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02|回覆: 0
打印 上一篇 下一篇

美財長:中國進口美農產品將增近4成 能源翻倍

[複製鏈接]
字體大小: 正常 放大

3萬

主題

12

好友

3萬

積分

公民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8-5-22 19:31:36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觀察者網綜合報道】中美兩國在華盛頓就雙邊經貿磋商發表聯合聲明後,美國當地時間20日,美財政部長姆努欽在接受福克斯新聞專訪時證實,此前兩天的談判取得了“有意義的進展”,中美兩國正在退出可能的貿易戰。

在這一輪貿易磋商中,觀察者網此前援引美媒報道稱,中方願意加購美國商品,但拒絕向美承諾任何具體數額。盡管美方並未得到一個中國同意削減其對美貿易順差的具體金額,據福克斯新聞報道,姆努欽表示,美方得到了一些關於逐步削減貿易赤字框架上的承諾,包括增加購買美國農產品及美國能源產品。

“我們正在暫停貿易戰,”姆努欽20日在福克斯新聞節目上說。

姆努欽表示,由於談判取得了進展,特朗普政府已同意暫停對高達1500億美元的進口中國商品徵收懲罰性關稅。

姆努欽說,預計今年美國農產品對中國的銷量將增長35%-40%,另外,美國能源產品出口也將翻倍。他說,這可能意味著美國能源產品的銷售在未來3到5年間增加500億美元至600億美元。

姆努欽還介紹,美國商務部長羅斯(Wilbur Ross)將很快前往中國繼續跟進,討論有關細節。

不過,另一個複雜的信號是,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20日卻發表了與姆努欽當天表態相互矛盾的聲明。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姆努欽上午在新聞節目中表示,特朗普政府將“暫停貿易戰”,並推遲對進口中國商品徵收關稅。

然而幾個小時後,萊特希澤在一份聲明中卻說,中國需要“真正的結構性改革”,除非中國對其經濟做出“真正結構性的改變”,否則華盛頓可能仍然會訴諸關稅及其他工具,包括投資限制與出口監管。

該報指出,來自美方官員們的混雜信號可能會進一步使特朗普政府的貿易議程複雜化。

擴大農產品進口規模有助於倒逼國內農業結構調整

在19日發布的中美雙邊經貿磋商聯合聲明中,雙方同意有意義地增加美國農產品和能源出口,美方將派團赴華討論具體事項。

擴大農產品進口,增加對美農產品進口,將給中國和中國的消費者帶來哪些好處?

據中國新聞網報道,專家指出,隨著中國食品消費結構升級,擴大農產品進口有利於豐富國內農產品市場,優化中國食品結構,實現食品進口多元化布局。

“採取更加主動有效的措施,進一步擴大農產品進口,實現進口多元化、品種多樣化,對豐富百姓餐桌、滿足菜籃子需求的意義十分重大。”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副會長於露向中新社記者表示,中國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食品農產品市場,隨著中國中等收入人群不斷壯大,國內消費市場對農產品的安全健康尤為關注,對健康食品的進口有著十分旺盛的需求。

目前,中國農產品進口主要來自於美國、巴西、東盟、歐盟和澳大利亞。專家指出,擴大對農業生產效率較高國家的農產品進口,將有助於降低國內農產品價格,利好消費者,而美國的農產品價廉物美,牛肉、大豆等農產品性價比領先世界,供應能力穩定。

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李永表示,當前,中國消費者生活水平上升到一個新台階,對肉類的消費快速增加,因此,中國農產品進口的主要需求是畜牧業,肉類成為主要的進口農產品。此外,豆粕是全球最大、最穩定的畜牧業蛋白來源,中國的大豆產量不能滿足不斷增長的畜牧業需要,需要進口補充。“美國農業生產效率高,價格有競爭力,擴大進口可降低中國畜牧業成本,使百姓餐桌上的肉類價格保持相對穩定。”

歷史經驗表明,中國農產品質量水平隨著對外開放的推進不斷得到提升。數據顯示,2001年中國剛加入世貿組織時,中國農產品抽檢合格率僅為60%多,到如今已經達到97%左右。進一步擴大農產品進口也將加速推進中國農業轉型升級,助力“質量興農”。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農產品市場與貿易研究室主任李國祥表示,擴大農產品進口規模,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會對國內農產品帶來衝擊,但同時也有助於倒逼國內農業結構調整,發展綠色農業和優質農業。

於露表示,中美兩國農業合作一直是中美務實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擴大對美國農產品進口的同時需要更好地借鑒美國農業的先進經驗和技術,更好服務於中國農業產業升級,從而使兩國的農業合作為兩國民眾帶來福祉。

此外,專家指出,擴大農產品進口也是保護中國耕地資源的需要。首都經濟貿易大學財政與稅務學院院長姚東旭表示,中國人均耕地和水資源都比較匱乏,特別是種植業的條件並不好,不具備比較優勢,充分利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將有助於緩解資源的承載壓力。

增加對美油氣進口有助中國推動能源結構調整

對於中國增加美國能源產品進口,有專家向中新社記者表示,中美能源合作具有天然優勢,擴大對美原油、天然氣進口有利於中國實現能源進口多元化和能源結構調整。

據中國新聞網報道,在國際能源市場,美國是一個新興供應者,有充足的石油和天然氣等能源供應。自次貸危機以來,借助以頁岩油氣資源勘探開發為主調的能源革命,美國已宣布成功實現能源獨立。

與此同時,當前中國經濟正高速發展,需要大量能源支持,但國內能源產量還難以滿足經濟發展需求。尤其中國正強調環境保護、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運用,伴隨煤炭行業的去產能和技術升級,原油和天然氣需求上升較快。

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原油進口量突破4億噸,原油進口量與國內產量之比持續擴大,由2012年的1.3:1擴大到2.2:1。同期,中國天然氣進口量也持續快速增長,達到946.3億立方米,進口量與國內產量之比由2012年的0.4:1擴大到0.6:1。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高級研究員哈繼銘表示,當前中國原油、天然氣產量和消費量間差額較大,必須由進口彌補。2017年中國天然氣主要從土庫曼斯坦、澳大利亞、卡塔爾、阿聯酋等國進口,從美國進口額占總進口量較小,仍有較大增長空間。供需的高度對應,為中美能源合作鋪平了道路。

“中美能源合作具有天然優勢。”北京師範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鐘偉分析說,一方面,中國能源需求集中在東南沿海,即西太平洋區域,太平洋航道寬闊順暢;另一方面,中國已有建造大型原油和液化天然氣運輸船的能力,並在東南沿海逐步建設能源接收站。同時,中美之間已有在能源領域展開長期合作的早期收獲,因此中國能源進口的“大蛋糕”也會令美國能源企業長期獲益。

在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能源研究所副所長王仲穎看來,增加自美國進口還有利於中國實現能源進口多元化。他表示,中國原油對外依存度持續處於高水平,進口原油中絕大多數通過海運實現,且大部分都來自於中東地區。從安全角度看,進一步豐富進口來源國也是有益的。

此外,隨著中國經濟增長由高速向高質量階段“轉軌”,改善環境質量、調整能源結構需求加大,增加進口還有利於實現能源穩定供給。

值得註意的是,中國為切實改善民生,解決“氣荒”問題,擴大進口成為重要舉措之一。

目前,美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氣生產國。據國際能源署(IEA)預計,2020年美國天然氣產量將超過全球總產量的五分之一,2022年有望成為世界最大的天然氣出口國。

王仲穎表示,增加使用相對清潔的天然氣,減少煤炭消費量,對中國實現能源結構調整有重要意義,“但這是一個長期過程,不可能一年兩年就解決”。在未來中國天然氣需求量還將急劇增長的情況下,增加進口有利於解決民生需求,同時對接美國頁岩氣革命帶來的巨大天然氣出口需求,從而實現雙贏。

中華網
家與國的夢不結束,偏偏一顆心抗拒屈服!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發表回應 登錄 | 免費註冊

GMT+8, 2024-11-23 23:16

© 2015 SSKY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