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土改或助農民抗拆遷
【明報專訊】日前閉幕的三中全會決定推出新的土地改革政策,探索承認農民小產權房合法性並將其推向市場,專家認為,全會的決定保障了農民對房產討價還價的法律依據,同時增加徵地成本,以減少地方上接連不斷的強拆問題,但相信其影響只及約四分之一農戶,同時土改能走多遠還有待觀察。小產權「合法化」 保障地權
在內地城市,市民可享有房產買賣權利,但內地農民卻不可自由買賣自住的房屋。這次三中全會有關農村問題最大亮點就是,「選擇若干試點,慎重穩妥推進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擔保、轉讓,探索農民正價財產性收入渠道」,即承認農民小產權房產並將其推向市場,將價格交給市場決定。此前,內地《物權法》不承認農民小產權房並規定據此買賣屬非法,以陸豐烏坎事件為例,當地村委會私自定價並私下買賣農民用地,從而造成農民財產無着,導致農民爆發大規模抗議事件。
專家:料只影響四分一農戶
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副院長左停教授認為,此次土改增加了農民對財產討價還價的資本,可減少强徵、強拆的現象。他指出,將農民「小產權」合法化,阻止了政府對不合法建築的強拆,農民同時因合法而可享自讓權。
左停指出,決定「僅放開農民住房抵押、轉讓,並無放開買賣」,意思就是農民享有對於小產權的使用權,可以合法將餘下使用權抵押、轉讓給他人,但不可買賣。他估計,由於城市居民一般不買偏遠的農民房產,所以在內地目前約兩億農戶中,僅集中在近郊的約5000萬戶受此次改革影響。加上此次決定強調要慎重穩妥及探索,「可見此次決定仍處試驗及探索階段,真正能走多遠還要再看」。
明報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