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9-21
中電提出保存及活化鐘樓建築,並設兩間博物館開放予公眾參觀。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社會保育呼聲高漲,發展商計畫重建歷史建築,往往絞盡腦汁,加入保存古迹的構思,中電獲建議評為一級歷史建築的亞皆老街總部,剛向城規會遞交新發展方案,申請興建三座二十五層豪宅,但同時提出保存及活化現時的重要地標鐘樓,以及設兩間博物館開放予公眾參觀,增加城規「開綠燈」批出的機會。
坐落亞皆老街加多利山畔的中電總部,屬戰前建築物,至今有逾七十年歷史,為區內最具代性的建築,中電近日向城規會申請,將建築物高限,由八十米放寬至一百米(主水平基準以上,下同),以興建三座二十五層高住宅,計畫提供一百七十五個單位。同時,將地積比率由住用部分五倍,申請放寬至住用部分五倍,加非住用部分地積比零點五倍。
新方案亦提出,將該座建議為一級歷史的建築,保留及活化當中最具歷史價值的鐘樓建築,並將設立兩間博物館,用作非牟利用途,開放予公眾使用及參觀。
當中一間以電力為主題,另一間作為「香港社會發展回顧」項目的辦事處,後者將收藏有關嘉道理家族及香港歷史的資料庫。
項目申請人中電於文件表示,地點早於○一年已獲批圖則,興建一座一百五十六米高住宅大廈,並強調該圖則現時仍然有效。文件亦透露,中電曾於今年三月向屋宇署遞交圖則申請,但基於高度及地積比率超出該區大綱圖限制,圖則於五月遭拒絕。
與舊方案比較,現方案住宅的高度減少近三成六,並由四十三層減至二十五層高,而座數則由一座增加至三座,涉及單位由二百一十七伙,減至一百七十五伙,住宅樓面則維持約三十萬方呎。
申請文件內指,技術評估顯示,現方案考慮到項目與鄰近建築物高度的協調,與歷史建築保育及綠化方面的重要性,高度僅較區內限制增加二十米,相信對附近環境景觀影響較輕微。
中電發言人表示,新計畫需要重新入則,但就重建計畫是否進行及何時展開,暫未有定案,而目前修訂的申請計畫尚待審批。
建於一九四○年的中電總部,為該公司行政總部大樓。總部頂樓建有一座引人注目的鐘樓,使大樓成為該區的地標式建築。大樓於三八年奠基,由建築師關永康設計建造,為一座樓高五層、兩翼對稱的紅磚樓房,而鐘樓位處大樓兩翼中央。鐘樓與已拆卸的第二代中環天星碼頭鐘樓同屬於現代主義風格的建築,以簡約、對稱、幾何綫條為主要風格。
有測量師表示,估計項目樓面呎價介乎九千至一萬一千元,身價估計介乎二十七億至三十四億多元,以擬建單位數量及可建樓面計算,有潛力打造成為逾千方呎豪宅大單位。
環保觸覺主席譚凱邦表示,該區域現時被劃為「住宅(乙類)」,料地皮亦會作住宅。他建議,中電若在日後興建住宅時,可降低大廈的高度和密度,避免出現「屏風樓」效應。對於中電總部的保育價值,譚凱邦則謂,需待專家進行深入探討及評估後再作定論。
http://www2.news.sina.com.hk/news/2/1/1/2441461/1.html
反對:curs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