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中文大學第一屆中醫學生於今年夏天畢業,連同浸會大學中醫葯學院第二屆畢業生,共計四十五名,卻只有十四人在公營機構找到了工作。
政府曾在零二年承諾在零五年前開設十八間中醫門診,但至今沒有兌現。
明年香港大學第一屆中醫學生又將畢業,香港將擁有愈來愈多本地大學培養的準中醫師,但面對目前公營中醫機構發展不明朗,私營市場執業者良莠不齊的狀況,中醫畢業生究竟專業何在?
根據數據統計,七十六名本地中醫畢業生中,只有十七人進入公營中醫診所工作,其餘中醫畢業生被拒公營中醫診所的門外,投入私家診所、中醫藥材店及自僱市場等。
香港以往對中醫業並無任何規管,至九九年成立中醫藥管理委員會,才設立中醫師執業資格試。而凡在港執業十五年或以上,便可豁免參加執業試和豁免註冊審核。所以,現時市面上仍充斥著水平參差的中醫師,對剛畢業的中醫學生來說,並非理想的臨床實習之地。
浸大第一屆中醫畢業生譚子勁,畢業後在一間私家醫療機構工作約半年,但因負責的行政工作比較多,無法集中臨床看症,約半年前在中環開設中醫診所。
自己掛牌 每月蝕本兩三千
譚子勁坦言,現時每月仍蝕本兩三千元。他指出,讀完五年中醫藥學士學位課程,學費已高達廿幾萬,還實習期間的費用、考牌、進修、交稅等,生活實在不易﹕「有些畢業生可能根本生活在貧窮線以下,註冊護士的收入都高過中醫師,我們的專業又何在呢﹖」數據顯示,目前自僱的畢業生只有五名,眾多畢業生根本無力自立門戶開診所。
「打工仔」只簽三月合同
即使不自設診所,做「打工仔」也難以維持長久。中大第一屆中醫學院畢業生黃家榮,向仁濟醫院及東華三院求職不果,目前受聘於大埔一間慈善福利機構擔任註冊中醫師,月薪約一萬元。
他每日跟隨資深中醫一起看症,藉著接觸不同的病人和病例累積臨床經驗。但該機構只跟他簽了三個月合約,之後要看他的表現才可確實合約年期。
能做回診症的中醫已是萬幸,部分中醫學系畢業生,根本學非所用。浸大中醫第二屆畢業生楊顥輝,現職浸大中醫學系研究助理,他的日常負責的,主要是文字上的工作,間中負責餵老鼠試藥。而其他同學有的在中醫博物館當講解員,有的在中醫圖書館當管理員,總之都不是和臨床有直接關係的工作。
楊顥輝認為,中醫畢業生在私人市場認受性較低,僱主知道他們沒有議價能力,都會以較低的薪酬僱用他們﹕「政府應闡明中醫在醫療體系及社會上扮演甚麼角色,否則繼續訓練中醫學生都只是浪費公帑。」
事實上,根據勞工處自零四年十月七日至十一月三日的空缺得知,中醫師在私人市場的薪酬差距甚大,由四千元至一萬二千元不等,有些甚至以拆賬形式聘請,且大多數對學歷並無要求,有些更屬臨時工,中醫畢業生又缺乏臨床經驗,找理想的工作實在困難。
「師帶徒」積累臨床經驗?
不過,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院長車鎮濤表示,公立醫院的中醫門診並非唯一累積臨床經驗的地方,跟隨一個有心得、經驗豐富的中醫師學習,建立好像師帶徒的關係,也能累積足夠的臨床經驗。
但浸大中醫四年級學生梁永漢反指,學了五年中醫才跟師傅學習,根本是浪費金錢和時間,而且這也是矛盾的做法﹕「大學的教育就是希望中醫的教學能規範化,以取締從前中醫良莠不齊的情況,現在說行師徒制似乎是在走回頭路。」
中大第一屆中醫學院畢業生任寶兒,目前在仁濟醫院任初級中醫師。她表示,當時這些職位在他們考完四月的校內試時仍未推出,院內至六月才公開招聘人手﹕「畢業初期都頗為徬徨,職位又推出得遲。大部分的畢業生都不考慮比較商業的工作而傾向科研、臨床的工作,但可找的工種又不多。」
公營醫院實習良機 門檻難入
她的工作性質,則以臨床為主,大部分時間與醫師一起看症,月薪港幣一萬元以上。然而,仁濟醫院的初級中醫師都是一年合約制,不同於西醫的三年簽約制,面對未來她不無擔憂﹕「能否續約還是個未知之數。」
而譚子勁指出,雖然公立門診收入穩定,但除了考慮人工,還要考慮前景﹕「現在畢業生逐年增加,競爭將愈來愈大,而政府為了交功課,應該每年都會請新人,即一年後被解僱的機會相當高,與其這樣,不如早一點出來掛牌。」
雖然保障不足,但在公立診所任職中醫,始終較有機會積累臨床經驗。在黃大仙醫院出任初級中醫師已有一年的黃子明,是第一屆的浸大中醫畢業生。工作大部分時間駐守門診部,主要和一些資深高級中醫師一起工作,間中也負責科研。
黃子明指出,政府投資培訓中醫師,卻未能用回市民大眾身上。他指出﹕「用了很多錢培訓,但他們一畢業便被推出私人市場,不能在公營醫療機構內服務,是否變相浪費了納稅人的金錢﹖而私人市場內又缺乏資深的專家教授,這樣對他們累積經驗會有影響。」
十八間承諾遙遙無期
政府曾在零二年承諾,於零五年開設十八間中醫診所,但目前醫管局只成立了東華醫院、仁濟醫院及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三間公立中醫門診,其餘四間中醫門診(廣華醫院、東華醫院、黃大仙醫院及東華東院)則由東華三院資助而成立。
對於其餘十五間政府中醫診所何時開設的問題,醫管局回應,香港發展中醫的目的主要以科研為主,開設中醫門診時間表則由衛生福利及食物局制訂。衛福局沒有正面回應開設其餘十五間中醫門診的時間表,但表示將於明年進行的醫療衛生服務人力調查首次加入中醫師這一項目。
建議大學合併 培養長期發展
香港中醫藥科技學院院長許少珍認為,中醫畢業生的就業出現問題,大學也須負部分責任﹕「中醫最重要的是臨床經驗,大學有責任在開設課程前確保能提供足夠在港培訓配套給學生。香港大學生只有三十周的實習期,根本不夠培養臨床經驗。」她建議將三間大學的中醫課程合併,集中培訓優良的中醫學生,省到的資源又能用於提供臨床培訓。
立法會在十二月通過了議員李國英提出中醫整體發展的議案。該議案促請政府加快擴大中醫在公營醫療系統中的服務範圍,落實未按計劃設立的十五間公立中醫門診診所,同時成立中醫藥發展委員會,制訂促進中醫藥發展的策略及政策,並制訂中醫專業培訓的機制及途徑。
由浸大中醫系畢業生組成的第七屆中醫藥聯合大會主席彭俊生也希望政府盡快成立其餘十五間公立醫院的中醫診所、承認中醫師開的病假紙、在立法會中設立中醫的功能組別﹔長遠則應成立集醫、教、研一身的中醫院,解決目前中醫畢業生面對的就業問題,同時加快中醫的發展步伐。大部分中醫畢業生相信在十幾廿年後中醫定能在香港發展起來,但是這幾年的中醫畢業生的前途則未見樂觀。
正如浸大中醫四年級學生朱憜瀚所說﹕「前景一片光明,前途一片黯淡。」似乎在這段黑暗時期,畢業生還需要忍耐和奮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