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2649|回覆: 0
打印 上一篇 下一篇

[射箭] 日本弓道 C - 歷史 (明治年代至大正年代) 4

[複製鏈接]
字體大小: 正常 放大

194

主題

11

好友

194

積分

公民

Hunter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2-6-30 06:36:04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轉載 WIKIPEDIA.ORG)

日本弓道 C - 歷史 (明治年代至大正年代) 4

歷史

明治年代至大正年代

弓術本來是武士群的武藝重要象徵之一,可是這種觀念在江戶、明治交替的時代間,產生了巨大的變化。江戶才期的文久二年(1862年),幕府廢除了「弓術上覽之儀」(一種以弓術主導的御前禮儀),同時在講武所(武術學校的一種)的教授科目中把弓術剔除。在慶應三年(1867年)的大政奉還階段,弓術的傳統地位,隨著幕藩體制及武士社會架構的崩潰而迅速大幅衰落。明治四年(1871年),日本正式推行廢藩置縣,全國包含武術教育的一般學校都被新式的藩校所取締,不僅弓術,就連其它各類武術都消聲匿跡,一蹶不振。

明治維新幕府制度崩潰,由於社會上不再存在著明顯的階級制度,令「武術」及「武藝」這些以往曾被視為具備高級文化身份象徵的藝術性活動,失去了一貫的目的。自從文明開化、歐化思想開始導入日本社會,令「武術」的概念逐漸被賦予一種「追不上時代」的印象,弓術的藝術地位亦慢慢地衰退下來。明治維新之前,攜弓本來是一種武士階級的特許身份象徵,可是維新之後弓術逐漸淪落為只供社會低下階層的娛樂,連一般庶民都可以隨意持弓、用弓。當時弓箭之戲流落民間,市面上出現很多「賭弓場」,以射箭作為賭客的玩藝項目。在這個年代中,幸而有一批弓術家 各自開設自宅道場,為了讓他們所重視的弓術文化得以存續,而一直竭力宣揚正規的弓道,勉力保住了弓道的命脈及傳統文化。

另一方面,明治中葉的實行徵兵制的日本,展開了與俄羅斯中國清代)之間的戰事。為了激勵人民的愛國心,日本當局大肆開拓國民精神教育,於是一些已經衰落的古武道精神概念便重新受到國家重視,弓道亦在其中。有見於國民開始失去了從前令整個民族自豪的崇高精神,一群居於京都對武道方面有理想的武術家,匯聚各種武道及武術的團體,於明治28年(1895年)組織成「大日本武德會」,並將本部設置在京都平安神宮之內。武德會的目的在於令一般庶民能再認識武士道的精神,同時重拾對武術的熱心;另一方面,安排在學校教育的範疇中加入弓術,希望能透過獎勵參與的形式讓學童鍛鍊心身,同時讓弓道得以普及化。

大正8年(1919年),「武術專門學校」改稱為「武道專門學校」,同時「弓術」亦正式改稱為「弓道」,由傾向追求武術及技術極致的專業,改變為重視日本本土精神涵養的學問。不過,不能諱言的是,當時弓道的發展亦有其不當之處。最明顯的情況是,當弓術於明治年間處於衰退期流落風俗時,一般大眾都會持有「射箭只要射中就可以了」的草率隨性心態,而改革後的弓道家卻往往會有「射箭最重要的是姿態及規格,能否射中都不重要」的矯枉過正的心態,這類過度追求精神性對於弓道的發展亦不健康。

另外,在大正至昭和初期,著名弓道家之一的本多利實與他的弟子所主張的「正面舉起式」的射法,於民間極受歡迎而大為流行。後來這一支流派的射法就被稱為「本多流」。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發表回應 登錄 | 免費註冊

GMT+8, 2025-1-19 07:15

© 2015 SSKY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