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肥,它怎麼就這麽難?
每個人都知道,解決肥胖癥問題,無外乎少吃、多鍛煉。但是,由瘦入肥易,由肥入瘦難,少吃多練實在不簡單。最近,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的凱文·豪爾及其同事就在《柳葉刀》上發表了試圖解決上述困局的數學模型。NIH和英國國家醫療服務系統(NHS)都認為,減重最簡單的規則在於少攝入熱量。每天少吃500卡路里熱量,一周減下0.5公斤。不過許多專家也承認這個模型過於粗糙,沒能描述體重增加對新陳代謝的影響。豪爾的模型不僅涵蓋了這個問題,而且,由於飲食對肌肉和脂肪會造成不同的影響(相同的攝入在胖子和肌肉男身上有不同結果),該模型還能根據個人身體特點,為胖子定制更現實的減重計劃。比如說,舊模型認為每天少喝一罐可樂(250卡)堅持三年就能少長35公斤肉。而且通過不斷節食,體重會穩定下降;但是,根據豪爾的模型,前者平均只能減去11公斤,而節食者的體重最終也會到達某個穩定水平不再下降。
對很多人來說,長胖總是很容易,即使微小的飲食失衡也會導致增重(每天不過多攝入了10卡,過去30年美國人的體重平均增加了9公斤)。而減重之所以困難,是由於體重增加後維持生存的食量和食欲也水漲船高。增加9公斤體重後每日須多攝入220卡熱量,要恢復體重就不再是每天少吃10卡,而是220卡的事了。這著實有難度(比如,一個23歲身高170cm的男性要維持70公斤的健康體重需日攝入2294卡,如果他110公斤則需3080卡,支撐他肥肉的是786卡的額外攝入。要想回到70公斤需要每天少攝入786卡,節食不足786卡的話也會令他減重,但減不回70公斤,最終會到達某個穩定水平。)
原則上,胖人是能夠通過逐漸降低攝入來分階段減輕體重的。但實際上,這需要鋼鐵般的意志,而能有這種意志的人其實很少會讓自己變胖。所以其實還是應該在一開始就保持體型,而不是變胖後減肥。
編譯自:《經濟學人》8月27日刊
果殼網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