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太極服與中國服飾文化 [打印本頁]
[轉載CHINATAIJIAN.COM]
太極服與中國服飾文化
自陳王庭老拳師編創太極拳以來的三百餘年,太極拳已經成爲全民的健身運動而且早已走出國門,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和哲學內涵深深搏得世人的青睞。然而時至今日太極拳沒有稱人心意的服裝,或者說還沒有一個系列的走架推手散手的練功參賽表演的服裝。從太極拳拳式的名稱可以看出我們的先師也有感於他們的衣服不便於練功,如“攬紮衣”就是表明練拳前要將長衫的前襟撂起紮在腰間實在是不方便。
我們知道清朝的服裝還是長袍馬褂瓜皮帽,鴉片戰爭後西風東漸到了民國國人剪了辮子也穿起了短襟長褲,於是就形成了近幾十年來太極服的緊袖肥衫燈籠褲。雖然也不能不說是進步也不能不說人們穿上那潔白寬鬆的太極服行雲流水般的走架行功是一道靚麗的風景,但從中國服飾文化和太極文化的層面來審視太極服就會感到缺少現代意識和美學色彩。
從古以來服裝就是一種身份的象徵,它代表一個人的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服裝對人類來說蔽體禦寒是其首要功能,當人類服裝文明走出了實用目的時代以後它的功能就複雜了。中國封建時代的服制是君王爲政的重要制度之一,其重要性遠遠超出服裝在現代社會的地位。促使服裝發揮它的功能達到“天下治”的目的,最重要的因素在於服色。
服色的功能一是區別身份地位二是表示所處的場合,古代君主對臣民都有規定的服色,天子、諸侯、百官從祭服、朝服、公服乃至布衣百姓的常服規定得極爲詳細。上層階級穿著這種官定的制服成爲人們企羨的物件,因而制服服色又強烈地影響一般的流行服色。時代變遷外來文化不斷容入本土文化産生流行服色,流行服色又反過來影響制服服色,這兩種服色文化互相碰撞的結果産主千姿百態的中國服裝。古代的服裝依穿著場合,主要可分爲禮服、朝服、軍服、常服四類。古人習武練功服裝介乎常服軍服之間,沒有嚴格的禮數規定。
我們從心理學的視角看太極拳現象,爲什麽僅僅三百餘年歷史的太極拳能如此迅速地被中國以及世界上千百萬人所接受成爲中國武術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正是因爲太極拳集健身、技擊、養心、表演、醫療於一身而且老少鹹宜的特點適合了人們提高生命質量的需要。就是說太極拳有一個世界性的龐大的受衆群體,當然也潛藏一個極大的太極服飾消費市場。服裝文化有著顯明的美學價值,能展現人的健美、氣質和內涵。
太極服應屬運動服系列,現在的太極服全是民間手工縫製,至今沒有一家制衣公司關注太極服的市場信息。我們保守估計全國練太極拳的人不下數百萬,以夏、春秋、冬三季計算,每人至少也需三套還沒算上換洗替換一項。如再算上服裝消費周期,市場效益自當更爲可觀。大的品牌名牌運動服制衣公司,還可以其品牌名牌效應研製生産名牌太極服,以適應高消費群體的需求。太極拳與太極服飾互爲表裏可以相得益彰共存共容,陳楊吳武孫式太極拳的掌門人,有條件的武術太極場館院校特別是那些名牌運動服制衣公司亟待用市場經濟資訊經濟的理念來審視評估研發太極服飾的功用及價值,以弘揚太極文化展示太極風采。
資料取自
http://www.chinataijiq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