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8341|回覆: 20
打印 上一篇 下一篇

[戰術戰略] 二戰各國的配給制與平民生活

[複製鏈接]
字體大小: 正常 放大

730

主題

9

好友

730

積分

執行官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1-2-4 17:20:53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戰爭總是帶來死亡和無處不在的匱乏!

曠日持久的二戰,不僅給人類造成千萬生命的死亡,更使各國民眾充分體會到戰爭經濟帶來的食品和生活物質的匱乏與短缺。饑餓在折磨交戰國的人民。

美國的配給制度

第二次世界大戰則完全確立了美國的全球超級大國地位。戰爭對美國經濟的影響涉及戰爭的規模、時機和經濟的增長週期等諸多因素。二戰之所以對美國經濟有那麼大影響,是由於戰爭的持續時間和支出規模都是過去200多年來美國歷史上最大的一次。1940年,戰爭耗費了美國當年GDP的130%,但正是二戰把美國從1929年-1933年的經濟大危機中拉了出來。到二戰結束時,美國的工業產出占全世界的一半,美國的失業率從1938年的17%降到了0%,接近充分就業,戰爭使美國真正成為世界頭號強國。

美國配給

二次世界大戰許多國家存在石油定量供應, 美國也在1942年實行了汽油定量配給制。由於戰爭的需要,汽油短缺的現象在在東部地區特別突出,因為四十年代多數石油由罐車運載,而德國的U潛艇對美國的海上石油運輸一度威脅極大,經常在美國海岸附近伏擊油船,於是美國建設了橫貫東西的石油管道, 強化35英哩每小時全國限速,以保存燃料和輪胎。

根據需要,平民發的汽油配給卡片根據工作的不同,而每週給的汽油數量也不同, 當購買汽油時,必須與配給票證簿一起提出。汽油配給卡片有時效 ,阻止囤積居奇。

每個人必須出現在一個委員會證明對汽油的需要程度來決定配給等級,只能保有五個輪胎。由於橡膠短缺, 所有車主擁有的輪胎超出五個的,由政府沒收。 A卡片是汽油低級定量供應,持有人每個星期3到4加侖汽油。 B卡片是在軍工產業工作者,他們的持有人每個星期8加侖汽油。 C卡片被授予了對戰爭有重要作用的人例如醫生。 T定量為卡車司機。 最後, X卡片資格持有人獲得無限的供應, 只有主教,員警,志願消防員和民防工作者屬於這個類別。二戰時1942年美國限制一班汽車每週三加侖的汽油。致使汽車的使用率下降95%。

戰時將敵對國家的移民關於集中營完全違反了美國憲法“天賦人權”“人人生而平等”的立法基礎,但是美國戰時重劃行政當局在刺刀和鐵絲網內保留了某種人性。所謂的集中營,與侵華日軍在中國、德軍在歐洲所設立的戰俘營和集中營有天壤之別。 ­

無論怎麼人道,戰時集中營仍舊是戰時集中營。集中營內,日裔美國人夫妻、母子、母女被強迫分開居住,在鐵絲網和士兵的看守下,幾十人或者幾百人居住在一個大倉庫。聯邦政府規定每人每天伙食費為50美分,集中營內的食物難以下嚥。人們必須排著長隊等候著分配的食物。

“周圍的亞裔都紛紛用各種方式證明他們不是日本人。”田中老人說,他的一位華裔鄰居在自己的商店門口掛上了“我們不是日本人”的牌子,另一位韓國人則在自己的商店門口掛上了“我們跟你們一樣憎恨日本人。”

華裔美國人的尷尬處境

一位70多歲的陳姓華裔老人回憶起二戰時期的經歷,充滿了心酸和無可奈何的悲哀。“中國人最倒楣”,他說。“日本鬼子在中國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我狠透了日本人在中國的暴行,恨透了那個發動侵略戰爭卻從未受過任何懲罰的日本天皇。那些日本人自以為自己是高等黃種人,平時對我們不理不睬。珍珠港事件後,美日戰爭爆發,中國和美國本來是同盟國,在國際戰場共同打日本,可是在這裡,卻因為我們有著跟日本人一樣的顏色的頭髮和皮膚,我們常常被誤認為是日本人,成為人們發洩憤怒的對象。”

美國早在二十世紀初就已經是世界頭號經濟強國,1940年美國GDP達到2000多億美元[1940年的匯率],但美國這時依然享受著大西洋天然壁壘的優越,陸軍只有可憐的10萬人,遍為4個步兵師和1個坦克師和1個後備預師,坦克的數量只有300多量,甚至排在波蘭後面,勉強做個世界第七。  

美國參戰後,在其經濟實力的支持下武器生產能力大增,到1943年已經成為盟軍軍火的主要供應者[具體武器生產狀況如下]。到1945年,美軍總兵力達到1050萬人其軍事工業的規模已經發展到可以年產飛機4萬架,坦克2萬輛的水準,二戰時美國共生產8萬輛坦克,有4萬輛是位於底特律的克萊斯特工廠生產的M4謝爾曼坦克。

http://bbs.xhistory.net/read.php?tid=12636
龍就上天,蛇就落地.
做龍做蛇,自己決定.

730

主題

9

好友

730

積分

執行官

2#
發表於 2011-2-4 17:27:53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AIRSHIP 於 2011-2-5 23:13 編輯

蘇聯的配給制度

在一戰後穩固的俄國蘇維埃政權,在好幾年中,由於長期戰爭所造成的困難,在居民中實行口糧定量配給制。

隨著列寧新經濟政策的調整,國民經濟的恢復,口糧定量配給制一度取消。消費合作社成為人們取得食品的主要管道。在公共飲食公司麵包及其他農產品貿易公司肉品公司的商店和售貨亭裡可以買到比私人便宜的東西。史達林上臺後20年代末∼30 年代初,蘇聯實行嚴酷的集體農莊化政策,以盤剝農民大量出口農產品,來完成工業的原始積累,蘇聯國內幾次出現食品供應危機,由於集體化的偏差、農民負擔過重引起的破壞性後果,加上城市、工礦人口的增加,又出現糧食、副食品供應緊張的局勢。為保證工人和城市居民的供給以及軍糧的儲備,蘇聯政府又不得不對農產品的消費加以控制,並仿照過去口糧定量配給的辦法,發給購物證。這種購物證大體有3 類。

第一、工人、工程師、技師、科學家和作家每日可買白麵包400 克。黑麵包400克,每月可買麵粉或其他糧食1公斤,糖1公斤,茶葉25克,蔬菜若干公斤。有重要職務的人還可買肉、魚、黃油和糖若干公斤。重工業工人也可買牛羊肉2 公斤,黃油、果醬各1 公斤半。

第二、秘書、會計、店員和輕體力勞動者每日可買白麵包200 克,黑麵包200克,蔬菜若干公斤,每兩個月可買茶葉25 克。

第三、兒童所購數量和第二類差不多,但可加買牛羊肉、黃油若干公斤。以上3 類人,領到購物證後,須先持證至附近的內部商店蓋印,固定在該店購買,不得移動。

接著,又實行了擴大對工人的食品供應和增加公共飲食網點的措施。1931年,成立了工人內部合作社。1932年,國營農場和副食品生產附屬于工人內部合作社。這樣,工人可以得到許多超過配給的食品。在大企業中都辦了食堂,給工人用餐以優惠。據統計,19281940 年,全國公共飲食企業從146 萬處增加到876 萬處。1928年,莫斯科的食堂只有167處,就餐人數18 萬。1932年,莫斯科的食堂已增加到1000處,就餐人數160萬,相當於居民總數的13。到公共食堂吃飯成為普遍的習慣。

蘇聯人的飲食,早飯都比較簡單。以職員為例,起床後,在家裡或在街上喝一杯茶,吃幾片麵包就行。中午,有的到機關小賣部買塊麵包夾香腸或乳酪、黃油,喝杯紅茶就打發一頓。有的持機關發的飯票到機關食堂好好地吃一頓午飯。午飯通常是一盆湯,一盤肉或魚和一杯飲料。湯、肉、魚、飲料都有幾種,任人選擇。麵包有白麵包和黑麵包,在任何餐桌上都是黑白參半,任人選擇。此外,食堂有時也供應烤羊肉串、油炒米飯加上洋蔥、羊肉、雞蛋等(如手抓飯)的著名食品。晚飯也比較簡單,少去一道湯,大多只吃一道肉菜或魚。

傳統的伏特加酒仍受人喜愛。喜慶、待客時,都以飲酒為樂。但酗酒受到普遍的譴責。在工廠、娛樂場所、廣告欄裡,可以看到對酗酒的諷刺漫畫和反對酗酒的標語。克瓦斯、果子羹是常見的飲料。茶葉為居家必備,大多從中國、印度、日本進口。19 世紀從中國引種的格魯吉亞茶亦時有出售。咖啡已進入普通居民家庭。街上有咖啡館。但人們進咖啡館只是飲一杯咖啡或紅茶,吃幾塊點心餅乾充饑解渴,不是去交際。

農業集體化完成後,蘇聯食品供應緊張狀況已經緩解。193511日,正式取消了麵包、麵粉配給制。到蘇聯衛國戰爭前夕,各種食品配給通通取消。

41
622日,蘇德戰爭爆發,戰爭的災難導致了蘇聯農業產量的急速下滑。1941年,蘇聯穀物產量從前一年的9560萬噸猛跌到5590萬噸,到 1942年又狂跌到2970萬噸,當年的土豆產量也只有2380萬噸,肉類屠宰重量約180萬噸,糖用甜菜更是跌落到210萬噸,僅相當於戰前水準的 12%。而雪上加霜的是,戰前蘇聯儲備的600多萬噸糧食大部分不是落入快速推進的德軍手中,就是被蘇聯人自己燒毀。

截至194111月,隨著紅軍的崩潰,蘇聯38%的糧食產地,84%的食糖產地,38%的大牲畜,60%的豬都落入德國人之手。到了1942年,全蘇 47%的耕地已經喪失。與此同時,蘇聯還把他們在1940年所擁有的拖拉機和聯合收割機丟失了40.5%32.86%。剩下的拖拉機和汽車又有80% 上被徵用。同時被送上前線的還有大量的青壯勞動力。用以填補他們空缺的,則是大量的婦女,蘇聯官方還做出了動員14歲以上少年參加糧食生產的決定。而由於 戰時農用機械供應停止,眾多婦女老弱必須用身體來拉犁。

在農業產值僅相當於194038%1942年,蘇聯後方需要養活的人口卻有13千萬人。其中商品糧人口6170萬人(4090萬城市人 口,2080萬農業人口),而重點供應的軍隊以及國民經濟部門職工,約為2500-2600萬人,饑餓死神的陰影籠罩在全體蘇聯人頭頂。 但得到重點確保的紅軍情況其實也未必有多好,在1942年,很多士兵每天只有1公斤摻雜使假的黑麵包。

而在集中供應軍隊和工人的同時,數千萬集體農莊莊員卻被要求勒緊褲腰帶,在1942年僅分配到200萬噸穀物 在田裡從事重體力勞動的人,也只能在勞動日得到糧食800克,土豆400克。但是集體農莊莊員的食品不見得緊張。他們除了從集體農莊獲得一份食品外,還可以在宅旁空地上種植蔬菜、雜糧,每戶農民可以養母牛一頭,小豬一、二隻,羊一、二隻,雞10 15 只。這些蔬菜、雜糧、牲畜、雞,除了自用外,可以出售。戰爭期間,由於食品漲價,農民靠黑市出售剩餘產品增加不少收入。

蘇聯卻已經開始廣泛採用強制手段增加工時。早在1941625日,也就是戰爭爆發的第四天,蘇聯就通過了《戰時職工工作時間規定》。12月又規定了 《追究軍工企業職工曠工責任》。怠慢和遲到次數過多的人,將要被判刑。而刑罰,其實就是去從事強度更高,條件更為惡劣的工作。甚至超過蘇聯職工一半以上的婦女和少年也不能免於這種懲罰。

1942年,蘇聯繼續強化其軍工生產管理。工人工作時間被定為14個小時。此外,蘇聯還通過強制增加工時,加班、停止休假等手段,增加了150萬個工時。眾多缺乏營養的工人在車床旁沒日沒夜地工作著。

1941
——1942年,西方一共援助坦克6000輛,飛機3000架,卡車3.6萬輛。同期蘇聯武器產量:坦克2.8萬輛、飛機3.3萬架,卡車4萬輛。

1942
年全年,蘇聯損失了2.4萬輛坦克。戰爭期間68%的蘇聯坦克旅完全使用國產坦克,17%~22%的坦克旅混合使用外國坦克(比重在40%左右),10%~~15%的坦克旅使用盟軍坦克。

為了集中供應軍隊和軍工工人,蘇聯不僅在19411110日開始在各個城市實行糧食配給,並對農產品進行了最大限度的集中,將1942年全部 2970萬噸穀物中的12516千噸,180萬噸肉中的120萬噸,約100萬噸甜菜,200多萬噸牛奶收集到國家手中。這些糧食又被用來重點供應紅 軍。在戰時,軍隊每年可以獲得1000萬噸糧食和飼料。從1942年開始,這支軍隊的總額(包括訓練兵員)一直維持在970萬到1000萬人(或)以上, 並擁有大量的牲口。除了國家配給糧食外,城市居民還可以在自由市場上買到大量的肉,奶,土豆,蔬菜。礦工企業和工人被允許耕種土地,而且規定57年內可 以不收回,但如果工人擅自離開工廠,就無權耕種這塊土地。在1942年,蘇聯共有500萬塊這樣的土地。

民用服裝實際上已停止製作,在國營商店內只可買到舊貨。黑市有服裝,但價格昂貴。所有的人,除了軍服以外,幾乎沒有添新衣服、鞋襪。但沒有衣不蔽體,也都有鞋穿。沒有穿得特別闊,也沒有穿得特別難堪。如果出現個穿新衣服的,一定引人注目。但是,如果在莊重的場合,如在 看戲、參加婚禮、逢年過節時,情況就完全不一樣:破舊的衣服完全消失,而現出整潔、端莊、豔麗多彩的氣象。原來,人們大都有一套好衣服,在必要的時候穿。在艱難的年代,為避免饑餓,蘇聯政府採取了食品定量分配的果斷措施。定量分配有若乾等。軍人、某些黨政領導人、高級幹部、有特權的外國人、重要的技術人員和專門人才可以得到特別份額,並可到特設的商店買東西。

其他居民按4 類分配食品:學生和普通職員每人每天300克麵包,工作的人500克,在最重要工作崗位的人才有800克。一、工人,包括兵工廠工人及其他體力勞動者;二、自由職業者、職員;三、家庭婦女、靠人供養的老人、在校兒童;四、6 歲以下小孩。一類可分得較多的麵包、糖、肉、黃油、穀物和魚。二類次之。三、四類,尤其家庭婦女、靠人供養的老人所得最少。6歲以下小孩可享受特殊供應, 有牛奶,還有一頓熱午餐。但在食品緊張的時候,糖、黃油、肉常常供應不上,不論按哪一類分配都一樣。

今天你對俄羅斯人說起“125克黑麵包,那麼他的反應一定是列寧格勒保衛戰。125克黑麵包幾乎可以和列寧格勒保衛戰畫上等號。在德軍重兵圍困列寧格勒的最艱難日子裡,列寧格勒的平民每天所能得到的唯一的食物,就是這125克摻鋸末的黑麵包。

俄羅斯人記憶中排隊的人群在一個高高的櫃檯視窗裡領取125克黑麵包的畫面,那個場景就像是在銀行領取鉅款一樣緊張和凝重。

列寧格勒人民遭受饑餓和寒冷的嚴重痛苦。看到一輛載著繈褓包著的孩子屍體的雪橇被孩子的母親拖往墓地已經是件很平常的事情,有時甚至會看到她因為拉雪橇耗盡體力而倒在她的嬰兒身旁死去。

儘管有卡車隊自殺性地通過拉多加湖冰面行駛,但估計每天有大約3,000人死於饑餓。這些卡車在夜間沿著標記出來的路徑行駛,承受著德軍大炮的火力,幾乎每夜都有一輛車滑進冰窟並被吞沒。

公共汽車沒有燃料,房屋內也沒有電熱,古老的燒木材的爐子被從廢物堆中找出來,許多人只能靠燃燒他們的傢俱取暖。人們還遭受營養不良帶來的疾病。

壞血病盛行。那些排上數小時隊伍等候經常不會到來的麵包的婦女厚大衣下面掩蓋著因饑餓而腫脹起來的肚子。

麵粉被和鋸末混合起來。強壯的人冒險經過漫長而危險跋涉來到冰凍的田地裡挖掘土豆。隨著列寧格勒長期遭受極度的痛苦,出現了有關吃人肉的流言。

當列寧格勒900天地獄般的日子結束的時候,城市付出了80萬平民被餓死、凍死的代價。

戰時西方共向蘇聯提供448萬噸食品,包括:
小麥、麵粉                                   1154180
                                                   672000  
肉類罐頭                                         782973  
香腸、動物油                                  730900
植物油                                             517522
奶粉、蛋粉、乳酪和其它脫水食品  362421
其它食品61483噸,食用堿                 9000噸。 


上述食品共可折合成350萬噸壓縮食品,或折算成200萬噸麵粉,120萬噸畜類屠宰量。

戰時蘇聯自身農業生產:

國家共收購70000000多噸穀物(總產量160000000噸)、5000000噸肉類(總產量8000000噸)、10000000噸牛奶(總產 70000000噸),這些還不包括大量的土豆(土豆一直是一種高產量作物,所以並不列入計畫統計範圍,估計至少有1.5億噸產量)。

有人說美國援助蘇聯的糧食食品只占到蘇聯戰時糧食總量的3%,所以不值得宣揚。可實際情況是,蘇聯的所謂戰時糧食總產量只是統計數字的糧食產量,連土帶糠加上 了。(蘇聯解體後許多經濟甚至是軍事工業統計數字證明有很大水分)因為大批男人都上了前線,機械和牲畜也支援了前線。集體農莊都剩下婦女和孩子老人,使用原始的耕作方式,蘇聯戰時糧食生產降到歷史最低點,1942年的糧食產量比1940年下降了60%多。如果沒有盟國援助,蘇聯恐怕自己就因為饑餓崩潰了。即便少量生產出的這些糧食經過層層低效率的運輸到了麵粉廠和飼養牲畜的牧場,再成為麵包和肉罐頭後還會有多少呢?美國援助的食物很多可以完全可以立即食用的野戰食物,蘇聯天氣冷,人必須吃大量肉食,蘇聯的肉食主要靠牲畜吃糧食產生(天氣冷,缺乏牧草,只能吃穀物,所以蘇聯的肉食成本也高於其他國家),美國的肉罐頭馬上就能食用,非常方便,這不是紙面上後方多少頭牛,多少口豬能相比的。西方的援助起碼保證了蘇聯軍隊的溫飽。 

蘇聯是二戰時期軍事實力最強盛的國家之一,蘇聯是世界第二工業國,蘇德戰爭初期其GDP433億美元,軍隊 人數任何時期一直維持在600萬人以上二戰末期達到了鼎盛的1200萬人,這可以說是世界歷史上最龐大的軍隊了,二戰期間蘇聯共生產了10.8萬輛坦克和 自行火炮,但有近7萬輛在戰爭中被擊毀,在盟國的物質援助下,蘇聯的生產能力及時的補充了這些損失. `

龍就上天,蛇就落地.
做龍做蛇,自己決定.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730

主題

9

好友

730

積分

執行官

3#
發表於 2011-2-4 17:47:39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AIRSHIP 於 2011-2-5 23:17 編輯

英國的配給制度

在戰爭期間的英國由於受到德國潛艇對航運的嚴密封鎖,不得不對基本民生物資實行嚴格的配給制度——肉、蛋、糖和 水果的消費量分別下跌了27%、56%、35%和56%,糖果、黃油、茶葉和咖啡的配給量幾乎是零。1940年到1945年出生的整整一代英國孩子在 1946年之前沒有見到過香蕉。

從1939年到1943年,由於供應不足和急劇的通貨膨脹,英國的生活費用上漲了83%。

1940年1月8日,英國實行食物配給制,儘管汽油在五個月前戰爭爆發時就已經定量供應了。

戰爭開始四個月後,配給開始實施,家庭主婦必須帶著她們的配給簿到她們註冊的零售商那裡購買黃油、糖和熏肉。對損失感覺最明顯的就是黃油只有每星期4盎司。成年人可以有12盎司糖和4盎司熏肉或者生火腿——要是熟的話量就少一些。

飯店可以每餐賣1/6盎司黃油——3個便士厚的一小圓片,包括下午茶也是如此。一些店安裝了特別的稱量器,他們可以賣1/7盎司的糖,或者兩塊。

德國的配給是在去年8月開始,包括了麵包、肉、奶、人造黃油、乳酪和果醬。每週的配給比英國的要少——大約每人3盎司黃油和8盎司糖。

英國地方當局作為一種便宜的外出就餐方式而運營的自助餐廳,已按照邱吉爾先生的建議定 名為“英國餐館”(British Restaurants)。它們是由閃擊空襲期間為那些流離失所的人們提供飲食的緊急服務措施發展起來的,它們的流行使得開放更多的這類餐廳的計畫出現。每餐的平均價格正好不到一先令(5p/20美分),這個價格可以讓人享用到烤肉、兩份蔬菜、布丁、麵包和黃油、以及咖啡。

糧食部許可英國主婦獲得額外的糖來製作橘子醬,只要財政部和經濟部允許進口塞維爾柑橘(AzureFlame注:Seville orange,塞維爾是西班牙西南部的一個城市)。如從愛爾蘭獲得屬於配給的食品將被處以6個月的監禁,除非那是贈送的小禮物。  

普通百姓都到政府那裡登記,以獲得定量配給。他們也得去本地的店主那裡登記,直到戰爭結束,店主們都會得到專門的供應。第一批配給的食物有鹹肉和黃油,每人每週4盎司。糖是另一種首批配給的食物。具有諷刺性的是,配給制讓英國普通人比戰前戰後都吃到了更多的健康的食物,民眾的食物由政府精心控制得極有成效。1940年6月1日,政府又開始配給布料,每人一年得到66張定量的息票。一條長褲要花掉8張息票,一件襯衫要花掉7張息票,一雙襪子要3張息票,一 條內褲要4張息票。在配給制最為嚴重的1942年,人民每週每人只能允許吃很少的肉。這一匱乏使得很多人養起豬或家禽來,雞可以產蛋,而且不在配給之列,這樣,很多人不再依賴配給而自己解決食物不足的問題。有些食物在戰時則從來沒有限制過,包括麵包,魚,番茄,蔬菜,以及並不是很缺乏的牲畜的下水等。

從肉類配給開始後,兔子肉的流行程度跳躍性增長並成為英國家庭功能表的組成部分。

增強——或者隱藏——其味道的訣竅充斥著烹飪欄目。它們指出,兔子可以燜、用沸水燙、做燉肉丁、用罐子煨,或者,當然也可放到餡餅裡。它量多而且便宜,每只兔子2/-(10p/40美分)。魚也不是配給食品,但看起來總是很稀缺而且正變得越來越貴。鱈魚現在每磅1/4(6又1/2p/27美分)。鯡魚,其價格受到控制,每磅花費6d(2又1/2p/10美分)。

在配給制度中沒有對耶誕節的抱怨

倫敦1940年12月25日,英國人充分享受了他們傳統的火雞和李子布丁的耶誕節晚餐。本來在盤子裡會更少,但多數家庭儲藏了足夠量的奢侈品,比如糖果和糖以確保一個正常的可以鬆開腰帶的盛宴。如果配給制開始,耶誕節會成為一個更斯巴達式的事。

香蕉被禁止:

耶誕節之後將不再有香蕉。目前的存貨售嚳之後政府將不允許繼續進口,以便節省更多的船運空間用於重要物資。檸檬和洋蔥也非常稀缺。人們正在詢問為什麼一旦非配給食品受到價格控制它們就會從商店消失,其中原因在於供應都轉到黑市以售給那些願意支付更高價格的人。伍爾頓勳爵許諾將有一點額外的茶和糖供應聖誕 節。

對在戰爭時期養活45,000,000人的準備已經進行了幾個月——糧食部(吸取了上次戰爭的經驗以確保公平的分配。

存在幾個阻礙——例如,由於威脅而對倫敦的肉、魚和蔬菜市場進行疏散已經引起混亂;政府也發現難以同大量的疏散者合作。一些地區享受到熏肉過剩,其他地區則黃油短缺;但真正的困難並不比和平時期更大。

於兩次世界大戰的那些年裡,在英國,營養學家們認在戰爭年代,確保營養不良問題得以克服是他們的理念。

英國營養學家最終確認在乳製品、肉類嚴重不足,維他命和礦物質缺乏的情況下,英國本土食品供應到何種程度能夠為成年人和兒童提供健康的生活。在戰時英國,有限制地食用肉、乳酪、糖和果醬,其分量遠遠低於通常被認為足夠或者可容忍的程度,但卻擁有無限供應的魚肉,土豆和麵包(土豆和麵包在戰爭年代中仍然 充足供給,額外的兩百萬英畝的英國農田被購買下來用於耕種)。最終他們得出一個非常重要的結論:品種簡單的本土飲食通過仔細打算後足以支持很高程度的體能運動,但特別要指出的是,乳製品並不能完全滿足健康所需要的鈣,所以在用於烤麵包的麵粉裡加入鈣和維生素這一想法被立法通過。

另外,確保了所有兒童與母親們能夠在家中收到送上門的牛奶、新鮮橙汁和鱈魚肝油。

戰時的食品供應非常緊缺。當時的食品部長烏頓男爵針對食品和飲料供應短缺的局面推行了配給制。在戰前,英國約70%的食品都是進口的。到1940年底, 共有728,000噸食品和肉製品因運輸船只被擊沉而葬身海下,在當年的最後3個月裡,損失的糧食達159,000噸。這從另一個方面體現了烏頓對民眾的 感召力,他提倡沒有牛肉的炸肉餅、沒有糖的蛋糕和沒有茶葉的茶! 

當時向婦女們宣傳的理念即,食品就是她們參加這場戰爭的武器。當時的食品部長和婦女雜誌建議使用代用品,例如用優酪乳代替乳酪,用土豆泥代替麵粉,用蔬菜粉代替水果,用香草加人造黃油代替奶油。肉類主要來自屠宰無用的老牛後得到的堅硬、帶軟骨的牛肉。英國的廚師曾經擁有豐富的烹飪材料,但在20世紀40年 代卻只能盡力用敲搗、切剁或醃制等方法加工有限的食物,方能做出比較可口的飯菜。慢慢蒸煮也可算是一個巧辦法,雖然使用這種烹飪方法可以少放些肉,但卻一點不省燃料! 

麵包和果醬也許是戰時的主要食品,但是用加鈣和維生素的全麥粉製作的“愛國麵包”味道實在不怎麼樣。這 種又幹又硬的灰色麵包很不受歡迎,因此得了個綽號叫做“希特勒的秘密武器”。為了鼓勵人們食用這種麵包,據信政府曾散佈消息說它有催欲功能! 在二戰期 間,切面包和包裝麵包是被禁止的,這項經濟措施一直持續到1950年 雖然愛國麵包和烏頓餡餅(由胡蘿蔔、蕪菁、歐洲蘿蔔和馬鈴薯混合燕麥片製成,上面覆 有一層餡餅皮或土豆外殼)都不受後方民眾的歡迎,但到戰爭結束的時候,全國人民的身體素質反而比開戰前更健康了。

戰爭時期的食品富含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平均每日3,000卡路里的熱量,比現在的水準高1,000卡路里。 

英國的花園成了後方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提高英國自給自足的能力,政府開展了“生產保勝利”活動,鼓勵人們把花園變成菜園。“生產保勝利”活動是迫不 得已的,因為英國農民生產的食物只能滿足全國30%的需求。因此,當時有這麼一個廣告:“用鏟子,不用船。”到1943年,英國的花園和小塊菜園共種植了 100多萬噸蔬菜。政府加強對家養畜肉的限制後,許多家庭在戰爭期間開始養兔子、雞甚至養豬,以此來增加自己的食物供應。花園裡傳出了雞鳴聲,被炸區域響起了豬叫聲,儘管顯得不和諧,但這正是當時人們熟悉的聲音! 

在戰爭時期,浪費紙張和用普通食品餵養寵物是犯法的。戰爭期間,紙張短缺,每個家庭每週只發一卷衛生紙。1942年,英國的布麗姬特小姐就因為用麵包喂鳥而被罰了10英鎊和2幾尼金幣,這對後方的所有動物愛好者來說都是一個教訓!

20世紀40年代,英國人的花園最典型的特徵是建有家庭防空洞。這種防空洞以約翰.安德森爵士 的名字命名,因為是他領導了抵抗德國飛機轟炸的防空準備工作。在安德森的領導下,防空開支從1937年和1938年間的950萬英鎊猛增至1939年和 1940年的5100萬英鎊。在全國有花園的家庭內共修建了15萬個家庭防空洞,這種防空洞是利用6塊依靠螺釘固定起來的鋼板構建而成。人們在地下挖好4英尺深的洞後,埋入這些波紋鋼板,上面再覆以泥土。在戰爭時期,這些防空洞在英國很常見。它們的構造可能很簡單,裡面又冷又潮濕,但是救了很多人的命。在閃電戰期間,有花園的倫敦人依靠自己的家庭防空洞,熬過了連續57夜的狂轟濫炸。 

到1939年9月,英國政府發放了3,800萬個防毒面具(幾乎人手一個),並且任命了150多萬名空襲預警員。

根據法律,如果天黑以後不掩蓋哪怕最微弱的光,也是要受罰的。燈火管制是從1939年9月開始實行的。人們製作了燈火管制窗簾,防止光線從窗戶露出。天 黑後,防空預警員負責在街上巡邏,將發現的任何違反規定的情況報告給當地員警,並且負責收罰金。因為沒有照明,到1939年,公路交通事故共奪去了 4000多人的生命,是和平時期死亡人數的兩倍。除了燈火管制窗簾之外,20世紀40年代的許多戶主在窗戶上貼上了膠帶,防止玻璃被炸彈震碎。  

廚房——20世紀40年代的英國普通家庭的廚房中只有一個簡易的燃氣炊具和一個燒熱水用的煤爐。但是熱水也是受限制的。燃料、照明和電力部長髮起了一項大規模的運動,號召人民節約燃料,並制定了每月每噸煤的生活消耗上限。 各家廚房裡往往堆放著二戰前生產的各種體型龐大的鍋碗瓢盆。“燉鍋造飛機”就是當時最著名的後方支援運動之一。政府號召人民捐獻鋁鍋,以便其熔化後製造飛 機零件。事實上,政府並不缺鋁,但他們相信這個運動能使人們感到自己為打敗希特勒出了一份力,這有助於激勵士氣。   

起居室——全家人常常會坐在一起的漆黑房間 20世紀40年代,在昏暗的起居室裡(為了省電和避免成為空襲目標,起居室通常是不開燈的),所有家庭通過報紙和雜誌瞭解戰事進展,學習後方居家竅門。 象《畫報》《笨拙》《泰晤士報文學增刊等雜誌都相對較便宜,適合各種興趣的讀者,這些雜誌上刊登了一些與戰爭有關的文章,以及一些讓人暫時忘卻戰爭的其它文章。

無線電是上世紀40年代的重要通訊方式,它廣播來自前線的戰地新聞、音樂會和溫斯頓·邱吉爾 發表的激勵人心的演講。收音機將這個國家團結在一起,20世紀40年代,普通家庭中是沒有電話的。醫生和銀行經理可能因為工作需要而擁有電話,但對普通家 庭來說,與外界的唯一通訊方式是信件,而且為了省紙,有時候就直接在來信的背面寫回信。

戰時的衣櫃和著裝 在20世紀40年代,主臥室裡有一張雙人床通常是財富和社會地位的象徵,在梳粧檯前,儘管化妝品並不多,但婦女們仍會花上很長時間梳妝打扮,並美其名曰是 “工作需要”。 在戰爭期間,化妝品扮演著重要角色,它既是女性的象徵,又能激勵士氣;化妝品的生產量甚至可以與防空洞和防毒面具相媲美!紅色唇膏被看作愛國精神的象徵,因為當時鼓勵婦女們盡力打造完美的外在形像,以展示她們臨危不懼的氣度。因為缺乏合適的唇膏,所以甜菜根的汁也派上了用場,它總比什麼也沒有的強。由於戰 爭期間物資匱乏,所以生產頭髮護理品和化妝品其實是非法的。這鼓勵了婦女們到黑市上買東西,甚至合法商店也把指甲油包裝成梯架固定器出售。 J

20世紀40年代流行短裙、漂亮的平底鞋和肩部方方正正的夾克,就象制服一樣——這些都真實體現了戰爭時期的實用風格。實用服裝的標誌是CC41標籤, 它代表自1941年開始配給的平民服裝。實用服裝是根據政府規定的樣式製作的,一般都簡單實用,為確保不浪費布料,儘量削減了裝飾成分、口袋和褶皺。 剛開始實行服裝配給制時,每人每年有66張服裝票,可保證普通婦女有一套新衣服。到1942年,配額減少到每15個月60張票,只夠一名男子每兩年買一條長 褲、一件夾克和一條短褲。平均而言,實行配給制後,成年人每年消耗衣服的數量只有戰前的一半,但是,英國的戰時服裝質地優良,非常實用耐穿!服裝配給同食品配給不同,實行服裝配給制不是為了限定份額以向大家平均供應,而是為了減少服裝生產,以便將工廠車間和450,000名工人轉移到軍需品生產上來。

20世紀40年代的衣櫃裡還有帽子、手套和防毒面具。帽子改起來很容易,只要加些花或羽毛就行。而防毒面具不太好藏,於是人們做了袋子來裝紙箱和防毒面具。有些人甚至給手提包加上假底,將防毒面具裝在裡面!

浴室——政府鼓勵人們反復使用水深僅為5英寸的熱水在20世紀40年代,同大部分其它生活方面一樣,洗澡時間也實行配給制。您不能泡在能淹到脖子的熱水裡,因為浴缸內壁上畫了一條環線,標明了允許的最大水量(5英寸深),而限水則是為了節約燃料。曾經有位先生因違反這條規定而被逮捕,不過他抱怨說5英寸深的水還不夠全部蓋過他的身體!

政府希望人們反復使用5英寸深的洗澡水,節約用水只是節約燃料和確保每個普通家庭1噸煤上限的手段之一。政府鼓勵每個家庭選出一名燃料監管員,由他負責 採用各種方法節約燃料,比如在浴缸內壁畫上標明5英寸水深的水位線。其它辦法還有,一次洗完一天的東西,使用低功率的燈泡,清掃煤爐的時候篩一下爐灰 (“這樣一來,全國就可節約一百萬噸煤”)。 `

這些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1939年,全英國的耗煤量是4,500多萬噸,而到戰爭結束時,耗煤量降至3,580萬噸。由於全民的努力,英國省下了足夠的煤以投入戰爭。 

在20世紀40年代,浴室的櫃子幾乎是空的。因為缺少洗髮液,人們經常用薄薄的一片力士香皂(洗滌粉)洗頭,或者乾脆只用水洗。為了掩蓋髒頭髮,帶帽子是一個很好的辦法!因為形勢所迫,有些婦女用蔬菜來染髮。為了保證臉的濕潤,婦女們會很節約地使用冷的奶油。每人每月的肥皂定額是16盎司,剃刀要用很長時間。如果沒有剃刀,則建議婦女用光滑的浮石來刮掉腿上討厭的毛。美容行業支持戰爭的舉措是刊登竅門和廣告,建議您“怎樣延長力士香皂的使用壽命”,並且 用圖示來說明肥皂的最佳保存容器和使用方法。雖然很難找到毛巾的代用品,但是由於牙膏供應緊張,許多人用食鹽和水來刷牙。儘管衛生紙快趕上牛油紙一般粗硬,不過能有這樣的紙用,當時人們也覺得不錯了浴室清潔用品也很難弄到。許多人只能用醋、煤油或氨水來象徵性地打掃一下浴室。

英國王室成員自國王起以身作則遵守配給制度,厲行節約,在王室的宴會上,人們看到在華貴的金銀餐具中盛放的是午餐肉!戰爭配給制下的英國,各階層同仇敵愾,空前的自律團結!



龍就上天,蛇就落地.
做龍做蛇,自己決定.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730

主題

9

好友

730

積分

執行官

4#
發表於 2011-2-4 17:54:06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AIRSHIP 於 2011-2-4 17:58 編輯

德國

一戰的德國,1915年春陷入了陣地戰的泥潭。從前線傳來的勝利捷報越來越少,由於受英國的經濟封鎖,國內曾經出現了嚴重的食品危機,1916年2月開始實行麵包和肉食限量配給制。
    
市面上的奢侈品和消費品也越來越稀罕。新鮮水果、高級酒、咖啡、糖果、絲綢衣服和皮鞋首先從商店中消失,隨後是雞蛋、白麵包、肉製品和豬油,到1916年 底,連土豆、麵粉和煤炭都成了稀缺的緊俏商品,幾百萬德國人不得不靠餵牲口的蕪菁度過了1916到1917年可怕的冬天。1918年初,每人分得的食物比 戰前減少2/3,麵粉減少1/2,肉類減少5/6,黃油減少7/8,隨著大量食品和燃料按《布列斯特和約》從蘇俄運來,柏林的供應情況才稍有好轉,儘管這 樣,柏林人還是不得不改用許多種“代用品”:代用咖啡(菊苣一種植物其肉質根可加工成咖啡的代用品)代用糖(從煤焦油裡提煉的糖精)、代用香腸(用馬肉做 成)、代用皮鞋(軍用皮革廠丟棄的下腳料)……
  
20世紀20年代是德國社會動盪不安的時代,在凡爾賽和約體制下的戰爭賠款導致德國經濟的崩潰,人民飽受通貨膨脹之苦。成捆成捆印刷精美的鈔票 成了小孩壘積木的玩具,無數德國中產階級家庭的畢生積蓄化為烏有,許多家庭不得不用舊報紙生火做飯,主婦們在上面澆上水、以便“更耐燒”一點。蕭條和饑荒 甚至使得柏林出現了戰後最聳人聽聞的罪案:一個肉鋪老闆專門在火車站附近誘騙前來柏林找工作的年輕人,把他們騙到自家殺害,然後做成各種香腸和熏肉,廉價 出售給饑腸轆轆的市民們。
  
二戰爆發後,根據一戰的經驗教訓,德國很快制定了依據本國經濟的合理分配食品和生活物資的戰爭配給制。

納粹德國早在戰爭爆發伊始,與其軟弱而無準備的鄰國相比,在戰爭物資的儲備方面享有優勢,從而獲得極大的好處。這樣就使得他們得以利用閃電戰戰術,在連續兩年的時間裡接連取得勝利。由希特勒拍板決定,為了避免民心低落,必須保證德國人民的生活水準。

戰爭爆發時的情況德國在農業領域裡為戰爭所作的準備是徹底的。它吸取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協約國的封鎖所造成的災難德國對海外農產品供應的依賴上。為了 做到這一點,國內的生產提高了,對外貿易盡可能轉向德國指望能與之保持接觸的那些國家,儲存的數量有所增加,管理農業的機構也加強了。這些措施的效果是, 把德國對外界供應的依賴從百分之二十五減少到大約百分之十五。到1939年秋天,德國在麵包、土豆、食糖、乳品、肉類和一般蔬菜方面事實上已經自給自足, 雖然它在某種食品(其中最重要的是油脂和食油)方面仍舊不足。德國所需要的蛋白質飼料中,也有大約百分之十必須進口。德國進口的全部糧食中,幾乎有一半是 來自歐洲大陸以外的國家的。  
  
德國 大量囤積戰爭物資,到開戰時,德國已經儲備了足夠全國食用兩年多的糧食、糖,27萬噸豬油、醃肥肉和黃油,以及大量的飼料用燕麥、玉米。還囤積了很多皮革、布匹和絲綢(可以用來製作降落傘等戰爭物資)。

1939年10月1日德國:麵包和麵粉配給制度開始實施德國品嘗食品配給的滋味

儘管德國人在軍事上取得勝利,他們在國內卻面臨限制。食品配給卡在8月28日開始使用,現在範圍包括肉類、乳製品、糖、蛋、麵包、穀物和水果。對於不同類型的食品有不同顏色的卡片。
  
利用可資利用的東西來好好持家是帝國食品和農業部給德國消費者的資訊。納粹急於避免上次戰爭中遇到的食品短缺;從1939年8月宣傳就集中於自給自足, 農民被告知儘量利用土地和家畜,戶主們被力勸種植蔬菜而不是花卉。配給(大約每人每星期16盎司肉和10盎司脂肪)已經導致黑市商人出現,對此從上年9月 份開始嚴厲懲罰。
  
1939年3月希特勒同羅馬尼亞卡羅爾國王達成協議,德國將從羅馬尼亞豐富的普洛耶什蒂(Ploesti)油田獲得供應,而1940年5月27日卡羅爾 同意進行甚至更緊密的合作。德國的地位因在1939年同史達林達成的協定而得到進一步保障,根據該協定它將從俄國的高加索獲得石油。德國也大量生產合成石 油。

儘管盟國計畫中的轟炸高加索油田因害怕政治複雜化而放棄,而攻擊羅馬尼亞在這個國家仍保持非交戰狀態時不能作為一個選擇,但對德國的海軍封鎖正阻止德國從其他地區輸入石油。
  
德國同英法開戰後,雖然市面物價並不十分騰貴,但普通的日常用品大多需要按戶口配給的購物券或購物許可證才能買到,如果 要購買超過許可證數額的食品,就要付出加倍的價錢。從1939年夏天開始,柏林人每人每週的配給量是麵包2250克、肉700克、人造黃油280克、糖 280克、人造果醬110克、豆子150克、人造咖啡63克、乳製品、脂肪和油420克、牛奶1.4升(只有孕婦和兒童可以購買全脂牛奶)。德國人的飲食 本來像其他歐洲人一樣以肉類為主,每週只配給700克的話,做熟之後只有薄薄三四片而已,新鮮蔬菜和魚也很難看到。在肉鋪和地貨鋪的門前,常常可以看到排 著長隊、手持菜籃的主婦。如果看見婦女帶了孩子在某家店前等候,這家店一定是有糖果出售;煙紙店前則是衣冠楚楚的男士們,他們排上一兩個鐘頭的長隊,只是 為了買幾支雪茄或者一聽香煙。要是這些癮君子們運氣好,買到了想要的商品,想進酒館喝杯啤酒透透氣,那麼他們除了酒錢外還要再加一種“戰時附加稅”。

柏林街頭的公共汽車是難得看見了,電車也大多改成了女司機,其中有不少妙齡少婦,因此搭車的男人們突然增多。女人們都放棄了皮鞋,改穿木底布面的女鞋, 走在人行道上“踢拖踢拖”好像日本女人的木屐。拜戰神之賜,在街上牽狗而行的女人也少見了,所以柏林街道上著名的狗屎也少得幾乎沒有了,因此大受清道夫歡 迎。
  
柏林,39年11月12日 下發了衣服配給卡,可以看到許多德國人的臉都拉長了。男人、婦女、男孩、女孩和嬰兒的配給卡都各不相同。除了嬰兒的配給卡外,每個人的卡上都有100點。 買一雙短襪或長襪只花5個點,但是你每年只能買5雙襪子。一套睡衣要花30點,幾乎相當於配給卡總額的三分之一,但如果你買睡袍的話,就可節省5點。一件 新大衣或西服套裝將花掉60點。普通成年人衣服配給卡(購買衣服還要受季節限制),從12月1日到4月1日可以購買:兩雙短襪,兩條手絹,一條圍巾和一副 手套。從4月1日到9月1日:一件襯衫,兩副衣領和一套內衣。在一年的其他時候:兩條領帶和一件汗衫。從此以後嬰兒也必須使用服裝配給卡。當一個國家連尿 布也短缺時,它的經濟確實是夠緊張的
  
40年耶誕節,德國政府在耶誕節對配給制也稍微放鬆了一些。每人可得到四分之一磅奶油、100克額外的肉,在耶誕節這一周可得到4個雞蛋,而非以前的1 個雞蛋。——額外26盎司(750克)大米和蔬菜,加上剛過1磅(500克)的糖、果醬和咖啡。但是額外配給不能阻止黑市上不斷出現的食品和禮品交易,多 特蒙德(Dortmund)的党衛軍本月的一份機密報告說:“追捕野味和家禽在一段時間之前就開始了,並且高價出售”。每磅鵝肉要花費10個帝國馬克。
  
聖誕樹開始出售了,但立即被人們搶購一空。所有地方的人們都地企圖使這個耶誕節看上去與和平年代一般無二。在櫥窗裡擺著那麼多好東西,但是人們卻不能 買,因為按照政府的命令,將它們擺在那裡只是為了展覽。德國人在耶誕節往往會相互饋贈衣飾、肥皂、香水、糖果等禮品,但今年這些東西都實行了配給,他們必 須送別的東西。今天在擁擠不堪的商店裡,他們大多是購買書籍、收音機、留聲機、唱片和珠寶。

40年的元旦,希姆萊突然決定取消允許咖啡館和酒吧在新年夜通宵營業的決定,而且警告公眾在那天晚上不得過量飲酒,所有人都必須在新年夜淩晨1點前關閉店鋪。
    
40年的冬天 寒氣逼人。窗戶外氣溫低到零下15度。德國一半的人口都在家中、辦公室或工廠裡受凍,因為沒有煤。街上那些可憐的人們,用童車推著或肩膀扛著一袋煤回家。 每個人都牢騷滿腹。沒有什麼會像持續寒冷這樣消磨士氣。 實際上半年的配給制度和物資短缺,已經極大打擊了德國民眾的士氣和對納粹政權的忠誠度,如果不是40年德國在西歐的閃電戰的勝利大大豐富了國內供應,德國 的士氣才重新得以鞏固。

1940年德國佔領丹麥後,柏林市場倒是繁榮了一陣,大量原本銷往英國的雞蛋、牛油、煉乳和鹹肉被運往德國,其價值達8000萬克朗之巨;再加上從挪威 運來的青魚,大大緩解了柏林的食品危機。從9月底開始,每週又平均有2.5列火車滿載荷蘭的農產品在柏林郊區的幾個車站卸貨。通過搶劫富得流油的西歐和北 歐國家,希特勒保證了首都的老百姓餐桌上看上去不那麼寒酸。

法國的投降令柏林人很是興奮了一段時間,人們紛紛議論說同英國的和平大概也要實現了。

事實上,與英國在1940年窘迫的處境相比,德國人民的生活在該年達到了戰時的最高水準。從被佔領國家運來的大量農產品、肉類和奢侈品繁榮了德國的市場,被佔領國家支付的巨額佔領費更使得德國得以將這些國家的消費品市場搜刮一空。
  
希特勒午餐吃得很簡單,往往是一份燉蔬菜或蔬菜煎蛋捲。他當然得算是素食主義者、禁酒主義者和禁煙主義者。他往往會邀請一個小圈子裡的人共進午餐,包括 三四名副官、赫斯、新聞官迪特裡希博士,有時也包括戈林。在這種宴席上,會擺上一種專門為希特勒釀制的酒精度僅1度的啤酒,有時也會擺上一種用酸白菜釀制 的叫作“赫爾夫”(Herve)的飲料,其中加了一點摩塞爾河(Mosel)葡萄酒調味。  
  
記者威廉•夏伊勒在940年12月回憶:
      
德國已經被封鎖了一年半了,但是封鎖既沒有給德國國內帶來饑荒,也沒有影響德國的戰爭機器的運轉,德國人的伙食還是勉強過得去的,雖然也許在美國人看來這 樣的伙食難以下嚥,但是由於一個世紀的磨練,德國人已經習慣了以土豆、捲心菜和麵包為主的飲食結構,而這些食品的儲備還是相當充足的。他們所缺乏的是肉 類、脂肪、黃油和水果,現在他們每個星期只有一磅的肉類,四分之一磅的黃油或者人造黃油的配給,沒有和平時期多,但是他們還是可以接受,只是富含維他命的 水果短缺的矛盾比較尖銳,去年冬天的嚴寒摧毀了德國大部分的水果作物,現在市面上唯一能買到的水果只有蘋果,而且還都是為小孩、病人、孕婦們預留的,去年 冬天我們根本沒有見過香蕉和桔子,這個冬天看來也不會有這些東西,所以劣質的維他命藥片就配備給了軍隊和孩子。德國人沒有咖啡、茶、巧克力和水果,每個星 期他們只能吃一個雞蛋和很少的肉類和脂肪,但是除此之外他們什麼都補缺,所以在可以遇見的未來,德國也不會發生饑荒。

如果戰爭會持續很長時間的話,那麼衣物將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德國的羊毛製品以及棉花幾乎都是全部依賴進口的,現在德國對於衣物的分配是建立在這樣的假設 上的:所有德國人的衣櫃裡儲備衣服都足夠堅持到戰爭結束和封鎖解除的時候。絲織品的短缺不但普通的民眾有切膚的體會,就是軍隊也感到情況吃緊,每到冬季軍 隊為士兵準備的防寒外套總是不夠用,希特勒的勞動服務組織穿的都是從捷克繳獲的制服,這個叫做“托特 ”的組織裡有幾千人從事的工作都是本來應該軍隊裡的勞動部門承擔的工作,而他們甚至連制服都沒有,夏天我在前線看到他們的時候,他們穿的都是由粗麻布製成 的平民服裝。為了緩解原材料的緊缺,絕望的德國人研發出了人造絲織品,特別是由纖維素製成的絲織品,德國號召家庭主婦捐獻不需要的破布和衣服用以再利用。 這樣它們就可以被用來製造再生毛和棉絮——兩者都可用於人造纖維和人造絲的生產。

但是我卻不相信他們能讓8000萬德國人都穿上用木料製成的衣服。
  
至於那些進行戰爭所必須的原材料,情況是這樣的:德國的鐵礦含量豐富,從南斯拉夫和法國德國也能取得足夠的鋁礦來滿足巨大的飛機生產的需要,但是銅和錫卻非常短缺,但是德國有希望從巴爾幹和俄國來密佈這一短缺的現狀。

至於石油,德國主管石油事務的Schell將軍說他對此一點都不擔心,當然即使他擔心也是不會承認的。但是我們必須知道以下事實:

1. 德國空軍所需要的燃油是完全不依賴進口的。所有德國飛機的發動機在設計的時候就是為了使用合成燃料的,合成燃油是德國以煤為原料自己生產的,現在德國的合 成燃油的年產量大概是400萬噸,大大超過了德國空軍所需的燃油數量。英國如果要使德國陷入危機,那麼就可以攻擊這些把煤加工成燃油的工廠,事實上英國也 正在嘗試,他們擊中了萊比錫附近和斯德丁的石油加工廠,但是這樣的破壞程度遠遠不足以癱瘓整個德國的人造石油工業體系,甚至連實質性的影響都沒有達到。

2. 德國已經控制了羅馬尼亞用於進行石油出口的油田,而且還和蘇聯達成協議,至少每年可以從俄國進口100萬噸石油,但是我懷疑在戰爭開始之後,蘇聯是否真的向德國輸送了這麼多石油。
  
3. 在戰爭開始之前,德國本身就擁有大量的石油儲備,而且挪威、荷蘭和比利時的陷落也使德國在石油上揀了大便宜。

4. 民用石油的用量幾乎被削減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私人轎車和沒有實際運載能力的卡車是不允許開動的,而且當局嚴格禁止使用石油進行取暖。
   
據我個人的猜測,德國的石油是夠用的,而且他也有能力獲得足夠的石油來滿足軍事上的需求,至少在兩年之內,德國不會出現石油短缺的現象。農民不受配給制 度的限制而礦業工人由於是“重體力勞動者”得到的量比較大。燃油也是從戰爭開始就進行配額限制,反映出德國很關注其在盟軍海上封鎖下貿易航路的脆弱性。

1939年底平民每天的食品配給:
340克麵包(普通平民)或685克麵包(重體力勞動者)。
70克肉類(普通平民)或170克肉類(重體力勞動者)。
50克脂肪(普通平民)或110克脂肪(重體力勞動者)。
每日所需熱量折算:
普通平民:2570大卡
重體力勞動者(如建築工人):4652大卡
國防軍士兵:平均3600大卡,戰時4500大卡(德國聯邦國防軍野戰食品迄今仍沿用這個熱量配給標準)。

各個被佔領國家和衛星國在向德國提供原料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1943年德國使用的原料中,55%到100%的鐵礦石、硫、矽、氮都來自被佔領國家。從 1941年開始,德國有規律地用火車將在蘇聯繳獲的戰利品運回國內,以保持他們的生產速度。在德國人建立的“歐洲新秩序”下,歐洲每個國家都要為供養龐大 的德國而耗盡力量。
  
俄羅斯提供勞動力和各種原料,烏克蘭提供小麥玉米和肉類,丹麥和荷蘭提供乳酪、肉類和黃油,挪威提供電力,和對生產裝甲鋼至關重要的鉬礦.瑞典提供鐵礦 石,瑞士提供優質的金融服務,匈牙利提供鋁礬土,羅馬尼亞提供石油和小麥,捷克斯洛伐克提供軍火,比利時提供鋼鐵和機器,西班牙和土耳其提供鎢,鉻等戰略 金屬。法國則提供從糧食、酒類到鋼鐵、鋁、武器、引擎、汽車……當然,與戰爭無關的私人小汽車、電冰箱、真空吸塵器和鋼琴等消費物品在戰爭結束前,都不准 再生產。
  
使用配給卡的平民的每日熱量配給標準從1942年底開始降為2078大卡,食物配給的不足已經開始影響1924年以後出生的士兵的體能水準。

1943年底降為1980大卡,1944年底降為1670大卡,德國投降後的1945年底降至最低,1412大卡。1942年底,食物配給的不足已經開始影響1924年以後出生的青年的體能水準。

1943年底歐洲德國佔領區平民的每日熱量配給:
巴爾幹地區:1305大卡
比利時:1320大卡
法國:1080大卡
荷蘭:1765大卡
波蘭:855大卡

德國佔領下的法國,對美食的熱愛因新頒佈的有關什麼可以吃喝的限制而受到打擊。在賓館和餐館裡進餐被限制在兩道,其中只有一道可以是肉菜,而且酒的銷售 將被限制在每星期四天。為防止囤積,在銷售的罐頭上用釘子打孔。在家裡吃飯也不例外:配給卡將開始使用,包括麵包、法式糕點和巧克力在內的食品或者被限 制,或者乾脆被禁止銷售。
  
一個健康的成年人在不做激烈運動的前提下,每天消耗1800大卡熱量,因此德國佔領區平民的每日熱量配給不能維持人的基本生存需要,於是歐洲黑市猖獗,人們只能以10倍于正常的價格購買必須的食物.饑餓和因為營養不良造成的疾病肆虐歐洲大陸!

肉食品的生產特別受到影響,歐洲的消費肯不得不越來越依賴素食。饑餓的現象出現了,有些地方甚至有人餓死,但是在1945年以前,這種情形只限於歐洲的非日爾曼人。德國不顧佔領區糧食的匾乏,徵收了大量的糧食,不是運到德國去,就是供應佔領軍。

戰爭爆發時,德國必須養活將近八千萬人。在戰爭過程中,有一千二百多萬人被動員入伍。這些人雖然對工業或農業生產沒有貢獻,卻必須配給他們從二千七百五 十至三千五百五十卡路里的口糧。應徵入伍的人中,有七百萬人由外國工人和戰俘所代替。他們雖然多半隻靠劣質的和單調的飲食來糊口,可是如果要他們到工廠和 農場去幹重活,那就不得不給他們足夠定量的澱粉質食物。因此,在戰爭期間,平民和軍隊所需要的糧食總數比戰前的水準至少高出了百分之二十。國內供應量和總 需要量之間的差額全靠在佔領區大肆征糧來彌補。  
  
最受歧視的是猶太人。1942年9月以後,猶太人不准獲得任何肉類、肉製品、蛋品、糕餅、白麵包、全脂牛奶、脫脂牛奶或任何不經特別許可而分配的食物。 發給猶太人的麵包證只准購買黑麥麵包。猶太兒童和青少年只獲得一般消費者的麵包配給量,他們沒有人造蜂蜜,沒有可哥粉,沒有額外配給的果醬,他們也沒有資 格獲得全脂牛奶。凡是德國人有權享受的所有其他補充配給,同等身分的猶太人則一概沒有。  
  
1943年以前,德國國內對所有消費品實行嚴格的配給,再加上被佔領國家源源不斷的貢款,以及衛星國的進貢,德國人民的生活水準相對其他歐洲國家還是比較高的,僅次於美國,德國人民的飲食也是在戰爭進入了1944年後才逐漸變壞。
  
隨著戰爭局勢進一步惡化,柏林的供應再度變壞,而且家庭婦女們還受到號召,交出家裡的“多餘”衣物、廢銅爛鐵、鋁鍋鋁盆。甚至連勃蘭登堡門也不能在戰時徵集活動中倖免:1943年2月,一群柏林消防隊員爬上門頂,將勃蘭登堡門的銅皮屋頂全部拆下來送去熔化。
  
德國被迫將動物蛋白質改為植物產品。德國人的總的食品消費量中只有百分之三十來自葷食品,而在其他工業國家裡則有百分之四十。德國人的大部分蛋白質消費量來自素食品,而在其他工業國家裡大部分蛋白質則來自葷食品。  
  
德國為了解決糧食的嚴重不足,就開始研究利用培養酵母菌來生產蛋白質.其方法是將木材和造紙廢水轉化為糖,由於這種酵母蛋白經壓榨後很像豬肉和牛肉,所以被譽為"人造肉"年產量最高達50000噸。

與此同時,在牛奶的利用方面也厲行節約。由於全脂牛奶的消費限於兒童、母親和從事有害健康的工種的工人,因而出產的牛奶大部分可以用來製造黃油。儘管這 樣做並沒有改變牛奶中含有的脂肪總量,卻增加了可以得到的脂肪的供應,從而在戰爭時期一直維持了令人相當滿意的脂肪配給。  
  
油料作物、土豆、蔬菜這些適於種植的農作物的增產,影響了德國牲畜的總數,尤其因為海外供應的濃縮油被封鎖切斷了,而國內供應的敖皮也由於出粉率高而有 所減少,在戰爭的五年中出粉率由百分之七十七提高到百分之九十和百分之九十以上。奶牛主要靠家庭的飼料餵養,因此牛奶的供應保持在高水準上,但是豬的總數 不得不減少。到戰爭結束時,總數下降到戰前水準的大約百分之六十。豬肉和豬油的產量下降得比豬的總數甚至還要多,因為缺少穀物和土豆作飼料、屠宰下來,豬 肉重量和豬油含量都減少了。    
  
43年後的麵粉供應開始緊張,必須在國民吃的麵包中摻用大麥粉和土豆粉以及其他成分,食品生產在德國就無法跟人口的增長同步,因此在戰爭開始時它馬上就 陷人了供應不足。從1914年10月起,所有德國的磨坊都必須加緊碾磨穀物。麵包師必須在白麵包中添加一定量的黑麥。黑麥麵包中則經常摻入土豆粉。戰時面 包的常用縮寫為“K麵包”,不久以後,就有一批規定協調這種麵包的生產。這時,白麵包中必須含有至少10%的黑麥面;黑麥麵包中又必須至少摻5%的土豆粉 或澱粉。儘管如此,麵包供應依然很緊,在戰爭進程中越來越不足。    
  
當時留學德國的季羨林先生回憶:我們中國人本來吃肉不多,我們所謂‘主食’實際上是西方人的‘副食’。黃油從前我們根本不吃。所以在德國人開始沉不住氣 的時候,我還優哉遊哉,處之泰然。但是,到了我的“主食”麵包和土豆限量供應的時候,我才感到有點不妙了。麵包少且不說,實質更可怕。完全不知道裡面摻了 什麼東西。有人說是魚粉,無從否認或證實。反正是只要放上一天,第二天便有腥臭味。而且吃了,能在肚子裡製造氣體。”   
  
德國的消費品配給嚴格而有效,不僅食品列入配給,從衣服、鞋帽、香煙和烈酒都列入配給名單。

德國每人都有一本供應卡,例如在餐館就餐,點菜後除交納現金,還需要從供應卡扣除飯菜已經明碼標定的食油,肉和蛋的定量。在購買衣服,鞋帽時也是同樣, 例如,每年供應兩件襯衣,那麼在付款時必須有供應卡的布票,但是,買30馬克的高級襯衣還是15馬克的襯衣有選擇的自由。

由於德國缺乏橡膠,因此從軍靴靴底到軍帽帽檐一律改用皮革製造,省下寶貴的橡膠製造輪胎!

德國士兵在回國休假時使用特種食品供應卡。麵包證和食品供應卡一起印刷在一張硬紙片上,需要多少麵包就用剪刀剪下多少克的麵包證,和士兵證一起使用就能享受對戰時探家士兵的免費食品供應。

41年的冬天,德國軍隊不可戰勝的神話在莫斯科城下的冰天雪地破滅了。此時德國國內,人民的日子也不好過,除了要響應政府的號召為軍隊捐獻過冬衣物,還不得不忍受冬季取暖煤炭供應的削減,為了戰爭消耗,德國人開始體驗節衣縮食,挨冷受凍的滋味!

當盟國一知道德國在俄國作戰的第一個冬天嚴重缺乏寒衣的情況後,就開始大規模地採購寒衣。在1942年中,以一千萬英鎊的價值買迸了總數近二萬五千噸的 物資,採購範圍從羊皮外套和羊皮襯裡的手套到羊毛舊衣和牛毛。德國搶購這些商品被認為是它的儲存減少,處境日益困難的明證。

經濟作戰部的意見是,雖然在它早先對德國物資匾乏情況所作的估計有時過於樂觀,但無疑已發現這時德國在對俄戰役中的衣著供應上是真正窮於應付了。   
  
德國政府告訴每一個家庭,土豆現在應當只以帶皮的形式上桌,”它說:“最重要的是,在飯館和餐廳裡,不可使用土豆削皮器。”   
  
43年,義大利退出戰爭,柳丁從此在德國人的餐桌消失了。

44年底,蘇聯幾乎收復了包括烏克蘭的全部國土,法國也為盟國解放,於是肉、雞蛋和葡萄酒從德國人的餐桌上大大減少了!
  
從41年到45年盟國對德國城市毀滅性的轟炸,使得50萬德國平民喪生,數百萬人房屋被毀,無家可歸。納粹德國政府表現出非常的高效率,每當大轟炸剛剛 結束,那些情緒低迷饑腸轆轆的難民,很快會看到,廢墟和瓦礫得到快速的清理,傷患受到妥善救治,政府的卡車迅速運來大桶的熱湯,抹著厚厚黃油夾著雞蛋和香 腸的三明治,以及各種衣物,甚至還有兒童玩具,這堅定了德國人民在整個二戰期間對政府的信心。
  
德國人43年工作周的平均工時從47小時增加到了49.2小時,數量不斷增加的外國勞工以及戰俘將被迫在德國 工廠工作。軍工仍居於最優先的位置,納粹當局以煙草或者白蘭地的形式向軍工工人提供生產效率津貼,並承諾為參加工作的母親們改善條件。但在生產率驅動中也 有更嚴厲的一面:勞動力也被包括轉移到集中營在內的對“懈怠”進行懲罰的多種威脅所驅動。
  
1944年的德國配給標準,普通平民每人每星期
麵包2000克
肉食或香腸900克
食糖140克
油脂140克
奶油80克
咖啡30克
雞蛋1個
香煙20支或雪茄10支

1945年的4月20日希特勒生日,對於許多柏林人是難忘的,主要是在這天發放的額外配給

香腸500克,大米500克,豌豆250克,蔬菜罐頭一個,黃油50克,咖啡50克-----

要知道如果沒有這些額外的配給,是無法堅持到10天后柏林戰役結束的!

在戰爭的頭五年裡,德國人的飲食一直是單調的和不太可口的。它充斥著體積大、長氣力的食物,而缺乏高品質的蛋白質和礦物質,不過並不嚴重缺少任何重要的質 下降到戰前水準的四分之三,可見的和不可見的脂肪下降到三分之二。對一般消費者的供應量始終就不十分充足,但是對家庭作為一個整體來說,飲食通常至少提供 了必不可少的最低營養。  
  
德國人民的健康並沒有由於缺少食品而受到損害。工廠中生病和缺勤的比例並不過高。在出現這種情形時,主 要是由於工作過度和在猛烈的空襲下生活條件普遍惡化,而不是由於營養不良。在1943—1944年的冬天,流行性感冒席捲了德國,而到戰爭結束時,還出現 了某些輕微的皮膚病。在其他方面,德國人民的健康和營養情況,在戰爭中自始至終都保持得非常好。甚至在德軍最後崩潰而帶來的苦難時期,多虧了地方緊急配 給,人民還是得到了最低限度的食品供應,從而避免發生騷動。  
  
德國在希特勒的領導下,1940經濟總量達到561億美元,基本度過了經濟危機,當然有佔領下西歐的經濟支持,軍火工業生產開始全面的運轉,其軍火產量在 1939年就已經超過英法之和。以坦克生產為例,1943年達到了7600餘輛,隨即就有3000多輛開往庫爾斯克,後來多生產虎 豹坦克,數量有所下降,品質卻在上升,二戰期間共生產24000輛坦克。由於盟軍的轟炸和資源短缺,軍事上寡不敵眾,德國經濟在1945年開始出現崩 潰.。
    
45年,德國戰敗了,德國仿佛是被納粹和希特勒催眠率領著經歷了一次,絢爛輝煌而又結局黯淡慘烈的夢,當一切結束的時候,德國才發現,在揮霍了日爾曼的 狂想,復仇,激情和努力後,收穫的仍然是貧窮饑餓與殘垣瓦礫。45年底德國人每天的食品熱量只有1400大卡,是1942年的一半!普通人連吃飽一頓黑面 包都是一種不切實際的奢侈,曾經幫助中國救護南京大屠殺中的難民的德國友人拉貝博士,此時,也在德國忍受著饑餓的煎熬,知恩圖報的中國人為拉貝博士寄去了 煉乳,巧克力和罐頭,以解燃眉之急。

http://bbs.xhistory.net/read.php?tid=12640
龍就上天,蛇就落地.
做龍做蛇,自己決定.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730

主題

9

好友

730

積分

執行官

5#
發表於 2011-2-4 18:01:15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AIRSHIP 於 2011-2-4 18:03 編輯

法國

法國是歐洲工農業發達的大國,二次大戰中,軍事思想陳舊,由於採取錯誤的馬其諾防線單純防禦措施,1940年6月22日被德國的閃電戰在短短幾十天迅速擊敗投降,這樣德軍很快地佔領了法國,法國貝當政府與德國在巴黎附近的貢比涅森林簽訂了屈辱的"投降書,法國完全喪失了獨立自主的地位。在德國佔領下,法國經濟處於嚴重的衰落局面。
  
1939年戰爭爆發初期的法國,“戰爭?什麼戰爭?”是在法國城市裡被詢問的問題,因為生活在這裡基本沒什麼改變。儘管軍隊已經被徵集,法國人看起來仍舊像是在玩一場戰爭而不是真正去打一場戰爭。

優雅的巴黎婦女們正嘗試把戰爭變得chic(法語口語:別致、漂亮)。最新的晚裝是帶有皇家空軍頂 飾的裁剪套裝。社交界女主人們只用她們知道如何做的方式來為戰爭做出自己的貢獻,為紅十字或者軍隊召開閃閃發亮的慈善舞會。以同樣的精神,頂級的 couturier(法語:婦女時裝設計師)Coco Chanel已經關了她的Rue Cambon沙龍並且讓她的女裁縫師們為軍隊製作手套、編織服裝——全都帶有她的獨一無二的標籤。他們很感激;這個冬季將會很冷而煤炭供應不足,這個國家的 恭順的編織者們也一直保持著忙碌。許多家庭都居住在單獨的防風的房間裡來節省燃料。儘管並不缺食品或Saint-Raphael——重要的暖身強身葡萄 酒,但patisserie(法語:法式蛋糕)變得難以找到,因為麵包師把他們的注意力轉到麵包上而不是蛋糕——而且粗糙的全粗粉麵粉還沒被證明能流行起 來。

40年初的法國,面臨工業生產的嚴重下滑、階級對抗和戰爭冷漠,財政部長保羅•里諾(Paul Reynaud)命令凍結物價和實行燃油、食品配給,目的是通過中止通貨膨脹並確保全體公平分享來建立某種國家團結以及獲取勞工階級對戰爭的支持。
  
戰爭打擊法國人的胃, 法國人對美食的熱愛因新頒佈的有關吃喝的限制的法律而受到打擊。在賓館和餐館裡進餐被限制在兩道,其中只有一道可以是肉菜,而且酒的銷售將被限制在每星期 四天。在家裡吃飯也不例外:配給卡將開始使用,包括麵包、法式糕點和巧克力在內的食品或者被限制,或者乾脆被禁止銷售。
  
二戰法國在40年6月被德國佔領期間,廣泛推行戰時經濟政策,所有經濟部門都毫無例外地實行戰時經濟,為德國戰爭服務。從農產品肉類酒到軍工產品,飛機引擎,法國製造給德國戰爭機器的輸血作用是不能小視。法國是二戰期間對德國戰爭經濟貢獻最大的被佔領國。
  
同時,德國佔領者還向法國徵收所謂佔領費,其數額為每天4-5億法郎,這些佔領費約占同期法國國民收入的20%-36%左右。此外,法國還向法西斯義大利每月交納10億法郎的佔領費。由於德國人大量掠奪法國的資金及物資,加上戰爭賠款費,使法國財富資源迅速枯竭。
  
戰時法國的工業生產。由於封鎖,法國失去了百分之九十的進口紡織原料,百分之六十的紙漿供應,以及全部進口的燃煤,進口煤在1938年消費的六千八百萬噸 中占兩千三百萬噸。隨後使用效率很差的代用品,結果整個工業生產下降。以1938年的工業生產指數為100,則1941年為65,1944年為40,僅占 1938年的40%。在德國佔領期間,德國將法國的74%的鐵礦砂、61%的鋼鐵、64%的汽車等都掠為己有。
  
農業生產惡化,在被德軍佔領期間,通過地中海港口進入法國的供應物資中,有一大部分落入德國人的手中了。法國維希政府在8 月的一次廣播中抗議說,英國的 封鎖正在使法國人活潔餓死,同時宣佈了德國的一項提議,從海外獲准運入的糧食都將留供平民之用。事有湊巧,第二天,德國人竟要求非佔領區立即交出五十萬頭 牛,一百五十萬隻豬,以及其他供應物資,而被要求交出這些東西的地區,甚至在平時糧食也不能自給,何況現在又是難民充斥的時候。1940—1941年冬 季,巴黎食品配給情況異常嚴重,整列車整列車的糧食和燃煤從非佔領區送往巴黎。
  
法國農業由於勞動力缺乏,農具化肥短缺,造成了生產大幅度下降。1943年,法國農產品總產值較1938年減少了40%。小麥、大麥、燕表、穀物總產 量普遍下降。如1945年小麥總產量從1938年的9800萬公擔下降為4210萬公擔,下降了1倍多。牲畜頭數大量減少。如1938年豬的頭數為713 萬頭,1945年為439萬頭。由於農業收穫量下降,造成農產品缺乏,農產品價格上漲,
  
對外貿易急劇下降。由於法國經濟衰落,工農業生產減少,導致了對外貿易額迅速下跌。如1944年進口商品額從1938年的460億法郎下降為97億法郎,出口商品額從306億法郎下降為256億法郎。
  
法國在佔領期間的外貿完全圍繞軸心國的需要,法國繼續通過它的非洲一地中海北部港口從它的海外領地得到大量的糧食和原料進口。有百分之八十都流到德國和義大利,而法國輸入到北非的貨物,如燃料油之類甚至全都被用於資助在利比亞的軸心國部隊。
  
最大的短缺在食品上,在法國人民發現,為了日常必需品,麵包,肉果醬紡織品和香煙,他們需要變戲法似得使用好幾個配給卡,無休止的排隊,但是並不能夠保證 卡上的商品能夠買到,配給為老年人和無業人員創造了工作機會,罐頭開始沒有被列入配給,為防止囤積,售貨員被要求出售前在在罐頭上打眼,在德國佔領幾個月 後,人民發現黃油,土豆,肉逐漸從商店的貨架上消失。
  
每個德國佔領軍都得到了相當法國軍人50倍的佔領工資,而這實際是由戰敗的法國支付的,在彬彬有禮的氣氛中,德國士兵洗劫了法國的大小商店,拒絕對德 軍的銷售是違法的,沒有什麼蓄謀已久的陰謀,德國士兵消費是正常的,給孩子的玩具圖書和食品,給妻子的衣服,化妝品鞋子,傢俱,只不過希特勒的慷慨讓德國 人的消費欲格外旺盛。
  
商店老闆只能承認德國士兵的行為還算“端正”。 德國士兵根本無需違紀,現在馬克很堅挺,以10法郎兌1馬克的愚蠢比價付錢。可以文明的進行“搶劫”。在德國每天只被允許購買10根劣質香煙的德國士兵眼睛亮了,他們大量採購盒美國香煙,鞋子、襯衫、雨衣、婦女穿的絲襪,幾乎看見什麼買什麼。
  
面對法國人的指責,德國軍人的回答是;這就是對一戰德國戰敗悲慘遭遇的報應。法國人痛苦地發現,他們什麼也沒有了。
  
維希政府1940年9 月開始配給糧食,隨後便擴大到石油、肥皂和其他許多商品。1941年1月法國:麵包配給削減到每天300克。食品的匱乏除了德國人的”合法消費“的掠奪, 交通運輸的癱瘓也是重要因素。由於缺乏燃料,橡膠和機車車廂,農村的食品很難順暢地運往城市,或者乾脆在路上就腐爛了,缺乏的不僅是麵包蔬菜,肉食品尤其 緊缺,唯一能夠買到的是城市能夠豢養的小動物,鴿子,兔子,甚至還有以前的寵物荷蘭豬和貓,人民太餓了,貓肉的交易越來越火。香腸的成分也越來越可疑,越 來越多的人變成了素食者。
  
40年秋天,因為各種普通供應品的匱乏,肥皂沒有了,家庭主婦用堿液做洗滌劑,在法國新鞋很少,所有被宰殺的動物皮革都保存起來為德軍做鞋,私人汽車 因為沒有汽油基本上只能閒置,在丹麥卡爾斯巴德啤酒公司的老闆在沒有汽油的情況下用兩匹馬拖拉他的勞斯萊斯,引起效法,許多商人適應了汽油短缺的現狀,上 下班乘坐自行車,由‘司機’蹬駛,騎自行車在歐洲變成時尚。

在戰爭期間,因為食品的缺乏,熱量攝入普遍不足,冬天也似乎分外寒冷,40年巴黎有70天溫度在零度下,取暖油買不到,煤成為緊俏商品,人們翻檢垃圾沿鐵 路尋找寶貴的小煤塊,有人用廢紙或碎木當燃料。最好的經濟取暖方式是在晚上,穿上厚厚的衣服,躺在床上以閱讀來消磨寒冷的時光。
  
到1942年佔領區人們食品熱量只相當於戰前的50%左右,孩子們營養不良,發育遲緩,身材矮小,免疫力低下的人們,對傳染病缺乏抵抗力,疫病經常全國流行。

物質缺乏導致黑市猖 獗,避免饑餓的辦法是用高出配給官價10倍的價格到黑市採購食品,但是因為法國工資仍然 是戰前水準,大部分人無力購買黑市商品,(1941年便實行了凍結工資的政策,德國人禁止全面增加工資,因為工資低他們就可以用較高的工資把工人吸引到德 國去)在1943年對2700戶工薪家庭的統計發現,每個家庭成員每個月平均有876法郎,只夠在黑市買4磅半黃油的,估計法國人預算的70%花在食品 上,一把牙刷比戰爭前貴23倍,一 件襯衫貴140倍,香皂價格比戰爭前高90倍,洗衣粉貴40倍。而因為生活的窘困,妓女增加了10倍。黑市的暴利讓食品更加無法進入合法流通領 域,1942年法國農民30%的黃油,雞蛋和豬肉土豆,雞進入了黑市,43年法國宰殺加工的115萬噸肉,只有19萬噸進入合法市場,普通人民的生活更加 艱難。
  
但是賣國合作分子,投機商能夠消費得起的階層,仍然可以過豪華的生活,只要有現金,你可以愛吃什麼吃什麼,不限量的美酒,法律禁止食用的牛排。
  
44年6月的盟軍登陸,導致了巴黎最後階段最緊張的食品供應,面對盟國的持續轟炸,全城供應只有幾十輛卡車運送,汽車經常顛覆損失很大,使商品供應更加緊張,蔬菜價格非常昂貴。
  
總而言之,第二次世界大戰使法國經濟受到了嚴重的破壞。按1945年價格水準計算,這次戰爭法國經濟損失約48930億法郎。因此,戰爭使法國城鄉滿目瘡痍,經濟嚴重衰退。

http://bbs.cqzg.cn/thread-585932-1-1.html
龍就上天,蛇就落地.
做龍做蛇,自己決定.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730

主題

9

好友

730

積分

執行官

6#
發表於 2011-2-4 18:04:31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AIRSHIP 於 2011-2-4 18:06 編輯

義大利配給制
    
二戰中的義大利是個非常搞笑的 法西斯國家,在希特勒眼裡,是冰激淩式的法西斯,太陽一出來就全化了,呵呵,在戰爭中的“卓越”表現不論讓盟友還是敵人都大跌眼鏡,我的總結是在戰爭中和 這樣的國家做敵人比做盟友合算,除了給德國幫倒忙,拖後腿,義大利是一個會和敵人調情暗送秋波的不忠誠的戰爭夥伴。對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 獻”。
    
二戰開始,義大利的戰爭準備與物質配給幾乎是最差的。在歐洲工業國家裡,義大利的工業水準極其落後,並且本土缺乏工業需要的煤炭,石油與礦產,墨 索裡尼上臺後,法西斯黨虛張聲勢的表演也許可以迷惑世界,但是決不可能真正提高國力,30年代,義大利的國民生產年增長率年平均值從1922年到1938 為1.9%,是德國的30%,到1937年其生產能力只相當於德國的8%,當戰爭的陰雲彌漫在歐洲的時候,義大利實際毫無進行一場持久戰爭的物質準備,墨 索裡尼並不是一個缺少頭腦的人,在權衡利弊後,在二戰初期義大利保持了明智的中立,但是,隨著德國40年在西歐的閃電戰的勝利,墨索里尼坐不住了,利令智 昏的他不甘心只向德國提供番茄和檸檬,終於把國家帶入了自我毀滅的戰爭。

40年的參戰,義大利不僅首先在已經落敗的法國丟臉,在希臘,和北非的軍事侵略也連連敗北,武器的損失巨大,只能依靠德國的力量,才勉強苟延殘喘,國內的經濟形式迅速惡化,在1940-1942年間,義大利的工業生產幾乎沒有增長,由於腐敗和管理不善,工業能力只發揮了25%,生產的武器不僅陳舊落伍,設計不合理,而且數量也無法滿足裝備需要,42年義大利一年的飛機生產還比不上美國同期一個星期的產量。僅從物質的角度戰爭的結果已經一目了然。
    
義大利參戰後,人民開始品嘗戰爭的苦果,義大利的糧食並不能夠自給,很快連一些最基本的食物也開始缺乏,40年的秋天就是象米蘭和熱那亞這樣的 工業城市仍然有數萬工人失業,食品的供應不僅匱乏而且非常不穩定,每個家庭的食品配額並不比德國統治下的波蘭更高,加上腐敗的官員的克扣使供應更加緊張, 雖然採取了與西班牙簽訂食品採購協定,1940年5月,西班牙與義大利簽訂了三年的食品合作計畫,承諾提供必要的糧食。但是杯水車薪,無補大局。
    
秋天起,義大利人開始感到他們的日常生活捉襟見時了。燃料的限量減少了三分之一,1940年12月義大利:對麵粉、麵條、通心粉和大米 麵包和衣著開始實行定量配給。普通平民階層缺乏必須的麵包和食用油處於饑餓狀態。
    
糧食日益短缺,到 1942年3 月,麵包的配給量已從每天二百克減少到一百五十克(大約五盎斯),只相當德國配給量的不到一半。墨索里尼最不願意讓德國人知道義大利糧食不足,但最後還是 作了安排:德國應在1942年供應小麥(其中一部分來自烏克蘭)和土豆,並在1943年供應更多的小麥,可是這並沒有彌補連續三年歉收所造成的缺額。官方 採取了一些制止生活費用上漲和黑市買賣的措施,照例沒有什麼實效。他們不斷地逮捕了一些投機者,可是投機倒把仍然十分猖獗。雖然義大利的食品供應並不比一 個被佔領國家的好多少,人們卻仍然可以看到法西斯“頭子們”在豪華的餐館裡大吃大喝。
    
沒有德國提供的煤、鋼、化學製品和機器,義大利的工業和運輸很快就會停頓下來。它所需要的大部分石油只能或是由德國的合成產品供應或是由德國的衛星國家羅馬尼亞供應。
      
早在盟國大規模空襲義大利的工業以前,義大利的工業就已經由於原料和燃料不足而減產了。這種越來越嚴重的物資匾乏,不是完全由於盟國的封鎖所 致。德國政府在入侵俄國以前不久,就宣佈減少對義大利的燃煤和石油供應,此後情況愈來愈糟。1941年11月6 日,墨索里尼寫信給希特勒訴說,工業生產只達原來生產力的百分之四十至六十。1942年2 月,在每月一百萬噸煤的定額中只有五十四萬噸煤可望運抵義大利,這對軍事工業就具有災難性的影響了,從德國輸入的商品始終沒有恢復到以前的水準。
    
此外,乾旱的天氣在1942年和1943年兩個冬季減少了321水力發電的供應量。有些軍工廠的產量差不多減少了一半。於是政府在1942年仲夏 前後決定實行嚴厲的政策,把工業集中起來,多餘的工人全調到軍火工業或農業中去。這意味著把許多小企業同蒙特卡提尼之類的大康采恩合併起來,以及把許多工 廠完全關閉。若干紡織廠從1942年12月到1943年2 月底一直停工,另一些廠則縮短工作時間。服裝、紙張、玻璃、陶器和皮革業也被“集中起來”。為武裝部隊或者為出口商品(這幾乎總意味著為德國)開工的企業 可以要求豁免。據說集中政策實際上是在德國人的壓力下施行的,因為德國人這時剛剛緊縮了他們本國的經濟。
    
德國人不願意接濟這個他們認為無能的政權,這個政權在實行戰時管制上疲疲塌塌,在使用替代品和其他技術經濟上則遠遠落後於德國。德國人還疑心意大 利人故意保留一些資源,希望在戰後撈到不正當的好處。這種懷疑並不是沒有理由的。義大利的許多官員包括軍官有強烈的親英美盟國情緒,以沒有力量滿足德國的 要求為托詞,而且假如不是出於敵意,也往往是由於辦事無能。例如,在戰爭進行了一年以後,據說義大利的空軍和海軍還在分別向德國要求增加汽油供應。如果義大利的要求全部得到滿足,那就沒有什麼汽油可以供德軍使用了。
      
1940年 12月5 日公佈的一項商務協定規定,義大利在若干年內按固定的價格出口農產品,可是這時候,義大利人對於購買武器和製造武器,已經遠比出售檸檬和番茄更有興趣了。 在法國擄獲的武器,簡直沒有分給他們什麼。與此同時,1940年12月間格拉齊亞尼軍隊的潰敗使義大利不得不從德國取得新的供應,義大利駐柏林的武官埃菲 西奧•馬拉斯將軍匆促地接到指示,要他不顧代價買進他所能買到的全部坦克和 大炮。由於沒有簽訂任何戰爭物資的主要協定,這不是容易完成的任務。l2月17日,墨索里尼親自向希特勒發出呼籲,要求接濟原料和燃料,並且也許不夠策略 地重新提到他在1939年8 月26日提出的那份故意誇大了的需要清單。希特勒同意提供給養,但是說明他寧願供應根據德國專家的意見選定的製成品,而不願供應原料,319 同時作為交換條件,要求義大利再派更多的工人到德國去。
    
義大利1940年的外貿順差,到1941年和1942年便變為逆差了。1943年的年度貿易協定並沒有規定減少義大利輸出的農產品。義大利的對外 貿易這時有五分之四是同德國進行的,義大利從經濟方面來說對第三帝國是無足輕重的。德國人準備從義大利取得大量農產品和人力,此時的義大利對德國戰爭的貢 獻,就是提供富含維生素的水果和幾十萬產業工人,此義大利的地位,已經淪落到與德國的佔領國幾乎無異。
    
在國內,定量配給和空襲的打擊讓人民處於恐慌之中,而這兩者暴露出了法西斯政權的無能和腐敗。連年的戰爭使義大利經濟瀕於崩潰,國家預算赤字高 達870億里拉,收入只及支出的36%。全國各地食品匱乏,黑市猖獗,民不聊生。軍隊也處於"崩潰狀態",兵員嚴重缺乏,士氣低落。斯大林格勒慘敗後,希 特勒以東線局勢緊張為由,拒絕給墨索里尼提供新的援助,並強迫墨索里尼繼續徵兵充當炮。
    
1943北非戰役以德意軍隊徹底失敗投降告終,盟國已經在敲義大利的大門了!在人民厭戰的同時,統治階級內部以國王和部分高級官員甚至法西斯党的幹部,都開始退出戰爭的密謀。
    
43年盟國在西西里的登陸和國內空前的饑荒造成嚴重的政治危 機,墨索里尼被政變下臺,但是德國迅速的行動佔領了義大利北部,墨索里尼被扶持為德國的傀儡,義大利北部的情況要比南部好些。北部是全國比較富饒的地區, 公路和鐵路交通發達,食物相對豐富。物價比較平穩,德國主要是通過施佩爾的軍備與戰時生產部駐在當地的機構來實施經濟控制的,這個機構把大量糧食、牲畜、 工業品、甚至機器和鐵路車輛送往德國。義大利比任何時候都對德國的戰爭經濟發揮良性作用。整個工廠被遷往德國或義大利的其他地方,四十萬噸船舶很快就被攫 走,還有義大利銀行的黃金儲備也是如此。這批黃金有一部分戰後在南蒂羅爾被追回了,其餘的損失則由盟國於1948年從德國的黃金中補償了一部分。
    
可笑的是,43年德國沒有出現嚴重的資源危機。迴光返照地軍工生產迅猛增長,竟然與義大利的投降不無關係,義大利投降使得其在戰爭中的儲備落入了德國人手中,這些暫時彌補了德國本身資源的嚴重消耗。
    
德國人終於發現意 大利人在戰爭中的真正作用不是作戰。提供資源,和廉價工人勞動力(雖然義大利人的工作精力主要用於調情)才是有利戰爭經濟的。43年德國的石油狀況也有所 好轉。原因首先在於義大利脫離軸心國,向義大利每月提供10萬噸燃油就不必了,石油儲備的“下水道”終於被堵住,進佔義大利北部的德軍反而獲得了大量石油 儲備,可憐的義大利終於在戰爭中被“價值發現”找到自己的位置了!

http://bbs.cqzg.cn/thread-585932-1-1.html
龍就上天,蛇就落地.
做龍做蛇,自己決定.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730

主題

9

好友

730

積分

執行官

7#
發表於 2011-2-4 18:07:28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AIRSHIP 於 2011-2-4 18:11 編輯

歐洲德國佔領區的配給制度與戰爭經濟
 
戈林於1942年10月4 日在慶祝收穫節時發表的一篇演說中

很明白他說出了德國對於歐洲可以得到的糧食供應的分配問題所持的態度:我希望,被我們征服和受我們保護的地方的居民,將不至於忍饑挨餓。可是,如果由於敵人採取的措施,糧食供應竟然發生了困難,那麼大家必須知道,倘若有什麼地方發生饑荒,這個地方決不應在德國! 

戰爭爆發時,歐洲的農業大約供應了大陸糧食需要的百分之九十,做麵包用的穀物、土豆、食糖和乳品方面幾乎可以自給。
    
可是在糧食自足的假像背後的事實卻是,歐洲一部分肉類和將近一半的食油和油脂方面,以及在大約百分之十的飼料方面,都要依靠外貿航運獲得。在農業 自給程度上,各地區有著很大的差別,從挪威的欠缺百分之五十以上,到匈牙利的剩餘百分之二十以上。北歐和西歐依賴外國供應糧食的程度最高,而東歐和東南歐 則有剩餘。
       
在持久戰爭中,面臨海外糧食油料運輸被切斷,大量勞動力被徵用的情況,歐洲陷於饑餓就是完全無法避免的了,在這套以德國武力架構起來的新秩序下,只有德國能夠靠掠奪保證相對的富足,而西歐各國逐漸陷入物質匱乏和生活窘困當中。
 
準確得說30年代的歐洲,除了處心積慮準備戰爭的德國基本實行了自給自足的獨立經濟體系,歐洲大部分國家仍然生活在所謂的國際合作分工的世界經濟 體系中,在西歐的荷蘭和丹麥等肉禽蛋生產大國,本身全部依賴國際貿易而生存。丹麥為歐洲大陸所需要的豬肉、牛肉、乾酪與雞蛋之最大供給者,對外貿易中占第 一位的是英國而不是德國。二戰前丹麥90%的鹹肉(相當於差不多每9秒鐘向英國出口1頭豬)、80%的黃油、75%的雞蛋是賣給英國的。
    
納粹的課題是如何將丹麥與挪威併入新“歐洲經濟”中,並使他們兩國脫離英國的經濟影響。為達到該目的,德國必須變成丹挪兩國的市場兼原料供給者。
    
在德國佔領期間,德國似乎沒有原料供給丹麥與挪威。戰前丹麥有2600萬隻母雞、320萬頭豬、165萬頭奶牛,每年需要從加拿大進口120萬到 140萬噸糧食和飼料,這麼多穀物是德國無法供應的,德國的飼料還不夠養自己的牲畜。根據柏林的命令,丹麥宰殺150萬頭豬。,1940年夏季,丹麥已經 不得不將全國所有母雞殺掉1/3。
    
於是在德國短期的肉食供應的豐富後,整個西歐馬上需要面對肉食蛋白的嚴重短缺。德國對丹麥的政策從長遠看,無異殺雞取蛋。

戰爭期間,歐洲大陸可以得到的糧食由於盟國的封鎖日數量大為減少。肉食品的生產特別受到影響,歐洲的消費不得不越來越依賴素 食。饑餓的現象出現了,有些地方甚至有人餓死,但是在1945年以前,這種情形只限於歐洲的非日爾曼人。德國不顧佔領區糧食的匾乏,徵收了大量的糧食,不 是運到德國去,就是供應佔領軍。    
    
挪威倚賴農業的程度不如丹麥為甚,它的主要出口產品為賽璐珞和紙類產品,其最重要的工業大概是航海運輸生意。挪威人口雖少,但它的商船之多,在1939年前占世界第四位。丹麥和挪威都是貿易入超國,賴航運業收入以資抵補。
    
挪威的情形與丹麥的一樣,勞工與價格的管制全依德國的公式。挪威的木材工業已被改組,以適應德國增產賽璐珞及人造纖維的需要。挪威全國所用的煤以 前是由英進口,被佔領後改為全由德國供給。德國的人造黃油與肥皂主要原料就是鯨油,每年需要20 萬噸,挪威的捕鯨船隊對德國的經濟有重要意義。在佔領期間,挪威的經濟運轉情勢只能決定於德國的需要了。
    
1939年3月,德國正式吞併捷克,捷克國內的德意志少數民族揚眉吐氣翻身做主人,開始變本加利地欺壓捷克人,而一些極端民族主義組織,如貝 赫爾博士(Dr. Walter Becher)領導的“同志聯盟”(Kameradschaftsbund)尤其臭名昭著。德國在捷克實行食品配給制度,捷克人的肉類和油脂的定量明顯少 於德國和奧地利,一些捷克不法商人和德國實權人物勾結,投機倒把,黑市猖獗,加劇了食品的短缺,捷克民眾因此怨聲載道。
    
德戰爭爆發以後,捷克在第三帝國裡的地位變得越來越重要了。捷克是中歐相當富庶的工業國,尤其以優良的軍工企業著稱,捷克皮爾森(Pilsen) 的斯科達軍工聯合體是僅次於德國魯爾區的歐洲軍火生產基地。二戰爆發以後,納粹德國開始有計劃地將魯爾區的軍工企業遷往盟軍轟炸機鞭長莫及的捷克腹地。到 1941年夏天,納粹德國三分之一的坦克,四分之一的卡車和百分之四十的機關槍產自捷克。跟隨德國企業的遷入捷克的還有大批德國政府和企業管理人員,這些 人的到來,加劇了捷克的民族矛盾。
    
捷克流亡政府也通過英國***電臺廣播,呼籲捷克工人消極怠工。捷克民眾正滿腹牢騷,立刻積極相應,工業企業的生產效率大幅度降低。1941年6 月到9月間,捷克軍火企業產量平均降低18%,有些工廠下降了35%。抵抗組織的破壞活動也變得異常活躍,捷克政府通訊線路被剪斷,鐵軌被拆毀,8月間一 個油庫被破壞發生爆炸,燒掉10萬公升汽油。
    
捷克局勢的惡化使希特勒非常擔心,於是決定替換捷克總督。1941年9月27日,海德里希抵達布拉格。當天晚上,海德里希就宣佈在捷克主要城市實 行戒嚴,開始著手打擊捷克地下抵抗運動。海德里希的鐵腕打擊物件並不限於抵抗組織,還包括民憤極大的不法奸商,而且並不因當事人的社會地位、財富或民族而 區別對待。1941年9月底,德裔化學家梅徹爾(Joseph Melcher)因向捷克流亡政府提供情報而被槍決。11月,德裔工廠主亞當兄弟(Walter and Helmut Adam)以“破壞經濟秩序”的罪名被處於絞刑,事實上這二人是死硬的納粹份子,所雇員工也都是納粹黨員。極端民族主義份子貝赫爾博士和其他“同志聯盟” 骨幹都被送進了集中營,罪名是激化民族矛盾。
    
戒嚴持續了三個月,期間一共有404人被判處死刑,其中包括前捷克軍隊的6名將軍和10名上校,另外有5千多人被送進集中營。被槍決的404人裡 面,169人屬於經濟罪犯,主要是那些投機倒把份子的。海德里希的秘密員警效率極高,幾個星期內捷克地下抵抗運動幾乎被破壞殆盡,僅捷共還有零星活動。這 種後來史學家所謂的“恐怖統治”其實言過其實,抓捕行動基本上都在夜間悄無聲息地進行,白天各大城市依然歌舞昇平,並不是戰後捷克官方歷史描述的那種警笛 長鳴,蓋世太保橫衝直撞的景象。
    
海德里希治理捷克的基本方針是軟硬兼施,恐怖統治的另一面則是懷柔政策。10月初,海德里希命令重新統計全國的穀物和牲畜數量,結果查出大批非法 囤積的食品和肉類,而沒收的食品直接送到各個工廠的食堂去。海德里希在捷克工廠企業推行食堂制度,政府保證食堂的食品供應,以改善工人的營養水準,工人在 這裡就餐不用花費食物票證。海德里希還努力將捷克的食品配給標準提高到德國本土的水準,捷克兩百萬工人的油脂定量提高到每月420克,核心軍工廠的工人則 達到每月1040克。在社會福利方面,海德里希在捷克施行德國本土的福利標準,大幅度提高捷克人的養老金和醫療保險。1942年4月1日起實行的新福利制 度,老年病殘養老金增加20%,遺孀福利增加三分之一,孤兒福利增加75%。全民失業保險制度的實施則是捷克史無前例的。
  
捷克的納粹宣傳機 構大力鼓吹海德里希“為捷克勞工打拼”。海德里希經常到各地工廠視察,不顧保安的反對走到工人中間問寒問暖。海德里希親自掌握一部分資金,可以繞過官僚渠 道直接用於解決工人的切身問題,他經常到一個工廠去,站在工人中間宣佈增發一周的薪水以資鼓勵,往往得到工人們雷鳴一般的掌聲歡呼。海德里希把捷克溫泉療 養聖地盧哈科維奇(Luhacovice Spa)建成工人療養院,勞動模範可以免費去那裡療養。1942年的五一勞動節,海德里希宣佈放假兩天,向全國的工人免費發放電影票和戲票,光布拉格一地 就發放了電影票11萬6千張,戲票1萬8千張。
    
海德里希的“新政”在幾個月裡就完全改變了捷克的政治氣氛。捷克社會各界開始發自內心地擁戴他,不遺餘力地歌頌他,捷克工人的勞動熱情無比高漲。 捷克總工會在五一勞動節發表文章,提醒工人們捷克共和國時代談論了十幾年而未能實現的“社會主義”,海德里希在半年裡就實現了。“今天捷克工人的福利達到 史無前例的高度,在海德里希無與倫比的舉措之下,深刻的社會變革已經得以貫徹,而這些變革在過去總是因為財政困難和政府低能而束之高閣。” 希特勒對海德里希的工作非常滿意,他在1942年5月20日的一次講話裡聲稱:“看來只要給那些捷克人雙倍的食物配給,不送他們到東線去打仗,就可以把他 們轉變為帝國狂熱的追隨者。然後他們就會在軍火生產上投入兩倍的努力,並當作自己神聖的責任。”
    
德國的勝利就是盟國的失敗。捷克國內有利於德國軍工生產的形勢讓盟國憂心忡忡,不得不制定了周密計畫,暗殺了海德里希。
    
荷蘭經濟的特點在於它的商品農業和深加工農業:進口外國的飼料與肥料,出產大宗的蔬菜、花、牛奶產品與肉類。丹麥為歐洲大陸所需要的豬肉、牛肉、 乾酪與雞蛋之最大供給者,而荷蘭對歐洲的出口規模僅次於丹麥。不過荷蘭這些出口品大部要依靠從海外進口的玉米、油餅和燕麥等飼料方能維持。荷蘭原來的工業 規模頗不小,不過許多原料也須從外國進口。荷蘭的主要工業部門為石油(英荷殼牌)、人造絲(布雷達公司)、無線電器材(飛利浦公司),人造油脂和肥皂(英 荷聯合油脂公司,Unilever)以及和紡織,航運業亦甚重要。戰前的荷蘭對外貿易總是入超,但有航運業及在外國特有的利益以資補償。荷蘭的進口品最大 部分來自德國(1938年為21.3%),而出口產品最大部分是銷往英國(1938年為22.5%)。納粹經濟計畫專家的目的在於促成荷蘭經濟生活的某些 變化,使那種依賴進口飼料方得以維持的、高度發達的農業趨於衰落,例如納粹要荷蘭多種蔬菜而不種鬱金香。他們要將荷蘭工業配入德國工業體系,以期最後德國 的原料和半製成品在荷蘭製造,然後送回德國市場。這計畫已在積極進行,凡可以與德國工業發生競爭的荷蘭工廠均被勒令停閉。只有那些可以為第三帝國服務的工 廠能得到原料。
    
荷蘭在戰爭的最後階段的冬天也體會到了嚴寒與饑餓,在戰爭的多數時間荷蘭的食品供應在歐洲的被佔領國中是比較高的,1943年底 歐洲德國佔領區平民的每日熱量配給:法國:是1080大卡而荷蘭:1765大卡,與德國的配給大體持平。荷蘭的每日熱量配給之所以較高,除了因為與德國同 屬日爾曼民族,更重要的是荷蘭在戰爭中為德國提供了大量兵員!    
    
而到44年底,盟國由於市場花園行動失敗,在荷蘭與德國進入膠著狀態,農村到城市的物質運輸幾乎被戰爭中斷,盟國和德國人都轟炸了河堤,到處是被淹沒的村莊和莊稼。
    
城市供應品越來越少,煤炭供應也因為鐵路中斷而停止,於是公園裡的樹木,被炸毀的住宅都成為燃料採集地,就是最受尊重的先生也在太陽落山后爬進公 園打量著一切可以燃燒的材料。黑市上東西貴的驚人,儘管黑市土豆比官價高70倍,麵包高210倍。如果有匹馬在路上倒下,很快就會被饑餓的人用刀宰殺,城 市里的人跋涉幾十公里到農村用手中的財物向農民換取食品,而他們買來的食品也常常被德國人沒收,德國人也餓,僅在鹿特丹45年春天來到前總共有18000 人被餓死,如果不是德國的投降,死亡的人數將大大增加。
   
1943年底歐洲德國佔領區平民的每日熱量配給:
巴爾幹地區:1305大卡
比利時:1320大卡
法國:1080大卡
荷蘭:1765大卡
波蘭:855大卡

比利時的列奧波得國王因在1940年命令他的部隊投降而被痛駡,而且在盟國的眼裡,他由於40年拜訪希特勒而進一步玷污他的名字,這樣做的目的是試圖為他的人民確保更好的食品配給,但是被希特勒冷酷的拒絕了。

。按照一些西方歷史學家估 計,德國一共從被佔領地區弄走了2500萬噸糧食(折合成麵粉)。這是個東西方公認的保守數位,從一些“局部數位”來看,這個估計離實際數字還差得很遠。 僅法國每年就大約提供75萬噸小麥,向德國提供的總量為900萬噸穀物,此外還有大量的燕麥,肉類,黃油,乳酪,土豆,蔬菜,牛奶,葡萄酒,香檳酒等等。 而在1943年一年,德國就從蘇聯運走了900萬噸穀物,200萬噸飼料,300萬噸土豆,66萬2千噸肉類。德國的“盟友”也被要求盡其所能地為第三帝 國供糧。另外,上千萬德國軍隊和殖民官員,員警等等,也基本上是在被佔領地區“就地取食”。比較而言,德國從本土外獲得的糧食,是蘇聯進口西方糧食的6倍 以上。

這種掠奪造成的結果是餓殍遍地。在德國佔領下的波蘭,每個人在1941年9月只能獲得600卡路里熱量;在被佔領的東南歐地區,居民的熱量攝取普遍也都只 能維持在600-800卡。但在1942年8月,德過駐波蘭總督依然下令再增加50萬噸糧食的掠奪任務,並要求:“這項工作必須是冷酷的,毫無同情心的完 成。”同一年要求從烏克蘭搜刮800萬噸糧食。而戈林則在柏林告訴那些殖民長官:“為了不讓自己挨餓,就讓佔領地的人去吃哥薩克的馬鞍子好了 .

在完成了這類“任務”後,德國平民在1942年獲取的卡路里得以維持在2450-2700之間(東部佔領區居民的3-4倍以上),軍人在 2750-3750之間。依靠掠奪來的大量糧食,除了戰爭結束前夕的很短一段時間外,德國人在戰時一直過著豐衣足食的舒服日子。

本來納粹德國的國家社會主義幌子在三十年代對經濟蕭條的歐洲頗有吸引力,但是在納粹歐洲新秩序殘酷統治下,歐洲民眾對德國的統一歐洲前景都不再樂 觀,大家開始清醒得認識到,在德國納粹歐洲新秩序中。除了德國人高高在上,其他民族只能夠是二等公民,靠德國的殘羹剩飯生存而已。

http://bbs.cqzg.cn/thread-585932-1-1.html
龍就上天,蛇就落地.
做龍做蛇,自己決定.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730

主題

9

好友

730

積分

執行官

8#
發表於 2011-2-4 18:13:40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AIRSHIP 於 2011-2-4 18:37 編輯

抗戰中國

在日偽統治下偽滿洲國的配給制度

    
二戰的中國的不幸是與亞洲的侵略策源地的日本為鄰,成為最大的受害國。可以毫不誇張的說,中國的二戰歷史從
19319.18事變開始,是漫長的14年!

9.18後淪陷的東北地區最先領教了日本的糧食掠奪與食品配給,在東北強征糧食
   
日本帝國主義為滿足侵略戰爭的需要,早在1937年春就由偽
滿洲農業政策委員會決定對稻米、小麥、大豆、棉花等實行購銷”“統制政策。
    
次年11月公佈了《米穀管理法》,規定以稻米為主的糧食購銷、加工等均由偽政府控
制。1939年10月又公佈《主要特產物專管法》,對油料作物實行壟斷,進而又實行了殘酷的糧穀出荷糧食配給政策。對東北農產品實行全面壟斷,強行徵收或低價收購農民的糧食,壓縮居民糧食銷量。糧穀出荷(強制徵購糧食)就成為套在東北廣大農民脖子上的枷鎖,給農民帶來深重的災難。

不管農民種植糧食的面積與產量,而是單憑戰爭需要強行徵購,即戰時攤派制。對農民糧食的掠奪達到了瘋狂的程度。 每年春季,偽滿總務長官武部六藏都要召集偽省長會議,確定該年度各省糧食的出荷量。他說當親邦進行大東亞聖戰的時候,滿洲國的主要國策就是竭盡全力增加農產物的生產來支援聖戰,這是中央和地方官吏應盡的責任,也是滿洲人民應負的義務,要求在戰時體制下,人民必須忍受一切痛苦,多出一粒糧谷就是增加一粒子彈偽省長為向日本主子邀功請賞爭相表忠心,不斷追加數碼,把災難強加在廣大農民身上。

東北農業同樣被納入掠奪的軌道.為了加速對主要東北農產品的掠奪,日本侵略者先後設立了滿洲特產中央會、滿洲糧谷株式會社、滿洲農產公社、興農合作社等機,並實行糧食的強制購銷,同時壓縮民食,減少供給.每年強制掠奪東北糧食總產量的40%-50%從一九四年至一九四四年,關東軍從東北農民手中強征出荷糧三千六百萬噸,其中一千一百三十萬噸運回日本。

偽濱江省人口500萬,年產糧200220萬噸,但糧食出荷就達120萬噸。

1942-1945,日本侵略者平均每年掠奪653萬立方米木材,偽滿14年間總計掠奪木材1億立方米,遭破壞的森林面積達600萬公頃.了滿足日本國內和侵略戰爭的需求,日偽先後設立了滿洲採金株式會社、滿洲礦業開發株式會社、滿洲輕金屬株式會社等,對金、銅、鉛、鋁、鋅、鎂、錳等進行掠奪性開採.據不完全統計,1940年就掠銅1200,1937年掠金3988萬克.·三日本對我資源的掠奪與勞力的榨取九·一八事變之後,日本占領了東北一百三十萬平方公里的富饒土地,其後又占我華北、中原、華南大半領土,將我大好河山作為其進一步侵華的軍事基地和資源供應基地。在東北,日本佔領煤礦四十多處,以及鐵礦、金礦、鎂礦、油礦等等。在華北、華中、華南,日軍控制了幾乎所有的工礦企業。以一九四三年一年日本對我國鐵砂、生鐵、煤炭三種礦產的掠奪量為例,即分別為一千零六十五萬噸、一百八十一萬噸、五千零七萬噸。一九三二年至一九四四年期間,日本從東北即掠走煤二億二千三百萬噸,生鐵一千一百萬噸,鋼五百八十萬噸。
    
當時東北採用「統制經濟」,所有的物資,不論是日本會社,或一般人的物資都是用配給的。大宗糧食則一律送回日本本土,配給制度共分為三級:第一級日本人和臺灣人,配給品
——米;第二級朝鮮人,配給品——粟;第三級滿洲人,配給品——高粱,有時高粱不足,就將豆餅碾碎配給。同樣的職務日本人在「滿洲國」的薪資約是在日本本土的三倍,當時偽滿洲國採取銀本位,滿幣與華北的幣值比是一比一,但「滿洲國」的物價卻比關內來得高。豬肉為每月配給,糖則每年四大節日(春節、清明節、端午節及中秋節)才有配給。平時的配給米一斤是五角左右,但是在戰爭後期,黑市價則賣到高達一元以上。
    
隨著日本侵華戰爭的進一步擴大,日本侵略者更加瘋狂地掠奪東北的農業資源,全面推行所謂
糧食出荷制度,日語意思為出售,中國人叫搶糧。為了最大限度地掠奪糧食,偽滿各級統治政權的大小官吏,以及協和會”“興農合作社等組織一起出動。到1945年,農民要交的出荷糧竟占總產量的51%,這意味著農民一年收穫的糧食在交完出荷糧後所剩無幾。許多農民連口糧、種子都沒有了。偽滿時期,1938年偽滿洲國頒佈《米穀管理法》實行糧食配給,不允許中國人吃大米,只有日本人能夠吃大米,中國人吃大米白麵就是經濟犯
    
日本推行新經濟政策,把用武力在農村強征的出荷糧(公糧)中的大米、白麵、大豆定為甲類,把高粱、玉米、小米等雜糧,定為乙類。


1943330
偽滿興農部、治安部制定《飯用米穀配給要綱》,實行糧食配給。法律上明確規定,甲類糧(細糧),只供給優秀的大和民族,乙類(粗糧)供給劣等民族(滿洲國),在偽滿全國實行了糧食配給制度,而在實行配給制的城市裡,給日本人發紅皮的糧本(通帳),規定紅糧證每人每月供應大米、麵粉30斤,黃豆10斤,朝
鮮族是日本籍的半島人,可以吃混入大米的小米飯。
  
偽滿給中國人發綠皮糧本,規定每人每月供給高粱米或玉米麵
24斤和部分雜豆,到後期隨著糧食供應的惡化,中國人只能食用由玉米、小米、甚至榆樹籽和鋸末混合磨成的協和面,還得半夜三更就去排隊。

日本把從農村強征的大米、麵粉,除了大批運往日本本土外,就是供應東北的關東軍和移民到東北的日本人。大米白麵等細糧,成為日本人的專用,嚴
禁中國人食用,發現中國人食大米、白麵,就是經濟犯,就是在偽滿的學校裡,一天三頓都是玉米雜糧醬湯為主食。並且隨著戰局發展,窩頭越來越小,學生很難吃飽。

麵粉對中國人變成奢侈品,只有在象中秋節這樣的傳統節日,才能夠配給,按人口每人配給一斤麵粉一個月餅。偽康得五年(1938年),日偽當局對民族工商業的限制越來越嚴格,統制越來越殘酷,點心老號老鼎豐開始走上下坡路。首先是日偽施行原料配給制,老鼎豐每天只能領到配給的一袋面、幾斤糖,後來只能配給一點混合面,每天只能用這點原料生產幾十斤混合面餅乾。老仁義餃子館和所有的民族資本一樣,有過鼎盛時期,此時同樣遭受日本帝國主義的殘酷經濟統制而瀕臨破產,1941七二五物價停止令後,每月只能領到配給的糧油,這點東西每天賣40斤餡的餃子,10天就可以賣完。為了保住仁義館的風味,只好忍痛縮短營業時間,一天開館二、三小時。

今天健在的東北老人回憶:日本鬼子在東北時,日子過得苦呀!我們只能吃苞米、高粱米。逢年過節,家里弄點吃的,也都是半夜裡偷偷吃。有親戚吃了點大米,回家時坐火車暈了車,吐了出來,被日本人看見,說是中國人吃了大米是經濟犯,當時就被抓了起來。後來好像被拉去做了勞工,再也沒回家。

http://bbs.cqzg.cn/thread-585931-1-1.html





龍就上天,蛇就落地.
做龍做蛇,自己決定.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730

主題

9

好友

730

積分

執行官

9#
發表於 2011-2-4 18:18:29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AIRSHIP 於 2011-2-4 18:49 編輯

日偽統治下內地的配給制度

7.7事變後,日寇入關,連年作戰,消耗巨大,為補充軍需物資和糧食,使華北、東北等地的老百性成為日冠掠奪糧食、生產軍需物資和補充兵源的受害者。當時的北平偽市長余晉和向日冠獻媚,稱北京市的糧食不用從外面調運,自已可解決,以表示死心踏地支援大東亞戰爭的決心。

當時北京市郊區面積很小,而主要產稻區海甸,稻穀均由日寇掠去。偽市長提出在城內空地種糧,名勝古跡天壇也開成農田,由學生種。其只是杯水車薪,根本解決不了多少問題,其後果造成北京市糧食緊缺,糧價急漲。當時對市民實行糧食配給制,主要是玉米麵(棒子麵)、小米麵、黑面、小米等。而白麵、大米則
很貴,絕大多數人吃不起。當時,白麵論袋買,袋子越來越小。有兩位在電臺說相聲的諷刺道;其它的糧食都漲價,白麵漲錢少,就是袋子越來越小,最後變成牙粉袋(當時刷牙用牙膏比較貴,還有用小紙袋包裝的粉狀物叫牙粉,用牙刷沾些粉刷牙,較便宜)。這段相聲在電臺一說,立即遭到封殺,但在老百姓中廣泛流傳,大
家邊說邊用手比合著逗樂,稱讚二位相聲演員諷刺得好。記得當時在電臺說相聲的有高德明、許得貴、唐瞎子等藝人。

日偽統治北平的初期,市民們還能吃到一些玉米麵、麵粉和小米等。

吃不起玉米麵的極度貧困的百性只能買黑色的混合面吃,北京人把玉米麵叫棒子麵,
19370.11斤,到1944年已漲到671斤了,到 1945年日冠投降前已上漲了1000倍,混合面是黑色的,含有高梁面、泥沙、糠和麻等,蒸出的黑色饅頭,一搿就碎,有一股酸味,還有絲連著。從不挑食的狗,喂它一塊黑面饅頭還是王米麵窩頭,它都搶著吃,而這混合面的,它只聞了聞沒吃。

自從日軍42年開始控制糧食以後,普通市民就只能吃到日偽限量配售混合面,即由各種雜糧混合一起,攙上麩皮、米糠、玉米核、橡子粉等磨制而成的大雜燴,不僅難以下嚥,而且,因其成分複雜,有的不免含有病菌。當時老百姓紛紛反映:,有的腹痛拉稀,有的大便幹結拉不出來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一九三九年一月份,一斤玉米麵八、九分錢,到一九四二年底就上漲到一元零五分。一九四二年,日寇先後在一些大城市實行糧食配給制度,配給數目極少,遠遠不夠食用。在華北,大米白麵為日寇軍糧,禁止一般人食用。北平日寇配給的糧食是由豆餅、樹皮、草根等製成的混合面。就是這種混合面
的也很少。因而普遍發生饑餓現象,經常有人餓死.

淪陷區北平高校概況

淪陷初期,因燕京是有名的教會大學,美國人司徒雷登作教務長,實際是主要負責人,還同重慶教育部保持聯繫,燕京、輔仁的校園就成了北平的孤島和避風港。一時優秀高中畢業生,紛紛報考這兩所大學。特別是燕京大學院系齊全,名教授很多,七七事變之後,少數離開古城到了內地,而大多數還留在學校教課。還有協和醫學院和附屬醫院,教授名醫都在北平,照常上課、看病。

此外原有大學裡面,唯一保持原狀的是北平大學醫學院,因為這是漢奸湯爾和一手創辦的。他參加王克敏的臨時政府,出任偽教育部長;南京汪精衛偽政權成立後,王克敏的臨時政府改稱政務委員會,各部改稱總署,偽教育部改稱教育總署,部長改稱督辦,次長改叫署長。湯爾和改稱教育總署督辦,兩個署長是原中國大學教務長方宗鼇、原西南李宗仁部屬張心沛,後來一些偽政權下的國立大學的恢復設立,都是在他們的主持下辦理的。繼醫學院之後,祖家街工學院、新華街師範大學、李閣老胡同女子文理學院的舊人開辦了女師大,銜接的是北洋軍閥的舊傳統。

北平淪陷後的校園生活

在淪陷期間,北平幾所殘餘的公私立大學中,無法南下的一些教授的生活,說起來真是夠慘的了。當時北平有四大賤物之稱,就是坐電車,吃鹹鹽,買郵票,請教員。別的東西都是因紙幣貶值,不斷漲價,而這四樣都遲遲未曾漲價,所以謂之賤物。教授雖是請教員中的最高檔,但其生活水準,仍是隨著紙幣的不斷貶值而下降的。

開頭兩三年中,物價上漲尚可忍受。以麵粉為例,七七事變前4元不到的一袋洋面(每袋22公斤),到1939年漲到5元出頭,漲幅為20 —30%;其他日用百貨、副食品等,漲幅也是20—30%左右。1939年謝剛主所寫的《一士類稿序言》中說:一兩年前的生活,尚不至於像現在這樣貴。我們所約會的地點,總是喜歡在中山公園上林春吃茶,順便吃一些點心。後來上林春是吃不起了,就跑到來薰閣閑坐,有時光請他們老闆買一點燒餅和麵條,就當晚飯。七七事變前,北平一般都以白麵粉、白大米作為主食,很少吃小米、玉米麵、雜合面一類的粗糧(又叫做糙糧或雜糧),除非極窮苦的人,才吃所謂窩窩,就是完全由玉米麵捏合蒸成的食物。而在淪陷之後的1938—1939年間,大多人家就主要以小米、小米麵、小米粥為主食,也就是主要改吃雜糧了。

抗戰後期水深火熱

日偽機關對一些職員每月配給半袋麵粉,勉強維持活命。每月配給偽師範大學1200袋麵粉,但不給大米。所以師大伙食最好的就是饅頭,早起不能吃稀飯,只能吃疙瘩湯。1100多名窮苦學生,加一些職員、工友,靠日本侵略者掠奪中國農民的糧食之後施捨的這一些殘餘過日子。混合面蒸出窩頭是灰色的,
吃到嘴裡如嚼花生皮等物,難以下嚥。

1942年下半年起,日本侵略者擴大戰場,物資缺乏,偽聯銀券開始猛烈貶值,物價大漲,糧食極為困難。到年底,玉米麵已漲到每斤15角,較七七事變前上漲20—30倍,較淪陷第三年1939年上漲11倍。

亂世物價不停上漲。1943年春夏之交,農村青黃不接,糧食最緊張時,北京糧市官價:小米每石285元,玉米每石195元,高粱每石234 元,黑豆每石183元。但均有行無市,有市無貨。各糧店前櫃放的都是空笸籮,按照限定的官價壓根兒買不到。糧食都秘密藏起,通過熟人賣高價,囤積居奇的糧商都大發其財。

1944年夏天,玉米麵漲價到每斤5元,不久又漲價到58角,小米漲價到每斤6元,大米每斤22元,油每斤45……其他物價,也同步飛漲。

關於著名作家周作人的附逆,他在《知堂回想錄》等書中一再為自己辯解。還有一些文人雅士也反反復複為他辯護。說來說去,無非是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保護校產,少一點反動行為人才難得云云。
    
熟讀經史的周作人當然知道中國歷史上做漢奸的駡名,東洋指揮刀並沒有架在他脖子上威脅呀,自己回顧:
關於督辦事,既非脅迫,亦非自動(後來確有費力氣自己運動的人),當然由日方發動,經過考慮就答應了。當時如京劇大師梅蘭芳在日偽時期蓄須明志,拒絕演出,消極反抗,不去為屠殺同胞的侵略者粉飾太平,不失為淪陷區文化人的情理兼顧的選擇,而周作人猶豫相當時間的落水,有相當成分的是考慮日偽提供的物質享受。
我個人的觀點是學問是學問,人品是人品,佩服作人先生文章中的睿智與了冷峻反諷,他在中國近代的新文化運動中是可以堪稱有思想的文學大師,其文章個人是非常喜歡的,周作人又是位非常嚴謹的翻譯家,但是我欣賞做學問的周先生,不是在可以選擇,有生存條件的前提下,違背做人起碼的道德底線的漢奸周督辦。
    
周作人太冷靜,太現實了,冷靜到在可以在日本人屠殺中國人時可以沒有起碼的血性,現實到可以為了優裕的生活享受而自毀名節的市儈地步,無須拿某某
的指派,消極工作,保護故友子弟為附逆一事去辯護,他在抗戰中的一些善舉,只能說明他儘管墮落了,但多少還是一個人,一些基本的人性還能夠時不時透出來,這也是我們現在還能夠讀他的文章,讀的時候不太噁心。他的附逆倒不如說是自己自覺的選擇,大節道德淪喪與學術的高超,是抗戰期間許多附逆下水文化人的共性。
    
自然不贊同因人廢言的激進做法,趙孟頫是趙宋後裔,依順了元朝,並做了高官,後人對此人褒貶不一,但是他的書法絕對都是一流。但是我們今天寬容的文化氛圍下,在欣賞周作人,胡蘭成的美文的時候,似乎應該思索些什麼。

日寇對農村生產的破壞和對糧食的掠奪,造成糧食奇缺,物價飛漲。以北平為例,一九三九年一月份,一斤玉米麵八、九分錢,到一九四二年底就上漲到一元零五分。一九四二年,日寇先後在一些大城市實行糧食配給制度,配給數目極少,遠遠不夠食用。以上海為例,三年的配給數量還不足一年的口糧。在華北,大米白麵為日寇軍糧,禁止一般人食用。北平日寇配給的糧食是由豆餅、樹皮、草根等製成的混合面。就是這種混合面配給的也很少。因而普遍發生饑餓現象,經常有人餓死。在上海,一九四二年二月間,幾天就餓死了八百多人。

他們不許農民吃自己種植的稻米,而要農民吃他們配給的劣質糧食。他們給農民發放糧食配給卡片。卡片上記載農戶戶主姓名、家庭人口、租稻田畝數、出售稻穀數量和配給的糧食數量等。農民憑卡一月購買一次配給糧、火柴、肥皂、煤油等。配給糧都是摻有沙子的豆餅渣、變質的軍馬料、腐爛的雜糧磨制的混合面,
不僅難咽,而且時有食後中毒亡命者。日本殖民統治下的中國農民完全成了毫無自由的奴隸。

一九三九年五月底,汪精衛等去日本,先後和日本首相平沼及陸軍外交等大臣會談,得到了日本政府支援他們建立偽中央政府的保證。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43年汪偽的最高經濟顧問石渡莊太郎發表講話為保證日軍增加戰爭上之必需物資,須將全體國民生活必需品加以抑低。隨即汪偽實業部部長陳君慧馬上跳出來表示大大的贊成。實際上汪偽政權早在428月就已經在上海南京兩城市實施配給制19426月日偽政府發行中儲券,並以12的比例收兌法幣,禁止法幣流通。日偽政府加強糧食統制,改公糶、平價米為計口授糧。

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194212月上海物價指數的上漲計食物上漲51倍,纖維上漲21倍,燃料上漲71倍,金屬上漲93倍,建材上漲47倍。

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
437月上海物價指數比6月約漲3成。5月間,米價每石不滿800元;6月上半月亦未超過1000元;月末漲至1250元;72日始,漲風呈自晨至晚數易市價的態勢。21日,每石漲至2100元。

到了43年更是變本加厲。所有生活必需品全要配給如火柴,糖,蠟燭,肥皂,捲煙,糧食,油等。上海在437月至9,市面上無油可售達兩個月,915日方複供應,但配給減少到每位市民4兩。

配給制度,配給數目極少,遠遠不夠食用。以上海為例,三年的配給數量還不足一年的口糧。在上海,一九四二年二月間,幾天就餓死了八百多人。如果按照日本的配給米定額生活,那麼可以斷定和慢性自殺沒有區別,上海的黑市盛行,許多米販冒著生命危險從農村販進大米,雖然價格高昂但是卻挽救了大批饑餓的市民。

http://bbs.cqzg.cn/thread-585931-1-1.html

龍就上天,蛇就落地.
做龍做蛇,自己決定.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730

主題

9

好友

730

積分

執行官

10#
發表於 2011-2-4 18:18:34 |只看該作者

後方國統區的配給制度

本帖最後由 AIRSHIP 於 2011-2-5 00:20 編輯

抗戰大後方,國民政府戰時施行統制經濟政策的最重要原因,是國民政府在抗戰形勢下,順應戰前的基本思路,針對戰時時局的需要,作出的最重要的政策選擇。

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國民政府戰時經濟統制政策內容:
,依靠外援,大量借債和發行國內公債。
第二,壟斷金融。
第三,擴增稅收。
第四,實行專賣制度。
第五,實行統購統銷。
第六,漲發紙幣,通貨膨脹。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從好的方面來看:

實行戰時經濟政策,運用國家政權的力量,對於與抗戰有關的國民經濟各部門、各領域、各環節,按照統一的計畫,實行統制,這是國民黨政府當時的唯一選擇,

抗日戰爭時期,國民政府經濟政策的核心就是統制,從工業建設到財政金融,從物資管理到外貿出口,正是利用和依靠這些統制政策控制資源,利用工業統制建成了後方工業基地,粉碎了日本侵略者摧毀沿海工業基地以迫使國民政府屈服、放棄抗戰的企圖。

成功的度過抗戰初期孤立無援的局面,保證了戰爭的基本需求,拖跨了日本侵略者。此外,外貿統制政策在進出口方面起到了保證供需,增加外匯的作用,對抗日有重要貢獻。

利用糧食統制政策,維繫了抗戰軍民的最基本溫飽。糧食統制政策維持了抗戰軍民生存的基本需要,穩定了軍心民心,使國民政府的各級機關照常運轉。

從不利的方面,經濟統制政策消極的一面,此項政策是建立在犧牲人民利益、對全民的普遍掠奪的基礎上的。

例如工業統制和限價政策制約了私人資本企業的發展,促使官僚資本主義迅速升級;田賦征實、徵購、征借的三征政策,嚴重的損害了農民的利益,造成農業生產萎縮,並進一步導致農村經濟破產。

對經濟發展危害最大、對人民掠奪最為殘酷的一種掠奪方式就是與實行財政金融統制相關聯的通貨膨脹政策。此種掠奪以全民為對象,比之實行經濟統制的掠奪,在範圍上更為廣泛,在程度上更為深刻。

40年後重慶方面物價飛漲,法幣僅在1936年及1937年兩年內就貶值了三分之一,到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貶值更多。到抗戰結束的1945年底,法幣的發行量已經從十五億元增加到了一萬億元,增加了六百六十七倍,也就是百姓的財富被貶值了六百多倍。

194212月重慶各類主要物價指數與1937年比較,食物上漲50倍,纖維上漲76倍,燃料上漲139倍,金屬上漲282倍,建材上漲103 倍。導致連大學教師也過著溫飽無著的生活,不過倒有一個意外收穫,就是日本對中國的偽鈔戰徹底失敗,一共40億偽鈔相比千萬億的貨幣發行量怎麼可能擾亂中 國的金融,呵呵,難怪日本負責偽鈔的鬼子哀痛;中國真正是個不可思議的國家。

3. 1940年抗戰大後方四川的小學教師在饑餓線上的生活狀況。

他們的薪水,每年最多的是大洋券30—36元,其次是20—30元,再其次,甚至還不到10元。前兩項是代表學校經費充足的高小校長及一般小學教員。他們的收入,除了這些微薄的硬工資以外,就沒有別的了。

但他們的支出呢,最低有哪幾種?到底需要多少錢?

在一般的學校,煙、茶、油、炭要自己出,筆、墨、紙也要自己出,衣服費、零用費、膳費當然更要自己出,其餘還要應酬校董、鄉人、朋友及醫藥用款。膳費在過去每月最高不過9元,現在卻非15元不可。米價的騰飛,實在令人可怕:在抗戰前每鬥是1元左右,抗戰後特別六二一大轟炸以來,就由1元、 2元、3元一直升到45角,平均每人吃稀飯單算米錢就要9元,此外柴、鹽、米、菜都漲價幾倍。這樣一來,教員由吃飯,轉到喝粥吃番薯;由三餐不得不變為兩頓,餓著肚子刻苦過活。

1941年,四川省開始普遍實行徵收學米制度。就是小學生入學時繳納谷米,辦法是:高小學生收一鬥,初小學生五升。願意多繳也可以,家境貧苦的免繳。這辦法對教師們的生活,多少是給予了一點補助。學米的收入,差不多已夠解決他們一學期吃飯的問題了,然而有家室的教師們仍舊是困苦的。那28 塊錢的幹俸,如何能養活一家人呢!

西南聯大的吃、穿、住

西南聯合大學的伙食,在抗戰頭兩年還算可以,由於物價尚未上漲,溫飽大多不成問題。但到40年代後,隨著通貨膨脹,師生都感緊張。尤其是學 生,遠離家鄉,許多人無經濟來源,更為窘迫。大多數學生都參加自辦的大眾廚房,每人每月伙食費隨物價上漲而漲,另外也可以在小廚房包飯,甚至個別在教授廚房私包,自然這價錢都層層相應往上漲的。

大眾廚房的伙食,一般早上是稀粥就鹹蘿蔔絲加點兒花生豆;中晚八人合吃,四個菜加米飯;10天一結帳時,可以集體打一次牙祭。也有極少部分同學,每天只能大餅兩塊,配辣椒豆瓣醬加白開水了。

教師的生活比學生稍好一些,但也很困難,跟戰前無法相比。三天兩頭請客聚餐也取消了。連像金嶽霖這樣的美食家也不得不閉緊嘴巴,只能偶爾設法弄塊西點解解饞。一些單身教師和青年助教,便也跟學生一樣自辦飯團,改善生活就難以提上日程了。

40年代,學生食堂的伙食供應,通常有滲水發黴的黑米和見不到油鹽的白水煮青菜。每天只吃兩頓飯,生活得不到保障。為了繼續學業,維持生活,有一半以上的人兼做商店會計、中小學教師、家庭教師、機關學校文書等。由於生活沒有著落,許多學生被迫休學,有的則時斷時續,甚至讀了六七年大學才得畢業。

1941年以後,西南聯大參照其他學校的辦法,在教職員月薪之外,每月增發各種名目的生活津貼,由此薪水改稱薪津。其中 部分愈來愈超過的部分。教職員的和公務員的名義月薪類似,因有政府明文規定的死標準,不能逾越,只能作象徵性的晉升。在西南聯大校方力所能及的 範圍內,儘量提高每月的生活津貼。首先是按照市場大米漲價的情況補助各家每人每年一石(160市斤)大米,以保障最低生存條件。此外,則是愛莫能 了。

半工半教

昆明物價更在大後方居於首位,西南聯大師生淪落最底層,在饑餓線上掙扎。

學貫中西的一代宗師陳寅恪先生,終因營養不良,導致目疾難愈,飲恨終生。陳寅恪教授1941年由西南聯大應邀往歐洲講學,途經香港遭遇太平洋戰事起,日方和漢奸陳璧君都來逼迫他投敵,日偽組織還曾以40萬港幣誘引他主持東亞文化協會,替日偽審定中小學教科書等,陳寅恪教授一概嚴辭拒絕。當時他身上連離開香港的旅費都沒有。歷經艱險回到西南聯大,物價飛漲,教授們的月薪還不夠糊口,但他寫出了最高水準的學術論著。

老舍先生應召單身奔赴國難,賢妻愛女淪落北平,熬受千辛萬苦而寧死不作亡國奴,由此浩劫他寫出經典之作《四世同堂》,可謂字字血淚。並以北京玩具兔子王比喻漢奸的前景黯淡,仍然對抗戰的前途無比樂觀。他在後方物價飛漲,生活困苦的情況下,把煙戒了,把酒戒了,苦澀地戲稱只有這平價米是不能戒了,喝著30元一兩如咸蛋泡水的茶,納悶道:為什麼不直接泡咸蛋皮啊!

為補貼家用,教授們只能想辦法,開頭是典當出賣衣物等。吳大猷先生因夫人患肺結核病,花錢買藥很多。他是西南聯大教授中最早擺地攤的,抗戰初年托人從香港、上海帶來的衣物用品,都陸續賣出去了。

梅貽琦家裡的日子也不好過,梅夫人一開始便想去做工,後來被人家認出來,堂堂校長夫人,如何敢雇?有時只好在聯大校門旁擺地攤,變賣兒女們的孩童時的衣服,換錢以補家用。又做一種點心取名定勝糕,到昆明冠生園去寄賣。

馮友蘭教授的夫人則作麻花出售。也有的教授開小商店、茶館、餐廳等等。

真是十儒九丐。教師兼差既多,不免影響教學。雖然有個別不負責任者,上課遲到或由助教代課,但大多數教授仍堅守崗位。

物價高漲,高級人物並不在乎

《大公報》社論1939113日指出:抗戰兩年多,物價平均漲了兩倍,老實說,高級人物對此並不在乎,豪華奢侈的生活並無影響。儘管產品稀少,運輸艱難,他們照樣能用飛機把香港的牛油、洋煙、洋酒、華衣運到內地來享用。即使就地購用漲價的物品,在他們的開支上,也不算一回事。不過,這級人畢竟不太多,中下級社會的人卻大感物價高漲的壓迫了。

《中央日報》 1939122日文章指出:有錢的人不在乎物價昂貴。汽油的來源是何等難,汽油的價格是何等貴,私人汽車依然不絕於途。商店中的貨物,無論怎樣 貴,依然是有許多人去買,商人是以營利為目的,對於顧客不加選擇,既然有人肯高價來買,當然樂於高價出售。

193912月《國民公論》指出:物價高漲,使少數人變成暴富,而大多數人生活惡化。尤以目前中國這些暴富者,因為錢賺得容易,揮金如土,過著極糜爛的浪費生活。這固然影響國民的精神動員,同時也是浪費物資,促成物價的更加高漲。一面是莊嚴的工作,另一面是荒淫與無恥!今日的大後方,正是這種情形的寫照。就抗戰的立場講,這種荒謬的情形,是絕對不能容許的。

前方戰士浴血苦戰;後方重慶的官僚卻花天酒地,大吃大喝。官僚政客們貪污腐化,紙醉金迷;廣大民眾卻貧困饑餓,物價飛漲,民不聊生。當時重慶米價暴漲,老百姓為購政府配給的平價米,半夜三更就起來排長隊。國民黨當局分配給公教人員一部分平價米,著名作家張恨水常常從七星崗《新民報》社扛著半袋糙米回到南溫泉家中,過著僅可維持溫飽的最低生活。國民黨官僚卻利用手中職權囤積居奇,倒買倒賣,大發國難財

平價米品質極差,雜有砂子,稗子,黴變米,老鼠屎,煮出來的飯,一頓飯常可揀出一碟子雜物來被戲稱八寶飯。配給的平價米,經常買回來時已黴變 呈綠色,淘米時要多搓洗幾遍才能吃。1940年以後,重慶大米緊缺,配給的平價米也得不到保障,黑市米又買不起,大學食堂難為無米之炊,購米成了學校每天 的一件大事。19415月《中央大學週刊》以《莘莘學子·嗷嗷待哺》為題報導:近日重慶米源不暢,本校學生飯廳因購米不著,煮飯減少,由每日一粥二飯 改為一飯二粥。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國民政府糧食部特配給大學每天30擔平價米。一般教授每月配給五鬥平價米,算是特殊照顧。

1942年後,日軍的正面戰場進攻減緩,國統地區的矛盾迅速暴露,有限的國土人力物力必須滿足抗戰無限的需求,國民黨政府作為缺乏有效監督的專制政權,在戰爭環境缺乏內部整肅管理,從軍隊到政府腐敗成蔓延之勢,內地的人民為抗戰忍受橫徵暴斂,物價飛漲。還必須承受國民黨各級官員駭人聽聞的腐敗盤剝,人民為抗戰不僅付出生命,還忍受著殘酷的壓榨和通貨膨脹,而國民政府的許多官員始終沒有表示出起碼自律。

作為民族抗戰的堅強軍事領袖,蔣介石是 可敬的!作為一個傳統保守的國家領導者,蔣介石是失敗的!儘管能夠以樸素的形象以身作則,卻漠視日益嚴重的民生問題,對下層民眾的疾苦和高度尖銳的農村土地問題都缺乏足夠的重視,客觀上包庇縱容身邊宋子文家族和孔祥熙家族及大大小小的貪官污吏對國家財產的侵吞,腐敗不僅降低政府的威信,使國民黨失去民心。還嚴重侵蝕了軍隊的戰鬥力,在二戰形勢大好的1944年,唯有中國戰區在日本的豫湘桂進攻中一潰千里。

抗戰勝利後國民黨的劫收,加速了官員的腐敗,更喪盡了國民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威信。為49年國民政府在大陸的覆滅埋下伏筆。

龍就上天,蛇就落地.
做龍做蛇,自己決定.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730

主題

9

好友

730

積分

執行官

11#
發表於 2011-2-4 18:18:38 |只看該作者

日偽統治下香港的配給制度

本帖最後由 AIRSHIP 於 2011-2-5 00:26 編輯

在日本侵略軍佔領香港三年多的時間內,香港廣大居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蒙受了巨大的苦難。日本侵略軍強迫居民使用軍用手票。起初軍票對港幣的比率,定為一比二。到194210,改為一比四。到1943631日則宣佈禁用港幣,居民必須在限期內到臺灣銀行兌換軍票,違者殺無赦。這是在進行公開的金融掠奪。

在日軍的佔領下,香港人的尊嚴、人權盡失。日軍濫殺無辜,可以在街上任意殺人,也可以隨意於街上捕捉男丁做苦工勞役。他們以搜查房屋為名入屋姦污女性。另外,日軍于灣仔駱克道一帶設立多間慰安所,強迫婦女提供性服務;又在市區恢復設立賭館及煙館,於跑馬地馬場重辦賽馬,往後更加密至每週一次,不但有損市民心智健康,更藉此斂財。後期因活馬不足應付賽事,更以跑木馬代替。另外當時還有一條不成文的規例:市民在街上每當見到日軍,無論遠近(遠至街的另一端)皆須作九十度鞠躬(有些還要說日語「謝謝!」)否則一旦發現,即被喝停遭受拳打腳踢甚至殺身之禍。除「居民證」外,市民亦須全家合影一張「全家福」照片,當日軍查戶口時出示,若家中的人並不在相中,又無合理解釋,便會被當作窩藏遊擊隊成員。

日軍將香港的九十五萬擔存米,搶走八十萬擔充作軍糧,造成香港嚴重的糧荒。
    
日軍為了解決香港糧食不足的問題,一方面,推行
強迫香港市民遣返回鄉政策以縮少香港的人口,結果,香港由戰前時人口超過100萬,到二次大戰結束,人口跌到不足50萬。

在日本的統治下,人民生活艱苦,沒有充足的食物供應,由1942年開始由日本定額配給日用品如米、油、麵粉、鹽和糖。每個家庭都有一張定額配給許可證,按口售糧,主要食糧包括米、油、麵粉、鹽、糖等都需配給。香港人每天都要一手拿配給證,一手拿軍票,排隊去輪米。按規定當時每人每日只能購買64少量的鹽、糖等食糧,後來由於糧食嚴重不足,每人每日只可分得四兩六米到了戰爭中期,其後白米亦缺乏,改為配給日本蘿蔔作糧食。糧食發生恐慌,日本侵略者便改變配給制度,,日方的定額配給制度於1944年取消,改以自由買賣,只配給為敵人服務的公務人員。

更多市民因付擔不起食物價格瘋狂通脹而餓死,街上即使日軍醉酒後的嘔吐物都有人搶吃。結果造成米價飛漲,每斤由數元漲到二百多元,所以大部份的香港居民都沒有足夠的糧食,很多人唯有吃樹葉、樹根或番薯藤充饑,因填不飽肚子而餓死的人不計其數,甚至出現駭人聽聞的人吃人事件。

日治時期香港經常有市民餓死,甚至出現人吃人事件,例如街上常有皮包骨的棄屍,即使如此,棄屍的大腿肉還是經常被割走,報章亦曾報導有婦人烹煮棄嬰的新聞。當時市面曾盛傳某些食肆的肉包使用的乃是人肉,因為市面上根本不可能買到足夠肉類。另香港大學的口述史計畫記錄一些市民的回憶,指於日治時期曾於臘腸中發現類似兒童手指的物體。

因為沒有木柴進口,市民只好以傢俱替代充當柴薪。而到了後期,由於那幾年冬天特別寒冷,市民生火取暖需求增加,一些無人看守的建築物,如香港大學及皇仁書院的校舍等,內裡的木製品均被搶走,獅子山上的林木也被砍伐一光。由於燃油屬軍需品,因此也十分緊張,電力只能提供有限度供應,例如於1943年,總督部就下令只限晚上八時至十一時亮燈。而供水因需要發電,因此即使日治時期水塘常因颱風吹襲而滿溢,但供水依然十分緊張。

在物資供應短缺的情況下,僅有的物資變得奇貨可居,因此引發一些商人囤積炒賣,或以贗品、劣品代之。例如當時港日政府就曾下令嚴懲以牛奶公司奶瓶灌假冒乳製品的行為。於1943年八月市面肥皂供應突然過剩,因為夏天之前有過多肥皂被商人炒賣,於秋天快到臨時肥皂需求下降,商人只得將存貨拋售。無良商人的投機行為使市面的日用品供應更不穩定。

港日政府還曾發動「獻銅運動」,強迫市民將銅製品捐出以供日方製造武器,連總督部門前原屬滙豐銀行的兩隻銅獅子亦差點不能倖免。

http://bbs.cqzg.cn/thread-585931-1-1.html

龍就上天,蛇就落地.
做龍做蛇,自己決定.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730

主題

9

好友

730

積分

執行官

12#
發表於 2011-2-4 18:18:42 |只看該作者

日本的配給制度

本帖最後由 AIRSHIP 於 2011-2-5 00:34 編輯

日本在20世紀30年代開始的侵華戰爭,一度收益非淺,依靠東北地區豐富的礦產糧食,以及臺灣的蔗糖和稻米,使日本普通百姓的生活水準在1938 年達到高峰。可是緊接著,隨著侵華戰爭已經陷入無法速決的泥潭,軍費開支惡性膨脹,在國際上由於日軍殘酷的暴行和無限的野心而日益孤立,並引起太平洋地區的英美的警覺和制裁。

1940927日,德、意、日三國在柏林簽訂了《三國同盟條約》,是真正為日本開啟了向孤注一擲自殺式太平洋戰爭的災難之門。侵略成性的日本與遠在歐洲的新興擴張集團德意結盟,作起瓜分世界的迷夢,可由於地理位置的因素,德意與日本在軍事無法互相支援策應,只能各自為戰。利令智昏成為軸心小夥伴,使日本置身為太平洋地區的英美眼裡的潛在對手。
    
日本之所以敢發動侵華戰爭,仰仗的是其雄霸亞洲的雄厚的經濟實力和強大的國防工業。1937年前後,中國的經濟實力和國防工業與日本相比,居於絕 對劣勢:經濟實力方面,中國的鋼產量是4萬噸,而日本是580萬噸;中國石油年產量為1.31萬噸,日本為169萬噸;中國銅年產量為0.07萬噸,日本 8.7萬噸。軍工生產方面,日本年產飛機1580架,大口徑火炮744門、坦克330輛、汽車9500餘輛,40余萬噸造船能力,5萬噸造艦能力。而中 國僅僅只能生產步兵輕武器和小口徑火炮。在7.7事變前日本的經濟總量達到283億美元,是世界第6經濟強國,

但是這樣的數字與美國相比則是不值一提的,日美軍事潛力之比,鋼鐵為201,石油超過1001,煤101,飛機51,海運21,勞動力51,總比例為101。實力如此懸殊,縱有大和魂也決不可能取勝。

美國陸軍部長史汀生的說法,對付日本唯一的辦法,就是什麼也不給它。隨著英美日益嚴厲的經濟制裁,日本的戰爭經濟與國民生活日益步履維艱起來。
    
物資配給制度被提上日本國民經濟的議事日程194071日本:開始對糖、火柴及其他商品進行配給,東條英機上臺後宣佈,從1941年起,日本 開始實行糧食配給,大米實行配給制,成人每天口糧330克,各家以購糧本在指定的米店購米,並且頒發了白米禁止令,要求糙米和精米混吃。

太平洋戰爭的爆發是以日本偷襲珍珠港的大勝開始的,在日本人民看來,在經歷了短暫的喜悅後,戰爭帶給他們的是資源短缺、食物配給制、通貨膨脹、黑市氾濫和超長時間的勞作。在這段黑暗的日子裡,日本人民遭受的痛苦甚至要超過其他發動戰爭的民族。他們像機器人一樣做著乏味的工作,忍受著折磨。然而,他們所做的一切不論從主觀上還是從客觀上都是為了讓這場侵略戰爭繼續下去。

戰爭帶給1400萬日本農民的不僅僅是喪失親人的悲痛,還有生活負擔的加重。戰爭時期,日本農村平均每個家庭擁有100公畝的土地,但大部分農民 根本沒有自己的土地,他們只能租種地主的土地。地主不斷催我們,交租!交租!’”一位農民抱怨道,他們輕易地拿走了我們辛苦流汗種來的大米。農民 必須通過更辛勞和長時間的勞作才能達到戰前他們糧食和蔬菜的收成。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1943年以前,為滿足戰爭需要,日本政府不斷增加大米、小麥、大麥、土豆的生產配額,這給農民施加了更大的壓力。而且這些生產配額從不會根據蟲害、氣候災害、肥料的短缺等等導致歉收的因素而有所變化。一旦產量降低,農民們絕望地發現他們必須把全部的收成交給政府才能夠滿足自己的生產配額。但到戰爭後期,這一情況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解,因為許多農民私底下用自己的糧食和城市居民直接交換貴重的物品,有些人甚至在收成好的時候發了一筆小財。
    
豆腐做成的衣服

戰時的物資匱乏表現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由於進口被封鎖,日本本土惟一能用於生產的布料僅限於一種叫做豆腐的易碎織物,這種豆腐布料是 用木漿和樹皮混合著粉碎的廢舊棉布製作的。日本的紡織業曾居世界第三位,從澳大利亞進口羊毛,從印度、美國、埃及和巴西進口棉花,但在盟軍切斷其海上運輸線以來,由於原料的缺乏,日本只能生產人造布。起初紡織工廠曾用從被日軍佔領的中國運來的棉花作為替代原料,但中國的棉花纖維較短,在專為印度和美國長纖維棉花設計的機器上難以應用。最終,日本政府銷毀了800萬個紡錘和25萬架織布機,然後命令其餘的工廠不斷增加豆腐布的生產份額,並利用破布、桑樹 皮和山羊毛來代替對綿羊毛的需求。由於紡織品的極度匱乏,加之橡膠都供應給了軍隊,木屐重新成為日本最流行的鞋,甚至被政府稱為愛國鞋。日本國民只有 在極其重要的場合才穿上好不容易保存下來的舊鞋子。

回收金屬運動

為了滿足武器生產對金屬原料的大量需求,日本國內實行了嚴格的物資回收制度。在這一時期,城市居民做出了最大犧牲。各個城市紛紛拆除金屬裝飾材料,東京的金屬路燈支架、鐵軌、金屬交通指示牌以及建築上的各種標誌牌全部被拆卸下來,就連靖國神社的銅制大門也被放倒,運到軍工廠作為生產子彈的原料。日本神道教的神社獻出了銅制神龕;佛教寺廟貢獻出大鐘和銅鑼;建在橫濱的日本地震紀念館陳列著1923年大地震的紀念物,該館一次性捐獻出10噸金屬,包 括在地震中損壞的公共汽車和自來水管道。

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家庭主婦紛紛貢獻出家裡的生活器具,所有人都把原來的鋁制一日圓硬幣換成新鑄造的錫幣。既然日本國內已經沒有用來取暖的燃料,政府官員們便紛紛拆下辦公室裡的暖氣上交給國家。

儘管這樣,到1944年,日本國內的鋁資源還是消耗殆盡。員警傾巢出動,挨家挨戶動員人們交出金屬器具,到後期更是規定每家只能留下一口鍋和一隻金屬桶。

交通危機

對許多日本人來說,每天上下班的難度不亞於前線的一場戰役。由於缺乏燃料和維修更換的零部件,公共汽車、計程車和小轎車都已經徹底停運了。每天通勤上班的人擁向了城市鐵路和有軌電車,但這些僅存的公共交通工具也是朝不保夕,運營次數被縮減到最少,票價也飛漲,排隊等車的隊伍卻越來越長。許多時候火車和電車被軍隊徵用運輸軍人和軍事物資,這時候普通市民只能繼續等待。

既然公共交通癱瘓了,上班族便開始騎自行車。不過隨著戰事的進展,日本國內所有的橡膠都被用於軍工生產,這些自行車爆胎之後便不能再使用了,而且車架也被回收煉鋼。最後,沒有任何辦法,人們只能步行。
    
戰爭剝奪了人們生活中的一個又一個的樂趣,使他們的生活變得單調、乏味。以前空閒時喜歡釣魚的人再也不能在餐桌上吃到自己釣的魚了,因為國家有新的規定,由於食物緊缺,他們要把釣上來的魚交給軍隊的食堂。印刷工人被抓去充軍,而紙和墨是配給產品,對戰爭有自己意見的作家因為嚴酷的文化審查制度而變得沉默,人們從此別想看到新的書籍。新書的發行量從1938年的28,138冊降到了1941年的5,300冊;雜誌種類在1940年有1,970種,而 1944年,已經不足1,000種。
    
戰爭導致日本國內物資匱乏,而且糧食採取配給制度,不允許用糧食喂狗。狗幾乎被吃光,

代替男性勞動力的女性們

在戰爭開始之初,女性還沒有大規模投入到工廠的勞動中。日本社會福利部炫耀道我們的敵人們招募了女性入伍,但是在日本,出於對傳統家庭結構的考 慮,我們不會讓女性參軍。首相東條英機補充道我們的軍人能夠完成自己的使命,是因為後方的妻子和母親們在家中期盼著。1943年夏天,傳統也淪為 戰爭機器的犧牲品。為了滿足無止境的軍事需求,政府政策變更為:男人到前線去,女人到車間去。在全日本境內,女人們承擔起許多從前被貼上男性標籤的工 作:火車司機、公司職員、售票員、廚師、理髮師和售貨員。

儘管政府沒有硬性要求所有女性加入該組織,但全日本的婦女對這項計畫非常支持,不參加的未婚女性會被鄰里扣上不愛國好逸惡勞的帽子。在民間,婦女們也自發建立了許多類似的地區性組織,讓日本的工廠能繼續生產,東條英機的一個女兒也響應號召到工廠勞動。

傳統的束縛已經被打破,日本的婦女和女學生甚至接手了許多危險的工作,她們到礦井中挖煤,或者到煉鋼廠工作。到1944年,日本國內已經有超過 1400萬女性成為全職勞動力,她們與為數不多的未被招募入伍的男性工程師和技術人員一同工作,也分享他們的艱辛每天在條件惡劣的工廠裡工作1216 小時。到了晚上,她們還要睡在工廠裡,雖然工廠規定下班可以回家,但一般第二天的生產從淩晨三點就要開始了。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工人被迫上前線

雖然日本在戰前擁有充足的勞動力,日本的工人也具有傳統的勤奮和努力,對工廠和自己的本職工作也很忠誠,但在戰爭開始之後,日本本土的工人並不能滿足戰爭的需要。這在很大程度上歸咎於政府沒有合理的整體經濟規劃,單純以產量為終極的目標,結果導致了各部門的政策和命令相互衝突,導致資源和工廠生產能力不匹配,既打擊了工人的勞動積極性,又降低了產量。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最根本的問題在於 負責國內經濟生產的部門與徵兵機構缺乏合作。深受武士道信仰影響的軍事將領想當然地認為每個日本人都是勇士,都可以去作戰,結果就是工廠裡的工程師、技師、領導者、機械師和熟練工人都被抓去充軍。到19439月,日本國內共有300萬名工人被抓去充軍,這讓工廠沒有熟練的工人可用,從而導致飛機、戰艦和軍火產量的大幅下降。一位在日立電子公司工作的主管說道,我們損失了一千多個熟練的技術工人,為了保證生產,我們必須找四千個新手才能代替他們的作 用。

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許多大型公司或工廠要依靠數以百計的小公司提供生產原料和零配件,而在日本,很多小公司只有兩三個技師。如果這些小公司裡的關鍵技師被抓去充軍,那麼這家公司的整個生產都要停止,進而產生連鎖反應,最終導致大型組裝廠因為某個零部件無法到位而使整個生產全部停止,這直接影響了軍火的產量和品質。

軍工廠裡忙碌的身影

日本國內軍火生產的另外一個問題來自軍隊的干預。大多數陸軍和海軍的高級軍官都沒有任何的商業或生產技術常識,在這些軍官的監管下,工廠的經理拼命組織生產來滿足不斷增加的船舶、飛機和槍支的生產配額。位於名古屋附近的三菱飛機製造廠,原來不過是生產牛肉罐頭的工廠,臨時改為飛機製造廠。而中島工廠的生產條件更加簡陋,但政府還是要求其在19439月到19443月之間把飛機產量增加一倍。為了達到這個目標,中島工廠的總裁說,我們調動 了所有的資源。但3月份之後,資源用盡,機器也損壞了,熟練的機械師都被抓去充軍,代替他們的是一些學校的孩子。

結果是可想而知的。到1944年底,日本產的戰鬥機大概有2/3在到達戰鬥地點之前就毀掉了。由於存在致命缺陷,中島工廠生產的四式戰鬥機Ki-84得到了飛行員殺手的惡名。

太平洋戰爭初期,日本 以掠奪的方式對中國及東南亞的榨取,導致了它戰爭經濟的短期畸形膨脹。掠奪的財富被迅速地轉化為生產力。例如,以不變價值計算,1943年日本的 GNP(國民生產總值)增長了107%,1944年則增長了101%。1937年,日本鋼產量為五百八十萬噸,而到1943年,則達七百八十萬噸,其 生產能力則達一千三百多萬噸。儘管如此,日本還僅及美國鋼鐵產量的9.5%
    
商業造船由1941的二十三萬八千噸,增加到1944年的一百八十五萬噸(加進掠奪之運輸)1942年完成一艘64千噸戰列艦和六艘小型航空母 艦,1944年完成的噸位則比此高出十萬噸。飛機生產由1942年的每月七百架增加到了1944年的每月兩千五百多架。
    
汽車工業始終是日本比較落後的行業。1941年,日本的汽車產量最高也只有5萬多輛。而由於戰爭的破壞,到戰爭結束時的1945年,日本的汽車產量下降到了只有7857輛,僅及1941年最高產量的15.6%

但是隨著盟國對日本工業的持續的轟炸,以及海上原料運輸道路的切斷,這一切只能是日本帝國曇花一現的迴光返照。

美國軍隊從1943年開始對日本國土進行持續的轟炸,據統計,盟軍對日本的轟炸除了奪去幾百萬平民的生命,還摧毀了四十七萬桶石油製品、二十二萬一千噸食物和二十億平方碼的紡織品。

44年,當東南亞和中國東北的往日本本土的石油糧食大動脈被美國切斷後,由於燃料和食品的枯竭,日本人一再緊縮消費。1944年的民用汽油消耗量 降至二十五萬七千桶——僅為1940年消耗量的4 %。那些被認為是必須使用汽油來行駛的車輛改裝成使用木炭或木柴。工業用油則從黃豆、花生、椰子和蓖麻中提煉。民間貯藏的上豆、糖和米酒——甚至零售店貨 架上的瓶裝米酒——都被徵用來提煉酒精,用作燃料。
    
在非常需要燃料的情況下,海軍不顧一切,發起一場異想天開的挖掘松樹根運動。在兩百個松樹根能使飛機在空中飛行一小時的口號指導下,本土各島全民開始挖掘松樹根。兒童被派到郊外去尋找樹根。松樹根經過十二小時加熱後,生產出一種原油代用品。三萬四千隻鍋子、蒸餾器和小型蒸餾裝置組合在一起,旨在使每組日產三四加侖油料。但所需勞動力顯示出這種努力是徒勞無益的。生產每加侖油料需要兩個半勞動日。要達到日產一萬二千桶的官方指標,每天就需要一百二十五萬個勞動力!
      
松樹根運動的有些結果是顯而易見的:山上的所有樹木和樹苗都被拔得精光,大捆的樹根和樹株堆積在路邊。到19456 月,松根油的產量達到了每月七萬桶。但提煉方面的種種困難仍未解決。事實上,到戰爭結束時,從松根油中只提煉出千桶供飛機使用的汽油。

在國內,事實上石油已從國內經濟中消失,成為更大的資源匱乏局面中一個組成部分。煤氣、電力、煤和炭的供應都奇缺。日本人已不可能在私人浴室裡洗澡,公共浴室則變得非常擁擠。人們把這種情形稱為在澡盆裡洗土豆”——熱能來自街上抬取的碎木柴。
    
還有一些樂觀的日本人在物資短缺的時期也能保持幽默感。一位市民在一篇諷刺文章《維生素D正在從浴室中流失》中嘲解說,沒有肥皂的時代也是神的恩 賜。然而對政府來說,能讓每個市民都能洗上澡不再是一個輕鬆的話題。1944年,燃料的匱乏致使東京的許多公共浴室被迫關閉,而洗熱水澡是日本人長久以來 的習慣。

日本政府認為洗浴對民眾的身心健康十分重要,而且通過沐浴,還可以達到安撫民心的效果。因此日本政府下令公共浴室必須不惜任何代價繼續營業,很多人都被派到野外搜尋木柴,甚至每家浴室的舊木屐都被拿來當柴火。公共浴室的老闆都必須提供讓顧客滿意的服務;如若不然,員警就會派別人來接管浴室。

許多日本人開始把藏書當作燃料生火,他們估計那些書籍在以後的空襲中終究難免毀滅。

45 年的大米產量不過 6 60 萬噸,前幾年的年平均產量超過 1 千萬噸,少了快一半,其他穀物產量也是大大下降。本來就不能自給,外來運輸再一斷,食物的缺乏顯然是致命的,45 年春每天食物配給的標準是 1,600 大卡,而且由於運輸的破壞和分發系統的不完善,實際遠遠達不到這個標準,換句話說大多數人天天得餓肚子。
    
副食品、調味品的供給量,與昭和16(1941)度相比,肉類減為約20%;魚類減為約30%,調味品減為50%以下。而且由於配給不規律、保存設備不足等原因,實際情況更壞。食油、砂糖等的供應,幾乎沒有。
  
納豆變成日本人在戰爭期間可以獲取的營養豐富的食品,對於蛋白質食品匱乏的日本非常重要,經過日本科學家研究 100克納豆,便可以從中獲取相當於吃3個雞蛋、80克牛肉或者120克豬肉所含的蛋白質。二戰期間納豆已經在日本是一種軍人要吃,百姓也要吃的餐桌上不可缺少的食品,甚至在震驚世界的珍珠港事件中,日軍為了減輕負擔,每艘潛艇只帶有足夠的納豆作為食物,為士兵提供身體每天所需要的各種營養,納豆成了重要的軍需產品。

其他生活必需品的供應量同昭和12(1937)相比,棉織品減為2%;毛織品減為1%,膠鞋減為10%;皮鞋減為零,肥皂減為4%,紙類減為8%。糧食和生活必需品的奇缺,勢必加劇通貨膨脹,引起黑市交易的氾濫,腐蝕著國民的道德觀念和進行戰爭的決心。
      
1944—1945年的嚴寒冬季開始,直到19455 月,東京始終沒有燃料配給。在此之前,大多數居民已經學會在這個飽受轟炸的城市裡,用燒焦的殘木片燒飯。1944年末到1945年春夏,日本政府每天只配 1160歲的男女330(折合中國66)大米,對從事重體力勞動的人每天也只給390克。 每天從食物攝取的熱量降至1900大卡,大大低於戰前日本人的平均每日食物熱量2160卡,到投降時,已經跌至1680卡的最低需要量。
    
為了解決糧食危機,日本政府與營養專家號召人民採取新的反復仔細咀嚼食物的方法進食,以充分吸收營養。政府制定計劃把橡子製成食物,號召全體國民同心協力,特別是小學生等收集了500萬石橡子。

計畫中的對本州的進攻是 46 3 月,假如日本沒有投降而一直堅持的話,缺乏維繫生命所起碼的糧食、燃料、禦寒的衣服,45~46 年的冬天對日本人來說無疑是一場災難,所謂 1 億國民玉碎距離實現真得不遠了。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因戰爭原因死亡的日本平民和軍人達300余萬人,約占總人口的4%。可以用於再生產的國家有形財富損失了約14。如果以1935年工礦業生產指 數為100,那麼,1945年工業生產下降到38,礦業下降到59。日本投降後,經濟陷入空前的混亂和凋敝,物資奇缺,生產不足,失業人數劇增,通貨膨脹 嚴重,人民生活極端困苦。自明治維新開始的日本現代化進程受到挫折,現代化的物質成果損失慘重。

到了1945年日本投降的時候,日本以東京為首的119個城市幾乎已經被夷為廢墟了。當時除了火車站附近以外,整個城市都被夷為平地。1945 日本的鋼產量為80萬噸,相當於1941年的15%;煤產量是6330萬噸,相當於1941年的21%;石油的庫存量為494萬桶,是1941年的 10%。全國當時除了空氣是可以自由供給的以外,完全實行了配給制度,每天每個日本人的糧食為290克,其中40%為豆類。他們生存在這樣一個已經完全破 敗的環境之中。從1945年底開始到1946年,日本在海外的即在中國的、東南亞的潰敗的軍隊,有360萬人正在返回國內,隨軍家屬也有350萬人,而國 內有400萬人曾經從事軍事工業生產,現在全部被停止了,他們被拋擲到社會上。日本本土當時尚有駐守的軍隊和員警250萬人也被盟軍解散,總加起來大約有 1800萬人左右立時變得無家可歸。

1940年日本人口為七千一百九十三萬三千人。1945年日本人口為七千一百九十九萬八千人。其中有1800萬人無家可歸流浪在這樣一塊狹小的土 地上。當時他們的條件極為困難,大學教授在馬路上撿拾垃圾,大學生們在美國軍營的邊上撿美國人吃剩的罐頭,然後用幾十個罐頭刮出裡面的殘羹,放上水在火上煮,半罐頭的雜物要吃上幾天。公園裡到處掛著醒目的標語:禁止自殺。因為遍地都是沒有辦法活下去的人。正是在這樣一種生存幾乎毀滅、民族遭到嚴重摧殘的情況之下,生存的實際狀況推動了一部分以知識份子為主體的日本人開始詛咒戰爭,開始意識到自己身負著一種歷史的罪惡,應該進入到反省的層面上來了。

日本人在東南亞無限制地發行南方開發金庫券及軍票等紙幣,徹底進行收刮。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等地的主要農產品本來是砂糖、煙葉、咖啡等,日本人卻勒令他們改種水稻與玉米。同時又把越南、泰國、緬甸所生產的稻米幾乎全部征為軍糧或運回日本本島。後來,日本在戰事處於不利時,為扭轉敗勢,對中國和各佔領區的掠奪更加變本加厲。1944年末到1945年,越南農民即因糧食全部被奪而餓死兩百多萬人……

建立一個在原料和石油自給自足的帝國,一直是日本軍國主義者夢寐以求的,整個日本統治集體已經喪失起碼的理智,把國家民族的未來和命運寄託在鋌而走險孤注一擲上。

通過科技手段與軍事掠奪,日本海軍在太平洋戰爭中一度保證了燃料物質的自給自足。但日本畢竟是後起的工業國家,他的科技生產水準與美,德等發達國家存在巨大差距,而且日本海軍力量不能保證石油運輸航行的安全,當南方的石油產地和中國東北的礦化油工廠往日本本土的石油大動脈被美國切斷後,日本的軍事工業生產就迅速衰竭,而仿效德國的人造石油工業,因為技術水準的落後,無法規模化生產。

大和武士們最後認定;沒有燃料的軍艦和飛機還不如燒火棍!於是從飛機到潛艇甚至最大的戰列艦,節約燃料不買回程票的自殺式攻擊蔚然成風。日本,終於完成了由戰略自殺到戰術自殺的可喜軍事革命!?

因為沒有石油與資源維持侵略擴張的軍事體系,而發動席捲亞洲的太平洋戰爭,戰爭罪犯東條在窮途末路時,竟也因為石油,而沒有逃脫作為日本軍國集體的代表必須面對的懲罰,這是歷史對日本軍國主義的莫大嘲諷。


龍就上天,蛇就落地.
做龍做蛇,自己決定.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730

主題

9

好友

730

積分

執行官

13#
發表於 2011-2-4 18:18:45 |只看該作者

澳大利亞的配給措施

本帖最後由 AIRSHIP 於 2011-2-5 00:36 編輯

在整個大戰期間,歷屆聯邦政府,為了支持戰爭和進行戰爭,從而使戰 爭得以勝利,採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政治和經濟措施。十分遙遠,而二戰就在它的家門口,戰爭威脅著它的生存。長期以來,澳大利亞處於和平狀態,其政治和經濟是和平的政治和經濟,為適應戰爭必須改造自己的政治和經濟,使之由和平轉向戰爭,使國家戰爭化。

1、實行配給制和控制進口的政策。自 1942 年冬季以來嚴格實行如服裝、黃油、茶、糖、肉、煙等重要生活品按人口配給制。澳大利亞所需用的汽油,絕大部分靠進口,因此汽油實行供應制,規定只供應軍隊、公共交通汽車和計程車。絕大部分私人汽車在大戰期間因不供應汽油而停駛。其次,嚴格控制進口商品,酒類和其他飲料也停止進口,飯店和商店沒有酒類,甚至連啤酒也沒有。許多人在自己家裡製造啤酒,一經發現便被取締,屬非法行為。煤作為主要能源,也加以嚴格控制,首先保證供應軍隊。


龍就上天,蛇就落地.
做龍做蛇,自己決定.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730

主題

9

好友

730

積分

執行官

14#
發表於 2011-2-5 00:38:01 |只看該作者
希望各位以史為鏡.
龍就上天,蛇就落地.
做龍做蛇,自己決定.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44

好友

1萬

積分

公民

律   師

15#
發表於 2011-2-8 18:31:16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孤寂如雲 於 2011-2-8 18:36 編輯

中國的戰時配給制度經過半個世紀的備戰、戰爭,應該也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反倒是回歸後的香港,保安局等有關部門似乎缺乏戰爭危機意識,並沒有(或者我們沒有看到)相關的配給措施,電力的使用更是接近毫無節制(很多地方的電燈徹夜長明,卻本沒有必要)。

另,我不明白為何要禁止釀酒?是不是和原料要用到糧食有關?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730

主題

9

好友

730

積分

執行官

16#
發表於 2011-2-9 12:53:38 |只看該作者
釀酒需要使用糧食(米/麥/薯仔)做原料.
龍就上天,蛇就落地.
做龍做蛇,自己決定.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44

好友

1萬

積分

公民

律   師

17#
發表於 2011-2-9 13:01:35 |只看該作者
AIRSHIP 發表於 2011-2-9 12:53
釀酒需要使用糧食(米/麥/薯仔)做原料.

Thanks
果然如此。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1

好友

0

積分

居民

要普世價值, 不要Pussy Value

18#
發表於 2011-2-10 17:23:24 |只看該作者
請大家不可忘記當年侵華日軍及其跟尾日僑個個不單能吃飽更在中國搶劫大量財富回國!

Renovatio Sinii Imperii : 復興華夏帝國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44

好友

1萬

積分

公民

律   師

19#
發表於 2011-2-10 17:34:17 |只看該作者
何偉濤 發表於 2011-2-10 17:23
請大家不可忘記當年侵華日軍及其跟尾日僑個個不單能吃飽更在中國搶劫大量財富回國!

正常中國人都不可能忘記。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730

主題

9

好友

730

積分

執行官

20#
發表於 2011-2-10 19:00:41 |只看該作者
何偉濤 發表於 2011-2-10 17:23
請大家不可忘記當年侵華日軍及其跟尾日僑個個不單能吃飽更在中國搶劫大量財富回國!

金百合計劃http://diary.wenxuecity.com/diar ... id=16816&page=1
龍就上天,蛇就落地.
做龍做蛇,自己決定.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發表回應 登錄 | 免費註冊

GMT+8, 2024-11-25 14:24

© 2015 SSKY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