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報專訊】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附近的海水驗出放射性碘-131的濃度超標約125倍,是東京電力首次在海水檢測到如此高濃度的輻射。由於輻射物進入海產體內會提升濃度,受污染海產對人類健康構成威脅。東電強調,飲用這些水,不會對健康構成即時威脅,即使每天飲用,一年累積的輻射量只有1毫希,即是人體暴露於環境輻射中每年承受的輻射量。
受污染範圍大 「將逐漸消散」《朝日新聞》報道,東電周一下午2時半在核電站排水口以南約100米處,採集了0.5公升海水化驗,檢測出放射性碘-131的濃度是法定安全標準的126.7倍,銫-134是標準的24.8倍,銫-137則是16.5倍。水中還檢測出微量鈷-58、碘-132和銫-136。
至昨晨,東電再在排水口附近採集海水檢測,發現放射性碘-131的濃度回降至法定標準的29.8倍,是原先的四分之一。不過,當局在核電站以南8公里處,檢測到海水的放射性碘-131濃度升至標準值的80.3倍,核電站以南16公里處的碘-131濃度亦為標準值16.4倍,顯示海水輻射污染範圍擴大。報道只比較了日本標準的水平,未有提及海水輻射水平的絕對值。
東電指出,從海水驗到的輻射物質,有可能是泄漏到空氣或瓦礫中的放射性物質,被雨水冲到海面,也有可能是用作為3、4號機組降溫的水滲入地下並流回海中。日本放送協會報道,在核電站注水過程中,部分水可能沾上輻射流入大海,對沿海漁業生態恐造成重大衝擊。日本自然資源和能源廳則表示,海水的輻射會逐漸消散,不會令海洋的整體輻射性水平上升,強調輻射量「不足以影響全球海洋」,亦不會威脅其他近岸國家。
築地魚商﹕帶子場全毁 生蠔無貨當局說輻射不會影響水產,但東京築地的魚商說,東面海域的帶子場在海嘯中完全摧毁,近日已經沒有帶子供應,著名的生蠔明年也不會再有貨源了。
另一方面,國際原子能機構的輻射監測小組,周日對肇事核電站16至58公里的10多處地點進行土壤和大氣輻射檢測,發現在離核電站以北約20公里的福島縣浪江町附近,輻射量達每小時0.161毫希,約為正常值的1600倍。該機構稱「有關數據偏高」,將繼續關注事態發展。法國核安全局指出,核輻射可對土壤造成嚴重污染,日本未來幾十年都可能要應對有關問題,若考慮到氣象等條件,污染範圍可能超越20公里的撤離區,擴大至核電站周圍100公里。
專家稱,氣象狀况將影響核輻射會否擴散至人煙稠密的市區或進入食物鏈。文部科學省昨宣布,周一對各都道府縣取樣的自來水進行檢測顯示,7個都縣檢測出放射性物質,其中茨城縣與櫪木縣自來水中的放射性物質有所增加,文部科學省稱「下雨是原因之一」。
法新社/路透社/共同社/中央社
http://www2.news.sina.com.hk/news/2/1/1/2050218/1.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