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政府與浸會大學就九龍塘前李惠利校舍南部用地之地王爭拗繼續升溫,教育局昨罕有地發表嚴正聲明,臚列十一點反駁浸大爭取李惠利南部用地的理據,包括用地從未納入浸大校園範圍,校方最近才遞交書面意向通知,政府無意撥公地建私營中醫院等。浸大隨即發回應聲明,指院校發展空間已盡,批評政府犧牲教育用地建豪宅,是雙輸方案。
政府在去年十二月擬將前李惠利校舍南部用地,由「政府、機構或社區」改為住宅用途,城市規劃委員會轄下的都會規劃小組在今年一月通過有關建議,並在上月中刊憲公開諮詢兩個月。一直爭取前李惠利整幅校舍的浸大,發動學生和校友,希望爭取土地保留用作高等教育用途,但在城規會開展諮詢兩星期,發展局突然宣布將該土地納入政府下年度賣地表,引發浸大與政府新一輪的爭拗。
教育局昨日傍晚就浸大爭取前李惠利校舍用地,發出近二千字的新聞稿,強調是「嚴正聲明,以正視聽」,歸納出十一點回應,逐點反駁浸大言論,是近年罕見。聲明指,政府會將每年度可供應的政府土地納入賣地表,包括進入有待完成修訂分區計畫大綱圖法定城規程序的九龍塘前李惠利校舍南部用地,當局會加快完成有關程序。
聲明更直指,該土地未納入浸大校園範圍,政府不會純因某土地鄰近個別院校而「理所當然」撥予該校,政府無意撥公地建私營醫院,不會支持浸大於前李惠利校舍興建私營中醫院;又指現時提供中醫學課程的三所資助大學,均與內地中醫院合作進行,有關安排實行多年。
教育局在補充資料中,更臚列八大的校園空間發展情況,指教資會參考院校的人數及就讀學科,計算出浸大的校園樓面空間需求滿足率逾九成三,於八大排第二,「教資會資助課程學生人均校園土地面積」則於四所市區院校排第三。政府撥予浸大的前李惠利北面零點六四公頃的土地,相信可滿足院校發展需要。
浸大隨即就政府的聲明作出回應,逐點提出質疑,批評政府犧牲教育用地改建豪宅,是雙輸方案,期望政府重新考慮浸大的建議,又指沒有本地臨實習的醫科課程,是殘缺不全的課程。浸大的回應亦提到地政總署的賣地表網頁,無註明土地尚須經城規程序才可拍賣,師生以為賣地已成事實,毋須再提交反對書,批評做法具誤導性。
至於教育局比較各院校「淨作業樓面面積」,浸大批評無實際意義,更按各院校和香港地圖量度各校園地段面積計算,顯示浸大的校園地段面積僅五點四公頃,學生人均土地面積僅八點九六平方米,是八大最小,該校於新學制下未獲額外撥地進行擴建,須在現有校園中增建和在現在建築物上加建,耗盡校園可用空間;在高空發展下,造成校園十分擠逼,空地嚴重不足,影響學生學習素質。
身兼全國政協委員、正在北京出席兩會會議的浸大校長陳新滋回應政府的聲明,指政府應要有更好的計畫,並非將土地用作興建豪宅。他又指從來沒有說過前李惠利校舍地皮屬於浸大,對政府不支持校方自資興建中醫院,感到百思不得其解,因為《施政報告》曾提及支持中醫藥發展。
http://news.sina.com.hk/news/20130305/-2-2910078/1.html
浸大到底為教育定為地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