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中國政府近20年累計投入近萬億元支援林業發展 [打印本頁]
國新辦今日就中國林業在推動可持續發展中的進展等情況舉行發佈會。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印紅在此間指出,1992年以來,特別是新世紀以來,中國政府加大了對林業的財政支援力度,累計投入近萬億元人民幣,啟動實施了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京津風沙源治理等一系列國家重點生態建設工程,堅持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強化森林資源管理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印紅介紹中國林業在推動可持續發展中的進展等情況時指出,全面加強林業生態建設,為推進可持續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態保障。
在全球森林資源持續減少的大背景下,中國實現了森林面積和蓄積量的雙增長,全國森林面積由1992年的1.34億公頃增加到目前的1.95億公頃,凈增近6200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由13.92%增加到20.36%,凈增6.44個百分點;森林蓄積量由101億立方米增加到137億立方米,凈增36億立方米;人工林保存面積6168萬公頃,居世界首位;總碳儲量78.11億噸,年生態服務功能價值達10萬億元人民幣。
與此同時,沙化面積由上世紀末的年均擴展3436平方公里,下降到目前的年均縮減1717平方公里;國際重要濕地數量達41處,約50%的自然濕地得到有效保護;林業系統建設管理了佔全國80%的自然保護區,面積達到1.23億公頃,佔國土面積的12.77%,90%的陸地生態系統類型、85%的野生動物種群和65%的高等植物群落得到有效保護。
印紅稱,大力發展林業產業,為推進可持續發展發揮了重要的經濟、社會作用。
1992年以來,中國林業產業呈現強勁發展勢頭,松香、人造板、木質竹藤傢具、木地板產量已躍居世界第一;森林生態旅遊、木本糧油等產業快速發展。1993年至2011年間,中國林業產業總產值共計15.3萬億元人民幣,林業年總產值從1993年的994億元增加到2011年的2.83萬億元,年均增速超過20%;同期,林產品進出口貿易額由75億美元增加到1160億美元,成為世界林產品生產、加工和貿易大國。林業產業每年創造4500多萬就業崗位,佔農村剩餘勞動力的37.5%。林業產業的發展有力地促進了區域發展和農民脫貧致富。
印紅表示,深化林業改革,為推進林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動力機制。
截止2011年,已將1.78億公頃、97.8%的集體林地承包到農戶,森林保險、抵押貸款、公益林補償等配套改革不斷完善,實現了“生態受保護、農民得實惠”的改革目標,使4億多農民直接參與森林培育並從中受益。同時,積極探索國有林場和國有林區改革,創新林業發展的體制機制,增強林業發展的活力與吸引力,進一步解放和發展林業生產力。
印紅還指出,實施林業對外開放戰略,為全球林業可持續發展做出了貢獻。
1992年以來,中國林業認真履行《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濕地公約》、《CITES公約》和《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推進《適用於所有類型森林不具法律約束力的文書》(簡稱《國際森林文書》的實施,與世界各國和相關國際組織建立了合作關係,對外簽署了74個雙邊政府間和部門間協議,並與相關國家共同發起創建了2個政府間國際組織,即:國際竹藤組織和亞太森林恢復與可持續管理組織,初步形成了多層次、寬領域、全方位的中國林業國際合作格局。
印紅強調,中國林業發展仍面臨著生態承載力與經濟增長需求不適應,自然生態系統整體功能脆弱,主要林產品供需矛盾突出等巨大挑戰。“今天人類面臨的全球性挑戰問題,如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貧困、水資源、可再生能源等,都與林業緊密相關。”
印紅提到,發展綠色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為林業的多功能作用和經濟、社會、生態三大效益整體發揮提供了獨特的機會。有效應對這些挑戰,需要增強發展林業的政治意願、增加投資、創新政策和市場措施,充分釋放林業對可持續發展的潛力。
針對中國林業未來發展展望,印紅表示,力爭到2020年,森林面積比2005年增加4000萬公頃,森林蓄積量比2005年增加13億立方米;全國53萬平方公里可治理沙化土地的一半以上得到治理;新增自然保護區面積1700萬公頃,使95%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種和所有典型生態系統類型得到有效保護;新增自然濕地保護面積360萬公頃,使自然濕地下降趨勢得到有效遏制。屆時,中國的生態狀況將得到明顯改善。(據中國網文字直播整理)
http://big5.chinanews.com:89/gn/2012/06-04/3935993.shtml
數字有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