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5189|回覆: 0
打印 上一篇 下一篇

[保齡球] 保齡球的歷史

[複製鏈接]
字體大小: 正常 放大

194

主題

11

好友

194

積分

公民

Hunter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2-5-15 20:28:26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轉載http://www.socialwork.com.hk/sport/bowling/history.htm]

保齡球的歷史
西元三、四世紀,歐洲教會有一種測量信仰度的遊戲,叫做「打擊魔鬼」,就是將一些圓棍放在角落,從規定的距離外投出一個球狀物,圓棍如果被擊倒,表示信仰虔誠,否則就是信心不堅。   剛開始,它是嚴肅的宗教儀式,卻因為練習時的趣味而逐漸演變成與信仰無關的休閒運動。   這種遊戲早期都在室外進行,其中和現在最相近的「九棍式」保齡球是荷蘭人首創的,德國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也十分推崇,他更進一步制定規則、重整球瓶為菱形排列,大大提高遊戲的趣味性。
  十七世紀時,荷蘭移民將它引進美國,給當時的拓荒者帶來絕佳的娛樂,不少人拿它當賭博工具,造成許多相關的犯罪事件,致使州政府不得不下令禁玩「九棍式」保齡球。   這個措施對一些以保齡球為正當休閒的人而言,打擊十分大,於是他們費盡心思,將此種遊戲改頭換面,好讓它能重現江湖,因此,目前這種十個球瓶、正三角排列的保齡球局就出現了。它不僅獲得壓倒性的支持,1847年更在紐約的一個小鎮成立了俱樂部。
  1946年時,駐台美軍將這項休閒運動引進台灣,1963年台灣第一家保齡球館正式誕生,那就是位於台北市南京西路的「榮星保齡球館」,設有16個球道,曾經風靡一時。   1966年有36個球道的「圓山保齡球館」也開幕了,此後兩、三年又陸續增加了好多家,造成一股保齡球運動熱潮。
  1973年石油危機時,市面百業蕭條,保齡球業也受到波及,球館一家家倒閉,只剩少數幾家能夠在困難中持續慘淡經營。
  1991年後,台灣的保齡球選手得了幾次世界大獎,加上經濟起飛的關係,這項運動才再度興起,並且成為廣受喜愛的休閒運動。
  有氧舞蹈運動經過多年來的變化與改良,發展出現在的高低衝擊有氧舞蹈(Hi-Lo Aerobics),成為大部份女性所從事的室內有氧運動模式,一直到了1986年Gin Miller-STEP成為有氧的創始先驅,她因為膝蓋受傷無法繼續從事原本的運動,其物理治療師建議她可籍由走樓梯來強化膝關節。   在她持續一段時間的走樓梯後發現,這種運動對受傷的膝蓋有莫大的好處,於是便設計了一種在平台上踏上踏下的訓練復健方式,在1988年推廣後,成為全美繼珍芳達有氧舞蹈後的一股新有氧運動熱潮。
  這種運動方式不但可以強化膝關節四周圍肌群,更適合人體心肺功能的訓練,同時又可以強化下半身肌群,是一種高強度、低衝擊的全身性安全有氧運動。
  近幾年來,保齡球運動在台灣極為風行,原因不外:  一.它不像許多球類運動那樣必須聚集多人才能成軍。
二.它不受天氣影響,只要找到保齡球館,隨時想玩都能玩。
三.它不需購置太多裝備也能開心上場。
四.它不受年齡限制,幾乎所有的人都能享受玩球樂趣。
五.它能充分紓解壓力…
      許許多多的優點匯集,都是它能廣受歡迎的原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發表回應 登錄 | 免費註冊

GMT+8, 2024-11-26 10:03

© 2015 SSKY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