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黨倡徵$100陸路入境稅 旅遊業界反對
政黨料徵陸路入境稅後,每年可減千萬旅客(資料圖片)有政黨建議,向每名循陸路入境的非本港居民收取100元入境稅,以控制旅客人數及遏止水貨活動。旅遊業界表明反對,指損害香港形象;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則指,政府多年前已曾研究,發現不可行。
遊客增加 政黨倡徵稅減人
政府預計來港旅客未來數年會持續增加,二○一七年將達七千萬人次,本港承載力成疑。民主黨立法會議員單仲偕建議設旅客陸路入境稅收二十至五十元,以經濟手段讓旅客增長放緩。他指搭飛機和船離境也有相關稅項,唯獨陸路出入境都沒有稅項,認為陸路徵稅做法公平,而增設陸路入境稅亦可分擔蓮塘口岸等陸路口岸的興建費用,以及有助提升訪港旅客質素。
人民力量立法會議員陳偉業指,大量內地旅客來港,當中不少人來港走私日常用品,造成交通擠塞、水貨客及商鋪租金上升等問題,亦遠超本港交通負荷能力及旅遊景點承載力。建議向經陸路入境的非香港居民徵收一百元的入境稅,「這個金額只是起點,有需要可逐步調高」,估計可令每年訪港內地旅客減少一千萬人次,有助於打擊水貨活動,以及減少低消費旅客訪港。他相信可反過來增加高消費旅客數目及消費額,庫房每年更可因而增加約三十億元收入,足以支付增設低收入家庭津貼的開支,對政府、香港市民及旅遊業界是「三贏」。人民力量表示已於上月底將建議提交財政司司長曾俊華,以期在財政預算案落實。
民主黨議員單仲偕支持引入入境稅,因現時旅客經空路或水路離境也要徵稅,認同建議可提高旅客質素及放緩旅客增長,但認為每次收二十至五十元較為合適,以經濟手段讓旅客增長放緩。他說,徵稅目的不是要趕旅客走,而是要看香港的承受力,希望有助放緩旅客增長。單仲偕指出,入境稅比離境稅在執行上較為簡單,政府預測2017年本港旅客達7000萬,建議目的可令旅客增長放緩。他又不認為引入入境稅一定對旅客不好,反而可讓他們有更好的旅遊體驗。
公民黨議員梁家傑亦指出,人力的方案主要針對水貨客,並無違背公民黨基本原則,但他們要先討論後才可決定是否支持。
旅遊業界反對徵稅
不過,業界對徵稅表明反對。旅遊業議會董耀中指,旅客確實對本港經濟有幫助,擔心入境稅會影響香港形象,「香港一向給人感覺出入方便的地方,若因水貨問題要增設,很丟架(很沒面子)。」他又指如要解決水貨客問題,政府應加緊執法。香港作為國際旅遊城市,收取入境稅是難以接受,又認為旅客若有心走水貨,單單多付一百元是「不值一提」。
旅遊界議員姚思榮反對徵收入境稅,強調香港旅遊業正面對澳門、珠海等地激烈競爭,反建議於邊境設立購物城,以減輕旅客增加對本地居民的影響。姚思榮指出當港珠澳大橋建成後,如果澳門和珠海歡迎旅客,而香港限制內地客入境,將打擊本港經濟,不應因一時之氣採取限制措施。
入境團旅行社協會會長謝淦廷擔心,入境稅影響本港旅遊業從業員生計。海洋公園主席盛智文稱,入境稅或令旅客認為香港不歡迎他們,而轉往其他地方。謝淦廷指,經陸路入境的非香港居民包括真正會消費的旅客和水貨客等,「不應該一竹篙打一船人,將所有遊客歸納成另一個範疇。」
海洋公園主席盛智文亦表明反對,認為稅收會令旅客轉到其他地方旅遊,影響本港旅遊業。他指政府有需要提升基建,避免港人因旅客太多而感到不便。盛智文表示明白香港很多地方也很擠擁,社會有憂慮,但徵稅會令旅客感到不受歡迎,繼而選擇往其他亞洲地區旅遊,香港應透過提升基建能力應對。
前旅發局主席、自由黨立法會議員田北俊表示,無論徵收20或是100元,都無法阻止旅客入境。田北俊指出,即使收到100元,相信都阻不了旅客來港,如果只收20元,遊客人數不會少,只會發出不歡迎遊客的訊息,要小心處理。他又認為,應該透過其他方法,令旅客增長放緩。
葉劉淑儀指,十年前政府面對嚴重財赤時,曾認真研究徵收陸路離境稅,但陸路離境途徑甚多,難以解決由誰代收,如由入境處人員徵收,則肯定會延長過關時間,進一步逼爆出入境口岸,故被迫放棄。
保安局局長黎棟國不評論這項建議,他表示保安局主要的工作是使口岸方面暢通。但指出內地今年稍後會發出附有晶片的雙程證,加強自助化通關,而政府計畫增加口岸,有助加快通關。
前保安局局長、港區人大代表李少光認為,有關徵收陸路離境稅的問題要小心處理,他指內地居民是港人的同胞,他們過境是依足程序和手續,不應受到歧視。他又指,自由行二○○三年對香港經濟有立竿見影之效,不應「閂晒門」。
晴報 / 星島日報 / 太陽報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