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6825|回覆: 3
打印 上一篇 下一篇

[裝備技術] 暗藏殺機的步兵殺手 - 詳解反步兵跳雷

[複製鏈接]
字體大小: 正常 放大

1萬

主題

44

好友

1萬

積分

公民

律   師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0-12-29 20:23:27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來源:網易軍事博客 作者:“我是狙擊手”)

跳雷,顧名思義就是會跳起來爆炸的地雷。世界上最早的跳雷是清末著名的火器制造家丁守存發明的,名曰“跳雷”漒潳滽漟,硾碨碟碲這種地雷是跳雷的祖宗,“跳雷”的出現是世界地雷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裏程碑漰漲漞熇,蒲蒪蓐蓊要知道歐洲人直到二戰才設計出相同的武器。丁守存所著的《詳覆用地雷法》對這種武器做了詳細的論述:先將一個地雷裝入木箱中,木箱下部裝填拋射藥跼踄跿踆,僥僗僝僬木箱內裝有觸發引信。使用前,先將木櫃埋入地下廗廘廖廔,犗犓犕獄然後在木櫃旁安置翻車,與箱內引信連接。敵人一旦觸發翻車,拉動引信,則拋射藥將箱中地雷拋起地面七八尺高,地雷內部的延時引信在空中將地雷,其殺傷破片可覆蓋方圓幾十丈,威力驚人。現代跳雷是德國人在20世紀30年代發明的,型號有S-Mine-35和S-Mine-44,兩者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納粹德國軍隊廣泛使用。S係類跳雷是一種結構復雜但效果極佳的武器,整個二戰期間,德國人一共生產了將近200萬枚S係類跳雷。盟軍對該雷的評價是"可能是盟軍部隊在戰爭中最害怕遇到的東西",由此可見可見S係類跳雷有效性,並影響了其他國家地雷的設計,美國、英國、蘇聯等國均以該型地雷為藍本研制了本國的反步兵跳雷。


各種型號的跳雷




S-Mine-35型地雷的剖視圖,從該圖可以詳細的了解S-Mine-35型地雷的構造以及動作方式。



S-Mine-35型地雷

1萬

主題

44

好友

1萬

積分

公民

律   師

2#
發表於 2010-12-29 20:29:48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孤寂如雲 於 2010-12-29 20:32 編輯

雷體上方是三個不同類型的引信,通過一個連接裝置連接到雷體上,中間的引信是S.MI.Z.35式壓發引信,如果有人踏壓到引信上的三個壓力感應叉的話就會釋放擊針打擊火帽;而右邊的則是Z.Z.42式拉發引信,在引信頂端的拉環上纏上絆線,一旦有人觸動絆線,擊針就會擊發火帽;左邊的這個引信比較奇特,是一種帶反排除功能的ZU.Z.Z.35拉發引信,該引信特別之處在于:在安裝完畢後,無論是碰到絆線還是剪斷絆線,均會使引信動作,從而引爆地雷。引信連接裝置下方就是地雷的雷殼,中間的拋射筒套裝著桶狀的戰鬥部,戰鬥部結構頗為復雜:外部是一圈殺傷單元,一般是300~400枚鋼珠或其他類型的殺傷破片,內層包裹著600克TNT炸藥和三個雷管;而中間部分則是一個傳火管,引信的火帽被擊針擊發後產生的火焰通過傳火管點燃底部的一個延時3.9~4.5秒的引信,再將位于雷殼最底層的拋射藥引爆,向上垂直拋出戰鬥部。戰鬥部騰空而起後,並非馬上爆炸,而是在距離地面1~1.5米高爆炸,奧妙之處在于戰鬥部右側的短延時引信,正是這個短延時引信起了關鍵性的作用,保證地雷在半空爆炸,達到最佳的殺傷效果。S型地雷之所以威力巨大,是因為地雷先彈射到一定高度後再爆炸,並將殺傷單元以每秒1000米的速度速度向四周水平射出,在以地雷為中心半徑30米以內,無論目標是站立還是臥倒,都無法逃脫殺傷單元的覆蓋,其殺傷范圍最遠可達100米。而傳火管底部那個延時3.9~4.5秒的引信也有其妙用:當集群目標在雷區活動時,如果走在隊伍前面的排頭兵觸發了S型地雷後沒有察覺的話,當後續人員繼續前進的時候,地雷正好在人群中炸開,保證了最好的殺傷效果。S型地雷除了使用上述引信外還能使用其他各種型號型號的引信,如Z.Z。35拉發引信、D.Z.35壓發引信和電子引信等。如使用多重引信的話就要在雷體上安裝引信連接裝置,如果安裝的是單一引信的話則無需使用引信連接裝置。

而S-Mine-44型地雷與S-Mine-35型地雷相比,外形差別並不大,但內部卻有很大的區別,準確點說:S-Mi-44就是S-Mine-35的簡化版。S-Mi-44地雷是在二戰末期研制出來的,當時的納粹德國已經走到窮途末路,戰略資源的匱乏使得德國人不得不對該型地雷進行了大量的簡化。首先,引信接口和傳火管被挪到了戰鬥部的側面,原先位于傳火管底部的延時引信也被挪到導火管的上方,而傳火管的下方則用于裝填拋射藥。其次,用于控制地雷戰鬥部在半空爆炸的短延時引信也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拉發引信,引信的拉環上纏著一根1.5米左右的細鐵絲,而鐵絲的下端則固定在雷殼底部,當地雷的戰鬥部被拋到細鐵絲的長度極限後,這根細鐵絲隨即拉爆戰鬥部。最後的改進則是殺傷單元,納粹德國已經連鋼珠也無法提供了,殺傷單元變得五花八門,從鋼筋頭到螺絲釘,只要能裝進去傷人的東西都用上了,連雷管也從S-Mine-35的三個簡化到一個。



S-Mine-44型地雷與S-Mine-35型地雷的剖面對比圖,從圖中便可看出兩種地雷的不同之處了。


最早吃到S型地雷苦頭的是自由法國的士兵,他們將該雷稱為“沉默的哨兵”;隨後美國人也嘗到了苦頭,大量的士兵被S型地雷炸死、炸傷,由于S型地雷是騰空而起後才爆炸,所以美國人給了它一個很形象的綽號“彈跳貝蒂”。美國人自然是不會示弱的,他們很快就研制出自己的跳雷,但主持研究的卻是個法國人——法國淪陷後流亡美國的兵工專家皮埃爾.達拉蘭德。美制M2跳雷1942年正式裝備部隊,一共生產了M2A1\M2A2\M2A3以及M2A4等四個型號,M2A4直到戰後才裝備部隊,M2係列跳雷還出口到多個國家和地區,例如我國臺灣省就裝備過M2跳雷。該雷戰鬥全重2.95公斤,全高224毫米(含引信高度),戰鬥部跳高0.5~2米,殺傷半徑為10米。與它的德國兄弟相比,M2跳雷結構上要簡單許多:一個筒狀的雷殼包裹著戰鬥部,雷殼旁邊的管子是傳火管,上方安裝的是M1拉、壓兩用引信,就不用像德國人一樣裝兩個或三個引信那麼麻煩,引信下方則是拋射藥。令人匪夷所思的是,M2跳雷的戰鬥部居然是一發去除尾翼的60MM迫擊炮彈,迫擊炮彈的底部安裝了一個短延時引信。這樣的設計可以直接使用現成的迫擊炮彈進行改裝,無需再開一條新的生產線,便于戰時大量生產,也提高了經濟性。當地雷引信被觸發時,地雷底部的拋射藥將60MM的迫擊炮彈殼拋到空中,同時將短延時引信點燃,短延時引信將戰鬥部中的主裝藥引爆。由于我國周邊國家和地區均大量的裝備了M2跳雷,為防患于未然,我國也生產了M2跳雷的專用訓練器材。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44

好友

1萬

積分

公民

律   師

3#
發表於 2010-12-29 20:31:07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孤寂如雲 於 2010-12-29 20:34 編輯

M2地雷的前身--------法國跳雷




美制M2跳雷剖面圖



中國生產的M2跳雷訓練雷



當然,美國人不會滿足于現狀,很快他們又開發出一種新型的跳雷——M26跳雷。M26跳雷的設計也可以稱得上是別出心裁,外形呈圓柱形,由拋射筒、雷體、炸藥、拋射藥等部分組成。拋射筒是用鋁材壓鑄而成,雷體表面有 4條垂直加強筋,其戰鬥部為圓形,這樣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證其殺傷破片均勻的飛散。M26地雷直徑79MM,高145MM,全重為一公斤,體積和重量都不大,便于士兵攜帶。戰鬥部內裝170克B炸藥,另有1.5克的特屈兒擴爆藥。該地雷使用壓、絆兩用引信,帶有4條長度為6.1米的絆線,無論敵人觸碰到任何一條絆線都會引發地雷動作。M26跳雷是一種比較先進的地雷,該雷的訓練型M35 可重復裝填和使用。



美制M26跳雷



M26跳雷分解圖




M26地雷的訓練型M35




在戰場上挖出來的M26跳雷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44

好友

1萬

積分

公民

律   師

4#
發表於 2010-12-29 20:31:36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孤寂如雲 於 2010-12-29 20:37 編輯

至于英國人呢?從二戰開始就被德國人打得連連敗退,敦克爾克大撤退時又丟失了大量的武器裝備,全然沒有了昔日所謂“日不落帝國”的威風,為了節約有限的資源,武器制造也摒棄了以往的精巧復雜,例如MK2跳雷就是個典型的例子。與德、美兩國跳雷的精巧設計比起來,英國人的設計可謂簡潔到了極點:雷殼內裝有一個戰鬥部,這個戰鬥部看起來很熟悉是吧?其實它的結構類似于英國軍隊當時裝備的無柄手榴彈,發火機構為翻板擊發機構。側面的翻板保險夾直接利用彈體左側的空間限制其不會意外解除,當有人觸動彈體右側上方的拌發引信時,擊針便被釋放,打擊下方的一個.303英寸空包彈,利用空包彈產生的火藥燃氣將戰鬥部彈出雷殼。翻板擊發機構在戰鬥部被彈出雷殼後,由于不再受彈體的限制,翻板保險夾打開,擊發針刺雷管,完成戰鬥部的起爆。MK2跳雷的零部件幾乎都是利用現有的裝備進行改裝:翻板擊發機構來自手榴彈,而拋射能量直接來自.303英寸空包彈,雷殼是用鋼板衝壓而成的,全彈沒有特別復雜的零部件,可在小型工廠內加工,就成本而言,可謂物美價廉。但MK2跳雷的缺點也是很明顯的,首先,由于.303英寸空包彈的推力有限,戰鬥部的重量不能過大;其次,戰鬥部沒有預制破片,爆炸後彈片連片率高,有效殺傷彈片偏少。但該設計頗為簡單,便于戰時生產,即便是今天看來,也有其值得借鑒之處。


英國MK2跳雷


蘇聯在戰後也開發了ОЗМ係類跳雷,其中ОЗМ-3和ОЗМ-4結構異常的簡單,沒有通常跳雷上拋射筒,而是直接將鑄鐵的彈體螺接在一個鋼制的底座上,底座上則是拋射藥包。與其他國家的設計不同,ОЗМ-3和ОЗМ-4除了能使用拉發引信、壓發引信或松發引信起爆外,還能使用電引爆,彈體上方可見用于電引爆的接線頭。當地雷被引爆後,底座上的藥包產生的火藥燃氣將整個彈體垂直向上彈起,脫離底座,在預定的高度爆炸。兩型地雷結構上大同小異,區別在于:ОЗМ-4體積、重量和裝藥量均大于ОЗМ-3,ОЗМ-3用短延時引信控制起爆高度,而ОЗМ-4使用的是係繩引爆,引爆高度一致性好,殺傷效果更為出色。


ОЗМ-3跳雷和剖面圖






ОЗМ-4結構圖與分解圖



但ОЗМ-3和ОЗМ-4都有個共同的缺點,就是沒有設計預制破片,鑄鐵的彈體爆炸後產生的有效破片太少,無法覆蓋更大的范圍。于是蘇聯軍工部門開發了新型的ОЗМ-72跳雷,該雷的結構回歸到德制S-Mine-35型地雷的設計,使用了片狀的預制破片,將其殺傷范圍擴大到30米。除各類常規引信外,也可用電起爆或者遙控起爆,因其性能優異,被多個國家倣制,如比利時的NR442防步兵跳雷就借鑒了ОЗМ-72的片狀殺傷破片的設計。






蘇制ОЗМ-72跳雷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發表回應 登錄 | 免費註冊

GMT+8, 2024-11-25 14:40

© 2015 SSKY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