布萊克前往埃及的姑母家寄居。在那裏,布萊克同他的叔叔,後來成為埃及共產黨領導人的亨利·庫裏
爾朝夕相處了幾年,可以說,這幾年的時間改變了喬治·布萊克的一生,他受到了早期共產主義教育。此後,他回到了他的祖國。當第二
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他由於參加共產黨的活動而被希特勒的軍隊關進了監獄。可是,喬治·布萊克居然奇跡般的從監獄中逃脫了出來,並
且繼續抵抗運動。在這個時期,喬治·布萊克首次接觸到了他後來終身從事的事業——諜報工作。當時,喬治·布萊克主要是負責情報的傳
遞。為了躲避蓋世太保的追捕,布萊克前往英國,並報名參加了英國海軍。由於他出色的學習能力和語言方面的天賦,他掌握了英語、
荷蘭語、法語和德語,而且他獲得了到軍官學校培訓的機會。在那裏的培訓,使得喬治·布萊克成為一名真正的情報人員。接受完培訓,
布萊克先在海軍情報部門工作了一段時間,然後轉到特別行動委員會荷蘭分部,從事密電碼的截收和破譯工作。1945年,布萊克晉升為
海軍上尉,在漢堡的英國軍艦上任情報官。1947年,由於特別情報處官員肯尼思·科恩的推薦,外交部決定錄用布萊克,並派他進入劍橋
大學唐寧學院學習俄語。布萊克在唐寧學院的學習持續了一年,畢業之時已經精通俄語。可以說,喬治·布萊克獲得了別人難得的學習機
會,同時他也把握住了這樣難得的機會。畢業之後,他暫時任代理領事。事實上,喬治·布萊克此時已經是一個秘密的情報人員。正當他
的事業將要迎來高峰的時候,命運將他帶到了東方。在這個地方,他的人生之路徹底改變了。二戰結束後的第四年,喬治·布萊克被派到
韓國。所有人都認為這將是喬治·布萊克大展拳腳的地方。可是朝鮮戰爭爆發使得喬治·布萊克成為了階下囚。當朝鮮人民軍攻進漢城後,
英國公使館裏所有人,包括布萊克都成了俘虜。他們一起被拘留在鴨綠江邊的一個地方。在營救這些人的過程中,中情局、英國秘密情
報局和蘇聯進行了長期的談判和討價還價。終於在1953年,布萊克和英國公使、領事等人在蘇聯駐北京大使館的安排下,經北京、莫斯
科、西柏林,返抵英國。當喬治·布萊克滿臉平靜的通過歡迎他們回來的人群時,沒有人能夠了解他心裏面想的是什麽,也沒有人察覺到
喬治·布萊克身上已經發生的變化。經過一段時間的休養,重新開始了工作。他的工作就是負責查出隱藏的蘇聯克格勃特務。可是,沒有
人知道,喬治·布萊克本人已經是一名克格勃特務。其實,在早些時候就有人發現喬治·布萊克同蘇聯人有秘密的接觸。當被上級問到此事
的時候,喬治·布萊克冷靜地回答道:"我只能說這是一個機密,由於我要處理特殊的任務"。因此,在英國秘密情報局眼中,喬治·布萊克
的身份是一個埋伏在克格勃中間的英國臥底。然而,事情恰好相反,喬治·布萊克服務並效忠的單位是克格勃。在喬治·布萊克為英國秘密
情報局工作期間,他向克格勃提供了大量的情報。而且,喬治·布萊克將英國秘密情報局隱藏在蘇聯內部的特工名單交給了蘇聯人。這使
得英國情報局遭受了沈重的打擊,許多英國特工被克格勃逮捕,其中,有42名英國間諜因此失去了生命。後來,喬治·布萊克被逮捕並被
英國司法當局判處42年徒刑。之所以是42年,就是為了替被喬治·布萊克出賣的42個英國特工復仇。可是,神奇的喬治·布萊克又一次奇跡
般地逃離了監獄。在蘇聯特工人員的幫助下,他逃到了蘇聯。據說,在那裏,他受到了像英雄一般的歡迎。此後,喬治·布萊克這個名字
似乎突然間消失了。沒有人知道他在哪,也沒有人知道他是否活著。其實,喬治·布萊克尚在人間,只不過是告別了間諜生涯,過著隱秘
的生活。在那段時間裏,他也並不是什麽都沒有做,而是在蘇聯的一個研究所裏。而且在他生命的最後階段,他寫作的《我的間諜生涯
》一書,公開出版,從此人們才漸漸知道了他的傳奇一生。
布萊克向中情局和英國秘密情報局開了如此之大的一個玩笑,他們毫無顏面。中情局一直到1956年4月22日才發現自己的可笑。當一個
蘇聯通信工程兵在維修電纜時,突然掉進隧道,柏林隧道無意中暴露出來。蘇聯當即召開記者會,指責美國人入侵蘇聯管轄區,並讓眾
多記者參觀這條通向美占區的隧道。與此同時,美、英傳播媒體也大肆宣傳,說這條隧道三年來的竊聽行動,是冷戰中西方最大的成功
。直至1961年,布萊克間諜案曝光後,英美情報機構才意識到自己被蘇聯人耍了。
第四部分 盜取蘇共20大報告
"那份報告將使全世界的共產主義者目瞪口呆!"
中情局在成立初試不僅在情報竊取方面取得很大進步,另一件比較重要的事件就是中情局竊取赫魯曉夫在蘇共二十大上的秘密報告。
1956年3月,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杜勒斯收到一份打入蘇聯內部的中央情報局高級特工發回的秘密情報:"蘇聯內部將要發生重大的變化
"。這個報告給杜勒斯產生了極大的震動!這個時候斯大林去世已經4年,赫魯曉夫剛剛主持蘇聯共產黨開完了蘇共第二十次代表大會,美
國中情局其實早就分析出蘇聯內部將發生變化,可是沒有預料到會發生如此震驚的變化。在這次代表大會上,蘇聯共產黨總書記赫魯曉
夫代表黨中央,作了一個國外共產黨代表不能參加的"秘密報告"。由於赫魯曉夫的報告是在蘇共二十大期間特別安排的一次會議上作的,
報告的復印件沒有散發,只有克格勃保存了幾份報告,那是用來聽取蘇聯黨內和東歐共產黨國家的意見時用的。這個報告嚴格保密。杜
勒斯立即將這可能影響深遠的變化報告給總統艾森豪威爾。總統也感到了事態的嚴重性以及將要帶來的重大變化,於是他向杜勒斯指示
道:"馬上命令你的手下想盡一切辦法把赫魯曉夫的報告內容搞到手。這很有可能會使蘇聯發生我們無法想像的變化。"
如何才能夠得到赫魯曉夫在蘇共二十大上的秘密報告?這可讓杜勒斯傷透了腦筋,"首先要找一個精明能幹的人,"他在腦中思考,"然
後要讓他充分認識到這個任務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以及不能馬馬虎虎。"一個一個得力手下的名字在杜勒斯的腦中閃過,最後他仍然無法
想到一個合適的人選。最終他決定在中情局開一個高層成員的會議來討論。會議的確帶來了結果,有兩個中情局的年輕人最後成為杜勒
斯的選擇對象,羅伯特·艾默裏和威斯納。這兩個人都是當時中情局裏的出類拔萃的特工,他們年輕,前途遠大而且能力卓越。艾默裏交
遊廣泛,人緣極好,辦事順利而又圓滿;威斯納則往往獨辟蹊徑,出奇制勝,屢建功勛。兩人都想借助這個難得的機會向上發展。杜勒
斯一時無法決定選用哪一個。這時,杜勒斯的親信向他介紹,艾默裏和他的手下人員與南斯拉夫人的關系頗為不錯。杜勒斯找到艾默裏
問道:"如果我將這個十分重要的任務交給你,你將如何完成?"艾默裏自信地回答道:"我可以親自通過南斯拉夫外交部這一渠道,爭取
把赫魯曉夫的秘密報告搞到手。"杜勒斯當然知道蘇聯一定會送給南共聯盟一份秘密報告的副本。艾默裏補充道:"南斯拉夫正接受美國數
億美元的軍事和經濟援助,與南斯拉夫的這一筆交易準會成功。"杜勒斯聽了之後十分滿意,但他只留下一句話,"我只要最後赫魯曉夫的
秘密報告能夠放到我的桌子上,並且要快!"
實際上杜勒斯同意了這個方案。於是艾默裏的秘密行動悄悄地展開了。但是與此同時,杜勒斯也同意了威斯納通過其他途徑獲得赫魯
曉夫的密報。誰能先將報告送到他手上,誰將是勝利者。
帶著秘密使命,艾默裏於1956年3月從華盛頓飛抵貝爾格萊德的美國使館。他的公開身份是美國外交特使。很快艾默裏從貝爾格萊德那
打聽到,赫魯曉夫很可能會對斯大林進行極端批判。他向中情局送回一些赫魯曉夫與斯大林結怨的報告,報告表明赫魯曉夫的兒子的死
跟斯大林有關。赫魯曉夫與第一個妻子生的兒子列昂尼德·赫魯曉夫在戰爭爆發後當上了一名飛行員。在一次戰鬥中,列昂尼德駕駛的殲
擊機向德國人的方向飛去,他失蹤了。後來從蘇共中央行政機關和克格勃一些人那裏知道了列昂尼德的下落,他成了德國人的俘虜。最
終他向德國人妥協,成了敵人手裏的一名人質。斯大林得知後,下命令:不惜任何代價把列昂尼德清除。派到德國執行任務的"鋤奸隊"完
成了這一任務。他們將列昂尼德押回莫斯科。根據活躍在敵人後方"鋤奸隊"收集到的列昂尼德的犯罪事實,莫斯科軍區軍事法庭判處列昂
尼德死刑。赫魯曉夫當時曾多次請求斯大林對他兒子從寬處理。斯大林在召開政治局會議討論後最終決定實行槍決。
艾默裏繼續收集情報並且開始同大使館接觸。為保密起見,對於所負的秘密使命,艾默裏只向大使本人做了暗示。名義上,他還擔負
著同南斯拉夫談判的使命。艾默裏來到貝爾格萊德後,顧不上休息,直接拜訪了南斯拉夫聯邦政府副主席兼外交部長愛德華·卡德爾。在
近兩個小時的密談中,艾默裏開始沒有提任何有關蘇聯的事,他大談南斯拉夫在經濟建設方面取得的成績,一再表示,美國政府對與南
斯拉夫簽訂貸款合同很有信心。他談南斯拉夫的現在,又談南斯拉夫的過去,從南斯拉夫的建國歷史中,又很自然地談到斯大林,談到
蘇聯。艾默裏說:"南斯拉夫共產黨是一個非常有遠見的政黨。在過去的日子裏,南、蘇關系的破裂,責任全在蘇方。蘇聯人自負、專橫
,作為社會主義國家,非但不幫助兄弟民族,而且倒打一耙,給南斯拉夫制造不應該的麻煩,挑撥南斯拉夫與其他友好國家的關系。"艾
默裏還引經據典,從俄國歷史中擷取事實,說明了一個道理:俄國人不是真正可交的朋友,無論何時,都要對其留上一手。在漫談中,
艾默裏輕描淡寫地向卡德爾提出了談話的主題。他說:"據可靠消息得知,在蘇共二十大上,赫魯曉夫曾作過一個報告,報告中談到了對
西方國家的外交政策。這個報告,你們的代表團也拿到一份復印件,對嗎?"艾默裏問得非常巧妙,他沒有顯出絲毫的用心,掩蓋了問話的
真正目的。卡德爾證實了艾默裏的問話。"蘇聯是大國,美國總統對這件事很關心。他讓我轉告你方,美國想看看蘇聯的報告,你看行嗎?
美國方面將對此事嚴加保密!"艾默裏擡出了美國總統。這一次,卡德爾的回答已不十分明確了。顯然,他已意識到了艾默裏的用心。"這
件事,需要鐵托同誌批準。"卡德爾顯得無可奈何。艾默裏很清楚,他這是找退路。艾默裏只有同意,但是他向對方暗示這件事情將會影
響到美國對南斯拉夫的經濟關系。第二天,艾默裏又去外交部。見到卡德爾時,他竟不顧外交禮節直接問道:"怎麽樣?"卡德爾沒有回答
,卻遞給艾默裏一杯威士忌酒。艾默裏接過酒杯,並沒有喝下去,他只是看著卡德爾。"朋友,鐵托說了,'我們要尊重友國。'"艾默裏明
白了:南斯拉夫不相信蘇聯,可更不願巴結美國。艾默裏想到過南斯拉夫人的拒絕,但沒有想到他們會拒絕得這麽幹脆。
與此同時,艾默裏在中央情報局的競爭對手威斯納也正在千方百計地獨辟蹊徑,他想搶在艾默裏之前,把這份報告搞到手。最終,他
如願以償。據後來的檔案記載,赫魯曉夫在二十大上的"秘密報告"作完後不久,蘇共領導人便將這一報告的文本贈送給了前來參加蘇共二
十大的波蘭黨中央第一書記貝魯特、保加利亞黨中央第一書記契爾年科夫、匈牙利黨中央第一書記拉科西、德國統一社會黨中央第一書
記烏布利希和中共代表團團長朱德。另外,法共中央總書記多列士、意共中央總書記陶裏亞蒂、奧共中央主席科普勒尼希、西班牙共產
黨中央總書記伊巴露麗拿到了報告的摘要。3月初,鐵托也得到了報告的完整文本。從3月份下半月開始,對"秘密報告"的報道、轉述、摘
要已陸續出現在某些黨或國家的報刊上。後來波蘭黨中央第一書記貝魯特在參加完蘇共二十大後不久,便於1956年3月12日在莫斯科病逝
,他的國內戰友在整理他的遺物時發現了"秘密報告"的文本,其中的某個人復制了報告文件,很快"復制件"便出現在華沙的黑市上,其中
的一份被一位美國人以300美元的價格買走並交給了美國中央情報局。這個人就是威斯納。那麽他是怎麽做到的呢?
第四部分 情報界的"木馬屠城記"
1956年3月12日,威斯納得到波蘭統一工人黨中央第一書記貝魯特在莫斯科病逝的消息,他敏銳地感覺到這可能會幫助他得到秘密報告
。果然如他預計,消息傳到波蘭後政府一片混亂。為了代替貝魯特繼任第一書記這個誘人的職位,波蘭內部代表不同派系的勢力展開了
競爭。威斯納抓住這個機會,迅速和他的部下研究行動方案。隨後,他馬上指令活動在波蘭的計劃處特工,趁著大好形勢,盡快取得散
發給波蘭代表團的赫魯曉夫報告的復印件。當人們把註意力放在了"第一書記"的位子上,放松了對一些國家機密的註意。中央情報局的特
工巧妙地利用了這一難得的機會。威斯納通過一些途徑接觸到了波蘭政府的相關人物並用金錢收買他們,因此他很容易地接近了波蘭統
一工人黨中央書記處書記,從這個掌握黨內重要材料的人物那裏,輕而易舉地復印了一份赫魯曉夫的報告。4月初,中央情報局局長杜勒
斯將這份報告秘密送到莫斯科,經過美國駐蘇聯大使查爾斯·波倫的鑒定,確認確實是赫魯曉夫的報告。然而,這一份報告中,有35處刪
節,有關蘇聯今後對外政策方面的內容全部被刪去了。蘇聯發給東歐共產黨國家的報告原來都是節略本。
威斯納立刻召集特工們召開動員會,表揚了計劃處在這次行動中的成功舉動,同時要求特工們再接再厲,再竊取一份報告的全本。這
次動員會上,隸屬計劃處的反情報處處長詹姆斯·安格爾頓發現一條寶貴"途徑"。他告訴威斯納,只有借助"摩薩德"的幫助,才能盡快搞到
情報。
"摩薩德"是以色列的情報機關,他們在以色列復國、打敗阿拉伯聯盟對以色列的進攻、保護以色列等重大行動中做出過出色貢獻,很受
西方各國註意。中情局對"摩薩德"的活動很熟悉,也與他們有著密切的關系,"摩薩德"辦事果斷,從不為無代價之舉。當威斯納對工作在
蘇聯的"摩薩德"頭目提出此事時,他當場答應,但卻提出很高的要價。威斯納無奈,只得答應他的要求。兩周後,中情局以幾十萬美元的
巨款從"摩薩德"特工手中換回一份赫魯曉夫報告的全文。這份報告是從一個加入蘇聯共產黨的猶太人手中購得的。威斯納拿到報告後有些
痛惜巨款,但他更沒忘記驗證報告的真假。他當即把報告送交給機要情報室負責人雷·克萊因做權威性鑒定。一周後,克萊因異常興奮地
在一次威斯納主持的秘密會議上宣布:"這是一份真正的報告!我們擁有了赫魯曉夫報告的全文!"
報告的主體部分是談斯大林違背列寧"遺囑",違背馬列主義,取得聯共(布)中央第一書記後,在衛國戰爭中和社會主義建設中所做出
的有悖於國家領導人、有悖於蘇聯共產黨、有悖於蘇聯人民的種種"令人發指"的行為。報告詳細地列舉了斯大林時期種種案件的真相,舉
出了許多為蘇聯人民所不知的事件內幕。赫魯曉夫的秘密報告指控斯大林為"暴君",說他在一系列大清洗中,處決或逼死了布哈林、季諾
維也夫、加米涅夫等上千名十月革命時的老布爾什維克,屠殺了包括"紅色拿破侖"圖哈切夫斯基元帥在內的數百名紅軍高級將領,殺害了
十幾萬工程技術人員和幹部,數百萬人被流放,上千萬人遭株連······斯大林簡直成了十惡不赦的罪人。
赫魯曉夫在報告中說:"我這個報告不想全面評述斯大林的生平事跡。關於斯大林的功績,還在他活著的時候就寫了大量的書籍、小冊
子和研究論文,已經進行了足夠的研究。斯大林在準備和實現社會主義革命中,在國內戰爭中,以及在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的鬥爭中所起
的作用,是盡人皆知的。現在,我們關心的,是一個對我們黨的現在和將來都有重大意義的問題,那就是斯大林的個人崇拜是怎樣逐步
形成的,它怎樣在一定階段上變成一系列極其嚴重地歪曲黨的原則、歪曲黨的民主和革命法制的根源······"這不是一份即席所作的演說,
而是經過仔細準備、羅列詳細材料的"秘密文件"。赫魯曉夫目的明確,言辭激烈而又"嚴肅",開宗明義就向"斯大林主義"發起全面進攻。赫
魯曉夫最後提到,"我們必須堅決徹底地揭露個人崇拜,無論在思想理論上和實際工作中······""要在我們黨的全部思想工作中恢復並且堅決
貫徹馬克思列寧主義學說原則,即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人類一切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馬克思主義政黨在改造社會和爭取
共產主義勝利的鬥爭中起了決定性作用!"赫魯曉夫的這份報告預示著,蘇聯社會和整個共產主義陣營正處在一個關鍵性的轉折點上,整個
國際形勢的格局將發生重大變化。隨後,赫魯曉夫又采取一系列措施,斯大林的遺體被遷出紅場,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城市更改了名稱。
一個曾經被蘇聯人民引以為榮的顯赫人物,頃刻間墜入了十八層地獄。
第四部分 CIA乘勝追擊
後來中情局讓美國的全球廣播電臺"美國之音",隔一小時播一次赫魯曉夫的秘密報告。這樣讓整個世界為之一震。世界各地開始了對蘇
共"斯大林主義"的批評。西方國家開始大量批判斯大林,批判社會主義國際,批判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社會主義國家也都紛紛受到影響
,國內產生了動亂。這一切,又都是出自美國中央情報局的苦心經營。
赫魯曉夫在蘇共二十大上的秘密報告被中情局揭露後,東歐社會主義國家內部普遍出現政治危機。隨即導致了10月的匈牙利工人發動
武裝起義,結果蘇聯出兵鎮壓。中情局與蘇聯的鬥爭接著便在匈牙利展開了。有趣的是,在中情局爭搶秘密報告活動中爭得你死我活的
兩個對手艾默裏和威斯納,在匈牙利的行動中慢慢地走到了一塊兒,並一同合作。
我們先來看看匈牙利事件的簡單情況。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匈牙利國內有個"箭十字"的反動組織,它像法西斯一樣殘酷迫害猶太人。蘇
軍占領了匈牙利後,"箭十字"中的一些成員搖身一變,混入了新政權領導的秘密警察AVH。後來匈牙利陷入一個人的統治,他就是拉科西
。此人身短體胖,禿頂,斯大林背後叫他"屁股頭"。拉科西十分信奉斯大林那一套獨斷專行的做法,他領導下的AVH成了一支鎮壓人民的
隊伍。AVH有正式成員10萬,還有數以萬計的外圍人員。AVH極力模仿當時蘇聯的一套,大搞個人迷信,對拉科西頂禮膜拜。可是蘇共
二十大後,拉科西因為對斯大林的迷信日子越來越不好過,最後在赫魯曉夫的壓力下,拉科西不得不辭職。蘇聯隨即在匈牙利組織了自
己的政權。
1956年10月23日,匈牙利的學生走上街頭反對蘇聯對本國的占領。這時中央情報局開始活動。杜勒斯命令讓匈牙利的"紅襪-紅帽"小組
行動起來,參加到反對者中去,並幫助把他們組織起來。匈牙利的工人和學生們一起舉行反對蘇聯占領軍的示威,要求結束共產主義的
統治。"自由歐洲電臺"和"紅襪-紅帽"小組對此推波助瀾。這時中情局抓緊時機,向匈牙利人表示只要脫離蘇聯就會得到美國大量的援助。
10月31日,匈牙利宣布退出"華沙條約組織"。這可讓蘇聯暴怒。蘇聯立即派遣了20萬部隊和2500輛坦克與裝甲車去鎮壓叛亂。雙方進行了
一場激戰,蘇聯傷亡很大。在這個時候,剛剛在竊取赫魯曉夫二十大報告中大獲成功的中央情報局計劃處處長威斯納密切註意著匈牙利
發生的沖突。他根據所掌握的情報和眼前發生的事情,預見到赫魯曉夫在匈牙利的軍事行動會取得成功。因此威斯納立即找到局長杜勒
斯,告訴他,"根據我們掌握的情況,蘇聯一定會有效地控制住匈牙利的局勢,如果我們現在不幫助匈牙利人的話,我們將失去最佳的機
會。"杜勒斯猶豫不決。威斯納多次催促杜勒斯局長,他提出方案:利用"紅襪-紅帽"的地下人員,並動用中央情報局秘密軍事力量,支持
匈牙利取得勝利。
威斯納在之前的競爭中搶得先機,於是他想趁熱打鐵,再獲戰功。可是,在搶奪赫魯曉夫報告中失利的艾默裏當然不會就此罷休,他
也想通過匈牙利事件來爭取戰功。情報處長艾默裏看準了蘇聯在匈牙利采取軍事行動中的不利因素,大膽提出了新的設想。艾默裏認為
,蘇聯核武器力量薄弱,目前又遭到匈牙利軍方和老百姓的聯合抵抗,蘇聯與匈牙利東部連接的鐵路線和公路線十分脆弱,只要對蘇聯
山區要隘處進行核力量打擊,那麽蘇聯通向匈牙利的運輸線將會陷入癱瘓狀態,蘇聯就不會向匈牙利提供支援。艾默裏也找到局長杜勒
斯,並十分自信地對他說,"蘇聯絕對不會為此和美國進行直接的軍事沖突。"
這一次,威斯納十分同意艾默裏的設想,並且他提出要采取常規的秘密軍事行動。於是在艾默裏和威斯納兩人共同的催促下,杜勒斯
向白宮報告,但最後很遺憾地告訴二人說:"你們的建議和設想無法付諸行動。"他十分無奈地說,"現在是大選的關鍵時候,白宮不會拿
這件事冒險。"
但是,中央情報局計劃處策劃的"紅襪-紅帽"秘密行動已準備就緒,只等上面一聲令下。然而,匈牙利事件發展之快完全出乎他們的意
料。正當華盛頓有關方面為美國是否要卷入這一事件爭論不休的時候,匈牙利的暴動已經被鎮壓了下去。
11月4日,匈牙利成立了以卡達爾為首的工農革命政府。就在這前一天,蘇聯嚴厲地譴責了"自由歐洲電臺(RFE)"煽動匈牙利國內反革
命暴動的"無恥行徑"。最後,"紅襪-紅帽"行動也被美國中止了。又一次冷戰對抗因為雙方勢力的均衡暫告結束。
第四部分 CIA的傷疤:精神藥物與人體試驗
盡管事實證明測謊試驗經常會遭到尷尬的失敗,但是美國情報特工似乎不願放棄這一精神強制的問訊方式。
"藍鳥行動"和"薊菜工程"
中情局早期不僅在竊取情報方面表現出色,而且在對人類研究方面也開展了大量的活動,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在朝鮮戰爭中,有一件事極大地刺激了美國中情局。那就是在戰爭中被俘虜的美國大兵的異常表現。他們在無線電廣播中為共產黨和
蘇聯大說好話,並譴責美國卷入朝鮮戰爭。本來,美國士兵在派往戰場前都經過訓練,在被俘後不會如此容易的叛變。中情局認為,他
們一定是受到了蘇聯人的特殊的審問,蘇聯人一定是通過什麽神秘的東西控制了人的大腦。
這引起了中情局的極大的興趣。於是,中情局決定在這個方面上展開研究,爭取獲得能夠掌握控制人類大腦的能力。首先開展的行動
被稱之為"藍鳥行動"。
藍鳥行動的目的在於研制出一種藥物。這種藥物可以使人麻醉,並且在不知不覺中將他所掌握的秘密講出來。這個任務主要是由中情
局的謝菲爾德·愛德華茲負責,他是當時的安全處處長。中情局的安全處就是防止中情局人員受到敵人滲透的部門。謝菲爾德·愛德華茲在
接到任務後深感這項任務的艱巨性。他反復地思考這種藥物的可行性,任何人都知道要想控一個人的行為可能不難,可是要控制一個人
的思想卻是十分困難的。同時,謝菲爾德·愛德華茲深知,這種藥物的試驗也涉及十分棘手的問題,它不僅僅要用動物來進行試驗,它最
終試驗的對象是人。這將引起什麽呢?他不敢再往下想下去。不過既然答應了局長接下了這個任務,愛德華茲知道只能盡一切努力開展
下去。
愛德華茲找來大量的精神病學家、催眠專家和中情局的測謊專家、技術人員,並組成了一個研究試驗小組。愛德華茲在研究小組的第
一次會上告訴他們,這將是一個改變人類的研究行動,所以所有人必須十分的謹慎,不能出現任何差錯,而且絕對禁止消息外泄,否則
後果不堪設想。在愛德華茲的領導下,研究試驗小組迅速展開秘密行動,他們找來了大量的藥物進行研究。
研究試驗小組發現了一種藥物——普斯普劑,被稱為PCP。愛德華茲他們經過研究發現這種藥物有麻醉作用並能使人產生幻覺。經過進
一步研究,中情局的研究試驗小組發現PCP通過影響人的大腦及中樞神經活動對人體產生多種作用:小劑量服用會出現與大多數抑制劑相
似的鎮靜效果;中等劑量服用則產生感覺障礙,表現為痛覺缺失或感覺缺失現象;如果大劑量服用PCP,將產生幻覺和驚厥、昏迷甚至死
亡等急性中毒癥狀。大劑量用藥後1∼2小時,吸毒者開始出現情緒不穩、興奮躁動、失去痛感、神經麻木並自感失重,繼而註意力不能
集中,產生思維障礙,逐漸出現幻覺,有的還因此導致進攻行為或自殘行為。隨後的研究和試驗使得愛德華茲十分滿意。研究人員通過
大量的工作最後告知愛德華茲,如果給人服用較大劑量的PCP會使之產生思維混亂、感覺遲鈍、判斷力和自控力下降,在這個時候配合特
殊的審問便會使被審問者不知不覺地講出我們所需要的東西。而且服用PCP的人有一定的心理依賴性,他們會為了得到藥物而不得不按我
們的要求做。愛德華茲立即要求研究試驗小組對PCP的作用進行證實,不過這可難壞了研究人員。愛德華茲自己也明白這有多麽困難,"
難道讓他們去找活生生的人來進行試驗?","這太可怕了。"於是,他去找局長,當時的中情局局長是希倫科特。希倫科特聽了愛德華茲
的抱怨後也沒有給他一個滿意的答復,不過他讓愛德華茲的小組繼續努力,研制更多的藥物,將來總有一天會派上用場。愛德華茲和局
長都知道,這一天的到來是很難預測的,可是大家也只能如此了。
與此同時,研究試驗小組陸續發現並研制了許多其他的特殊藥物。麥角酸二乙基酰胺就是其中一個。麥角酸二乙基酰胺(Lysergids),
簡稱LSD,是一種無色無嗅無味的液體,屬於半合成的生物堿類物質。這種物質是由瑞士化學家艾伯特·霍夫曼在1938年利用麥角中所含
的麥角胺、麥角新堿首次合成的。LSD是已知藥力最強的迷幻劑,極易為人體所吸收。吸毒者服用該藥30∼60分鐘後就出現心跳加速,血
壓升高,瞳孔放大等反應,2∼3小時左右產生幻視、幻聽和幻覺,對周圍的聲音、顏色、氣味及其他事物的敏感性畸型增大,對事物的
判斷力和對自己的控制力下降或消失。此時,在生理上常伴有眩暈、頭痛及惡心嘔吐等癥狀。LSD要在肝內代謝,通過腸道排出體外。當
藥效消失、迷幻期結束後,服用者往往會感到嚴重的憂郁,有些人還會出現幻覺重現的現象。對這種現象的恐懼性反應有時會導致自殺
行為。LSD會使服用者產生頑固的心理依賴性,長期服用也會出現藥物耐受性以致服用量不斷加大。長期或大量服用LSD除了使記憶力受
到損害,並出現抽象思維障礙外,還有相當嚴重的毒副作用,會大量殺傷細胞中的染色體。中情局研究人員發現,通過給人服用這種藥
物,再配合心理攻勢,能容易將一個人的思想控制住,並在一段時間內被安全控制。可是同PCP一樣,研究人員無法對這種藥物進行最終
的可行性試驗。
愛德華茲和他的研究小組前前後後發現了許多類似功能的藥物,包括毒品。他們對這些特殊的藥物進行了分別的研究,並在一定程度
取得了成果。可是,由於無法通過實際的試驗來檢驗先前研究,愛德華茲們陷入了一個困境。正當他們苦惱的時候,中情局長找到了愛
德華茲,告訴他:"你和你們的藥物馬上就能派上用場了,我們在日本抓到了幾個人,他們被懷疑是雙重間諜,所以你派你的人帶上你們
研制的那些東西去東京審訊他們。這可是你們的機會,別讓我失望。"這次會面後,愛德華茲十分興奮,他們辛苦研究的藥物終於可以派
上用場了,他對他的研究人員很有信心。而且確信這次通過真人的試驗會為以後的研究十分有利。於是他派出了研究小組前往東京,結
果他們在東京的表現讓中情局十分滿意。愛德華茲受到了局長的表揚。愛德華茲和他的特別研究試驗小組的工作得到了肯定,他們的研
究繼續秘密地進行著。
與此同時,中情局內部還有一項十分特別的研究試驗項目。這個研究項目被稱為"薊菜行動",它的目的是通過特殊的技術手段使得人成
為特殊的人,他們的意誌和信念被特殊的藥物改變,思維程序受到控制和支配。其實就是把人變成"機器人"。後來"薊菜行動"和"藍鳥行動"
被中情局合並到一塊兒,統一負責。而這個任務的總負責人就是後來的中情局長,有名的艾倫·杜勒斯。中情局由此秘密地進行了大量的
研究和試驗。"薊菜行動"和"藍鳥行動"合並到一塊兒去是因為他們有相似方向和研究手段。從此,更多的中情局部門和人員投入到其中。
後來的材料揭示出在那段時間裏,共有44個大學、15個研究機構、12個醫院和10多個制藥廠商參加了這項行動。美國的情報部門、司法
部門、衛生部門和教育部門等都在不同程度上替中情局進行過秘密試驗。
在美國不同的地區,這種試驗也在悄悄地進行著。據稱,在紐約,有個試驗點利用妓女把人引到一個特定的地點,然後秘密地讓她們
喝下含有特殊藥物的飲料,同時試驗者在暗中觀察研究。據後來了解,大概在20年來有成百上千人被秘密地進行了試驗。
第四部分 奧爾森案件
其實,在"藍鳥行動"和"薊菜行動"的試驗中,出現了大量的問題,很多被試驗者因此喪命。其中比較有名的一件事故是奧爾森事故。
弗蘭克·奧爾森是當時的美國陸軍生物中心的醫生,他也是中情局秘密試驗的一名試驗人員。1953年11月18日,一些穿著講究而且各個
表情嚴肅的人陸續來到阿巴拉契亞山附近的一個莊園裏開會。他們都是藥物研究人員,其中的一個人叫做弗蘭克·奧爾森。在會上,他們
分別將自己最近一段時間的研究和發現做了報告,然後就一些技術問題進行討論。這種研討會大概一年都要秘密進行兩三次,每一次都
有相應的主題,而這次的主題就是藥物LSD。包括弗蘭克·奧爾森在內的這些科學研究人員都很喜歡這樣的研討會,通過會議可以借鑒和
學習別人的研究成果。而且,這些會議的組織單位也給了他們大量的資金。但是,他們不喜歡會議的進行方式,總是在十分秘密的場合
;而且他們要保證會議的過程和結果都不許向別人透露,會議結束後所有人不許私下聯系。當然,他們更不知道組織這些會議的單位到
底是幹什麽的。其實,這個單位就是美國中央情報局。中情局希望這些生物、藥物學家可以為他們研制出他們所需要的特殊藥物。至於
這些藥物將來要用作什麽是不會告訴他們的。每一次會議都是由中情局嚴密組織,而且會議的各個角落都有中情局人員在關註著。18日
的會議很成功,與會的專家們對他們新近研制的LSD十分滿意,認為這種藥物已經達到了預先設計的效果。會議結束後,像往常一樣有一
個小小的慶祝儀式。這時,會議工作人員拿出一瓶威士忌,說:"祝賀各位在LSD藥物上取得的成績,讓我們為LSD幹一杯怎麽樣?"大家
當時都很高興,於是每個人都倒了一杯——除了不會喝酒的兩個專家。"我有一個建議,既然我們研制出了LSD,為什麽我們不首先品嘗
一下它呢,我們都知道,喝一點兒是沒有任何問題的。"這一建議也得到了大家的贊同,因為他們都認為這些劑量不足以產生對人體有害
的作用,並且他們都想親自體驗自已研制的藥物的效果。
酒喝完了,會議也結束了。所有的人都各自回到了自己的家中並繼續進行研制工作。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一個月左右後,中
情局接到了藥物LSD研究小組負責人的報告,"LSD藥物出現問題,可能導致受藥者喪命"。弗蘭克·奧爾森回家後出現了反常的行為。他的
家人也發現他越來越情緒低落,行為古怪,而且經常出現痛苦的情況。當中情局知道這一情況後,他們立即意識到可能是LSD出了問題。
於是馬上派人將奧爾森送到紐約的精神病醫院。治療之後又轉到療養院進行繼續護理。然而所有的治療全都沒有任何效果,奧爾森的情
緒越來越失控。終於有一天,他病情惡化,脾氣暴躁,當砸完屋裏所有東西後跳樓自殺了。
這一件事驚動了當時已經是中情局局長的艾倫·杜勒斯。他得到的解釋是"不應該是LSD藥物出現問題,因為其他服用的人員都沒有出現
問題"。他命令有關部門馬上立即展開調查,並保證以後不能再出現類似事件。後來調查表明,實際上奧爾森本身就有一定程度上的精神
問題,服用LSD後病情加重最後導致了事件。中情局最初向奧爾森的家屬公布的是,奧爾森是由於一種罕見的疾病而死亡,後來才告訴他
的妻子,奧爾森是跳樓而死。最後,他的親屬得到了75萬美元的賠償。福特總統還以個人名義向奧爾森家屬道歉。
奧爾森事件發生後,中情局內部產生了很大的矛盾。很多人開始反對繼續進行這種人體試驗。但是還有相當一部分人要求研究工作繼
續下去。事實上,這種秘密的研究試驗一直沒有停止。奧爾森事件中,他的家屬得到了應有的賠償,可是在美國的各個地方以及世界上
很多地方,有多少個像奧爾森這樣的人存在,他們成了試驗的受害者,然而卻不為人所知。
物質主義籠罩下的美國人,總是相信人類的精神活動可以通過物質手段嚴格控制,並一再試圖以這種思想引導情報工作的進行。當LSD
、"吐真藥"之類的精神藥物似乎不起作用時,一度被認為是屢試不爽的測謊儀就開始大行其道。
所謂"測謊儀",實際上是一套由各種電子元件組裝成的間諜儀器,可以利用電磁頻率的變化記錄下被審訊者的血壓、脈搏、呼吸、排汗
等方面的變化。一般情況下,被審訊者由於思想壓力、心理緊張和恐懼,面對殺氣騰騰的中央情報局訊問特工提出的問題,回答"是"或"
不是"的時候,血壓、脈搏、呼吸、排汗等方面的數據記錄則可證明他們是誠實的還是在說謊。
在被測試之前,首先要進行預測。所謂"預測"即是中情局人員把要提出的問題從頭至尾先問被測試者一次。那些不能直接回答"是"或"不
是"需要加以解釋的問題要重新措辭。預測完後,正式測試開始,被測試者的身體安裝儀器部件:一條可以伸縮的橡皮管環繞在胸脯上來
測呼吸;在腿上、手臂上戴上量血壓的扣環來檢驗血壓和脈搏的變化,儀器會做自動記錄。操作者坐在儀器後面,儀器則放在被測試者
身後,然後由操作者提問一個個問題,讓被測試者一一回答。測試結束後,測試者研究圖紙上的記錄,找出那些被測試者沒有說出真話
的征象。
試驗完畢後,測試者對這些"征象"進行討論,問被測試者在回答這個問題時,是什麽幹擾亂了他的思想,當時他有什麽心理負擔。接著
再進行第二次測試。事實上,要判定回答是否謊言,至少需要進行三至四次測試才行,一種不正常的反應至少要在兩次不同的測試中都
出現才有一定意義。儀器測試之後,被測試者還得應付測試者有意無意之中的"心理測試"。比如,明明儀器記錄沒有說謊征象,但測試者
卻會對被測試者說,你在這個地方沒有說真話,請再回答一遍。實際上這是向他們施加心理壓力。
對測謊儀的作用,中央情報局歷來爭議激烈,莫衷一是。事實上,許多人撒了謊但測謊儀卻沒能測出來——這通常歸功於其過硬的心
理素質——例如震驚整個美國的雙重間諜埃姆斯就成功地兩次躲過了測謊儀的檢查。阿富汗戰爭後塔利班戰俘被測試時,多次把假話說
出來,美軍就信以為真,接著徒勞無功地采取多次大規模的空中打擊和地面搜捕行動。這些戰俘今天說重要人物逃到巴基斯坦境內,明
天說逃到阿富汗南部山區,後天說逃到索馬裏或者在空襲中死亡等,使美軍耗費了大量人力和彈藥,甚至導致一架KC-130空中加油機墜
毀、7人死亡的有史以來的最大的一場悲劇。
2001年12月,美中央情報局特工通過測謊儀審訊戰俘後得知,重要目標"根據地"秘密轉移到了海上,並組成了一支大約20艘艦船規模的
艦隊,分布在以阿拉伯海和印度洋為中心的廣大地區。對此,美軍在地面部隊加緊在阿富汗搜索重要目標的同時,美國海軍也在全球各
大洋展開了"圍剿"行動,力求將重要人物一網打盡。結果證明這是一個假情報。
實踐證明,美國中央情報局使用的測謊儀是不靈驗的,連美國參議院特別情報委員會最近在一項報告說:"測謊被認為是有用但不可靠
的審訊手段。"特別是一些好人有時被測之後,被誤成是恐怖分子,在美國受到了長期監視。
美國前總統尼克松曾慎重地告誡說:"對那些有泄密之嫌的人做測謊試驗解決不了問題。我們不應該根據靠不住的測謊試驗便斷送一個
人的職業生涯。"然而,在過去7年中,測謊在反情報界得到新的地位。中央情報局至少對4萬名涉嫌人進行了測謊檢查,以尋找吸毒者和
潛伏的間諜,但功效不大。
據情報部門和執法機構的官員說,測謊儀成為美國中央情報局實施反情報、反滲透的一個重要工具。然而,目前多數法律案件中不允
許把測謊的結果作為證據,因為人們對它的準確性有懷疑。中央情報局那些得到撒謊測試結果的雇員常常發現自己處於被稱為"測謊束縛"
的社會底層。有時錯誤的測試結果將使中央情報局不知花費了多少精力,甚至要用兩年的時間進行調查,尋找被測者與外國情報機構的
聯系。聯邦調查局的反情報特工馬克·馬拉就是其中一個,被美國特工進行了長達19個月的監視,並多次搜查他的住處。中央情報局有時
對他進行一天24小時的監視,包括在他的頭頂盤旋的聯邦調查局的飛機。直到1995年7月才證明他是清白的,恢復了原職。
如果以正常的道德良知來評價,中央情報局的人體試驗可以說是一種唯利是圖的政客的陰謀與攫取情報的卑鄙手段,而這一切,如果
和它對日本細菌戰部隊的支持相比,又顯得"黯然失色"了。
早在二戰結束後,美國駐日占領軍總司令麥克阿瑟批準對臭名昭著的戰犯、日軍中將石井四郎和他的細菌戰部隊(即所謂的"731部隊"
)免予戰爭罪行的控訴,交換條件則是讓他把資料和技術提供給美方進行生物武器的研究(特別是在馬裏蘭州德特裏克要塞進行的研究
),並稍後在朝鮮戰爭中進行實地試驗。對於這一令人唾棄的骯臟交易,在20世紀80年代,在日本也發表了有確鑿證據的詳盡報道並有
專著出版。就這樣,手上沾滿中國受害人鮮血的"731部隊"的戰犯成為美國政府麾下的研究精英。美國政府把他們從1948年留到1968年,
繼續在美研究生化武器,這批日本戰犯帶著731實驗室的菌種到馬裏蘭州德特裏克要塞的美軍實驗室,相安無事地繼續他們的"科學研究"
。
歷史是最傑出的諷刺小說家,在"9·11事件"後,美國許多政府部門都收到了裏面裝有炭疽菌的信件,也有人受到炭疽菌侵害——這是一
種致命的毒性極強的病菌。美國政府號令各級情報組織傾全力調查。緊接著,令人哭笑不得的結果出來了:《華盛頓郵報》和美國有線
電視網等眾多媒體都報道說,導致多名美國人喪生的炭疽菌來源,其實就是位於馬裏蘭州德特裏克要塞的美國陸軍生化戰研究室!
《華盛頓郵報》報道,德特裏克要塞實驗室有兩打以上的細菌樣本於1991年的時候不知去向。當時在實驗室工作的人,以及次年陸軍
內部的調查報告顯示,遺失的這批危險的樣本,包括炭疽菌在內和去年攻擊美國的炭疽菌事件,已查出源於一處。這個生化戰研究室是
由中央情報局及其二戰時的前身所資助的,中央情報局與此事脫不了幹系!美國人一向鼓吹至高無上的"天賦人權觀",然而,當他們的道
德高調遭遇了他們的情報組織時——這些情報組織按照政府的授意,對曾大肆進行活人解剖試驗的日軍戰犯實施保護行為——人權的大
旗也似乎搖搖欲墜了。
無論是對精神藥物和測謊儀的迷信,還是對日本細菌戰部隊的資助與扶持,這些事件都在中央情報局不長的歷史上留下了一個個巨大
的永遠無法抹去的汙點,中央情報局也因其自身濃重的政治色彩而為公眾甚至是外國同行所詬病:"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
第五部分 CIA擱淺"豬灣"
卡斯特羅(又譯卡斯楚)接見來訪群眾,宣傳革命理論。
在前面我們已經提到過美國在二戰後對蘇聯采取的"遏制政策",在這一思維的指導下,中情局展開了針對蘇聯的一系列行動,如我們提
到過的白銀行動、黃金行動和竊取蘇共二十大秘密報告等等。其實,在"遏制"戰略的另一個方面,南美洲和北美洲被認為是美國利益頭等
重要的地區,無論在軍事、經濟還是在原料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
從1950年開始,美國白宮就被各界人士提醒要註重拉丁美洲的地位。拉丁美洲一直作為美國的原料產地和產品銷售市場。曾以一份電
報聞名的喬治·凱南將自己在電報中闡述的對蘇聯遏制的思想延伸到拉丁美洲,他向白宮報告說,"如果拉丁美洲落到了我們的敵人的手中
,那後果是不堪設想的。"可以想像得到,拉丁美洲作為美國的"後院",如果這裏出了問題無疑是後院起火。凱南斷言說,美國對拉丁美
洲的政策必須把美國的安全利益放在首位。喬治·凱南在向白宮的建議中反復強調共產黨的可怕性,如果美國的身邊出現了共產黨的國家
,那麽會慢慢地將美國包圍。艾森豪威爾最後被說服了,並決定對拉丁美洲國家的獨裁統治者提供大量的幫助,換來他們對美國的臣服
並且反對共產黨的滲透。這項任務的執行者,自然是中情局。在這段時間裏,中情局在拉丁美洲向當地的統治者提供支持,幫助訓練警
察部隊,臨時指派顧問人員交換情報和信息等。
然而,古巴革命者菲德爾·卡斯特羅領導的古巴共產黨人於1959年在美國的"後院"點起了第一把大火。在卡斯特羅的領導下,古巴革命
者推翻了中情局支持的巴蒂斯塔獨裁政權。美國白宮的決策者腦中出現了如喬治·凱南等人所描述的場景:共產黨一個接一個地在拉丁美
洲的國家取得政權,最後形成大火,將美國包圍在大火中。古巴的新政權在掌權後的做法更加使得美國人感到了恐懼。美國人在古巴的
莊園和財產在一夜之間被卡斯特羅政府沒收,美國人的企業也被收回。這使得美國政府大為不安。白宮馬上采取行動,"一定要把火勢控
制並消滅"。於是古巴遭遇了美國指揮下的經濟封鎖、政治孤立,遭遇了美國有計劃、有組織的顛覆活動。但是,在卡斯特羅的領導下,
古巴絲毫不懼。卡斯特羅對待美國和西方的態度就像他的胡子一樣倔強。他一次又一次地讓美國的行動失敗。當時,美國白宮的那些人
只要一提到卡斯特羅,一個個都只是無奈地搖頭。甚至有人提到大胡子都會讓人感到不舒服。在無可奈何之際,艾森豪威爾只好把希望
寄托於自己最後的一張牌——中央情報局,讓它承擔起從肉體上消滅卡斯特羅的"責任"。
中情局在領到任務後進行了詳細的部署和安排,並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可是最後還是沒有逃脫被卡斯特羅羞辱的命運,而且造成了
著名的"豬灣事件"。
1959年12月11日,金上校向中央情報局局長杜勒斯送交了一份備忘錄,上面寫道,"仔細考慮之後,認為非幹掉卡斯特羅不可······許多
了解古巴情況的朋友都相信,只有幹掉他才能加速古巴現政府的垮臺。"杜勒斯批準了這份備忘錄。隨後,由比斯爾和金上校負責組織暗
殺卡斯特羅的秘密行動。
在獲得白宮的同意後,金上校組織了一個行動小組,研究具體的行動方案。7月,中情局總部向哈瓦那發去一份密電,命令對方同時暗
殺卡斯特羅的弟弟勞爾·卡斯特羅。但不知道為什麽,中情局總部當天又收回了這項命令。9月,暗殺卡斯特羅的計劃已經就緒,中情局首
先想到的是找犯罪集團合作,實施這一計劃。
與此同時,比斯爾在中情局組織了以反對卡斯特羅為主題的政策研究,最後他向中情局提供了一整套的行動計劃。比斯爾建議采取四
個步驟:首先以流亡在外的反對卡斯特羅的古巴勢力為基礎組建一個反對政權,然後幫助這個政權發動強大的輿論攻勢向卡斯特羅發動
攻擊。下一步就是在中情局的幫助下建立一個秘密的行動系統,具體負責針對卡斯特羅政府的情報和其他秘密行動。最後,建立一支武
裝力量,用來將卡斯特羅最終消滅。比斯爾的計劃立即得到了艾森豪威爾的批準。而且總統告訴比斯爾,立即執行第一個步驟,即找到
一個流亡的古巴人,由他來組織一個絕對反對卡斯特羅的敵對政府,並接受美國的管理。在這裏應該提到的是,在美國有許多從古巴逃
亡到美國來的人,他們過去往往從事賭場、走私、毒品之類的黑社會行當。中情局斷定他們可能敢於冒險。於是在接下來的近一年時間
裏,比斯爾將他的計劃逐一付諸實踐。第一步在開始的時候是比較成功的,許多反對卡斯特羅的古巴流亡人像潮水一樣湧入邁阿密。這
些人都希望美國人能幫助他們趕走卡斯特羅,於是他們就能重歸家園。可是在隨後出現了問題,中情局找到的"流亡政府"的未來領導人是
巴蒂斯塔,他並不能得到大多數流亡者的肯定和支持。一些人支持巴蒂斯塔,多數人反對巴蒂斯塔。中情局接著又試圖找其他人來成立
政府,可是沒有一個人能勝任。與此同時,推翻卡斯特羅政府的武裝部隊也在比斯爾的指揮下建立和秘密訓練。比斯爾招募了大量的狂
熱分子。最初中情局將訓練營地選在邁阿密郊外,但因為這一基地的保密性不好,所以這支隊伍被送到巴拿馬運河區。
中央情報局首先挑選了少數的一些人,大概30個。這些人將來要成為執行美國在古巴任務的骨幹,他們接受訓練後就被派到古巴國內
,在那裏為將來的行動做準備,並組織遊擊部隊。比斯爾告訴中情局,這只是他的初步計劃,一旦他們所訓練出來的古巴反卡斯特羅力
量強大到一定程度的時候,美國就可以退出行動,那些中情局訓練出來的人完全能夠獨撐大局。
就這樣,中情局慢慢培養出了一定規模的反卡斯特羅力量。比斯爾有計劃地讓他們分別向古巴的海岸滲透。可是他們的力量相對於卡
斯特羅的力量太有限,並且得不到有力的支持。所有的行動都沒有獲得理想的結果。
於是,比斯爾面臨著兩個問題,首先是如何提高行動的規模,因為前面的教訓告訴他,小規模的行動根本不起作用;第二就是如何找
到更好的秘密訓練基地,可以更好地培養反卡斯特羅力量。首先,比斯爾明白,要想擴大行動規模就必須有足夠的經費,於是他向中情
局報告要求增加對反卡斯特羅任務的投入。可是中情局給比斯爾的回答是,增加資金必須得到總統的批準。於是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裏,
中情局開始和總統艾森豪威爾不斷磋商。最後的結果很使比斯爾滿意,總統一下子給了他1300萬美元。這樣就有了足夠的資金來升級行
動規模。然後就剩下找到一個理想的訓練基地的問題了。在中情局給予比斯爾選擇的幾個基地位置中,他看中了位於危地馬拉的加勒比
海沿岸的一個訓練基地。那裏有著同古巴相近的地勢地形,有利於演習登陸古巴的行動。同時那裏偏僻而隱秘,不容易被人們發現。當
所有問題都解決後,中情局開始招募大量的人員到那裏受訓。在那裏的訓練水平和強度都大大提高。
當看到基地的訓練成績一天比一天好,比斯爾感到信心十足。同時,他和中情局也開始研究如何進入古巴的方案。在經過了一系列的
研究和比較後,比斯爾接受了一個比較大膽的方案。這是一個陸海空相結合的戰鬥計劃。首先由美國的海軍發動攻勢,將古巴海岸的防
禦工事摧毀,同時將中情局培訓出的特工們送上海灘,並保護他們;搶攤登陸的特工們就地進行部署,運用他們在受訓時學到的陣勢原
地堅守,等待命令。然後,美軍出動飛機,對哈瓦那進行空中打擊,與此同時,嚴守陣地的特工們在飛機的配合下進軍哈瓦那。更為重
要的是中情局將控制古巴的電臺,並對卡斯特羅的軍隊進行宣傳,使他們喪失鬥誌。這一計劃大膽而冒險,必須每一步都能夠按照預先
設計嚴格執行。當時,中情局內部對這一計劃的可能性產生了分歧,可是比斯爾自己有足夠的信心,因為他知道他訓練出來的特工們絕
對是世界上最厲害的戰士。最後,比斯爾成功地說服了意見不同者,並為即將執行任務的軍隊取名之為"古巴旅"。"古巴旅"裏的特工們自
己稱自己為"2506"戰士,因為這個旅有自己獨特的旅徽,圖案是"2506",上面壓著一個十字架,軍旗和士兵佩戴的符號,用的都是這種徽
記。因此"古巴旅"也被稱為2506旅。凡是參加這個旅的"戰士"都將每月從中央情報局那裏得到薪水,據說每人175美元。而且,他們的家人
也會按月得到補助,使他們沒有後顧之憂。正當"古巴旅"行動即將執行的時候,出現了問題。原來支持這一計劃的總統艾森豪威爾任期已
滿,而新當選的總統——民主黨的約翰·肯尼迪,他對於這個冒險計劃沒有足夠的信心,而且剛剛執政的他容易采取十分謹慎的態度。於
是,比斯爾下面的任務不是如何對付古巴人,而是如何說服新總統允許他繼續執行"古巴旅"任務。隨後,比斯爾找到了杜勒斯,二人合力
對總統再三勸說,最終中情局的計劃獲得了批準。1961年4月10日,冒險行動開始了。比斯爾命令"古巴旅"從危地馬拉基地出發,先到尼
加拉瓜貝薩斯港。在那裏整頓後,"古巴旅"經過海路乘坐中情局為他們準備的船向古巴進發。由於"古巴旅"的這是些戰士堅信自己將要投
入的戰鬥為了自由,因此,他們所乘坐的船也被稱為"自由號"。據稱"古巴旅"的"自由"船隊駛離貝薩斯港時,尼加拉瓜總統路易斯·索摩查
親自到碼頭送行。當"古巴旅"的戰士向告別的人群揮手道別的時候,有人大聲地喊出:"我會把卡斯特羅的胡子拔下帶回來。"
經過一系列的考察,比斯爾最終將登陸的地點選在豬灣地區,在戰略地圖上,比斯爾用紅線將豬灣地區內的40英裏的古巴海岸線圈上
,那裏將是打開"勝利"大門的地方。中情局選擇了三個地點作為登陸後爭奪的陣地。並且,空軍將在海灣通向古巴的公路進行空降並控制
公路。空軍另外的任務就是擊落前來進攻的古巴飛機,並對古巴空軍基地進行轟炸。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出動的飛機全部都是二戰時的
飛機,而不是美國最好的飛機。這麽做的原因是不想使別人發現美國的軍事存在。於是,所有的飛機上都被塗上古巴飛機的標誌;而且
這些飛機的駕駛員也都是逃亡國外的古巴人,因此,即使行動失敗,也沒有人會想到是美國人在搞鬼。同時飛機也不使用美國當時的先
進武器和炸彈。
可以說,比斯爾對自己的計劃相當滿意。他向總統肯尼迪保證,如果一切能夠按照計劃進行,那麽十個小時之內戰鬥就會結束。可是
事情卻沒有像比斯爾預料的那樣。當"古巴旅"的"自由號"船隊駛抵豬灣後,比斯爾立即命令當地早已準備好的"蛙人"出擊。當夜,中情局的
蛙人出現在薩帕塔沼澤地的吉隆海灘,他們的任務是為"古巴旅"標明登陸點。這些蛙人主要是美國自己的特工,而不是訓練出來的"古巴
旅"的古巴特工,因為只有"古巴旅"的特工沒有足夠的能力完成任務。在這方面一度讓總統大為憂慮,一旦在古巴戰場上發現了美國人,
那麽他將沒有辦法向人們解釋。可是,事態的發展已經無法控制了。於是肯尼迪只能向上帝禱告這些美國特工不出什麽差錯。比斯爾的
計劃一開始執行得按部就班,當天剛剛亮的時候,中情局的C-54和C-46運輸機從危地馬拉和尼加拉瓜起飛,並在吉隆海灘上空投下一批
傘兵。這些傘兵按照訓練時的內容迅速強占了美國蛙人特工事先標明的目的地。同時"古巴旅"的戰士隨著5輛坦克向深處前進,由於得到
B-26轟炸機和P-51野馬式戰鬥機的掩護,一路上還算順利。但此後,事情朝著比斯爾不想看到的方向發展了。為了掩人耳目而使用的落
後的飛機根本沒有辦法同古巴的空軍抗衡,在這一點上,中情局低估了古巴的空軍力量。古巴新從蘇聯引進的的T-33噴氣式飛機、B-26
飛機和"海上怒濤"式飛機完全強於"古巴旅"的老式飛機,結果"古巴旅"的B-26被當成了空中靶子。在短暫的對戰中,"古巴旅"的B-26就被打
下好幾架。由於本身飛機就落後,而且為了增加飛機的載油量,飛機的機槍被中情局拆除,代之以油箱,這使得"古巴旅"的B-26更加沒有
招架能力。結果計劃中的空軍行動宣告徹底失敗。伴隨而來的是更壞的消息。由於失去了空軍的保護,進行搶攤登陸的"古巴旅""自由號"
船隊便成了被隨便攻擊的靶子了。卡斯特羅命令"海上怒濤式"飛機首先進攻"古巴旅"的裝載備用軍火和通訊設備及其它補給品的船只。於
是隨著火箭炮從"海上怒濤"式上射出後,"古巴旅"的兩艘"自由號"船被炸沈入大海。
比斯爾看到自己的飛機一架架被打落,自己辛苦培養出來的"古巴旅"戰士在還沒有到達陸地的時候就被卡斯特羅隨意殲滅,他心如刀絞
。中情局中有人提議馬上進行第二輪空軍行動。原本比斯爾也計劃出動兩次空軍打擊。可是,此時的比斯爾搖搖頭說道:"沒有用的,派
出再多的空軍也只能是增加我們的傷亡,我們低估了卡斯特羅。"又有人說,"那麽我們已經登陸的'古巴旅'特工怎麽辦,如果我們不能馬
上援救他們,他們只有死路一條。"比斯爾當然也想將他們救出來,可是他知道沒有任何的希望。最後,已經登陸的"古巴旅"成了卡斯特
羅的甕中之鱉。他們沒多久就缺乏彈藥和其它補給,與此同時卡斯特羅軍隊則迅速增加並加強反擊。卡斯特羅出動了蘇制T-34坦克和重
炮,古巴軍隊越戰越勇,最後將敵人團團圍困在吉隆灘。當得知中情局不會再進行二次空襲後,被困的"古巴旅"戰士絕望了。情急之下,
他們采取了最後一搏,進行突圍。結果"古巴旅"被全部圍殲在海灘上,只有少數人逃出,躲進了海邊的叢林中,但沒多久,包括"古巴旅"
首領阿爾廷梅在內也都成了卡斯特羅的俘虜。
豬灣計劃最後以慘敗告終。肯尼迪總統對中情局十分的失望。他訓斥道:"你們不是告訴我行動只要7個小時就能摧毀卡斯特羅的抵抗力
嗎?我看沒用上7個小時,我們的力量就已經被卡斯特羅吞沒了!"在後來的教訓總結中,中情局認識到失敗的原因:首先是過高估計了自
己和低估了敵人;其次是"古巴旅"的戰士平均年齡偏大,而且實戰能力欠缺,作戰紀律性差。總之,豬灣計劃成為了中情局歷史上的恥辱
。
中情局的慘痛失敗使得美國歷史上最年輕的總統十分難堪,因為"豬灣事件"偏偏發生在肯尼迪任職後的兩個月,因此打擊之大可以想象
。在此之前,杜勒斯、比斯爾是被全世界稱贊的"隱蔽行動"的專家,如今他們也都在這件事件上一輩子都擡不起頭來。相反,中情局的失
敗使得卡斯特羅威望大增。
第五部分 暗殺卡斯特羅
"豬灣事件"失敗以後,白宮和中情局臉面全無。美國看著自己的後院的火勢越來越猛,也越發感到不安。中情局上下都決定一雪前恥。
於是,"幹掉卡斯特羅"這個想法慢慢地得到了大多數人的同意。
當年,中情局的特工們策劃了第一次行動。這次還是以流亡美國的反對卡斯特羅的人為內線。中情局找來了大批這樣的人。其中有心
甘情願為美國效勞的,也有在中情局強迫或者許諾好處的情況下加入其中的。卡斯特羅當時的專職醫生米勒就是中情局收羅的大量內線
中的一個。為了方便米勒的秘密行動,中情局把最先進的微型電臺配給了他,並教會他如何使用。此後,就是利用這個隱蔽的電臺以及
米勒特殊的身份,中情局獲得了大量有關卡斯特羅的情報。顯然,中情局並不僅僅滿足於對情報的竊取。中情局最想要做的事情,就是
讓卡斯特羅那個大胡子從美國人的眼中徹底消失。於是,中情局命令米勒將卡斯特羅以秘密的方法殺死。可是,這在當時是多麽的困難
。米勒向中情局表示,"這個任務的難度相當於讓雞飛上天空。"然而不久,米勒在向中情局的秘密報告中突然一改以前的態度,他表示目
前有一個十分"微小"的機會可以將卡斯特羅送上天。原來當時卡斯特羅患了一種眼疾。中情局認為機會難得,於是根據米勒收集的情報,
立即制造了一種毒藥。為了不讓卡斯特羅識破,中情局特地搞到卡斯特羅使用的那幾種藥品,將毒藥灌入其中。米勒在接到中情局交給
他的含有毒藥的藥品後,便開始尋找機會下手。本來作為卡斯特羅的專職醫生,米勒經常給他治病開藥。可是當真正要將毒藥交給卡斯
特羅的時候,米勒還是不敢。有一次,在中情局的逼迫下,米勒終於決定實施計劃,但是老天好像有意阻止,米勒在拿藥的時候不慎將
毒藥瓶打翻了。這樣一來他更加害怕了,因為他看到了中情局的毒藥竟然將水泥地都腐蝕了。以後,每當他心中閃出要毒害卡斯特羅的
時候,腦子裏就會浮現出水泥地被強烈腐蝕的可怕一幕。於是他就更加不敢下手。還有一點是中情局無法想到的,隨著時間越拖越久,
米勒在與卡斯特羅的親身接觸中慢慢地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對卡斯特羅把自己的一切都獻給古巴人民解放事業的行為深為欽佩。最
後面對中情局的加緊逼迫,米勒選擇了向卡斯特羅自首。卡斯特羅並沒有為難米勒,而且安排到他到一家醫院工作。於是,中情局的第
一次行動就這樣失敗了。
一計不成,又生一計。這次中情局找到了黑社會勢力,企圖通過美國的黑社會同在古巴的黑社會勢力聯合,對卡斯特羅進行暗殺。當
時,美國黑社會活動猖獗,他們經常從事一些暗殺活動,手段十分高超。其中的約翰·羅賽裏是好萊塢黑手黨首領,中情局首先找到了他
和他的同夥。1961年,中情局與芝加哥黑社會頭目經過討價還價,達成一項交易:只要能在1961年5月以前幹掉卡斯特羅,中情局將給他
們15萬美元。據後來披露,黑社會頭目當時只領取了萬美元的報酬。中情局承諾在事成後交付剩余的數目。但是,這些黑社會勢力怎麽
是強大的卡斯特羅的對手,在經過一系列秘密活動遭到失敗後,黑幫也放棄了行動。
毒藥一直被中情局視為謀害卡斯特羅的"法寶"。1961年6月,中情局向特工部門的領導人開出了一系列"可行性"方案。其中包括:用海蜇
毒汁加工過的毒針;被細菌感染過的手帕;加到卡斯特羅喝的茶、咖啡或湯裏的特制藥水。當這些頭號間諜們還在逐一篩選各種方案的
時候,黑手黨又送來一個據說特別有效的致命藥丸。這種藥丸通過他們的渠道被迅速送到了古巴,並準備由一個任職古巴革命政府的人
員在某一時刻實施放毒計劃。然而,不巧的是,此人在前一天被突然"解職"了。
幾次暗殺行動失敗後,中情局開始懷疑卡斯特羅究竟會不會死亡,甚至懷疑他是否同正常人一樣會衰老。因為卡斯特羅身體一直健康
、精力令人驚訝的充沛。當中情局的特工對卡斯特羅的日常活動、飲食習慣進行大量密探和分析後,大失所望,他們沒有發現卡斯特羅
在日夜操勞後仍然精力充沛的原因。不過他們大量的工作沒有白費,其中的一個小的細節使得中情局的專家們有了意外的收獲,卡斯特
羅愛好遊泳和潛水,中情局決定在這個方面做些文章。
中央情報局技術處特地趕制出一種能爆炸的海蚌殼。他們決定將這個特殊的海蚌殼放在海底,當卡斯特羅去那裏遊泳的時候,海蚌殼
將會爆炸。然而,由於實施起來困難太大,最後被放棄了。
還有一個計謀是通過潛水服暗殺卡斯特羅。把剛剛研制出的一種真菌塗在潛水服上,這套衣服經過中央情報局專家的特別處理,它的
內層塗上了肺結核桿菌以及能引起皮膚病的黴菌苗,這種真菌感染後皮膚會慢慢爛掉,最後引發多種疾病而導致死亡。潛水服制造好後
,中情局就想方設法尋找送給卡斯特羅的機會。在想了大量的辦法後,中情局想到了詹姆斯·多諾萬律師。這位律師剛剛與卡斯特羅接觸
過,完成了一筆交易,用美國提供的藥品換回了一千多名"古巴旅"的俘虜。於是中情局認為多諾萬能夠接近卡斯特羅。中情局讓他把這件
致命的潛水服作為"禮物"送給卡斯特羅。可是,最後多諾萬並沒有將有毒的潛水服送給卡斯特羅,而是將自己臨時買的一件潛水衣送給了
他。多諾萬究竟為什麽這麽做,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不過有人猜測說,多諾萬是知道內情的,但是他不想將卡斯特羅害死。還有人說
這位律師並不知內情,他只是認為這件禮品"太輕了",便自作主張在商店裏另買了一套更貴重的潛水服。不管怎麽樣,中情局的計劃又一
次落空了。
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使得中情局十分無奈,但又促使他們加緊了更多方法的研究。有人提出使用人類歷史上最古老但最有效的辦法,那
就是美人計。這時的中情局已經到了任何方法都要一試的地步。於是中情局迅速物色到了一個古巴姑娘,對她進行了秘密的訓練,並給
她起了一個名字"巴蒂"。中情局首先設計巴蒂在古巴文藝界成為明星,來吸引卡斯特羅。巴蒂在剛到古巴不久便取得了相當好的成績。她
迅速結交了大量古巴政府中的要員。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後,巴蒂開始策劃一項暗殺行動。她打算利用卡斯特羅與人民群眾歡度國慶
的機會,在國慶活動上將卡斯特羅殺死。中情局批準了這一行動,並對此期望很高。巴蒂在國慶節前夕開展了大量活動,最後弄到了卡
斯特羅參加國慶活動的具體安排方案,並得知卡斯特羅將在廣場上同人群握手。這便是巴蒂和中情局最好的機會。在人群中,中情局將
安排假裝成記者的特工,當卡斯特羅接近時就可以用手槍將其擊斃,然後借助人群的混亂可以安全逃脫。中情局為此做了周密的安排,
直到他們認為計劃百分之一百會成功。但是,他們沒有想到的是,正是中情局自己的行為,搬起石頭卻砸到了自己的腳。中情局一直在
通過制造古巴旅館、酒店的爆炸等恐怖襲擊來造成古巴國內的動亂,並打進了古巴的經濟支柱——旅遊業。國慶前夕,中情局正好有一
次行動,他們制造了哈瓦那科希巴酒店的大爆炸,總共6死8傷。可是他們萬萬沒有想到,死者中就有巴蒂的弟弟和妹妹。於是巴蒂對中
情局產生了痛恨之情。加之在同卡斯特羅的接觸中,巴蒂也慢慢被其感染,成為她的愛慕對象。最後,在經過了激烈的思想鬥爭後,巴
蒂也向卡斯特羅自首。自首的時候她哭道:"我是美國派來謀殺卡斯特羅的特工。然而,美國人卻殺死了我的弟弟和妹妹。我願意接受任
何處罰。"
在中情局瘋狂地想要置卡斯特羅於死地的過程中,香煙都成為他們借助的武器。當中情局獲知卡斯特羅離不開香煙這一消息時,他們
立即行動起來,將一種劇毒放在香煙裏。同以前一樣,中情局千方百計收買了一個有機會接近卡斯特羅的人。這次行動差點成功,中情
局安排的人如願將香煙帶給了卡斯特羅。可是中情局還是沒有"美夢"成真。原因簡單得可笑,僅僅是因為卡斯特羅不喜歡那個牌子的香煙
。於是計劃再次失敗。
香煙致死的方法失敗後,中情局還在香煙上面做了其他文章。中情局曾企圖在香煙中摻雜某種迷幻藥,讓習慣在演說前吸煙的卡斯特
羅使用,即使不能達到置人於死地的目的,也要讓他神誌不清,胡說八道,當眾出醜。可是計劃仍然失敗。中情局通過香煙暗殺卡斯特
羅的計劃不僅沒有得逞,而且促使卡斯特羅開始戒煙。中情局的人真是哭笑不得。
中情局想盡一切辦法想要除掉卡斯特羅,下面還有幾個比較有趣的"故事",其中是有關古巴最大蘭姆酒廠——"巴卡第公司"的故事。卡
斯特羅組成政權後開始在國內實行公有制,隨後巴卡第公司和所有它的子公司的產業都被收歸國有。這樣使得辛苦經營了大半輩子的公
司老總佩平·波斯奇十分不滿。他積極活動希望能夠為自己的公司留下一條活路,但毫無成果;相反,其他公司卻和古巴領導人妥協取得
了一定保護。於是巴卡第公司就和古巴政府之間的矛盾越來越深。中情局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才找到了"巴卡第公司"。中情局認為巴卡第公
司和卡斯特羅的仇恨是無法化解的,而且該公司在古巴有著強大的人力和物力,是中情局執行消滅卡斯特羅的最佳夥伴。隨後,中情局
開始了和巴卡第公司老總佩平·波斯奇的秘密聯系。令中情局高興的是老總佩平·波斯奇很快就答應了中情局的計劃。最後由中情局在幕後
陰謀策劃,利用佩平·波斯奇提供的資助,並派出美國黑手黨成員充當殺手。中情局要求巴卡第公司拿出15萬美元,用來執行任務。這些
錢正是中情局後來許諾交給黑手黨的那些,而在這15萬美元中,巴卡第公司總裁佩平·波斯奇自己就掏了10萬美元。然而隨著黑社會行動
的失敗,中情局和巴卡第公司的這次陰謀也沒有得逞。
還有一件事更令人吃驚。中情局為了消滅卡斯特羅,竟然還打起了大文豪海明威的主意。這個想法是在海明威的第四任妻子瑪麗·海明
威去古巴後形成的。1961年7月2日,海明威在愛達荷州自殺。瑪麗·海明威決定去海明威在哈瓦那郊區的農場整理海明威的遺物。中情局
知道這一消息後,立即組織人力物力,對瑪麗·海明威的古巴之行進行跟蹤監視。由於他們之前已經獲知卡斯特羅是海明威忠實的讀者,
因此,估計卡斯特羅會很關註瑪麗的到來。果然,卡斯特羅為了表示關心特地送了瑪麗·海明威一大籃水果,尤其讓中情局驚訝的是卡斯
特羅還專程來到農場拜訪。在同瑪麗·海明威的見面中,卡斯特羅顯示了對她的完全信任,沒有帶足夠的安保人員。於是中情局認為這個
女人將是暗殺卡斯特羅的一大法寶。隨後中情局找到了瑪麗,並開始策劃利用海明威的農場來刺殺卡斯特羅。但是,中情局最終沒有采
取這項計劃,原因也無從得知。
還有一件事情,中情局差一點兒就獲得了成功。這次同樣利用的是美人計。而這次的"美人"是馬裏塔,一個卡斯特羅曾經深愛過的女人
。馬裏塔的父親是"柏林"號大型遊船的船長,馬裏塔喜歡和她的父親在大海上旅行。就是在這艘船上馬裏塔第一次見到了卡斯特羅。這一
天卡斯特羅乘坐的遊船剛好拋錨,恰巧"柏林"號正停在附近。於是卡斯特羅便登上了馬裏塔的"柏林"號。
柏林號的船長,也就是馬裏塔的父親自然要設宴招待卡斯特羅,馬裏塔獲得了同卡斯特羅坐在一起的機會。一頓飯之後,馬裏塔已經
深深愛上了卡斯特羅。而卡斯特羅也對同桌的這位漂亮的女孩產生了好感。很快他發現自己喜歡上了馬裏塔。在離別時,卡斯特羅向她
要了電話號碼。在回去後,卡斯特羅一直沒有忘記馬裏塔,於是他給她打了電話並邀請她來哈瓦那。馬裏塔也時常想念著卡斯特羅,於
是很高興地接受了邀請。很快,馬裏塔便被卡斯特羅安排的人員用專機接到了哈瓦那。馬裏塔在那裏同卡斯特羅度過幾個月的時間。據
說她與卡斯特羅深深相愛,馬裏塔曾計劃著同卡斯特羅結婚生子。當馬裏塔回到美國時,她發現她已經有了卡斯特羅的孩子。這樣一個
與卡斯特羅如此密切的女人自然成為中央情報局的目標,苦於無計可施的中情局將馬裏塔作為一個賭註。中情局通過各種辦法最後迫使
馬裏塔接受了任務。當馬裏塔再次前往古巴時,他的箱子裏藏著中情局準備的毒藥,這些藥物將被放進卡斯特羅的牛奶杯子裏。可是中
情局低估了馬裏塔對卡斯特羅的感情,更低估了古巴情報機構的能力。其實卡斯特羅的情報機構早就知道中情局對馬裏塔的所作所為。
在見到馬裏塔的時候,卡斯特羅雙眼正視她,冷靜地問道:"你這次來是否為了殺我?"馬裏塔的回答是:"是的。"因為她根本無法對自己
深愛著的人下毒手。卡斯特羅原諒了她,並如以前一樣愛著她。中情局的再一次失敗使得他們十分惱火,當馬裏塔再次回到美國後受到
中情局的嚴厲懲罰,肉體上的摧殘,精神上的折磨,搞得她幾乎自殺。
卡斯特羅l971年對智利出訪也成了中情局下手的機會。中情局首先想到下手的地方是卡斯特羅所乘坐的汽車。於是,兩個中情局的特工
在卡斯特羅出訪前一天晚上悄悄潛進卡斯特羅車隊的車庫。他們將事先準備好的炸彈安放在幾輛汽車後逃走。可是,當卡斯特羅的車隊
啟動後直到訪問結束,炸彈都沒有爆炸。原因中情局至今也不知。其實是卡斯特羅的保安人員早就算準了中情局將要對卡斯特羅的汽車
下手,於是對車的安全檢查十分謹慎。炸彈早在第二天一清早就被解除。當然中情局沒有把除掉卡斯特羅的希望全部寄托在汽車炸彈上
。同時,他們還安排了兩個化裝成記者的特工,計劃在卡斯特羅演講時假裝成錄像師而對他下毒手。然而,一個小小的"故障"使得行動沒
有開始就被迫結束。原來是一個特工突然肚子疼痛難忍,另一個又無法單獨完成任務,於是計劃取消。在智利之行中卡斯特羅粉碎了中
情局的種種暗害陰謀,以後仍然頻繁地出訪。後來,卡斯特羅出訪委內瑞拉,也險些遭到中情局"毒手"。在出訪前,卡斯特羅已經預料到
中情局不會放過機會來暗殺他,早在出訪前就命令手下同委內瑞拉方面聯系,以保證他的安全問題。於是,在卡斯特羅的保安人員和委
內瑞拉人員的共同檢查中,發現了大量的秘密武器被安置在會議附近,而且在海岸找到了一艘小艇,並在小艇上抓到了四個人。在後來
的審問中,四個人都承認是反古巴集團組織的暗殺卡斯特羅的行動。卡斯特羅又從中情局那裏死裏逃生。
卡斯特羅一次又一次地逃脫了中情局的暗害,其中有的是因為中情局的失誤,有的是因為卡斯特羅的機警,有的是因為運氣,有的是
命運。總之,卡斯特羅仍然活著,而且仍然是古巴的領導人,這讓中情局臉面何存?卡斯特羅曾風趣地說道:"今天我還活著,但過錯不
在我,而在美國中央情報局······"更讓中情局難堪的是,在哈瓦那有一個博物館,裏面全都是卡斯特羅怎樣遭各方力量暗害的內容,其中
有很大部分都是中情局失敗的行動。據古巴有關單位統計,中情局一共向卡斯特羅發動了600次以上的暗害行動。最後是中情局給了卡斯
特羅一個"冠軍"的稱號,那就是受到暗殺次數最多的人。
第五部分 卡紮菲(又譯卡達菲、格達費)的利比亞
固執頑強的卡紮非
誰是卡紮菲?
前面我們提到了古巴的"大胡子"卡斯特羅與中情局之間的角鬥,其實還有一個人也是像卡斯特羅一樣令中情局一提及到就怒氣沖天卻無
可奈何,他就是利比亞的卡紮菲。
1942年,奧馬爾·穆阿邁爾·卡紮菲在利比亞南部費贊沙漠地區的一座羊毛制成的帳篷裏出生。童年時期的卡紮菲經常幫助父親種地和放
牧,從小就養成了勤勞簡樸和吃苦耐勞的性格。卡紮菲是家裏惟一的兒子,備受父母的器重。為了讓他能出人頭地,他們賣掉了駱駝和
牛羊供卡紮菲讀書。卡紮菲青年時代深受埃及革命領導人納賽爾的影響,信奉阿拉伯主義,擁有復興阿拉伯民族的雄心壯誌。他們仇視
猶太復國主義及其西方支持者,對大部分阿拉伯國家領導人貪圖石油利益、缺少反對西方勇氣而無所作為深惡痛絕。1956年,英、法和
以色列發動了侵略戰爭,企圖奪回納賽爾已經宣布收歸國有的蘇伊士運河。這一行徑深深震動了卡紮菲,他不顧當局的阻撓,帶領同學
舉行罷課,聲援埃及人民的正義鬥爭。中學畢業後,1961年,卡紮菲在班加西大學攻讀歷史。1963年,卡紮菲實現了多年的夢想,進入
班加西軍事學院學習。1965年畢業,被授予少尉軍銜。第二年,他在英國桑赫斯特軍事學院受訓,回國後任信號兵團上尉代理副官。
1969年,卡紮菲秘密成立了"自由軍官組織"。同年9月1日以卡紮菲為首的"自由軍官組織"推翻伊德裏斯王朝,成立阿拉伯利比亞共和國。9
月5日,哈桑王儲發表聲明:放棄對王位的一切權力,支持新政權。"九·一"革命不發一槍、不流一滴血而取得成功。
卡紮菲在成為利比亞國家領導人後仍然過著簡樸的生活。卡紮菲是一個虔誠的穆斯林,他執政後在利比亞提出恢復伊斯蘭教的"純潔性"
的口號。利比亞原是酒的出口國,但他頒布法令禁止釀酒和出售一切烈性飲料。說起卡紮菲禁酒,還有一段故事。1969年的一天,他帶
著許多秘密傳單乘車從的黎波裏返回班加西,途中翻車出了車禍,幸好沒有人受傷。一個前來幫忙的工人感慨地說:"是萬惡的酒造成了
這次事故。"革命成功後,卡紮菲不僅自己不飲酒,也禁止釀造酒。
卡紮菲出身遊牧民族,尊崇部族社會的自然公平,他反對奢侈豪華。他本人生活十分簡單,一不抽煙,二不喝酒,也不飲其他高級飲
料,僅喜歡喝礦泉水和駝奶。他喜歡住帳篷而不喜歡住豪華宅邸,喜歡騎駱駝而不喜歡坐高級轎車。卡紮菲的妻子和兒女一直住在的黎
波裏的軍營裏。他在帳篷裏辦公和會見外賓。1989年,他到南斯拉夫出席不結盟首腦會議,就住在自己帶去的帳篷裏。革命成功後,他
的父親在首都貧民的窩棚裏住了很長一段時間。卡紮菲說,等所有的人都有了適當的住房,他父親才有像樣的住所。無論任何場合,卡
紮菲總是身著同一顏色的服裝,有時是白衣、白褲、白鞋、白頭巾、白手套,外披一件鑲著金邊的白色鬥篷;有時是黃色哢嘰布軍服,
戴同樣顏色的頭巾,在十幾名保鏢的護衛下出場。卡紮菲的飲食十分簡單,早餐是面包和駝奶。午餐多為烤牛肉或燒牛排,外加利比亞
湯。
第五部分 "卡紮菲曾是我們的朋友"
別看中情局把卡紮菲看成眼中釘,其實美國與卡紮菲曾是"老朋友"。美國當年對利比亞產生極大的興趣,原因便是那裏豐富的能源儲備
。利比亞是北非重要的石油生產國,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十分豐富,石油探明儲量為450億∼500億桶,天然氣探明儲量達12890億立方米。
但是利比亞一直是英國人的勢力範圍,美國要想進入這個地區並得到那些寶貴的石油便遇到了困難。正當這個時候,卡紮菲出現在美國
中情局的視野中。當年卡紮菲領導"自由軍官組織"想要發動政變,推翻當時英國人扶持下的政權。中情局認為這是一個機會,並且向白宮
報告說,如果美國此時向卡紮菲表示友好並提供幫助,那麽他很有可能將英國人的勢力趕出利比亞,那麽以後的利比亞將會是美國的兄
弟,而且是一個有著大量石油的小兄弟。白宮批準了這一計劃並要求有效的執行。就這樣,中情局和卡紮菲就秘密進行了親密接觸。當
時在卡紮菲看來,中情局的到來將成為他政變成功的關鍵因素,因此他與中情局的合作十分愉快。
卡紮菲是聰明的,他不僅得到了中情局大量的物資支援,而且利用中情局獲得了大量的情報。事實證明中情局向卡紮菲提供的情報十
分重要。根據中情局的情報,卡紮菲成功地逮捕了正在出席宴會的國王警察部隊的高級將領,順利占領了電臺和其他要害部門。最後,
他領導的"自由軍官組織"發動的政變取得了成功。這時候,中情局十分滿意,他們基本上可以肯定地看到了不久後一個親美的利比亞政府
,將要向他們曾給予的幫助表示感謝。但是中情局的如意算盤落空了。卡紮菲剛剛上臺沒多久,就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這些政策讓中
情局和美國傷透了心。卡紮菲上臺的第二年,就斷然宣布收回美國在利比亞的惠勒斯空軍基地,使美國失去了與蘇聯在地中海地區角逐
的前哨陣地。再過兩年,卡紮菲又迫使美軍撤出利比亞。卡紮菲在把美國作為頭號敵人的同時,積極發展同蘇聯的關系。中情局自然惱
羞成怒,自己辛辛苦苦煮熟的鴨子,快要吃到嘴裏的時候卻飛走了。卡紮菲的"忘恩負義"使中情局將他確定為"該死"的敵人。從此,卡紮
菲和美國就結下了仇恨,而且越結越深。
第五部分 幹掉卡紮菲!
1970年6月,當卡紮菲宣布收回美國的惠勒斯空軍基地後,美國中央情報局秘密和利比亞反對派勾結在一起,一連6次派遣刺客暗殺卡
紮菲。雖然每次都以失敗而告終,但他們並不善罷幹休,於當年9月1日利比亞建國一周年的慶典上,又準備第7次暗殺卡紮菲。
這次中情局選擇的殺手是一個美麗的女人,她叫莎菲娥。中情局命令莎菲娥在利比亞國慶的慶典上找機會幹掉卡紮菲。在之前,莎菲
娥早已根據中情局的指示潛入利比亞,並在那裏建立一個秘密的行動小組。莎菲娥在利比亞國慶閱兵的那天喬裝成一個負責現場的急救
護士。當天,慶典開始後,卡紮菲正在檢閱臺閱兵。莎菲娥找準機會突然沖上檢閱臺,擠到卡紮菲的身邊,這時她離卡紮菲已經很近了
,近得足夠使卡紮菲無法躲開她的子彈。可是她在那一剎那竟然猶豫了。原來在利比亞執行任務的這段時間,她每天都在關註和研究卡
紮菲。漸漸地,她無法阻止自己愛上了這個利比亞的英雄。當她如此接近心中愛慕的人時,當英俊健壯的卡紮菲如此接近她的時候,她
怎麽會下得了手呢。這時卡紮菲的警衛沖上來抓住了她,並把她關了起來。
閱兵儀式結束後,卡紮菲親自提審莎菲娥。當一個美麗而倔強的女人出現在卡紮菲的面前,並得知這就是差點兒使自己喪命的人時,
卡紮菲竟對莎菲娥產生了憐憫之心。他發現自己無法把眼睛從這個女人身上移開。
審問開始了,"你為什麽要暗殺我?""我是中情局的特工,我的任務就是殺你。"卡紮菲又問道,"那你為什麽沒有下手?"話出口後,卡紮
菲直視著莎菲娥的眼睛,目光嚴肅但又似乎有著什麽異樣的東西。"因為······因為······因為我愛上了你,就這麽簡單!"莎菲娥起先還有些
不知如何回答,但後來她決定實話實說。卡紮菲沒有再說什麽。
當中情局得知莎菲娥的行動失敗並被捕後,他們估計莎菲娥生存的可能性不大,卡紮菲一定會處死她來警告中情局。但是一星期後傳
來的消息讓中情局大吃一驚,刺殺卡紮菲的女刺客莎菲娥和這位國家元首正式結為夫妻。中情局辛辛苦苦計劃的行動又一次失敗了,而
且這次失敗得如此丟人。不僅自己的刺客成了卡紮菲的妻子,而且這次行動的有關人員都在隨後被卡紮菲一網打盡。真是"賠了夫人又折
兵"。
中情局前7次的暗殺行動都以失敗而告終,但是中情局上下並沒有就此放棄,反而要置卡紮菲於死地的願望更加迫切。對卡紮菲的第8
次謀殺便計劃出臺。這次中情局可是瘋狂出擊。這時的中情局已經是凱西的中情局,他是美國新總統裏根任命的。裏根對卡紮菲向來是
很強硬的。於是當凱西找到裏根時,裏根向他表示,為了能夠成功地幹掉利比亞卡紮菲,總統將會支持中情局的任何行動。凱西於是策
劃了世界上最大的一起謀殺事件。1986年4月15日淩晨2點,多架美國戰機飛臨利比亞首都的黎波裏城上空。一刻鐘後,美國飛機扔下了
500磅激光制導的炸彈和2000磅重型炸彈,然後揚長而去。頃刻,利比亞首都的黎波裏和第二大城市班加西,許多建築被炸塌,100多名
無辜的居民遭到嚴重傷亡,其中還有外國人。但是令凱西十分無奈的是卡紮菲本人幸免於難,只是頭部被輕輕擦傷;他的妻子莎菲娥被
砸傷,3歲和4歲的兒子都受了重傷,經醫院搶救,總算脫險。但是卡紮菲惟一的最小養女,卻被慘忍地炸死,她的生命才剛剛走過15個
月。
對於中情局一次又一次的謀殺,卡紮菲能夠死裏逃生,可謂是奇跡。但是卡紮菲並不是任人宰割的,他要讓中情局知道卡紮菲不是好
惹的。
就在凱西策劃的空襲後沒多久,卡紮菲到埃塞俄比亞的一次出訪時講道,"我要對付裏根,就像他對付我那樣"。這一消息被中情局在埃
塞俄比亞政府裏的內線得知,並迅速地通報給了凱西。在隨後的秘密竊聽中,中情局還發現卡紮菲的目標不僅包括總統裏根,還包括中
情局的官員。這下可使得中情局上下一片恐慌,凱西和中情局都認為,卡紮菲是個"瘋子",他什麽事情都可能做得出來。於是每個中情局
的高級官員在那段時間都誠惶誠恐,甚至有些人專門為自己配備了保安措施,更有甚者還為自己的家人擔心,給他們也配備了保安措施
。雖然事後證明卡紮菲並沒有采取具體的行動,可是這的確使得中情局大捏了一把汗。
自卡紮菲取得利比亞的最高領導權以來,盡管西方世界對他和他的國家進行了形形色色的孤立、威脅、制裁,乃至進行暗殺和轟炸,
卡紮菲卻一直安然無恙地繼續著他的統治。他像是一棵國際政壇的另類"常青樹",幾十年來一直頑強地生長在北非的大沙漠裏。
值得玩味的是,不知從何時開始,被阿拉伯同胞們譽為非洲"雄獅"的卡紮菲開始主動向西方世界搖起了"橄欖枝",相應地,歐美列強對
利比亞的立場也開始軟化——許多征兆似乎都在預示著,西方列強有可能將利比亞從"流氓國家"的黑名單上劃掉!
2004年3月底,英國首相布萊爾首當其沖,做出了一項令西方世界咋舌的事來:他不顧國內外反對派的強烈批評和抗議,毅然對利比亞
進行了一次意義重大的正式訪問。卡紮菲也熱情地把會談地點定在了自己位於沙漠中的貝督因帳篷裏。此後,卡紮菲在許多場合的言論
——甚至包括批評朝鮮私自發展核武器和薩達姆獨裁政治的言論——也都越來越讓西方列強感覺到,這塊昔日的最難啃的硬骨頭似乎變
得親西方了。
無論如何,利比亞人的貝督因英雄——卡紮菲上校的神奇與怪異又給CIA那榮耀與恥辱並行不悖的歷史上添上了尷尬的一筆。
卡紮菲已於2011年的歐美聯軍對利比亞作戰行動中被反對派武裝殺死,他的政權也隨即宣布垮臺。他為何被殺死而不是先被審判?是
不是因為他掌握了太多歐美與其秘密合作的資料?這一點,或許只有未來才能解析了。
第五部分 海底奪寶:打撈蘇聯核潛艇
又一次失敗的行動:雖然花費巨資打撈蘇聯核潛艇的行動收到了預期的成果,但是掃尾工作的失敗讓這一成果遜色不少。
蘇聯核潛艇為何沈入海底
中情局自成立以來通過秘密行動獲得了大大小小成百上千的戰利品。到底有多少戰利品誰也數不過來,可是什麽是中情局獲得的最大
戰利品卻是無可爭議的,那就是中情局秘密打撈出來的蘇聯的核潛艇。而且為了打撈這個龐然大物,中情局投入了大量的美元,並成為
世界上開支最大的一次秘密行動。
574號核潛艇屬於蘇聯遠東海軍。它一直是蘇聯人十分放心並委以重任的重要潛艇。因為在574號上的官兵和船員可以說都是蘇聯海軍
中經驗最為豐富、能力最強的一支隊伍。可是誰會想到正是這艘潛艇和這支"令人放心"的隊伍最後一起沈沒在太平洋的深處。後來證明,
正是由於蘇聯遠東艦隊對574號過於"放心",加上艇上的官兵船員一個個向來驕傲自滿,以至於粗心大意造成悲劇。1968年2月24日那天,
蘇聯高層作出了一個突然的決定,要求遠東艦隊執行一次出航任務。遠東艦隊的負責人當時就表示,將要派574號執行任務。這時有人提
出了反對,理由是時間太倉促,而且574號全艦有一半的人正在休假當中,突然之間讓他們執行任務風險太大。然而,這個珍貴的意見沒
有被采納,因為所有人都盲目相信,574號不會出事。
於是第二天淩晨,574號核潛艇悄悄離開了遠東軍港,向太平洋開去。此時,574號就像一個突然從睡夢中被強迫叫醒的人,然後讓他
馬上出發。由於根本沒有時間將正在各地休假的人員召集,當574號開始出發時,船上只有一半的人。而且,其他各項傳統的準備也都沒
有做完。那麽,574號出事便是情理之中了。
當蘇聯海軍指揮部連續兩天同574號失去聯系的時候,他們開始驚慌了。但是,他們寧可相信是船上的通訊設備被暴風雨損壞,也不願
認為574號可能已經出事。然而,又一個兩天過去後,蘇聯遠東海軍不得不無奈地接受這個事實,574號失事。這令蘇聯高層十分不安。
不僅僅因為核潛艇和船員的損失,更為擔心的方面是來自蘇聯的對手——美國。因為在574號上有著美國中情局一直想要的東西,蘇聯的
核武器和潛艇技術。於是,蘇聯海軍接到命令,盡一切努力要在中情局找到失事的潛艇之前找到它。蘇聯海軍馬上展開了一場大規模的
緊急搜索行動。他們出動了大量的搜尋船隊進行不分晝夜的搜查海上,同時,也派出了偵察機進行空中查找。一天好幾次交替的搜查行
動,接連好幾天過去了,仍然沒有一點兒關於574號的消息。於是蘇聯人不得不承認一件事,蘇聯永遠不會找到574號了。他們此時惟一
希望的就是中情局也不要找到574號。
第五部分 "光輝考察號"暗渡陳倉
然而,蘇聯人在太平洋上大規模的活動早已引起了美國中情局的註意。此時的中情局局長是赫爾姆斯。他馬上命令中情局發動在蘇聯
的間諜系統了解蘇聯人行動的情況。同時,赫爾姆斯要求美國的太平洋海上監聽系統加強監聽。果然,中情局的努力沒有白費。1968年3
月的一天,夏威夷的美軍海軍監聽站給中情局一個特殊的報告,他們在監聽中收到了"不同尋常"的信號。赫爾姆斯得到消息後十分高興,
於是馬上組織中情局對這個信號進行研究。研究結果著實讓赫爾姆斯和中情局大吃一驚。研究小組呈給赫爾姆斯的報告表明,在太平洋
上的信號很可能是一艘龐大的潛艇。赫爾姆斯思考了片刻,隨後,他決定把這個報告立即呈交總統。尼克松在看過後也同樣是大吃一驚
。片刻過後,總統嚴肅地向赫爾姆斯作出指示,立即查明海下的東西是什麽。"它可能對我們美國十分有用",尼克松最後補充了這樣一句
話。接到命令後,赫爾姆斯和中情局立即展開工作,經過近兩個月的大量搜查,照相,分析。最後中情局確定,海中16000英尺的下面有
一艘沈沒的核潛艇,蘇聯的核潛艇。這一結論也得到了中情局安置在蘇聯的特工的確認。
於是,報告再一次呈送到總統手裏。尼克松認真聽完赫爾姆斯的解釋後,只問了他一個問題,"我們有沒有能力把它撈上來?"赫爾姆斯
當然想過這個問題。他搖搖頭說:"不知道,不過依靠我們的財力和技術,應該有可能。""那麽好的,我們就把它撈上來,上面的東西對我
們來說太有用了。"
此後,中情局開始和美國海軍高層領導討論如何打撈這艘蘇聯潛艇。赫爾姆斯明白一個問題,那就是千萬不能讓蘇聯人知道,因為蘇
聯人不會輕易地讓美國人打撈上他們的核潛艇,從而獲得蘇聯的核技術和潛艇技術等重要的秘密資料。於是,在和尼克松商量後,中情
局決定將這一消息保密,連同美國國會和新聞界一起,全都要高度保密。中情局和海軍經過多次開會討論研究,最終制定出了一個循序
漸進的行動方案。
中情局當然知道不能由自己明目張膽地去打撈,他們必須找到一個掩護。這件事難不倒赫爾姆斯。因為他認識一個人,這個人正是合
適人選。被赫爾姆斯看中的這個人是霍華德·休斯,他擁有上億的家產。同時他的公司涉及到采掘海底礦務資源。當赫爾姆斯找到這個富
翁的時候,霍華德·休斯表示了強烈的興趣。
於是,中情局決定,由霍華德·休斯的公司進行對太平洋的海下礦物資源開采,同時為中情局打撈蘇聯的核潛艇。這項任務被命名為"傑
尼弗行動",中情局估計當任務完成後,大概要花掉億美元。
首先,打撈蘇聯核潛艇計劃的第一步是要建造一艘打撈船。當然這艘打撈船絕不是一般的打撈船。這個任務自然交給了霍華德·休斯,
他自己剛好有多個造船公司。為了掩人耳目,打撈船被分成許多部分,分別在不同的造船公司制造,當都造好後,才統一安裝。同時,
霍華德·休斯對外宣布,這只是一艘海上石油勘探船。僅僅造這艘打撈船,霍華德·休斯公司和中情局就花費了兩年時間,最後一艘36000
噸級的大船造好了,這艘船被命名為"光輝考察號"。船上還配備了特制的能夠起重800噸的209英尺的起重機。
兩年時間裏,中情局為了轉移公眾的註意力,利用各種渠道,積極散布休斯將用這艘船去開發海底礦物的消息,掩蓋該船的真正用途
。1972年,在尼克松的批準下,赫爾姆斯終於親見了"光輝考察號"開始出航。但是這次出航並不是直接去打撈潛艇,而是首先要掩人耳目
去進行海底礦物勘察工作。當"光輝考察號"於兩年後再次出航時,這時已經沒有人會懷疑它不是一艘用於石油勘探的船只了,但此時,"
光輝考察號"真正地開始了它的使命。"傑尼弗行動"進入了實質性階段。
同年夏天,"光輝考察號"在核潛艇6年前失事的地方開始了打撈行動。"光輝考察號"將一個特別工作船緩慢地放入水中。這艘工作船有幾
十個機械抓,可以從各個方位緊緊抓住潛艇。工作船費了好長時間終於將潛艇穩穩地抓住。在一切準備完成後,"光輝考察號"啟動了起重
機,574號潛艇緩緩地隨著工作船的上升而浮起。這個過程相當緩慢,潛艇逐漸地升向海面。然而就在還差5000英尺的時候,潛艇的船身
由於經受不住海水的巨大壓力而突然斷裂,變成兩截。盡管"光輝考察號"立即收緊機械抓,可是只能抓住船的一半,另一半又沈入了大海
。最後,"光輝考察號"打撈上來了574號的船尾,只占整個潛艇的三分之一。在這三分之一的船身中,中情局如願地獲得了蘇聯潛艇裏的
核導彈以及相應設備。同時,在打撈上來的船裏還有6具574號船員的屍體。其中一具屍體的手中有一個重要的報告記錄,是關於蘇聯海
軍核系統的操作方式。可以說,中情局在這次"傑尼弗行動"中收獲相當豐富。
由於想獲得仍然在海裏的蘇聯潛艇的有關情報,赫爾姆斯和中情局想繼續進行打撈行動,但此時尼克松認為這種冒險行動有可能使美
蘇關系惡化,於是沒有立即同意中情局的請求。然而,赫爾姆斯沒有放棄,再三向總統勸說。
第五部分 "傑尼弗行動"文件被盜
但是,就在這個時候,出現了一件意外的事件,使得赫爾姆斯的最後希望破滅了。這次意外的事件是一次偷盜事件,而被盜竊的對象
是參與"傑尼弗行動"的霍華德·休斯的公司,公司丟失了大量的現金和貴重物品。最讓中情局不安的是"傑尼弗行動"的秘密文件丟失了,其
中包括休斯關於打撈蘇聯潛艇的親筆記錄。
中情局立即動員全局,一定要在消息散布到大眾之前將有關記錄找到並銷毀。但是最終秘密還是被公開了。很快,美國的各大報紙和
新聞媒體對中情局秘密打撈蘇聯核潛艇進行報道。其實,中情局早已對此情況作過估計,他們最終覺得隱藏不是最好的解決方案。況且"
傑尼弗行動"中美國得到的是成功,不是失敗。於是,中情局主動向媒體公布了整個打撈的過程。
然而出乎中情局預料的是,蘇聯並沒有對中情局秘密打撈核潛艇一事進行更多譴責。於是,中情局再次考慮要不要繼續進行潛艇的打
撈。最後,中情局的打撈計劃沒有被執行,蘇聯574號核潛艇的另一部分至今仍躺在太平洋的海底。值得一提的是,中情局將打撈出來的
蘇聯士兵的屍體都隆重地安葬了。
1975年2月,《洛杉磯時報》在頭版以醒目標題"情報機關撈起一艘蘇聯潛艇"報道了事情經過。中情局見潛艇打撈事件已經暴露,便幹
脆對"傑尼弗行動"計劃做了詳盡的介紹,並宣布找到了70名船員的屍體,安葬儀式用俄、英文進行,整個過程還被拍成了電影。由於蘇聯
政府的反應不強烈,美國方面還決定進一步打撈,新的行動代號為"鬥牛士"計劃,但這一計劃至今尚未實施。
包括建造"光輝考察號"的費用在內,"傑尼弗行動"總計花費了億美元,從費用這個角度來看,"傑尼弗行動"是世界間諜史上一項開支最大
的秘密行動。但是由於裝有導彈艙和密碼艙的部分沒有被打撈出來,而這部分正是中情局最想得到的部分,因此為了獲取蘇聯潛艇的全
部密碼與指揮示意圖等不可多得的情報,中情局認為應該繼續進行打撈行動。然而,此時美國高層中的一些人認為這種冒險行動有可能
使美蘇關系惡化,反對繼續進行打撈。就在兩派意見爭執不下的時候,這一秘密行動的內情終於被無孔不入的美國記者獲悉並通過媒體
予以曝光。在"傑尼弗行動"被公開後,蘇聯政府一直希望獲得574號遇難潛艇的消息。
1990年1月,蘇聯方面要求美國提供打撈潛艇的詳細材料,包括發現的遇難人數、海葬地點等。據分析,當時蘇方之所以提出這樣的要
求,可能是計劃自己動手打撈剩下的潛艇殘骸。但是,隨著1991年蘇聯的解體,蘇聯的打撈計劃最終也不了了之。"傑尼弗行動"從某種意
義上可以說是美國對蘇聯挑起的一場間諜戰,表面上看是美國贏得了這場戰役的勝利,實際上從最終結果看,美國花費億美元代價進行
的這場行動並未取得預期的效果。
第六部分 切·格瓦拉(又譯哲·古華拉)之死
切格瓦拉被俘虜後接受審訊的照片
"上路吧,同志們!"
終於等來了夢寐以求的消息。
接到報告的一剎那,菲力克斯·羅得里格斯跳了起來。一切終於要結束了。從中央情報局的蘭利總部來到玻利維亞南部的山峽,所有長時間的周密的策劃與部署,都是為了他,為了找到他——那個"紅色羅賓漢"。現在,感謝上帝。
玻利維亞人約圭恩·詹蒂諾上校已經迫不及待地向直升機的方向走過去。羅得里格斯不以為意地聳聳肩,跟了上去,天曉得,那個人已經讓他們的神經緊張太久了。
直升機停在格蘭德河附近的一片曠野上,兩個人跳下飛機,急急地向最近的一個村莊——拉依格拉村走去。
他們被引到村裏一所破舊的小學校,他們要找的人被單獨關在一間小教室裏。看守的士兵報告說,從他昨天被押到這裏來,已經有好幾位長官來過這裏了。
詹蒂諾上校要求羅得里格斯再確認一下犯人的身份,他點點頭,在來玻利維亞以前,他不知道看了多少關於那個人的資料,包括各種各樣的照片,那張臉他已經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
在南美特有的刺目的陽光下,兩個全副武裝的政府軍士押出一個人,在破舊的墻邊立定。他身材高大,雙肩很疲憊地垂下去,穿一件已經退色的綠色舊衣衫,上面還有點點暗紅色的痕跡。他的頭發蓬蓬的,像一堆亂草,臉龐瘦削,胡須濃密,臉色蒼白發黃,眼窩深深地陷了進去。
羅得里格斯第一眼就確認了,就是他,傳說中的"紅色羅賓漢","共產主義的堂吉訶德",一度可攪得中情局拉丁美洲處不得安寧的人。
他就是切·格瓦拉。
這是1967年10月9日。
1934年,格瓦拉出生在阿根廷羅薩里奧市的一個貴族家庭。他從小酷愛讀書,尤其喜歡西班牙文學巨著《堂吉訶德》。當兄弟姐妹都嘲笑堂吉訶德的荒唐滑稽時,他堅持,堂吉訶德身上有一種罕見的英雄色彩和理想主義。他以堂吉訶德自比,夢想著跋足遠遊,做挑戰風車和雄師的英雄。不過格瓦拉沒有想到,日後他自己也被人們稱作"共產主義的堂吉訶德"。
格瓦拉出生不久就患上哮喘病,但是他從不安分,率性和冒險的家族傳統在他的身上得到最充分的發揚。他喜歡騎著沒有馬鐙的馬在田野裏狂奔,雖然經常因為這個咳嗽得喘不過氣來。他也喜歡橄欖球,自命為"勇士",在場上經常橫沖直撞,頭破血流也不在乎,只是往往不得不在激烈處停下來,捂著郁悶的胸口,向守在場邊的父親求救,"爸爸,快給我打一針吧。"哮喘使他一生飽受折磨,在遊擊生涯中要遭受比常人更大的痛苦,也使他的性格中養成了一種憂郁的習慣,很早就開始思考關於生和死的問題。
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國立大學醫學系學習的青年格瓦拉才華橫溢,熱情、叛逆,身材挺拔,面容俊朗,他很快就與當地的名門閨秀奇奇娜相戀了。一條平坦大道本可以就此順利打開。就在此時,他開始了一次改變人生的旅行。
1951年,格瓦拉和朋友阿爾貝托·格拉納多騎著一輛破舊的摩托車,打算周遊拉丁美洲的一些主要國家。在途中,他看到了窮人的苦難與痛苦,眼界被現實的殘酷大大開闊,他開始思考這個世界的不公。他們帶著同情給沿途的麻風病人看病,也接受這些人最無私的幫助。在離開伊基托斯的時候,那裏的麻風病人用樹枝為他們紮了一個木筏,上面搭了一個小木棚,送他們從亞馬遜河漂流而下。麻風病人執意派出一個代表團,在碼頭唱著歌為他們送別。格瓦拉心中充滿感動,他的心也離這些人越來越近。
拉美之行使格瓦拉的思想悄然發生變化,他在日記中寫道:"我已下定決心和人民共患難……我將用我的全部熱血,去實現無產者全力追求的未來。"
大學畢業後,他告別母親,執意第二次遠行,同時舍棄的,還有他和奇奇娜美麗的戀情,他一生中最愛的姑娘。
"一個戰士出發了!"格瓦拉這樣高聲喊著,跳上鳴笛的火車。
第六部分 失蹤的風雲人物
1954年6月,危地馬拉的首都一片混亂,美國的轟炸機不定時地扔下幾顆炸彈,反動分子聚集在總統府前抗議,到處是慌亂逃亡的人群······"埃內斯托·格瓦拉,一個20多歲的阿根廷醫生,焦慮地看著這一切,徒勞地想組織人民在首都進行防衛。他不知道該怎樣防衛,也不知道用什麼防衛······"
這是愛德華多·加萊西諾在《火的記憶》中描寫的一幕。
格瓦拉來到危地馬拉已經一年多了,親眼目睹了從端倪到爭吵再到轟炸和戰爭,這一政變的全部過程。他支持阿本斯總統,希望這位敢於對抗美國的領袖帶領人民成功地捍衛自己的國家。不過他越來越遺憾地看到政府根本沒有想到把熱情的愛國的人民組織成一支有力的隊伍。很快,軍隊叛變,阿本斯政府垮台。
一天,阿根廷駐危地馬拉使館的一位朋友秘密地找到格瓦拉,命令他趕快離開:"我得到消息,在將被處極刑的騷動分子名單中,有一名阿根廷人,就是你。你必須立刻跟我走,否則性命難保。"
格瓦拉躲在使館裏逃過一劫。
格瓦拉後來在總結這段經歷時指出,面對美國的敵對和幹預,拉丁美洲的革命必須摒棄溫情主義,建立屬於自己的革命軍隊,堅持鬥爭。
格瓦拉逃到墨西哥尋求政治避難。在那裏,他結識了古巴革命者勞爾·卡斯特羅,後者介紹他認識自己的哥哥菲德爾·卡斯特羅。共同的信仰、革命意誌以及卡斯特羅的個人領袖魅力,他們一見如故。格瓦拉決定隨卡斯特羅投入到轟轟烈烈的古巴革命事業中。1956年11月25日,格瓦拉作為卡斯特羅率領的82名起義者中的一員,乘"格拉瑪"號遊艇遠征古巴。在兩年多的時間裏,他們並肩戰鬥,最終推翻了巴蒂斯塔的獨裁政權。
新成立的革命政權征收了美國和古巴大莊園主的土地,並將外國和古巴的所有企業收歸國有。這個正走上一條紅色道路的鄰居令美國極為憤怒,也絕不容忍。1961年1月,美國斷絕與古巴的外交關系。中央情報局接到指令,不惜一切代價推翻卡斯特羅政權,不過他們策劃的"冥王星計劃"很快就失敗了。
中央情報局剛剛在"豬灣事件"上栽了個大跟頭,新的情報很快傳來。在一次公開的演說上,卡斯特羅斷言,古巴式的社會主義革命將在整個拉丁美洲迅速傳播。古巴第三把手、有名的遊擊專家切·格瓦拉,正秘密走訪拉美的一些國家,和當地的地下遊擊隊秘密接觸,意在策動新的革命。
中情局拉丁美洲處再度忙亂起來。赫爾姆斯任命菲茨傑拉德領導拉美處,加強對古巴和其他拉美國家的行動力度。拉美處工作人員的工作量驟然間增加了不少,時刻有大量的情報需要分析;專家被派去一些國家幫助訓練反暴動部隊;加大對那些反共政權和軍事組織的扶植;駐南美各國的情報分站也被要求提供更詳盡、更準確的情報,尤其是切·格瓦拉秘密走訪過的那些國家。當然,還要"盯緊格瓦拉"。
切·格瓦拉此時已是古巴政權的第三把手,他先後被任命為國家銀行行長、工業部部長、古巴社會主義革命統一黨政治局委員和書記處書記。他出訪世界各國,參加聯合國大會,風度翩翩,成為世界新聞追逐的焦點。他瀟灑不羈的個性,公認的正直無私的品質,使他在世界上有不少的崇拜和擁戴者。他的名字在西方的報刊上頻頻出現,人們叫他"紅色羅賓漢"和"共產主義的堂吉訶德"。然而,就在這時,他突然從政壇神秘地消失了。
1965年3月,格瓦拉在工業部做了一次演講,這是他最後一次公開露面。從那以後,在多個重要場合,都沒有看到他的蹤影。
全世界都註意到了這個細節——切·格瓦拉少校神秘失蹤。
1965年10月,在古巴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成立大會上,卡斯特羅宣讀了一封出人意料的信。信是格瓦拉寫的,他在信中要求辭去全部黨政職務,放棄古巴國籍。他終生熱愛古巴和偉大的古巴人民。但是現在,他必須告別。"世界的另外一些地方需要我去獻出我微薄的力量"。
格瓦拉去了哪裏?所有的人都在問。
中央情報局發出秘密指令,盡快找到切·格瓦拉!
第六部分 "紅色羅賓漢"的靈歌
1966年11月,在玻利維亞拉巴斯機場,一名30多歲的烏拉圭商人遞過自己的證件,等待檢查。他有一頭光亮的短發和修剪得極為整齊的胡子,面孔和善,帶著微笑。
護照經過了好幾個人的審查,最後是一名年輕的工作人員。他很仔細地對著這位商人看了看護照,微微一笑,還給他,做了一個通過的手勢。
中年商人有禮貌地向他點了一下頭,徑直離開。
中央情報局駐拉巴斯站很快得到一份緊急情報,切·格瓦拉喬裝進入玻利維亞,他的身份是烏拉圭商人拉蒙·貝尼特斯。
精巧的假護照沒能瞞過中情局特工的眼睛。當格瓦拉微笑著踏上玻利維亞的土地,他沒有想到,羅賓漢的悲劇,從此刻就開始了。
格瓦拉希望在拉美大陸上刮起新的革命的風暴。為此,他放棄了在古巴的一切,率領31名遊擊隊員,來到玻利維亞南部,靠近阿根廷的尼阿卡瓦索地區。那裏盡是峽谷和山林,便於隱藏,可攻可守,適合開展遊擊戰。
格瓦拉率領隊員們在事先買下的一個農場裏安紮下來,開始訓練。可是,這支奇怪的隊伍很快就被一雙泛著精光的眼睛盯上了。他就是當地的農民西羅·阿加尼亞拉斯。阿加尼亞拉斯以為這些人是偷偷來做古柯堿生意的,他想盯著他們,合適的時候從中間撈點小財。他在密林裏時時偷窺隊伍的行動,有時候還派獵狗去。他的舉動打亂了遊擊隊的部署,為避免暴露,格瓦拉和隊友不得不撤往在附近挖的山洞。那些洞原本是用來儲藏給養的。他們在那裏周圍搭起茅草屋,做了幾個土竈。
1967年2月,格瓦拉率領27名隊員向格蘭德河北部移動,偵察當地的情況,也借機與沿途的農民建立聯系,擴大隊伍。但是情況非常糟糕。農民們要麼冷漠地對待這些陌生人,要麼對他們充滿敵意。他們的行蹤被報告給當局,奸細借著投靠之名混進了隊伍······還未成熟的隊伍已是危機四伏。
此時,中央情報局已經完全確認切·格瓦拉在玻利維亞活動,這一消息被正式呈報給白宮。約翰遜總統親自召開會議,就此事進行討論。軍方主張出動正規軍隊進入玻利維亞,一舉消滅格瓦拉的遊擊隊。中央情報局對此堅決反對。赫爾姆斯認為,遊擊隊目前的勢力並不強大,不需要動用正規美軍,中情局完全可以通過秘密幫助玻利維亞政府解決這一問題。而且,當時越南戰場正是膠著狀態,國內的反戰情緒高漲,不適合貿然出兵。約翰遜采納了赫爾姆斯的建議,授權中央情報局統一指揮對格瓦拉的秘密行動,必要時可動用駐巴拿馬運河區的美軍軍事情報機構和特種機動部隊。
中央情報局成立了以威廉·斯克爾準將為首的特別行動小組,經驗豐富的反遊擊戰專家拉爾夫·謝爾頓少校全權指揮前線所有具體行動。近20名特工人員和遊擊戰專家,以及50名美軍特種士兵分批抵達玻利維亞,與中情局駐拉巴斯站會合。站長就是美國駐玻利維亞大使館的武官愛德華·福克斯上校。
謝爾頓少校很快開始在拉巴斯郊區的一座軍營裏對100多名玻利維亞特種部隊士兵進行強化訓練,教他們反遊擊戰的戰術技巧。不久,又在聖克魯斯的北部地區建立了另一個訓練中心,分批培訓2000多名臨時抽調的玻利維亞官兵。同時,中央情報局為玻軍配備了偵察機、武裝直升機等大量先進的軍事裝備。每一個玻軍官兵的手上都有格瓦拉和他的遊擊隊員的照片。
在尼阿卡瓦索地區,中情局的特工更加活躍地偵察遊擊隊的情況,偵察飛機不停地在尤羅山峽的上空盤旋,各條重要道路被封鎖,包圍圈越來越小,軍隊越來越逼近格瓦拉的位置······
遊擊隊已經陷入了難以擺脫的困境。格瓦拉也帶領大家打過幾次勝仗,但那些都無關緊要,而且每一次都使當局加強了當地的戒嚴和追剿力度。食物供應完全被切斷,隊員們嚴重喪失信心,古巴人和玻利維亞人之間開始鬧矛盾,開小差的人也越來越多。格瓦拉自己的哮喘病也發作了,他強忍痛苦,仍然以樂觀和穩重的語氣鼓舞大家。
4月下旬,格瓦拉將隊伍分成兩支。古巴人華金率領17人作後衛隊,他自己率領12人作先行隊,已經嚴重不足的戰鬥力量再度被削弱。這兩支隊伍分向南北而行,從此以後再也沒有重聚過。
8月上旬,政府軍在3個山洞裏繳獲了遊擊隊僅存的藥品、食物、武器和電台,同時還有有關城市聯絡網的文件。政府軍由此找到了遊擊隊在城市的聯系人洛約拉·古斯曼,從她家裏搜出大量重要的材料。城市裏的地下組織和同情者被一網打盡。格瓦拉的隊伍徹底被隔絕了。
兩支隊伍重新會合也許是遊擊隊生存下來的惟一希望,但它們之間沒有任何聯絡渠道,完全不知道對方的情況。事實上,它們曾一度向中間方向靠攏,但誰也不知道對方目前的動向。8月30日,在農民哈羅斯的告密下,華金一行10人在渡河時,遭到政府軍的襲擊。河水沒入胸口,隊員們沒有任何還擊能力,最終全軍覆沒。他們的屍體後來被運到巴列格蘭德,公開展出,作為軍方勝利的標誌。
第六部分 "上帝永遠相信你"
1967年10月7日深夜,在寧靜茂密的尤羅峽谷谷底,悄悄行進著一支10來個人的隊伍。他們一個個衣衫襤褸,瘦削而疲憊,背著背包,扛著步槍,在樹枝密布的谷底裏小心地行進,努力不發出任何聲響。
然而,在某個地方,一雙眼睛發現了這支奇怪的隊伍。這是一個老實巴交的農民,他今天在外面做活晚了,到現在還沒有回家,沒想到看到這樣一幕。這些人,應該就是前段時間到他們村子裏說那些奇怪的話的人吧?他立即想到,政府軍關於與遊擊隊勾結和知情不報將招致殺身之禍的警告。
他很快地跑回家,打發兒子去最近的駐軍地報信。
駐軍司令普拉多上尉立刻組織人馬封鎖了尤羅峽谷的出口,搶占高地······
格瓦拉和隊員們不知道這些,他們還在走,不停地走,在夜色的掩護下盡快逃出重圍。一個多月來,他們沒有一次好好地歇歇。到處都是敵人,他們不停地戰鬥,左突右擋,傷亡慘重。現在,他們只能夜晚行進,白天就地隱藏。突圍,似乎越來越是奢望了。走在隊伍中間的格瓦拉有一種不好的預感。
10月8日淩晨,遊擊隊已經到達了峽谷的一個高處,應該停下來就地隱蔽了。突然,一個隊員指著下面,"他們來了!"
透過樹木的空隙,可以看見正在移動的玻軍士兵的身影。格瓦拉迅速想到,現在只有兩條路可走了,撤回峽谷深處,或者就地隱蔽,堅持到天黑再突圍。他往下按了按手,示意大家都找地方隱蔽下來。
空中有一架直升機在盤旋,格瓦拉知道,美國人正在搜索他們的蹤影。他只能做手勢,示意大家警惕,不要被發現。
下午1點,開始傳來吆喝的聲音,還有零星的槍聲。格瓦拉知道,政府軍開始進攻了,隱蔽已經不可能,惟一可能逃走的路線就是格蘭德河。6名隊員誌願留下來擔任火力掩護,格瓦拉率領剩下的人沖下峽谷,直撲格蘭德河。戰鬥很快打響了,格瓦拉恰好沖進了峽谷出口處的包圍圈。在火力十足的掃射下,遊擊隊員很快被分割開來。政府軍從各處包抄上去,中情局的軍事顧問在現場指揮進攻。
在掩護一名高度近視又負傷的戰友時,一顆子彈擊中了格瓦拉的右腿。很快,他的手槍被打壞了。戰友威利一手提槍,一手拖著他拼命地往山上爬。但是上面也傳來了政府軍的聲音:"放下武器,舉起手來!"格瓦拉大聲地喊道:"不要開槍,我是切·格瓦拉!對你們來說,活著的我比死去的我更值錢。"士兵們圍了上來。
士兵們沒有給格瓦拉上綁,兩個人攙著他,從山上走下去。格瓦拉負傷的小腿很不靈便,沿路都是血跡。威利則被綁在一副擔架上,士兵們把他抬了下去。普拉多不敢怠慢,他親自監督手下,把格瓦拉和別的俘虜押到附近的拉依格拉村的一所小學校裏。格瓦拉被單獨關在一間教室裏。在這個過程中,他一直很平靜,拒絕回答任何問題。
抓獲格瓦拉的消息被迅速報告上去。前線突擊營指揮官安德雷斯·塞爾尼奇上校高興極了,他興沖沖地趕了去,一路喝得大醉。他在格瓦拉面前胡言亂語,指手畫腳,要對他進行審訊。格瓦拉猛然撲了過來,重重地打了他一巴掌。塞爾尼奇惱羞成怒,他開始瘋狂地毆打格瓦拉,拳頭、耳光、皮鞋像雨點一樣落到格瓦拉身上······
10月9日清晨,不少軍界頭目乘直升機趕了過來,他們試圖審訊格瓦拉,但是一無所獲。武裝部隊總司令奧萬多將軍讓中情局特工羅得里格斯問他,"此刻,你在想什麼?"
"我在想,革命是永垂不朽的。"
"還有什麼?"
"我在想,你們將在什麼時候、什麼情況下被我們的人槍斃,統統都槍斃!"
所有的人都退出了教室。
上午10點,直升機送來了執行槍決的命令,命令是巴利恩托斯總統和奧萬多將軍共同簽署的。
在關於如何處置格瓦拉的問題上,玻利維亞政府有過考慮。當時玻利維亞已經取消了死刑,而在國內無法找到一個絕對安全的地方來關押格瓦拉這樣的要犯。公開審判是不可能的,大名鼎鼎的格瓦拉一定會得到相當多的支持。美國人提出把他關到關塔納摩,但玻利維亞政府不同意,此舉會讓人懷疑兩國沆瀣一氣。最後,他們決定就地處決切·格瓦拉,對外宣布他死於戰鬥。
沒有人跳出來自願執行命令,士兵們用抽簽的辦法決定由誰動手。馬里奧·德蘭少尉抽中了,在拿槍之前,他灌了好幾大杯白蘭地。
格瓦拉被帶了出來,他平靜地站在那裏,帶著一種不屑的神情看著對面的槍口,"開槍啊,你不過是殺一個人!"
槍響了,德蘭奉命不得向格瓦拉的頭部開槍,於是他對著格瓦拉的胸部以下連續打了9發子彈,幾乎打爛了他的腹部。格瓦拉痛苦地呻吟和抽搐了很長時間,最後,另一名軍官掏出手槍,向他的胸部補射了一槍,他才死去。自始至終,中央情報局的特工都在一邊監督著。在場沒有一個人說話,氣氛仿佛凝固了。
政府軍的發言人迅速向外界宣布切·格瓦拉戰死的消息。格瓦拉的遺體當天下午被空運到巴利格蘭德醫院,檢查、沖洗和整容。另一名中情局的特工負責全權調度。
格瓦拉的頭和雙手被鋸了下來,秘密運走。中央情報局把他的頭顱和日記原件帶回了美國,將雙手和日記復印件留在玻利維亞。直到1970年,玻利維亞前內政部長阿格達斯冒著極大的危險,將格瓦拉的日記復印件、雙手及面膜先後交給了古巴。
切·格瓦拉被殺害時,拉依格拉村附近有一位神父,當他聽說格瓦拉被關在拉依格拉村,他立即找了一匹馬趕往那裏。他只想對格瓦拉說一句話:"上帝一直相信著您。"然而在半路上,他就聽說格瓦拉已經被殺害了。他還是堅持趕到了那個已經不成樣子的小學校教室現場,默默擦去地面上的血跡,並虔誠地說:"上帝永遠相信您,切·格瓦拉。"
切·格瓦拉已死,但是他的名字卻一直沒有被人們忘記,他幾乎完美的個人品質不僅贏得了人民的愛戴,也獲得了敵人的尊敬。在今天的世界,仍有不少青年視他為偶像,處處可見關於他的紀念品。
在那時,切·格瓦拉成了一種文化——誕生於20世紀60年代的顛覆傳統的搖滾文化——的偉大象征與建構性符號,而就在搖滾文化誕生的前夜,另一種意義上的、同時也更讓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們感到窒息與死亡氣息的戰爭——冷戰也在頑固地繼續進行著。
核戰爭的陰影揮之不去。所以,看似歇斯底裏的搖滾樂正是對未來可能發生的緊張戰爭狀態的模擬與揭示,人們時刻處於緊張備戰狀態的心靈需要舒解和緩沖,需要救贖和信仰!人們發現傳統的宗教祈禱不足以表達對戰爭和殘酷政治的反抗與顛覆,於是選擇了莊嚴激烈的搖滾文化,選擇了主張在全世界範圍內開展革命的切·格瓦拉。
切·格瓦拉的革命行動,對於20世紀60年代的西方青年們來說,是最重大搖滾事件之一,他是所有搖滾文化信徒的先驅和精神領袖。格瓦拉的被俘與遇害,則使得西方青年最終把他推上神壇。
人們一直記得,格瓦拉在被捕的時候,身邊都還攜帶著的那首詩——
基督,
我愛你,
並非因你自一顆明星降臨,
而是因為你向我揭示:
人有熱血,淚水,痛苦,鑰匙,工具,
去打開緊鎖著的光明之門。
是的,
你指點我們說,
人是上帝······
第六部分 古柯堿的罪惡
南美毒販最放心的保護傘
一手策劃了"9·11事件"的本·拉登恐怖勢力恰恰是美國政府與CIA一手培植出來的。
1996年8月,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一份報紙《聖何塞信使報》,在非頭版的位置,以連載的形式,分三次刊登了一篇題為《黑暗聯盟》的報道,撰稿者是記者加里·韋布。
韋布以熟練的筆端向美國人揭發了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秘密:有證據表明,美國最大的情報機構、美國人民安全的衛士、法律與正義的捍衛者——中央情報局——涉嫌參與一個規模巨大的販毒網絡,並且在某種程度上操控著這一黑暗的聯盟。
韋布的敘述和10年前的伊朗門事件有關。人們當然不會忘記那件轟動一時的政治醜聞,也記得中情局在整件事情中所從事的不光彩的行為:將和伊朗軍火交易的錢偷偷用於支持尼加拉瓜的反政府軍。雖然已經有很多人開始從另一個角度來理解凱西對尼加拉瓜的做法,並認為它是有效和必要的,但是,中情局無視法律和國會的做法仍然不能為大眾所接受。韋布對人們說,在尼加拉瓜問題上,中央情報局做出過更不能為人接受的事,那就是販毒,至少是控制和組織。
20世紀80年代,為了幹掉"危險的"又"討厭的"眼中釘——尼加拉瓜的桑地諾政權,凱西領導下的中央情報局可謂費盡心思,又花錢,又出力。後來,國會通過了一項修正法案,禁止"動用資金去推翻尼加拉瓜政府"。但是中情局的行動並沒有就此停止下來,它瞞著國會,仍然四處出擊。可是,由於之前國會撥下的2400多萬美元逐漸告罄,中情局在行動的時候越來越捉襟見肘。為了改變這一現狀,只好另尋財路。
有里根總統和麥克法蘭撐腰,凱西先向沙特借到了一部分錢,很快又用光了。後來從以色列那裏弄了一部分。再後來開始轉移對伊朗出售武器的利潤。但是這些都不是長遠之計,也不夠充足和穩定,要使在尼加拉瓜的行動支撐下去,就得盡可能更多地尋找別的途徑。
是誰最先提出了古柯堿這條路子已經不得而知,但可以想像的是,中情局的人對這個名詞和主意一點也不陌生。
關於古柯堿,中情局反毒品處有不少翔實的資料。在中南美洲很多國家,長著一株株綠色的古柯樹,橢圓翠綠的葉子,黃白色的小花。古柯堿就是從這些葉子中提煉出的一種毒品。
中南美洲盛產古柯樹,連帶著,古柯堿的生意也比較源遠流長。見多識廣的中央情報局知道,在毒品中,古柯堿的價格算是低的。尤其是中南美這樣大量的產量,如果以低價銷售,絕對不愁找不著買家,而且,"這其中的利潤將是足夠豐厚的"。韋布這樣寫道。
中央情報局開始在中南美的一些國家,如哥倫比亞等,種植和制造古柯堿,"幾乎具有專業水準"。一些軍用飛機被派去給尼加拉瓜反政
府軍送物資和軍火,它們在回程的時候就把這些價格極其低廉的"貨物"捎回美國。
中情局有足夠的毒販子線人,現在正好派上用場。被選中的有布蘭東和孟尼西斯等人,因為他們都是"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裝"的外圍分子
。中央情報局將古柯堿交給他們,他們則將其批發給洛杉磯的大毒梟羅斯。羅斯再向黑人社區,尤其是那些黑人青少年聚集的社區分銷
。低廉的價格使這種毒品大受歡迎。大量的古柯堿在黑人社區傾銷,吸食的人越來越多,為了搶爭毒品而集體鬥毆,甚至幫派槍戰的事
也屢見不鮮。與此同時,中情局對尼加拉瓜反政府軍的支持得以繼續堅持。
韋布在文章中寫道,從1982年到1986年,這一黑暗的販毒聯盟在洛杉磯社區買掉的古柯堿,有好幾噸。這是令人震撼和恐怖的。
韋布在文中堅持,他的這一消息來源是可靠的、真實的。因為相當一部分線索就是這個事件的直接當事人、大毒販子羅斯提供的。
此時的羅斯對中央情報局充滿了怨恨。中情局後來在洛杉磯等多個地區采取了嚴厲的"掃毒"措施,羅斯被布蘭東檢舉,被判終身監禁。
他認為這是中情局設下的圈套,因為這時在尼加拉瓜的行動已經結束,對中情局來說,羅斯不但再沒有用處,而且是一個極其危險的人
物,因為他隨時有可能將這件事曝光。羅斯最有力的理由之一就是,布蘭東不但沒事,而且居然成了美國緝毒局的成員,被派往尼加拉
瓜。
韋布就是從監獄中的羅斯那裏知道了關於這個事情的最初一部分線索。他窮追不舍,尋訪了多人,挖掘了不少機密文件,最終"證明了
這個黑暗聯盟的存在"。
韋布的報道像是一個重磅炸彈,轟動了整個美國,這個一向對種族問題極為敏感的國家。一些議員嚴厲指責,政府機構居然在社區裏
販毒,無視法律、道德和正義。好幾家報刊上登載諸如《政府如何對黑人社區裏的古柯堿做交代》的文章,要求政府公開說明。《聖何
塞信使報》就這一報道召開座談會,會場熙熙攘攘,政界人士、媒體、普通民眾把整個會議大廳擠得水泄不通。
全美所有的黑人社區都沸騰起來。大批黑人集結在中央情報局門口抗議示威,蘭利大院門口一片混亂。警察逮捕了其中一些激動分子
,結果群情更加激憤。中央情報局成為眾矢之的。
中情局極為惱怒,稱自己一直致力於打擊毒品,每年耗費大量的精力,很多優秀的工作人員為此做出了巨大犧牲,成就顯著。
中情局的講話不能平息眾怒,畢竟它的名聲一向不太好,做事神神秘秘,在歷史上也不是沒有幹過類似的事情。50年代末,在東南亞
的泰國、老撾一帶,中情局就曾經從法國人手中搶過那裏的鴉片生意,組織"苗族武裝",接管那一帶的毒品走私活動,從中獲利、洗錢等
。在人們眼裏,它完全有可能幹"古柯堿"這種事。
事情愈演愈烈,政府面臨巨大的壓力。加州一名眾議員要求情報委員會對這一事件進行調查和取證,眾議院也將此案提交程序委員會
,準備立案調查。
"古柯堿事件"在美國掀起的轟動一度不亞於伊朗門事件。不過,在各種冗長的程序過後,此事最終還是大事化小,不了了之。但是,人
們對中情局在這一問題上的不信任和懷疑仍然持續了很長時間,有些甚至到今天還沒有結束。
"古柯堿事件"後不久,就有人暴出另外一件事情。在90年代初,爆發了好幾起警察涉嫌與毒販勾結,從中貪汙、洗錢的醜聞。在辦案過
程中,一位律師發現一名中央情報局官員也牽涉其中,並向法庭提出了相關的證據。但是法官找了個理由將這一部分案情歸檔,並告之
不得公開。"古柯堿事件"爆發後,律師去尋找該檔案,但發現所有的證據與文件已經全部失蹤。
第六部分 作繭自縛的中情局
一名遭到美軍追擊的塔利班士兵。在後"9·11"時代,任何勢力只要與"恐怖主義"沾邊,都會成為美國的敵人——即使是他們曾經支持過
的塔利班政權也不例外。
對於"古柯堿事件"以及這些相關的指控,中央情報局一直不予認同。相反,它堅持自己是與毒品作鬥爭的正義衛士。
平心而論,中央情報局在打擊毒品的問題上確實作出過極大的努力。毒品走私在美國邊境極為猖獗,每年有大量的毒品通過各種渠道
流入境內,成為對美國社會一項極為嚴重的危害。因此,美國一直不遺余力地打擊毒品,中央情報局是執行這一任務的重要機構。
1989年,中央情報局成立了一個專門的反毒品中心,專門搜集有關毒品走私的情報,偵察種植罌粟、古柯樹等可制作毒品的植物的地
點,查找那些加工毒品的實驗室,並借助衛星跟蹤深海裏的毒品走私船,在必要的時候也從事秘密行動。1994年,這個部門進一步擴大
,成為反犯罪和毒品中心,時刻監控世界上的毒品走私和集團犯罪活動。
中情局每年都與國外警方開展一定合作,開展跨國掃毒活動,包括情報共享,配合抓捕毒犯等。從1995年開始,美國與拉美國家合作
,開展空中緝毒項目,主要內容是攔截或阻擊那些運毒的飛機,以阻止毒品半成品從秘魯運到哥倫比亞、經過進一步加工後走私到美國
。這一行動由中情局全權負責,包括訓練飛行員,搜集相關情報等。這個項目一直以來進展順利,直到一件意外事故發生。
2001年4月,秘魯空軍戰鬥機將美國一架輕型飛機當做是偷運毒品的飛機,當即擊落,結果這架飛機是一個美國傳教士的,這是一次誤
傷。其結果是一名無辜的婦女和孩子死亡。這件事在美國引發了極大的抗議和不滿,人們紛紛指責秘魯。但是秘魯空軍發言人辯解說,
那架飛機的位置是中央情報局告知的,而且,在秘魯戰鬥機對那架飛機實施攔截之前,美國緝毒署的專機已經對它進行過攔截。也就是
說,美國緝毒署的飛機事發時也在附近空域,並且與秘魯空軍戰機進行過協調,從一定意義上說,是秘美兩國飛機共同擊落了那架小飛
機。這樣一來,批評的矛頭又指向了中情局。國務院對此事進行調查,最後認定,負責空中緝毒行動的中央情報局沒有對參加行動人員
進行足夠嚴格的訓練,情報判斷不準確,是導致失誤的主要原因。中情局遭到了不少批評,相關人士也被重罰。
2004年,美國國務院有意將此項目重新恢復。但是中情局不想再惹這個麻煩,寧可把這筆生意轉交給對手國務院。局長特內特明確表示
,中情局不想插手此項目。
9·11以後,美國在全球範圍內開展反恐戰爭,而恐怖主義和毒品走私之間總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美國因此加大了在整個世界防範和
打擊毒品的力度,中央情報局在這方面的工作也相應加大。在哥倫比亞,美國斥資30億美元,中央情報局派出了不少精幹的專家和特工
,幫助掃除可卡因犯罪團夥。
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在美國主導的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結束以後,這兩個地區局勢極不穩定,殘余的武裝力量為了生存和活動需
要,做起了大筆的毒品生意。毒品生產和運輸大大加劇,吸食毒品的人數越來越多,毒品走私日益猖獗,阿富汗幾乎已經發展成為新的
毒品生產基地。人們認為,這和美國,尤其中央情報局沒有采取有力措施來根治當地的毒品犯罪活動有關。更有一種說法,認為阿富汗
地區的毒品販賣與中央情報局有直接關系。
2004年8月,西班牙《起義報》刊登了一篇文章,指稱塔利班政權被推翻以後,阿富汗地區種植罌粟和鴉片貿易的數量大大增加,這個
國家已經成為世界上的鴉片生產和販運大國。然而,這一切都是在美國中央情報局的控制下發生的。
文章稱,中央情報局直接控制著阿富汗販運海洛因的通道,美國官員接受販毒集團的賄賂,保護罌粟生產者的利益。早在冷戰時候,
出於對抗蘇聯的需要,美國就庇護著這一地區的販毒活動,並拿從控制毒品中得到的錢資助冷戰後中亞地區以及巴爾幹地區的反政府武
裝,也用來資助本·拉登的基地組織。
作者喬蘇多夫斯基和奧特羅最後總結說,在阿富汗,"毒品經濟"是受中央情報局保護的。
這一報道對中央情報局產生了極為惡劣的影響,也令其極為憤怒,雖然沒有公開辯解,但有官員私下指責這一報道"不負責任"。但是,
無論如何,從"古柯堿事件"到這一報道,中情局要想改變在人們心目中的惡劣形象,必須拿出更多的實際行動來證明自己。
第六部分 失陷伊朗門
"隼"式地對空導彈。CIA試圖以軍火交易來賺取支持危地馬拉政變的活動經費,這一出格舉動震驚了整個美國。
掮客中情局
1986年10月27日,黎巴嫩貝魯特西區《帆船》周刊主編的辦公室,哈桑·薩蔔利驚訝地從一堆雜誌中擡起頭來,發現面前站著兩位不速
之客。他一眼看出這是兩個伊朗人。
來客要求關好門窗,確保保密,緊接著,他們向薩蔔利透露了一個驚人的消息: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麥克法蘭在今年5月曾秘密訪問
德黑蘭,並在下榻飯店同伊朗外交部和議會官員們舉行會談,答允向伊朗提供武器,以換取伊朗促成囚禁在黎巴嫩的美國人質獲釋。
薩蔔利以一個新聞人的敏感迅速地意識到這條消息將引起多大的震動,但是他不能不對消息的可靠性表示懷疑。伊朗人表示,必要的
話,他們可以把薩蔔利介紹給知情的伊朗有關人士。
薩蔔利毫不猶豫地接受了這一提議,他預感到這一消息將在權力鬥爭已達白熱化程度的伊朗國內掀起一場軒然大波,這也正是這兩位
不速之客的目的。此時他還沒有完全意識到,這一消息刊出後將在美國刮起怎樣的旋風。
薩蔔利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稿件的編寫,在付印前夕,他收到了真主黨的綁架恐嚇信。家人和下屬都反對采用這條消息,以免遭生命
危險。薩蔔利意識到,這一報道可能會導致他家毀人亡。可是作為一名記者,這條獨家消息的披露很可能是他職業生涯中最大的收獲。
經過再三考慮和爭論,《帆船》周刊決定在11月3日刊出這條消息,但不是作為頭條新聞,而是以談話的形式,放在不重要的位置上。
1986年11月3日清晨,像往常一樣漫不經心地翻閱著《帆船》周刊的人們突然間看到了這條難以置信的消息。文章還提到,目前,已有
數架C130運輸機已從菲律賓的美軍基地順利抵達伊朗。
在貝魯特,甚至整個黎巴嫩,一向不太引人註目的《帆船》周刊一躍成為最暢銷的雜誌,萬冊很快便銷售一空,要求加印的電話絡繹
不絕。薩蔔利和他的周刊成為中東地區最耀眼的新聞明星。
4日晚,伊朗議長拉夫桑賈尼對這一消息公開予以證實。他表示,麥克法蘭是帶著4名助手,持著愛爾蘭假護照,扮裝成機組人員乘飛
機到伊朗的,並帶來了里根總統給伊朗領導人的兩樣禮物。一件是里根總統簽了名的一本《聖經》,簽上名的那一頁,說的是各種不同
宗教的信徒要和睦相處。另一件是做成鑰匙形狀的蛋糕,意味著打開美伊大門的鑰匙。
拉夫桑賈尼說,按照霍梅尼指示,伊朗沒有理會他們,把他們關在飯店裏,5天後就驅逐出境了。
《帆船》周刊和拉夫桑賈尼的講話在整個世界引起了震動。西方所有的媒體都以極大的篇幅報道了這一消息。也許是巧合,1986年11
月4日正是美國駐德黑蘭大使館被占領、使館人員被扣作人質7周年的紀念日。憤怒的國會、認為自身權限被侵犯的國務院,以及感覺被
欺瞞了的新聞界,紛紛對這個事件發表各種指責,一時間沸沸揚揚,不可收拾。深涉其中的國家安全委員會和中央情報局成為被指責和
追蹤的焦點。
1985年8月,以色列通過有關渠道向白宮提出一項建議:由自己將美制"陶"式反坦克導彈運往伊朗,美國則補充相應的庫存量;作為回
報,伊朗將促成被囚禁在黎巴嫩的美國人質獲釋。對已經被人質問題搞得焦頭爛額的美國來說,這一提議來得正是時候。
在此前一年多的時間裏,西方國家駐黎巴嫩的外交人員、記者、教師······幾乎各種身份的西方公民紛紛被綁架,其中有7名美國人。為
解救人質,美國試圖通過敘利亞同綁架人質的伊斯蘭聖戰者組織接觸,因為該組織的活動範圍由敘利亞控制。該組織要求美國幫助釋放
被關押在以色列、法國和科威特等地的黎巴嫩戰俘,否則沒得商量。這個條件是美國難以接受的,因此這條渠道就停滯下來。聖戰者組
織出於報復,在1985年下半年處決了一名人質。美國後來得到情報,伊朗的伊斯蘭解放運動對這個組織有真正的控制權。於是美國開始
派中間人暗地試探伊朗的反應。伊朗在與伊拉克持續了長達6年的戰爭後,消耗過大,迫切需要補充軍備和先進武器,也開始發出願意與
美國就某些問題進行接觸和談判的信號。以色列的提議,無疑是與伊朗有關方面有過通氣。
白宮就這一問題召開國家安全委員會會議,參加會議的有總統里根、副總統布什、國務卿舒爾茨、國防部部長溫伯格、中央情報局局長凱西、財政部部長里甘、國家安全事務助理麥克法蘭及其助手波因德克斯特。
眾人意見各異。舒爾茨和溫伯格認為,和恐怖主義打交道將使美國處於一種被訛詐的位置,伊朗隨時可以將公開此內幕作為籌碼,與美國談判。麥克法蘭則認為,同伊朗接觸不僅可以給人質獲釋帶來希望,而且還可以打開霍梅尼之後與伊朗建立關系的大門。凱西對後者的看法大加贊成。
會議最後,勉強達成了共識。里根簽署了書面指示,授權中央情報局向伊朗出售武器,並向伊朗提供兩伊戰場的情報。這時中情局正
在向伊拉克提供情報。舒爾茨和溫伯格對這與伊朗打交道的做法仍然持有異議,但是在行動上沒怎麼堅決反對。此舉關系重大,必須嚴
格保密。這件事最後落到了麥克法蘭頭上。國家安全委員會的諾斯中校則被指定為這次交易行動的負責人。
美伊之間的最初接觸是間接會談,以色列充當中間人,和伊朗談好條件,再和美國談。後來,諾斯開始與伊朗的代表直接會晤。伊朗
允諾,一旦美國交付一定數目的武器,就會有一名美國人質獲釋。
1985年8月到9月,以色列向伊朗出售了508枚"陶"式反坦克導彈。9月14日,第一名美國人質本傑明·韋爾獲釋。
1986年7月2日,一架滿載軍用物資的巨型運輸機抵達德黑蘭。26日,第二名美國人質勞倫斯·詹科在黎巴嫩獲釋。
10月7日,一艘丹麥貨輪從埃拉特港裝上26箱由以色列生產的、用於維修美制坦克和大炮的零部件,木箱上刷著"黎巴嫩家禽"字樣,運
往伊朗阿巴斯港。11月2日,第三名美國人質獲釋。
美國向伊朗提供的武器包括作戰飛機、坦克、雷達、"陶"式反坦克導彈和"隼"式地對空導彈等。這批軍火是中央情報局從五角大樓手中
低價購買來的,經以色列轉運到伊朗。武器的實際價格在1200萬美元左右,賣給伊朗人的時候翻了好幾番,達到3000萬美元。伊朗人發
現這個問題後非常憤怒,在人質問題上給美國制造了不少麻煩。
中央情報局向五角大樓購買武器的經費是要經過國會批準的。為逃避這一程序,凱西讓退役空軍少將迪克·西科德,出面開辦了一個假
公司,為中情局做掩護。這個公司作為以色列的代理人,向美國購買武器,然後將武器賣給伊朗。賣武器得來的3000萬美元,除五角大
樓收下1200萬美元外,剩下的被拿來援助尼加拉瓜的反政府武裝。同樣,由西科德開辦的"南方航空公司"向尼邊境空投物資。因為國會在
兩年前就通過法案,禁止中情局拿錢支持尼加拉瓜的軍事行動。在里根的支持下,凱西繞開國會,秘密地組織和指揮這一幕後行動。他
知道,伊朗一直以來是支持尼加拉瓜政府的,現在拿從伊朗人那裏賺來的錢,去援助尼加拉瓜反政府力量,真是再好不過了。
美伊秘密武器交易成功,是與以色列的努力分不開的。後者除了居中斡旋,牽線搭橋,還充當非常出色的運輸大隊。
1986年10月,西科德手下的一架飛機在尼加拉瓜被政府軍擊落,飛行員被捕,凱西知道這下壞了。為防止事情敗露,牽扯出更多的人
和秘密,他指示諾斯迅速地銷毀有關的秘密文件和記錄。其中有一本總賬,上面記錄有援助尼反政府軍和其他秘密行動的資金流動情況
。還有一些有關武器交易款項的賬目,被同時清理了。
細節中難免出現的問題,加上伊朗內部的權力鬥爭,致使這個驚天密聞在1986年11月借《帆船》雜誌暴露於世。美國人感到前所未有
的難堪。國會指責政府無視法律;國務院認為國家安全委員會和中央情報局插手外交事務,是對自己權限的侵犯;新聞界窮追不舍,要
求白宮給"被欺瞞的公眾"一個說法。輿論的猛烈抨擊完全不亞於當年的水門事件,凡涉及其中的人物個個成為被追蹤的焦點。舒爾茨和溫
伯格表示"自己一貫持嚴厲反對的立場"。諾斯、麥克法蘭和波因德克斯特相繼辭職,但是還是沒能擺脫各種質詢、追問和指責。麥克法蘭
不堪逼迫,吞下安眠藥企圖自殺,幸而被搶救過來。凱西在中情局內部也遭遇了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和反對,苦不堪言。
里根對事情發展到眼前這個狀況一度非常惱怒,在接受《時代》的采訪時,批評記者將這個事情"鬧到不負責的地步"。經過反復商議,
為避免重蹈尼克松的覆轍,里根還是決定采取主動,公布有關這一事件的基本過程。11月25日,他批準成立了一個以前參議員約翰·托爾為組長的總統特別調查委員會,專門調查"伊朗門"事件。
托爾委員會經過3個月的調查,對包括里根及許多高級政府官員在內的50多人進行了調查詢問,最後寫成一份厚達282頁的報告。報告稱總統默許和支持了用武器換人質的行動,瞞過了國會,也沒有探討這一做法在政治、外交和法律上的妥當。其結論是,總統要對國家安全委員會的行動及其後果負責。對於將售給伊朗武器所得款項轉移給尼加拉瓜反政府軍一事,里根說他並不知曉。
第六部分 里根總統也演不好的戲
伊朗門事件使里根的聲望降到了上任以來的最低點。
凱西的日子好過不到哪裏去。新聞界對中央情報局的不法勾當又多了一條控訴,本來就和凱西關系不好的國會這回算是逮著了機會,
不停地嚷嚷要中情局給一個交代。而在中情局內部,早就有一批人對凱西不滿,現在也紛紛站出來指責局長的做法。
特別調查委員會的調查對凱西更為不利。委員會從國家安全委員會的電腦中查到了一些資料,證明凱西與諾斯進行過多次談話,麥克
法蘭伊朗之行的助手有中央情報局人員,中情局涉嫌參加轉移武器款項收入、包括接受伊朗支付的金額,以及向尼加拉瓜反政府力量轉
賬等等。此時"伊朗門事件"的中心人物要麼辭職,要麼自殺,處在鋒線的只有凱西一人了,幾乎所有的視線都集中在他身上。調查人員不
斷追問,要求凱西對中央情報局在此事中的作為做一個說明。
作為美國最大情報機構的首領,凱西當然不會隨便就範,尤其是在波因德克斯特和諾斯都拒絕回答問題的當口。他使勁地把事情往外推,說自己對此不知情。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對於尼加拉瓜反政府軍從何處得到資助,中央情報局毫無知情","我不知道諾斯在幹些什麼"。
在當時,中央情報局的絕大多數人表示不知道此事的內情。調查委員會認為這是可能的,凱西參與了出謀劃策的過程,但同時他也盡可能使中央情報局更少地介入其中,知道的人更是越少越好。
1986年12月15日,在預定去參院作證的前兩天,凱西在辦公室裏接受常規健康檢查,突然暈倒在地,被緊急送進醫院,隨即被診斷得了腦癌。3天後他做了手術,但一直未能完全恢復知覺,由蓋茨代為主持局裏的事務。他的下屬、同事和朋友都不知道,在此之前,他早已患上前列腺癌。
1987年2月26日,托爾委員會發表報告,強烈批評凱西在"伊朗門事件"中的所作所為,指出他不僅參與對此事的謀劃,而且一手指揮諾斯轉移款項,是這一事件中極為關鍵的一個人物。由於缺乏有力證據,報告中措辭模糊,充滿了"看起來"、"可能是"等字樣。報告要求,凱西說出他所知道的東西。
5月6日,正值國會就"伊朗門事件"舉行公開聽證會,74歲的凱西因為癌癥在長島醫院病逝,把更多的秘密也一起帶走了。
1987年5月1日至8月3日,美國國會調查委員會舉行聯合聽證會,聽取諾斯、麥克法蘭、波因德克斯特、西科德等10多位重要當事人的證詞,重要的場次都實行現場直播,使全美國的公眾都能看到。
當事人道出了事情的詳細過程和一些鮮為人知的內幕,但是很多關鍵性的材料缺失,在調查過程中還發現一些偽造的假文件,再加上凱西已死,一些關鍵處仍然充滿了謎團,到最後也沒能夠說清楚。最後的結果是,諾斯、波因德克斯特和死去的凱西承擔了主要責任,白宮和更多的人得以解脫出來。
調查委員會總結說,"伊朗門事件"、"充滿欺騙、口是心非,漠視法律"。
聯邦陪審團向諾斯、波因德克斯特等人提出了涉及20多項罪名的起訴,因為關鍵證據和證人缺乏,最終大事化小。最直接的當事人諾斯被判3年徒刑,緩期執行,處以罰金15萬美元。此外,他被要求從事1200小時的無償公務活動,不得擔任公職。他也因此被迫退出美國海軍陸戰隊。
法庭宣判後,諾斯黯然地說:"我只是一個在棋盤上任人隨意擺布的小卒子。"但是,他在聽證會上坦率的態度,以及表現出來的對美國
理想所抱持的信念和為之獻身的熱情,使他被美國人譽為"愛國英雄"。
凱西擔任局長期間,中情局的勢力和活動範圍有很大擴張,從事了很多海外的秘密活動。在"伊朗門事件"上,它栽了一個大跟頭。人們
認為中央情報局無視法律,無法無天,不受控制。由於凱西死去,對於中情局在這一過程中還幹了多少事情人們再難知道,也就不憚於
想像和猜測,其中不乏許多莫須有的罪名和指控。凱西已死,一些知情的和涉及的高級官員被撤職或開除。中央情報局有口難言,元氣
大傷,從此惡名更加遠揚。韋伯斯特接任局長後,不得不對中央情報局做了非常系統的整頓,對外提升它的形象。
第六部分 "後9·11時代"的替罪羊
無聲的控訴——網友利用在阿富汗戰爭和伊朗戰爭中陣亡的美軍士兵照片而拼成的布什頭像。
當美國的驕傲轟然崩塌……
2001年9月11日。
這一美國人將永遠難忘的日子就是在這時到來了。
一切都在特納特的預計當中,但一切又都出乎了他的預料。中情局早早就感覺到了本·拉登和基地組織在秘密進行著不尋常的活動,然
而他們的具體計劃和目的還沒有被了解。特納特一方面命令中情局加緊收集相關情報,另一方面通知總統布什,要求加強美國的安保工
作。當中情局還在千方百計追蹤本·拉登的時候,本·拉登卻讓整個美國以及整個世界震驚。11號這天早上,特納特正在和自己的朋友吃早
餐,據說他當時還正在向他的朋友抱怨最近為了本·拉登的事情焦頭爛額。然而就在此時,他的警衛神色慌張地向他報告道:"局長,我們
的世貿大廈遭到了襲擊。"這一報告猶如晴天霹靂,特納特當時就被驚呆了。片刻後他立即打電話到中情局總部,消息被證實了。特納特
還被告知共有4架飛機被恐怖分子劫持,兩架客機撞到了世貿中心的兩個大樓上,另外一架撞向了五角大樓。而且還有一架飛機尚在天上
飛著,隨時都會撞下來。特納特怎麼想都想不到恐怖分子竟然會同時劫持四架美國的飛機,而且目標竟然是世貿大樓和五角大樓。他來
不及想了,立即趕回了中情局總部。同時,他立即命令中情局通知總統。
當時總統布什正在一個小學參加一個與小學生的公益活動。當消息傳來時,布什如五雷轟頂,他怎麼也想不到有人會給美國如此大的
打擊。僅僅兩分鐘後,布什又被告知另一棟大樓也被襲擊。布什立即意識到戰爭將要開始。這是一場和恐怖分子的戰爭。這一切來得太
突然了,總統告訴他的手下,他必須馬上向全國公眾講話。倉促下,他的手下立即征用了小學的媒體中心的設備。沒多久,布什通過電
視講話告訴全美國的人,美國遭遇了恐怖分子前所未有的襲擊,美國決不會屈服,要向恐怖分子宣戰。此時,中情局上下一片惶恐。特
納特命令立即調查可疑分子,並且確保美國白宮高層的安全。他始終有一個預感,恐怖分子的活動可能沒有結束,他們還想趁亂襲擊總
統或者白宮其他的大員。於是,特納特立即要求中情局采取措施保護總統、副總統、國防部部長、總統夫人及家人。此時,布什正準備
乘專機"空軍一號"回來,特納特馬上通知總統衛兵,恐怖分子很有可能襲擊總統的專機,要求他們加倍小心。所幸的是,包括總統在內的
白宮高層都到達了安全的地方。當晚6點多,總統終於回到了白宮。這時他得到了中情局的詳細的報告。特納特告訴白宮的高層:"進行襲
擊的飛機分別是美國航空公司的11次航班、聯合航空公司的175次航班、美國航空公司的77次航班和聯航93次航班。這些飛機都是被恐怖
分子劫持並與地面失去聯系。其中美國航空公司的11次航班於8點45分撞向了世貿大廈的北樓,一分鐘後,我們得知聯合航空公司的175次
航班偏離航線並飛往紐約,於是我們出動了兩架備有導彈的F-15戰鬥機,可是在我們沒有來得及攔截的時候,它已經撞到了世貿的另一
棟樓,那時是9點03分。在8點50分的時候,我們又獲知美國航空公司的77次航班在與地面失去聯系後飛往洛杉磯,於是我們命令更多的
戰鬥機起飛攔截,迫使它掉頭,但是於9點39分撞到了五角大樓。聯航93次航班在被劫持後,我們通過電話得知機上人員同匪徒進行了還
擊,最後它在賓夕法尼亞西部墜毀。"
"這簡直是一場災難!"布什痛苦地說。特納特也痛苦地點點頭,接著報告:四架被劫持的客機上共有乘客和機組人員246人,全部遇難
。更重要的是,世貿大樓共有幾萬人在辦公,傷亡一定不是小數目。再加上五角大樓、賓夕法尼亞,傷亡不敢想像。總統布什已經無法
再聽下去了,他悲痛萬分,咬緊牙關說:"是我們自衛的時候了,我們一定要狠狠地教訓一下這些狂徒和他們的保護人。"第二天,國務卿
鮑威爾對外宣稱美國已經處於戰爭狀態,所有海外基地進入一級戒備狀態。美國後來公布的遇難者和失蹤者的統計數字,總數為3025。
中情局在接下來的日子裏更加忙碌,局長特納特告訴他的部下一定要找到"9·11"事件的兇犯,並找到幕後的主謀。在特納特的強力推動
下,中情局在13號就將目標鎖定。特納特自己告訴自己說,一定和本·拉登有關系。果然兩天後,中情局告訴他"9·11"事件的主謀是本·拉
登,並且,收集了19個嫌疑犯的資料。很快,白宮作出決定要對恐怖分子進行打擊,這一決定得到了國會的支持。中情局在鎖定本·拉登
這個目標後,立即對他的基地組織所在地阿富汗進行大量的秘密行動。隨後,中情局認定阿富汗塔利班政權與恐怖分子有著千絲萬縷的
聯系,他們對恐怖分子提供保護。在交給布什的報告中,特納特提到來自60多個國家的數以千計的恐怖主義分子,從世界各地被送到阿
富汗等地的基地,進行"基地"特殊的訓練,訓練結束後他們就會被派到世界各地執行恐怖任務。特納特自己明白,一場對基地組織的大規
模戰爭在所難免了。
第六部分 推翻塔利班政權
從"9·11"事件發生起,總統布什就在苦苦等待中情局情報人員搜集到足夠的信息。布什知道,要想成功地有效地取得勝利,不能缺少中
情局的情報工作。而此時中情局已經將偵察衛星、間諜飛機,還有人力情報都準備就緒。於是,阿富汗戰爭開始。10月7日,美英軍隊轟
炸機開始轟炸阿富汗首都喀布爾,開始了第一輪軍事打擊。不久阿富汗南部城市坎大哈又遭到了美英軍隊的第二輪軍事打擊。美英對阿
富汗塔利班發動第二輪打擊,包括塔利班最高領導人奧馬爾位於坎大哈的住宅附近發生爆炸。阿富汗戰爭爆發了。
戰爭開始後,中情局也秘密地展開行動。其實,面對拉登和"基地"組織這樣的敵人,中情局知道美國需要非傳統的應對方式。他們的敵
人沒有什麼國家,沒有什麼固定資產,甚至連戰線都沒有,他們有時就像蚊子一樣讓你的拳頭再有力也無法打到。因此對付他們就需要
比他們更加狡猾的中情局。特納特告訴中情局的特工,可以采取綁架或者暗殺等恐怖手段,只要有利於消滅恐怖分子、切斷他們的聯系
和粉碎他們的巢穴,什麼手段都可以采用。於是,中情局派出了大量的特工潛入阿富汗去秘密從事活動。同時,中情局在阿富汗邊境招
募了大量的"內線",他們都會說流利的阿富汗當地語言,他們的任務就是負責和阿富汗地區的間諜接頭,然後再替中情局在阿富汗的境內
收買"內線"。而且,有一批中情局特選的特工由飛機運往阿富汗,每個人都收了中情局大量的資金,他們隨身帶著小型的偵察設備,專門
為美國收集空襲的情報。他們有一個特殊的代號"難念的字"。這些人秘密地在阿富汗塔利班的重要軍事設施或基地組織頭目的住宅處遊蕩
,然後在那些地方用特殊的技術留下記號,這樣沒多久,美國的轟炸機就會識別目標,並進行轟炸。
由於中情局的秘密行動成效顯著,給美國的空襲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戰爭進行得十分順利。同時布什在國際上得到了許多國家的支
持,很快美國就將塔利班政權推翻,用時僅僅兩個月。可以說,在阿富汗戰爭中,中情局發揮了重要作用。戰爭結束後,中情局的地位
得到提高。
第六部分 中情局成為替罪羊
在美國人的眼裏,本·拉登在"9·11"中對美國人的傷害似乎比二戰時美國珍珠港遭到的打擊有過之而無不及。"9·11"的恐怖襲擊對美國來
說是災難性的,不僅僅是造成了大量的財產損失和奪取了幾千人的生命,更重要的是嚴重打擊了美國人的自信心。在美國人的心中,美
國是如此的強大,自從獨立以來到"9·11"事件的發生沒有人可以對自己的國家造成這麼大的傷害,惟一一次就是日本人對珍珠港的襲擊。
珍珠港的失利,美國人歸結為情報的失誤。從此之後,美國決定大力發展自己的情報力量,決心掌握世界上最先進的情報來保護自己。
然而,"9·11"事件中,本·拉登再一次讓美國人的情報失去了作用。中情局自然要對情報的失誤負責任。"9·11"事件後,中情局的日子越來
越難過了。
"9·11"後,中情局局長特納特被內外壓力壓得喘不過來氣,不過他決定利用在阿富汗打擊塔利班政權上使中情局重振雄風。應該說,中
情局在阿富汗的表現讓特納特能夠稍微挺起腰板。但是,隨後的伊拉克戰爭,中情局卻陷入了更深的困境。戰前有關伊拉克有大規模殺
傷性武器的情報在戰後也沒有找到足夠的證據;而沒有足夠的證據,美國的出兵就成為不合法的侵略,這使得布什十分惱火。而且,中
情局被認為應該負最大的責任,這樣特納特的日子就更加難過。
但是中情局真的是如人們所說的那樣向總統提供了錯誤的情報導致美國出兵?在那些日子裏,特納特每天承受著來自各個方面的巨大
壓力,飯吃不下,覺也睡不好。他心裏面獨自承受太多的東西了,可是這些事情只能放在他的心中,不能告訴任何人。有人歸結了特納
特在任期中中情局的失責。第一,中央情報局的關於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報告出現了不真實性。直到伊拉克戰爭結束後很長
時間都找不到足夠的證據。第二,中央情報局沒有成功的阻止"9·11"事件的發生,而且事後也沒有將本·拉登捉拿歸案繩之以法。第三,中
央情報局低估了伊拉克武裝的勢力,使美軍遭到了不應有的損失。所有這些的矛頭都直指特納特。中情局的人都很擔心這個51歲的老頭
,擔心他會出現問題。果然,特納特總於忍受不了了,向布什提出了辭職。那是一天晚上,特納特來到布什的辦公室,布什見到特納特
一臉苦悶,他知道這段時間這個老頭的日子太難過了,可是總統自己的日子也不見得好過多少。特納特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心情,正式向
總統遞交了辭呈。布什看著眼前的這個老部下,有些不忍心。特納特自1985年擔任參議院情報特別委員會成員開始從事情報工作,後來
成為總統和國家安全委員會負責情報的高級主任的特別助理。在1995年7月至1996年12月任中央情報局副局長,1996年12月至1997年7月
任代理局長,最後1997年7月起任局長。特納特當上中情局長時是在克林頓主政白宮時,因此他對後來的布什總統的忠誠就更加可貴。布
什當然於心不忍,他安慰了一下特納特,但是隨後懇求他繼續在中情局工作到7月份。特納特同意了。第二天,布什向外界公布了特納特
辭職的消息,在講話中,總統對這位老中情局局長大加表揚。布什還向媒體表示,特納特的辭職是屬於他個人原因。
可是很多分析者認為,在伊拉克戰爭上,特納特和中情局成為了白宮的替罪羊。當時有人為特納特說話,"真正的問題在於,無論情報機構表現得多麼好,政治家們還是會給情報機構施壓,以圖得到他們想要的答案。所以如果有政治家說你能做這個不能做那個,那麼你就無能為力了。"據說,在伊拉克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問題上中情局和白宮存在巨大分歧。而且,五角大樓和中情局的關系一直都不好,雙方始終在相互爭奪。在這次伊拉克戰爭中,國防部一直強調薩達姆向恐怖分子提供保護和幫助,而且在研制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可是中情局卻告訴總統所有的這些都不是十分得明確。顯然,中情局和五角大樓的意見不和。五角大樓讓人感到他們有野心要把中情局的權力奪到自己的手裏。
總之,在白宮和五角大樓的壓力下,特納特終於走下了中情局的舞台。面對著自己奮鬥了兩屆政府之久的中情局,特納特得到了自己同事的支持和同情,在他離任那天,中情局為他舉行了一次告別會,一共有1500多名中情局人員參加。特納特離任後,各界對中情局的批判仍然沒有結束。
可以看出,世界上最強大和最有力量的情報機構的老大是多麼不好當啊。
第六部分 先發制人的中情局
伊拉克戰爭:"9·11"事件後美國政府四處出擊,美國再次以反恐的名義在全球展開擴張行動。
美國遭到本·拉登這麼一次痛擊後,開始反思自己的國際安全政策。當然,美國現在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無論在政治、經濟、軍事還是文化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與美國相比。可是,偏偏是那些散落在世界各個角落裏的恐怖組織,他們來無影去無蹤,突然冒出來就能狠狠地給你一下。這可讓布什愁壞了,美國以前就沒打過這樣的戰爭。而且,現在由於一些國家執行對恐怖組織保護和幫助的政策,恐怖組織的襲擊更加隱秘,並且可能具有極強的殺傷力,甚至有可能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都打完了,可是還是沒有抓到本·拉登。這個恐怖頭子還揚言要報復美國,這讓美國總統怎麼能放下心來。最後,白宮作出了一個決定,一定要把威脅美國安全的恐怖組織消滅在萌芽階段。於是,布什就提出了"先發制人"的理論。他首先是在德國的一次講話中提出"先發制人"理論,後來在西點軍校的演講中進一步表示,"反恐戰爭靠防守是不能獲勝的。我們必須向敵人發起進攻,打亂敵人的計劃,在恐怖威脅形成之前就對付它。在我們這個世界上,惟一的安全途徑是行動的途徑。美國將采取行動。"此後,"先發制人"的理論被白宮高層在各種場合提及。
然而,"先發制人"的實現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件事情中情局最為了解了,因為很大程度上,先發制人要求中情局在"先"上取得足夠的證據。布什要對敵人進行先發制人的打擊,逼得中情局只能對情報做手腳,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虛假情報的產生。為了能夠支持總統的"先發制人"理論,中情局的任務就是找到足夠的情報證明對於美國的威脅確實存在,而且中情局還要讓人們切實感到威脅的嚴重性。在薩達姆研制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問題上,中情局可以說一直處在艱難的狀況。他們似乎只有通過有意誇大和虛構事實,才能為"先發制人"提供證據,渲染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武器的危害性。所有的這些報告只是分析人員主觀的分析。最後證明,中情局實際上只是發現了伊拉克境內的運送化學物品的專用運輸車。這顯然十分牽強,而且是註定要出問題的。在這樣的趨勢下,中情局局長特納特的辭職也順理成章了。盡管布什只是說特納特的辭職是因為身體原因,但是明眼人都知道中情局在"先發制人"上的失誤的替罪羊。
不過,僅僅是這樣一名情報界高官的離職就能平息這場軒然大波嗎?參議院調查報告給出了否定的回答。議員們認為,必須對情報界進行重大的結構性改革,從機制上改變情報部門自冷戰時期延續下來的運作方式。7月22日,"9·11"獨立調查委員會公布的最終調查報告也提出了相同的觀點,並建議在內閣中設立情報總監一職,負責管理所有情報部門,直接向總統負責,以打破現在各部門之間條塊分割、各自為政的局面。
第六部分 伊拉克戰爭,"替罪羊"的恥辱繼續
在伊拉克戰爭中,CIA苦於一直找不到所謂"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證據而成為發動戰爭的"替罪羊"。進入新的世紀,CIA在美國政府體系中的地位也越來越發岌岌可危,CIA局長不再是美國情報系統的老大。
2004年6月3日,陽光明媚的上午,在綠草如茵的白宮玫瑰園,布什總統正在和來訪的澳大利亞總理霍華德舉行記者招待會。像往常一樣,回答完問題,他微笑著向台下微一頷首,在工作人員的簇擁下離去,按照行程,他將乘"空軍一號"飛機前往歐洲。
閃光燈追著總統的背影,直到他向直升機走去。參加招待會的各家媒體開始收拾家夥準備離開,幾個很有毅力的家夥在追著白宮辦公廳的官員問問題。
突然,總統出人意料地再次出現在草坪上,他要宣布一個重要消息。
所有的媒體在不到兩秒鐘的時間內清醒過來,已經扛到肩上的攝影架刷的一下放了下來,一幫記者爭先恐後地往前擠,要找到一個最佳位置。鎂光燈開始閃亮起來,大大小小的"炮筒"對著總統,眾人都躍躍欲試,準備發問。總統異乎尋常的舉動讓大家都緊張起來。
"我昨晚同喬治(CIA局長喬治·特納特)在白宮見了面。我和他進行了一次愉快的聊天。他對我說他因為私人原因而將辭職。我告訴他,我對他的離開表示遺憾。在為美國人民謀利益的工作中,他表現得非常出色。我接受了他的辭呈。"
鎂光燈閃得更厲害了,記者席上有一陣小小的嘈雜。關於特納特下台的事情從"9·11"以來一直有猜測,但消息在此時傳出,還是很具有爆炸性。
"我衷心祝福喬治和他的家人,並將很高興地繼續與他合作,直到他正式離開中情局。謝謝!"
"總統先生,請問······""總統先生······"記者爭先恐後地發問,但是總統立即轉身離開,不回答任何提問,工作人員攔住了要追上去的幾個老兄。
白宮這一戲劇性的場面連同特納特辭職的消息在最短的時間內傳遍美國,很快在整個世界範圍內激起巨大的反響。世界各大報刊、電視和網絡紛紛轉播這一消息,並且都提出了一個同樣的問題——
中央情報局和特納特是白宮在伊拉克問題上的替罪羊嗎?
2003年3月20日,"斬首行動"開始,美國對伊拉克戰爭爆發。美國政府稱,有足夠的情報證明薩達姆政權和基地組織有密切聯系,並且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這對世界安全態勢構成嚴重威脅。因此,戰爭是必要的,正義的。
然而,從戰爭結束到今天已經有18個月了,當初信誓旦旦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連個影子也沒有找到,至於所謂與本·拉登的聯系,連美國政府自己也承認,"目前沒有證據表明薩達姆政權和基地組織有關系"。相反地,在戰後的伊拉克,局勢動蕩,暴亂不斷發生,美軍的傷亡人數直線上升。美國民眾越來越埋怨和不滿,對政府的信任率大幅度下降。不少人擔心,在伊拉克的行動將使美國像越戰那樣再次深陷泥潭。在國際社會,美國更是丟盡了顏面。國務卿鮑威爾想起這個就窩火,因為他曾在聯合國安理會上信誓旦旦宣稱"伊拉克擁有生化武器"。
總得有人為事情負責任,誰是罪魁禍首?
參議院情報委員會、國務院、新聞媒體等各方力量都站出來,指責中情局在伊拉克戰前情報工作有巨大失誤,誤導了美國國會、總統和人民。"9·11"的事情還沒了,倒黴的中央情報局又一次成為被指責的焦點。
在各國同行面前"失信"的鮑威爾首當其沖,他很不客氣地說,在伊拉克戰爭爆發前,中央情報局稱伊拉克擁有"移動生物武器試驗室"的說法是錯誤的,是在"有意誤導"。行事神秘的中央情報局向來是媒體感興趣的焦點,伊拉克問題更不容放過。各大報紙都采用了"據消息人士透露……""據機密文件……""獨家要聞……"等字樣,極力探尋不為人知的真相。
據報道,伊拉克戰爭前夕,中央情報局官員專程赴科威特多哈兵營,向美軍高級指揮官通報最新的情報判斷:攻占伊拉克南部領土的美軍士兵將會受到當地百姓的熱情歡迎。一位特工建議,美軍士兵隨身帶上幾百面美國小國旗,每攻克一片戰略要地就向當地百姓分發,讓伊拉克人充分表達他們對美國"解放者"的感激之情。他還建議跟拍這一場景,制作成宣傳節目,在電視上滾動播放,以在阿拉伯世界起到良好的心理宣傳作用。幸而,這一誤判被駐伊盟軍地面部隊司令官否定了,美軍士兵被嚴令禁止在伊領土上隨便揮舞美國國旗,否則伊拉克不知道要憤怒成什麼樣子。"中情局說美軍會在納西里耶城鎮受到歡迎,而實際上,美國海軍陸戰隊在那裏遇到了整場戰爭中最為激烈的抵抗!"一位參謀人員說。
美國一家知名報紙指責中情局在伊隊伍龐大,工作卻鮮有收獲。報道稱,目前中情局向伊拉克緊急調派的密探已經是計劃調派人數的四倍,伊拉克已經成為他們在全世界最大的活動地點,但是卻無法成功地打入伊抵抗力量,在查明外國恐怖分子的身份方面也鮮有進展。
對中情局在伊拉克戰爭中的角色描述最為生動的,無疑是《華盛頓郵報》資深記者沃德伍德的新書《攻占計劃》。沃德伍德大名鼎鼎,因揭露水門事件一舉成名,與美國政界關系密切,自然有很多鮮為人知的"內幕"。
沃德伍德在書中說,中情局在伊拉克行動組的負責人蘇爾(化名),在情報匯報中告訴副總統切尼,僅靠中央情報局的秘密行動無法除掉薩達姆,因為薩達姆本人就是靠政變上台的,他是防止政變的行家裏手,只有在中情局的支持下,美軍正式行動,才有可能把薩達姆趕下台。中情局由此拿到了每年1億8900萬美元的的秘密行動經費預算。有錢好辦事,中情局由此和伊拉克的幾股部族反對力量建立了聯系,並收買了薩達姆特別安全局的一名高級軍官。後者把6000名伊特別安全局的人員檔案,包括他們的姓名、背景、職務和個人照片全部交給了中情局特工。在華盛頓,特納特向布什保證,他們搞到的情報絕對完美可靠。
與媒體相比,參議院情報委員會對中央情報局的攻擊無疑更具有殺傷力。
2004年5月,參議院情報委員會向中情局提交了一份長達400頁的機密報告。報告詳細列舉了中情局在伊拉克情報問題上的失誤,包括情報搜集不力,分析草率,準確度不高等等,筆下毫不留情,"簡直就是一份訴狀"。
7月,參議院情報委員會在另一份報告中指出,中情局在情報工作上,"特別是在分析諜報技術上,犯了一系列的錯誤",而這些錯誤最終"導致了在所謂的伊拉克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問題上的描述"要麼錯誤,要麼誇大。報告指責中情局不讓分析人員了解重要情報,沒有對在伊拉克武器問題上的偏見提出疑問,反而放任布什總統和鮑威爾國務卿發表虛假聲明。之所以出現這些問題,與中情局部門文化不良和管理不善有關。
對於外界批評,除了對國會作證,中央情報局一向不會予以公開回應。但是在伊拉克問題上,它表現出異常的低姿態。
2003年7月10日,中央情報局局長特納特發表聲明,為布什總統錯誤宣稱伊拉克同尼日爾間有核原料交易一事負責。
2004年7月,中情局代理局長麥克勞克林在蘭利總部舉行新聞發布會說,CIA從過去犯下的錯誤中得到了經驗教訓,並已經做出了一些改變。這些改變包括,對以後的所有情報工作,CIA都將加入一項"最壞可能情況的分析"。
與此同時,為中情局辯解的聲音也同時存在。
中情局的高級官員透露,在他們調查伊拉克是否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以及薩達姆同"基地"組織領導人本·拉登之間到底存在何種"曖昧關系"的時候,副總統切尼、國防部副部長沃爾夫維茨等高級官員曾多次前來"過問"或"視察"工作,並直接向有關工作人員提出許多問題。這種非同尋常的"關懷"無疑是希望他們能夠做出有利於實現政府方針的"判決",簡言之,就是為政府發動伊拉克戰爭提供"有利證據"。
一批前中情局的分析家就此給布什總統寫了封長信,抗議由於外部的政治壓力而造成的"情報慘敗"和"謠言情報"。他們對情報界最根本的職業準則受到侵犯感到憤怒,即情報本身不應該受政治鬥爭的影響。不少議員指責當局為了給作戰提供理由而篡改和編造情報,並要求對政府操縱情報的嫌疑展開調查。
另一種聲音說,五角大樓的某些高層官員故意曲解了中央情報局報告,無視中央情報局關於伊拉克和基地組織關系的論述,根據自己的政治需要歪曲觀點,作出判斷。"造假者"甚至包括美國國防部負責防務政策的副部長道格拉斯·菲斯。
更有人埋怨說,很久以來,情報失察已成為美國對外政策和軍事行動責任的借口,"中情局"就是政治責任的垃圾回收站,多次充當替罪羊。客觀地說,在伊拉克搞情報極為困難,而且極為危險,多數情報人員都不願意去那裏,不得已去了也很快要求回國。中情局只好將許多剛培訓完畢的新手派往伊拉克,其效果可想而知。另外,由於伊拉克安全形勢糟糕,特工只能在狹小的安全區內開展工作,甚至連外出和"線人"會晤也要受保護,這使得搜集情報的效果大打折扣。這樣一來,最倒黴的就是中情局在巴格達分站的站長。自從戰爭結束之後,這個位子已經三易其主了。第一任急流勇退,主動並且堅決要求離開,前往中東地區的另一個國家工作。第二任提出的一份報告中說,越來越多的伊拉克人相信美英聯軍將在這個海灣國家遭到慘敗,引起白宮和五角大樓的極度不滿。第三任僅待了兩個多月,就黯然離職。現在甚少有人願意領這份吃力不討好的苦差,中情局為此傷透了腦筋。
中央情報局是否是美國政府在伊拉克問題上的"替罪羊"?華盛頓一位知名的政界人士說,歷史將給中情局和特納特一個公正的說明。也許,只有時間才能說明真相。
二十一世紀的第一個十年到來了。在這個十年之初,利比亞發生了戰爭,卡紮菲死了。而敘利亞和伊朗,正在逐步被培養為美國及其盟友的下一個戰場。中央情報局為此將會如何努力?未來將會變成如何?讓我們拭目以待。
我認為
既然提供檔案下載,就不必再貼出來吧!
對付費下載的人不公平。
直接發表個人意見好了。
danielwong43 發表於 2012-2-14 00:08
我認為
既然提供檔案下載,就不必再貼出來吧!
對付費下載的人不公平。
我發現版本不同。
付費下載的版本好很多,雖然內文都一樣。
danielwong43 發表於 2012-2-14 00:08
我認為
既然提供檔案下載,就不必再貼出來吧!
對付費下載的人不公平。
下載的是原版
貼的是我的修改版,除了繁體化外,還增加了一些內容。
CIA和MI6在中國亦都非常活躍{:lau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