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陽報專訊】平時不燒香,臨急抱佛腳。港府為求立法會通過擴建三個垃圾堆填區撥款申請,匆忙推出所謂改善措施,利誘各黨派支持撥款,其實,就算僥倖過關,也只是延後垃圾堆填區爆滿時間,對減少垃圾並無幫助,對處理廢物問題也無濟於事,當局為圖一時政治方便,債留子孫,垃圾圍城終將由後代承受。
堆填區的根本問題是臭氣熏天,影響環境衞生,治本之道應是源頭減廢配合焚化爐處理,盡量減少都市固體廢物數量,減輕堆填區壓力。可是當局多年來都沒有正視問題,更沒有做好垃圾源頭分類及環保教育。現時港人每日人均都市固體廢物製造量達二點六七公斤,位居先進國家及地區前列,每日運往堆填區的廢物達一點三五萬公噸,三個堆填區早已不勝負荷,將於未來兩至六年飽和。垃圾堆填問題瀕臨爆煲,其他減廢措施可望不可即,擴建堆填區成為暫時解困的唯一選項,問題是,就算當局向受影響地區提供再多的改善措施及社區補償方案,始終難以根治堆填區先天之臭,只會激起居民更強烈反彈。
事實上,當局建議的部分紓緩措施,可說是急就章拼湊產物,例如資助全港垃圾車改用密封式設計,避免滲漏污染環境。其實不論是否擴建堆填區,基於改善公共衞生的需要,早應推行相關措施,港府拖到今日才如夢初醒,垃圾堆填問題弄致焦頭爛額,地區怨聲四起,官僚平日不作為,得過且過,正是禍首。
目前三個堆填區之中,將軍澳距離民居最近,區內居民反對擴建聲音也最強烈。然而,在將軍澳未發展為新市鎮之前,並不存在堆填區影響環境衞生問題,由此可見,隨着城市發展步伐,今日位置偏遠的打鼓嶺及屯門兩個規模更大的堆填區,日後亦有機會變成與民居貼近,重蹈將軍澳覆轍,港府今日大舉擴建,間接為未來的特區政府預製環境難題。
顯而易見,港府明知擴建堆填區計劃不得民心,才挖空心思推出所謂改善措施及社區補償方案,名義上向地區動之以利,換取接納擴建計劃,實則是為建制派鋪砌下台階,這是不折不扣的政治交易。較早前,當局公布所謂十年減廢藍圖,建議透過源頭減廢、轉廢為能、擴堆填區、建焚化爐及環保教育等措施,爭取在十年內減廢四成。港府紙上談兵,向社會展示長遠減廢規劃大計,願景不可謂不美麗,但為何仍然無法說服地區支持擴建呢?究其原因,當局多年來減廢一事無成,連基本的垃圾源頭分類也做不好,興建焚化爐說了多年,至今仍是阻力重重,一旦擴建堆填區計劃落實,以港府一貫施政作風,其他減廢措施隨時變成名副其實的紙上談兵,堆填區繼續是處理固體廢物的唯一途徑。
民國初年,有軍閥為求當上總統,不惜收買國會議員,結果如願以償,受賄議員被譏為「豬仔議員」。港府為求擴建堆填區撥款過關,不惜利誘政黨,與賄選沒有甚麼分別,既可恥亦可悲。
太陽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