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09|回覆: 0
打印 上一篇 下一篇

[時事評論] 李顯龍:兩岸服貿是個好協議 不簽可惜

[複製鏈接]
字體大小: 正常 放大

1萬

主題

44

好友

1萬

積分

公民

律   師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4-4-14 04:37:0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李显龙.jpg
李顯龍(資料圖片)


占領“立法院”24天後,台灣的“太陽花學運”於4月10日退場。與民進黨關系密切的學運領袖們,如英雄般被擡出場外。表面上,學生和民進黨贏了,馬當局輸了,兩岸服貿協議成了犧牲品。但從長遠看,這場運動沒有贏家。不僅台灣經濟距離全球化又遠了一步,而且可預見的是,在民粹之風繼續擡頭、政治內耗愈發嚴重的大環境下,台灣的未來將面臨更多難題。


“碰不得”的學生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日前接受采訪時表示,學生攻占“立法院”,甚至沖進“行政院”,在民主地區都是不正常的行為;學生必須透過既有法律途徑表達意見。他還說,“服貿”是個好協議,不簽“可惜了”。這是來自第三方的客觀意見。

學生占領“立法院”違法,“立法院”和台當局本來可以動用警力驅散。但“立法院長”王金平基於政治考量不願做,台當局則是“不敢”做。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台灣近年日益濃重的民粹氣氛,讓凡是打著“民意”、“人權”、“保護台灣”等旗號的行為都有了天然不可挑戰的正當性,尤其當這些旗號由“天之驕子”大學生們扛著時,就更是如此。

近兩年,台灣當局所推的所有重大政策幾乎都遭到猛批,包括繼續興建核四電站、調升油電價格、調高證券稅等,這些政策幾乎都有不得不出台的理由,但卻因侵犯民眾的短期利益而被痛罵。這種氛圍下,罵當局、罵馬英九成了顯學。“太陽花學運”雖然以“反服貿”為名,但反馬、反兩岸交流才是真正潛台詞。

台灣民粹風氣的形成,固然是民進黨多年來努力煽動的結果,也跟馬英九“不統、不獨、不武”的兩岸政策密切相關。以“不統”打頭的政策宣示,似乎暗合了民進黨強調的所謂“台灣主體性”概念。相關調查顯示,馬英九執政數年間,島內認同自己是“台灣人而不是中國人”的比例持續升高。


國民黨權爭又激化

“太陽花學運”除了重挫馬英九當局的執政威信,還讓國民黨內部的權力之爭進一步激化。台“立法院長”王金平在“學運”最後關頭突然出面喊出“先立法,再協商”,這一事先未經國民黨內部商議的表態,讓國民黨徹底陷入被動,也讓服貿協議的通過變得遙遙無期。

王金平所謂的“先立法”,指的是先通過《兩岸協議監督條例》法案。且不論這一法案有無存在必要,光是目前提出的討論版本就有10個之多,民進黨提出的版本更是開宗明義以“兩國論”打頭,如若通過,則意味著以“一中框架”為前提的兩岸協議從此不必再提。

台灣“立法院”國民黨占多數席位,按正常程序,所有國民黨提出的方案都將過關。但是,台“立法院”有其特殊行事邏輯,實行的是“朝野協商制”,每遇重大問題,兩黨要先坐下來協商,達成協議後再去“立法院”,該抗爭該打架照演不誤,最後再通過事先協商好的結果。

去年,馬英九發動奇襲,開除“立法院長”王金平黨籍,用意即在於讓“立法院”能夠更順暢地貫徹國民黨意志。王金平跟綠營關系良好,他堅持不動用警察權,以至民進黨在“立法院”的暴力抗爭,變成足以跟國民黨多數席位長期抗衡的利器。

此次王金平“掀桌”反擊,把馬英九再次逼到了墻角。學運退場的同一天,國民黨表示對王金平黨籍案繼續提起上訴。島內媒體指出,沒人相信這只是個巧合,馬英九要鞏固領導中心、避免黨內分裂進而避免權力跛腳,只能選擇上訴一途。


民進黨也在丟分

學運表面上看好像對民進黨有利,但其實不然。學運領袖無不是民進黨的黨員與黨工,學運成了民進黨街頭暴力的延續。民進黨的“台獨”圖謀在學運中暴露無疑。這也讓兩岸更進一步地看清民進黨的本來面目。民進黨調整兩岸政策看來只是喊喊口號,混淆視聽,糊弄民眾,騙取選票。過去的反ECFA、“逢中必反”已讓民進黨嘗到了“大選”敗於“最後一裏路”的苦果,此次的暗中操弄,對民進黨的2016選舉而言,同樣是減分而非加分。

島內媒體評論,學運的本質,其實是被政治集團操縱的運動,它只是台灣政治惡鬥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它撕裂社會,制造新的對立,造成台灣動蕩,對經濟社會發展毫無益處。民粹、惡鬥、分裂和內耗,將導致台灣持續空轉,造成更長遠的損失。

人民網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發表回應 登錄 | 免費註冊

GMT+8, 2024-11-29 13:20

© 2015 SSKY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