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港通助「排洪」 開放資本撐股市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滬港通由宣布落實至正式埋站,常被解讀為國家向香港「送大禮」,只單向聚焦開車對香港金融市場的影響。然而,這班雙向列車對國家借助海外資金拯救低迷A股、進一步鑿河引流排減國家資金氾濫壓力,以及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等大工程更是意義深遠,「車」不可失。滬港通終於可在下周一開車,這項金融創新措施,被視為可改變中港未來金融面貌的重大工程,港交所(388)總裁李小加日前指出,「滬港通」將令22萬億美元的銀行資產流向資本市場,當中估計有7萬億至8萬億美元會流入A股市場,帶動A股在未來5至10年大幅向上。他認為A股將因為滬港通開車而出現「世界最大規模資產的一次重新平衡」。不過,他重申滬港通的推出原意並非為搭建平台搶救A股,只是想中國金融市場對外接軌。
外界認為中央開出滬港通旨在救A股的想法並非欠缺根據,因只要對比中港股市過去十多年的走勢,已見A股如只靠中國股民「塘水滾塘魚」,恐怕難有生天。
2000年科網泡沫爆破起計,至今年4月內地宣布推出「滬港通」,倘不計人民幣匯率變動因素,期間國指升幅達四倍,恒指升37%,而滬綜指僅升5%。
單靠點數論英雄可能不夠全面,但中央屢救A股無效也是事實。中國不時通過控制新股供應和減息放水等手段遏止A股跌勢,2009年更試過豪灑4萬億救市,A股也曾因此衝破3000點大關,惟一年不到已打回原形,至今仍持續在低位徘徊,只是在今年4月宣布推出滬港通後,A股才能逐步由2000點附近,回升至目前的2400點水平。
A股跌勢難挽非因資金不足,只是股民對A股信心盡失,寧願將積蓄投放在高風險私營產品也不欲買A股,長此下去,A股恐會喪失集資功能,淪為另一個B股市場。有資深基金經理指出,民間資金無處可去,國家外匯儲備只升不跌,資金已氾濫至臨界點,如再不找門路減壓,只會令通脹惡化,並衍生更多社會問題,自亂國家經濟實力。
滬港通開車後,中國境外資金可經由香港投資A股,市場估計有助改善A股的流通困局,令A股起死回生。中金昨日發表報告,認為滬股通對A股正面效用高於港股,料可吸引大量境外資金北上投資,3000億人民幣額度應可短期用罄。
滬港通對中國的另一戰略意義是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因中國如想強化其貨幣在世界舞台上的話語權,定要逐步開放資本帳。為此,中國在2003年開始已逐步引入措施開放人民幣,如推出人民幣跨境結算、鼓勵境外發行人民幣點心債,以及引入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額度(RQFII)等。滬港通的核心任務,正是要安全地循環境內外人民幣資金,增加人民幣的境外使用價值。
經濟學者關焯照認為,滬港通對中國的意義明顯大於香港,因憑藉兩地股市互聯互通,將大大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及開放資本帳步伐,但對香港來說,只是帶來額外成交而已。
不過,也有市場人士認為不應將滬港通對中港金融市場的好處分開評估,滙豐中國區證券策略主管孫瑜認為,滬港通將催生全球第二大股票市場,因他日若加上「深港通」,上海、深圳和香港的股市便可連成一綫,三所合併得出的股市市值將超過7萬億美元,年度交易額亦可高達9萬多億美元。
星島日報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