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7210|回覆: 0
打印 上一篇 下一篇

[港澳新聞] 港區人大代表角色變遷

[複製鏈接]
字體大小: 正常 放大

242

主題

6

好友

242

積分

公民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2-6-2 12:05:38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兩會」召開在即。每年到了這個時候,來自全國各地的人大代表及政協委員,都會先後赴京開會。在這一批人當中,來自港澳特區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尤其顯眼。要知道特區並無區級「兩會」,特區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如何產生,又有何種職能呢?

早在香港回歸前,港區人大代表即於1970年產生,迄今整整40年,其中發生不少變化。


回歸前即有港區人代和政協委員

事實上,早在回歸前,港澳即有了人大代表。

最早在1954年,北京召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當時來自香港的僑界代表徐四民和工聯會理事長張振南作為全國人大代表與會,但他們的港人身份沒有被突出。直至1970年,國家才首次在人民代表大會中加入港澳區代表,隸屬於廣東省代表團。當時中央邀請了18名港澳人士參加,其中包括香港左派中學培橋校長吳康民。

香港回歸前,無論全國人大代表或全國政協委員,都毋須經選舉產生。港區政協委員全部經中央委任產生;而港區人大代表則被納入廣東省範圍,由當時的新華社香港分社推薦,再經廣東省人民代表大會選出。因此之故,香港立法會主席曾鈺成曾形容,當時港區人代、政協委員所扮演的角色,主要是北京和港英當局鬥爭時的統戰工具。他說,在中英就九七問題交鋒時期,不少人充當了「中方炮手」的角色。人稱「阿姐」的香港藝人汪明荃即是一個例子。汪阿姐在上世紀80年代主演的電視劇《萬水千山總是情》中扮演愛國女學生,主唱的劇集插曲《勇敢的中國人》更贏得中港兩地觀眾愛戴,於是當時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許家屯一動念,便邀請她出任港區人大代表。回歸後,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產生辦法開始出現變化,改由香港本地的小圈子選舉委員會選舉產生。以最近的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為例,其選委成員主要來自歷屆特首選舉推委會、選委會成員加上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等,總共有1234人。

按照程式,港區人大的選舉採用差額選舉模式。候選人必須取得超過半數選票,始能當選。一旦有人代出缺,便按當屆落選的參選人得票數多寡依次替補。

至於港區政協委員的產生辦法,則繼續沿用回歸前的做法,即通過協商推薦,形成建議名單,最後由常務委員會通過公佈。據悉,中央政府篩選委任港區政協委員時有一個大原則,就是年屆70歲或已連任四屆,便要「離開」。根據規定,香港作為特別行政區不設地方委員會制度,但全國委員會設有「特邀香港人士」委員。第十一屆全國政協有委員有2237人,其中港區政協占了202人。


「兩會」架構在港尷尬

香港回歸後,港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政治地位也驟然上升。這個政治地位表現在:《基本法》附件一關於選舉委員會的組成中,賦予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推選行政長官的權力;同時,《基本法》第159條賦予港區人大代表《基本法》修改的決斷權。

另外,香港特區政府還規定,港區人代和政協委員出入境時,可以享用機場貴賓室,待遇與立法會議員相同。在港府的禮賓名單中,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皆有排名,國慶酒會和升旗儀式少不了他們的份兒。此外,政協委員還享有一個連香港地區直選議員和問責官員也沒有的特權:可以繼續持有外國護照,不受非議。

隨著中國國力日益強大,近年來,越來越多有志在政治上更上層樓的香港人參與港區人代選舉,希望成為港區人大代表,有機會代表香港參與國家重大決策的討論和制訂。其中,在2008年1月25日選出新一屆36名港區人大代表,便被喻為是香港有史以來競爭最激烈的一次選舉。

http://www.takungpao.com.hk/news/12/03/04/2012_rdzkg-1457447.htm

做好换届选举工作 激发群众主人翁精神
我毕业拉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發表回應 登錄 | 免費註冊

GMT+8, 2025-1-16 13:55

© 2015 SSKY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