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535|回覆: 0
打印 上一篇 下一篇

名校轉直資勢難擋 難為窮學子

[複製鏈接]
字體大小: 正常 放大

1萬

主題

44

好友

1萬

積分

公民

律   師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3-6-5 12:44:21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有傳統名校的校友及家長反對學校轉直資,擔心變得貴族化,指學校應「有教無類」(資料.jpg
有傳統名校的校友及家長反對學校轉直資,擔心變得貴族化,指學校應「有教無類」(資料圖片)


傳統名校聖士提反女子中學及其附屬小學,及聖保祿中學相繼擬轉直資校,轉直資後可自決收生及收取高學費,名校傳統及優良教學名聲備受追捧,不愁收生,但對於基層學子,名校門檻會否愈來愈可望不可及呢?

本港不少傳統名校相繼轉為直資,如拔萃男書院、拔萃女書院、德望學校、協恩中學等。據政府數字,現行519間中學中,共有61間直資中學,直資學額佔總學額12.3%。

名校轉直資趨勢一直惹爭議。中西區女校聖士提反女子中學及其附屬小學早前宣布擬在2015/16學年轉為直資後,校友與部分家長成立關注組,指學校應「有教無類」,反對轉直資,擔心變得貴族化;但另一邊廂,有一批家長去信教育局及立法會,反指轉直資可增加教學資源、加強收生,支持學校轉直資。


收生自由 可保英中金漆招牌

名校紛轉直資,固然「計過數」。現行機制下,中學每班須有85%學生屬全港成績前列40%(學力偏差值大於或等於60),方可選擇以英語教學。面對少子化、適齡學童減少,爭取好成績學生的競爭更大,若然無法全開英文班,或會被指「落車」,失去英文中學金漆招牌。

聖士提反的家長早前引述校方指,若不轉直資,或因收生質素不達政府要求,而須開設中文班,影響英語授課傳統。

轉直資後校方可自決教學語言、有更大收生自主權,校方可不參加中一派位,自行挑選合適的學生。另外,既可按學生人數接受公帑資助,但同時又可收取高昂學費,財政資源大增,可用於維修校園、建球場、音樂廳、聘請外籍教師等,與資助學校相比,收生及資源上均有更大自由度。

學校享更大自由度的直資制,為社會提供不同教學方法,但歷史悠久、具優良成績的傳統名校,一間間走入直資制度,入讀條件變得不容易。不少中學名校轉直資後也不參加統一派位,學費動輒每年數萬元,甚至比讀大學更貴。

正如有反對轉直資的名校舊生指,直資校變得「貴族化」,嚇怕家庭經濟能力差的基層學童。

直資名校學費高.jpg


免直資變貴族校 從制度着手

過往是直資制度擁護者、直資學校兆基創意書院校監黃英琦,早前也在專欄撰文,指直資變相成為「名校變私校」捷徑,間接令貧者機會更少,富者機會更多。近日爭議,讓她看清直資對削弱平等教育機會的深遠影響。

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稱,每間學校都盼有更大競爭優勢,轉直資可帶來更高地位、不少無形好處,相信未來名校轉直資趨勢會持續。他指過往窮學生憑能力爭學額,如今局面轉變,擔心非社會之福。

名校轉直資既有種種好處,風潮難擋,要扭轉直資變貴族校的景象,便要從制度着手。

現時直資校學費不可高於平均學位成本的2.33倍,這個上限向來被指過於寬鬆,嚇怕窮學生,是否可檢討降低上限?減少學費負擔的壓力?

前天文台台長林超英周一撰文,對名校轉直資表示心痛,他獻計,要求政府指定直資中學30%中一名額,由統一派位機制派位,令更多不同背景學生,可憑成績有望派到傳統名校,不至於被校方全權控制。

直資校學費對貧窮學生構成一定壓力,但按現時規定,即使直資校每年也須提供至少1成學費收入作為獎助學金,理論上有助基層學生消除對學費的擔憂。但2010年審計報告揭發,部分直資校獎助學金其實沒派上用場,對學費減免計劃的宣傳也不足夠。當局是否也可作出更大程度的監管及規限?

古代有「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意指上品或下品取決於出身家世。如今社會貧富懸殊,富裕家庭子女在起跑綫上已有優勢,在社會流動競爭上,愈加佔優,更是不爭事實,要擺脫社會「世襲貧窮」的困境,教育是重要途徑。

轉往直資的趨勢難叫停,但可從制度上協助經濟弱勢的學生,踏入名校門固然不能百分百保證踏上青雲路,至少讓基層學童獲得相對公平競爭機會,追回起跑綫上的差距。

經濟日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發表回應 登錄 | 免費註冊

GMT+8, 2024-11-22 05:39

© 2015 SSKY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