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9708|回覆: 0
打印 上一篇 下一篇

學中醫之門徑

[複製鏈接]
字體大小: 正常 放大

45

主題

3

好友

45

積分

居民

榮譽勛章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1-2-12 01:00:4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郭梅峰自神農嘗百草,軒歧言病機,惜其方尚稀,降後方藥漸興,惟苦其不傳,如伊尹、如和如緩、如跗,皆以醫名,而未有方傳世。
越人受長桑君之禁方,倉公受公乘陽慶之禁方,皆不見諸典籍。
雖有莨菪子湯、苦參湯、火齊湯、下氣湯、陽劑剛石、陰劑柔石,皆未悉其所以為方也。

迨漢建安紀年時有仲景出,勤求古訓,博採眾方,著卒病論以治傷寒,立方百十三首,著《金匱要略》以治雜病,實為醫方鼻祖也。
世人每疑中醫無系統,不知系統即在仲景書中。
仲景體會前賢之精粹,如內、難二經,而著《傷寒論》,以六氣為體,以三陰三陽為用。
又著《金匱要略方論》,以虛實為體,而以「調以甘藥」四字為用。
兩書融會貫通則外因內因之病,條理井然,此即中醫之系統,亦即醫法之定律。
若舍此定律而言醫,雖有一得之長,亦為雜家,非正統之可貴也。

風寒暑濕燥火,天之六氣為病,外因也;喜怒憂思悲恐驚,人之七情為病,內因也。
仲景《金匱》一書,治內因各症,其原旨無非闡明《內經》:「邪氣盛則實,精氣奪則虛」二語,以為辨證之準繩。
其立法亦不脫「調以甘藥」四字,而以「實脾」冠之。
須知「天氣半月而一更」,人身之氣,與之相仿,三更不癒,即為頑症,此入雜病範圍。

若夫六氣感人,變化無極,仲師分六經治之,先為傷寒立法,詳為辨論。
俾學者得知內而臟腑,外而形骸,以及:
「氣血之生始,經俞之會通,神機之出入,陰陽之變易,六氣之循環,五運之生制,上下之交合,水火之相濟。寒熱虛實,溫清補瀉,無不悉備」。
且疾病千端,治法萬變,統於六經之中,然後治他氣之病,隅反而旁通之,自可效如桴鼓矣。

六經之標本中氣不明,不可以治六氣之病。
六經之為病,各有提綱,如太陽之為病,以「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九字為提綱;
陽明之為病,以「胃家實」三字為提綱,……

凡病以提綱為主,參以兼見之症,必無遁情矣!
《傷寒論》一書,為治病之模範,亦學中醫者之基本功,必須熟讀而探索之。
余臨證以來,治病悉遵仲景立法,遇傷寒證,即以傷寒方治之。
但仲景多為風寒濕立方,而若暑、若燥、若溫則未定恰方,似待吾人以隅反……
因傷寒傷人之陽,溫燥傷人之陰,余所以從對面立方,頗見小效。

余臨證處方,不肯苟同,端以見效為原則,體會有三:
1.兒科以健脾為主
蓋小兒稚陽稚陰,難任攻伐。
況小兒肝盛脾虛是其本質,金匱首篇已道及見肝之病,當先實脾之旨,所以,一切兒病用藥不可損及脾元,自收事半功倍之益。
2.婦科以養血為主
經帶病無不惜血之盛衰以為攻補,曠觀仲景產後以鬱冒、痙病、大便難三者立論,可知婦科要旨之所在。
3.溫病以甘凍為主
試觀《傷寒論》誤用溫針諸條,以為後學治溫之戒,其不立方,使人三反而悟其治法,因知傷寒溫劑,不能混治溫病,顯而易明。

觀此三點,治病必求於本,應是仲景心法,故梅峰遵之。(郭燕文整理)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發表回應 登錄 | 免費註冊

GMT+8, 2025-1-23 12:54

© 2015 SSKY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