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島日報報道)政府提出「明日大嶼」計畫,首階段將研究於交椅洲一帶興建面積約一千公頃的人工島。土木工程拓展署最新提交三份環評研究概要申請,建議人工島暫定總填海面積約一千公頃,在人工島與香港島之間興建一條由公路及過海隧道構組的連接路,料成為全港第四條海底隧道來往港島。至於興建道路工程需於維港內進行臨時或永久填海,建造在香港島的道路着陸點。有環團指出,環評研究罕有地未有提及填海發展的確實範圍和發展布局等,直言現時基本資料欠奉,市民難以評論發展方案,認為政府正做的公眾諮詢無意義。
交椅洲人工島暫定總填海面積約一千公頃,將為四十萬至七十萬人口提供居所。交椅洲人工島預料可提供約十五萬至二十六萬個住宅單位,同時支援第三個核心商業區發展,提供約二十萬個多元化職位,預計首批居民有望二○三三至三四年開始入住。
土木工程拓展署提交三份環評,當中提到興建一條長約五公里的海底隧道,連接交椅洲人工島及香港島。根據圖片所見,隧道在香港島的連接點在林士街天橋附近,料成為全港第四條過海隧道來往港島。文件亦提到,於維多利亞港內進行臨時或永久填海,以建造在香港島的道路着陸點。署方亦指,如需於維多利亞港進行臨時或永久填海,將按《保護海港條例》(第531章),充分證明填海工程的逼切性和淩駕性的公眾需要。
同時,為拓展人工島的交通網,當局計畫興建一條長約五公里,以海上高架橋、陸上高架橋和地底隧道形式建造的公路連接交椅洲人工島及大嶼山東北之間。至於來往交椅洲人工島及竹篙灣之間,將有一條長約四公里,並以海上高架橋、陸上高架橋、地底隧道和地面道路形式建造的支路。
要留意的是,文件指交椅洲東岸有一艘已發現的沉船殘骸。由於擬議填海工程可能造成海牀直接喪失或滋擾,因此會就香港島來往大嶼山東北連接路進行海洋考古調查,以確定受影響海牀在考古方面的潛在價值及該區域的考古價值。預料營運階段不會對海洋考古造成影響。
填海工程將分階段施工,視乎進一步勘測結果。環評亦指出,因應人工島填海工程闢出的施工通道闊度約七米,包括鄰近現有幻想道及竹篙灣檢疫中心的地面路段,長度約為二點五公里;以及連接竹篙灣和交椅洲人工島填海區的海上高架路段。施工通道只允許建築車輛使用,屆時會有部份道路封閉。
綠色和平項目主任陳可淳表示,根據過往政府提交的環評研究,會詳細講述發展規模、面積和日後佈局等,惟是次交椅洲人工島的環評欠缺相關資料,形容是跳到工程動工前的最後一步,前期功夫完全消失了。她指出,「儘管公眾即日起可就該環評研究提供意見,但甚麽資料都欠奉,不知道有甚麽好評論,難以分析工程對環境的實際影響。」
星島日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