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4266|回覆: 1
打印 上一篇 下一篇

阿育王對佛教傳播有何作用?

[複製鏈接]
字體大小: 正常 放大

45

主題

3

好友

45

積分

居民

榮譽勛章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0-12-24 22:17:11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阿育王是佛教的護法名王,一譯「阿輸迦」,意譯「無憂王」。
他是印度孔雀朝第三代國王,生卒年代不詳,在位年代約在西元前二六八年~~~二三二年。
他繼承並發展了父祖統一印度的事業,使孔雀王朝成為印度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大帝國。

他把自己統治的業績及對人民的教化要求,刻在岩壁及石柱上,即著名的阿育王摩崖法敕和石柱法敕。

據法敕記載,阿育王灌頂第九年,曾以武力征服羯陵伽圓。
其後,便開始推行「正法」統治,即要求人們節制欲望,清淨內心。
為了實現正法,鞏固統一,阿育王修築道路,建立驛站,經常派遣正法大官到處巡視。

據佛教傳說,阿育王即位之初,諸多暴虐。
後信仰佛教,多次對佛教教團施捨大量的土地和財物,並在全國修建了八萬四千座佛舍利塔。
因此,傳說他在皈依佛教前被稱為「黑阿育王」,皈依後稱「白阿育王」。

據南傳佛教經典記載,阿育王時代的佛教,內部已出現了部派的分裂,又由於阿育王大力供養佛教教團,許多外道紛紛混入佛教,以致首都雞園寺的比丘七年沒有舉行布薩(每月舉行兩次的懺悔儀式)。
為了消餌僧團的混亂,阿育王請著名高僧目犍連帝須長老主持在華氏城舉行了佛教的第三次結集,參加結集的比丘達一千人。
這次結集是錫蘭上座部主持召開的,是一派的結集,其他派並未參加。
此結集誦出「法藏」,即對《阿含經》加以重新會誦整理,並編纂了論事,駁斥異端邪說。
現存的上座部巴利文經典,就是經這次結集最後編定的。

這次結集的一個重要決議是,向帝國的邊區和國外派遺傳教團,以弘揚佛法。
於是,阿育王派遣了許多長老到全國各地乃至國外傳播佛教。

派往的地區有九處,分別由九名傳教師組成川劇和主要傳教師及其遣往地點列之如下:
一、末闡提,被派往罽賓和乾陀羅,兩地均位於印度的西北部。
二、摩訶提婆,被派往摩醯曼陀羅,位於今納巴達河中上游之南部。
三、勒棄多,被派往婆那婆私,位於今德平高原的西南部,克里希那河的上游。
四、臾那•曇無德,被派往阿波蘭多迦,位於印度西部,約當今古吉拉特地區。
五、摩訶曇無德,被派往摩訶勒陀,位於德干高原西北部摩訶勒濕特羅地方。
六、摩訶勒棄多,被派往臾那。臾那一般指希臘人。這裏所說的臾那大概指印度西北部的印度點希臘人殖民地。
七、末示摩,被派往雪山地區,即希馬拉雅山地區。伴隨末示摩同行的有迦葉瞿曇、頓地畢舍羅、薩曷提婆和木拉卡提婆。
八、須那和郁多羅,被派往金地,即孟加拉地區和下緬甸。
九、摩硒陀,被派往楞伽,即錫蘭(今之斯里蘭卡)。伴隨摩晒陀同行的有一地臾、郁帝夜、參婆樓和拔陀沙羅。

摩硒陀是阿育王之子(一說為弟),這說明派往錫蘭的佛教教團具有重要意義。

45

主題

3

好友

45

積分

居民

榮譽勛章

2#
發表於 2010-12-24 22:17:30 |只看該作者
關於他在錫蘭的傳教活動,島史等文獻有較為詳細的記載。
傳說當他被派往錫蘭傳教時,印度對錫蘭已有很大的影響,阿育王的正法和佛教可能早已滲透到錫蘭。
錫蘭國王帝沙王熱情接待了摩硒陀一行,並邀請他們到京城傳教。
帝沙王舍眉伽園為精舍,以居僧眾,並親自為眉伽園劃定園界,這座園林後來成為錫蘭著名的佛教中心~~~大寺。

摩硒陀及其弟子在密行多列石窟中度過雨季安居,這就是錫蘭佛教的另一個大寺院塔山寺的開端。
帝沙王為表示自己對佛教的虔誠,在錫蘭修建了第一座佛塔,以供奉佛陀的鎖骨舍利,這就是著名的睹波羅摩塔。
從此,佛教在錫蘭取得了廣泛的信仰和支持。

後來,阿育王又派遣女兒僧伽密多(一說為妹)到錫蘭傳教,並在錫蘭建立起比丘尼僧團。
這樣,包括比丘、比丘尼二眾的佛教僧伽,在錫蘭建立起來了,並日益發展。

這樣,早期佛教以阿育王時代為界限,可分為兩個時期。
在阿育王時代以前,佛教主要流行於恆河流域,是區域性的宗教。
但在阿育王時代以後,由於阿育王的大力支持和弘揚,使佛教從恆河流域迅速擴展到全國,並傳播到海外。

佛陀和阿育王是古代印度歷史和佛教史上的兩個著名人物,佛陀是佛教的創始人,是佛教思想體系的發明者;阿育王第一次把整個印度次大陸(除極南端一角外)統一起來,第一次把佛教傳播到全國乃至海外。
阿育王向國內外派遺傳教僧團之舉,對佛教的發展具有劃時代的重要意義,從此,佛教從一個區域性的宗教發展成為一個全國性的、甚至世界性的大宗教。(華方田)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發表回應 登錄 | 免費註冊

GMT+8, 2024-11-13 14:51

© 2015 SSKY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