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進逼港元難逃邊緣化
港元會否被邊緣化?在中港經濟持續融合,人民幣逐步國際化之下,這問題一直縈繞在港人腦海。雖然不少官員大派定心丸,指《基本法》第111條列明「港元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法定貨幣,繼續流通」,但法律上給予的保護,不代表在日常應用的分量不會減輕。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早前坦言,積極考慮取消人民幣每日兌換上限2萬元,這則對本港人民幣離岸市場天大的喜訊,卻隱然加重港元在日常應用被邊緣化的壓力。隨著人民幣逐步國際化,人民幣在港漸趨普及,根據國際結算銀行今年9月初公布的外匯市場成交額調查結果顯示,過去3年香港人民幣兌美元交易急增3.6倍,平均每日成交金額所佔比重,已由2010年的4.5%升至今年4月的17.7%,超越了港元兌美元交易額;就連人民幣兌整體外幣的交易額比重,亦直逼港元外匯交易。
有關現象惹來不少評論,認為人幣發展趨勢正威脅港元走向邊緣化。有見及此,金管局總裁陳德霖曾於《匯思》專欄發表以港元外匯交易與港元邊緣化為題的文章,逐點反駁港元被邊緣化的論說,認為香港的人民幣外匯交易比重激增,主要是反映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發展迅速。
陳德霖同時指出,從本港市民繼續願意使用港元作為交易和保值工具的信心、港元存款量不斷增加、港元存款佔總存款比例一直維持約50%,以及港元現鈔的流通量等方面,均反映港元未被邊緣化。儘管陳德霖苦口婆心,惟市場對港元邊緣化的憂慮仍是揮之不去。
有市場人士指,金管局最初對取消每日兌換人幣限制也有忌憚,因恐怕港人蜂擁兌換人幣導致港元遭唾棄。然而,面對來自各地的競爭,兌換限制只會窒礙香港離岸人幣市場的發展,最終削弱自身的競爭力,故今年10月陳德霖率領銀行公會代表團訪京時,再度向人民銀行爭取放寬該限制,結果是次獲得人行行長周小川回應,會積極考慮取消港人每日兌換2萬元人民幣上限,為香港個人人民幣業務發展帶來了新希望。
到底這喜訊會否為港元地位添上隱憂呢?精明的港人看準人民幣的升值潛力,以及吸引的人民幣存款息率,早已密密兌換人民幣,截至今年10月本港的人幣存款已達7816億元人民幣。有人質疑一旦取消兌換限制,會否觸發港人加速兌換更多人幣,而令港元提早面臨邊緣化?
東亞銀行(023)高級市場分析師賴春梅不諱言,取消人民幣兌換上限長遠會對港元構成影響。她說,事實上本港的人民幣使用已愈來愈普及,很多商鋪都樂意收取人民幣,投資方面亦愈來愈多以人民幣進行,此消彼長下,港元地位難免被削弱,尤其在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人民幣處於升軌,存款息率又吸引,市民持有人民幣便可財息兼收,自然會選擇持有更多人民幣。因此,若從交易、投資層面而言,取消兌換限制只會加速港元邊緣化,事實上日常生活中亦逐步滲透此現象。倘若本港人民幣資金池再增數倍或以上,港元邊緣化的問題就會更。
不過,也有很多具市場分量的人馬,並不認同港元邊緣化的看法。匯豐香港區總裁馮婉眉早前表示,按本港人民幣存款發展趨勢,於2015年人民幣存款佔本港總存款比重,料由現時約10%上升至30%。儘管未來港元存款比重可能少於慣常的50%,且愈多投資以人民幣計價的產品,但港元作為本港的主要貨幣,市民的日常生活支付或投資都是使用港元,即使取消每日兌換上限,人幣存款因此進一步增加,惟「這與港元邊緣化並不是劃上一個等號」。只要港元保持為開放、流通的貨幣,便有其運用價值,而人民幣用途擴大亦不等如市民不再使用港元。
星展香港財資市場部執行董事王良享指出,其實多年來港元的地位都沒太大變化,現時港人喜愛持有人民幣就等於持有外幣一樣,這是港人幾十年以來的習慣,港人不持港元持外幣,不外乎為了高息和升值潛力。在聯匯下,近數年港息跟隨美息低企,人民幣又持續升值,自然需求較大。
至於港人日常支付所用的貨幣,王良享指:「數十年前(香港)許多店鋪都接受美元支付,現時因為有許多自由行來客,香港店鋪就接受人民幣。」他指,只要在港居住,市民對港元便有需求,雖對持有人民幣的興趣增加,但人民幣也無法取代港元地位,至少在2047年或以前都不會發生,所以根本談不上港元被邊緣化的可能。
多名專家、學者都認為在《基本法》保證50年不變的護駕下,在2047年之前港元的法定貨幣角色是無懼挑戰。科大工商管理學院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雷鼎明斷言,取消每日兌換人民幣上限不可能會加速港元邊緣化,因為根據《基本法》,港元為香港的法定貨幣,港人的日常買賣都是用港元,雖有部分商鋪接受人民幣支付,但亦可隨時拒收人民幣。然而,2047年以後,港元的地位何去何從,目前則難作估計。
港元在法律上不會被邊緣化,但實際應用逐漸被邊緣化的壓力仍會揮之不去!
星島日報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