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16|回覆: 0
打印 上一篇 下一篇

[港澳時評] 所謂“陸路入境稅” 醉翁之意不在酒

[複製鏈接]
字體大小: 正常 放大

1萬

主題

44

好友

1萬

積分

公民

律   師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4-2-11 16:29:0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人民力量立法會議員陳偉業和陳志全,提出香港徵收陸路入境稅,向每名經陸路入境的非本港居民,徵收每次100元的入境稅。必須指出的是,內地遊客對本港經濟有重要貢獻(約占本地GDP的4%左右),港人理應善待。香港的未來發展不可缺少來自內地穩定增長的旅遊客源。本港應對內地遊客數目增長的對策,應該是設法擴大接待旅客能力,而不是趕客堵路。徵收陸路入境稅是餿主意,是倒香港人米。其實,所謂徵收陸路入境稅,醉翁之意不在酒,表面上是要減少內地遊客數量,背後的目的是製造矛盾,挑起兩地民眾的對立,阻礙兩地社會經濟交流。

香港《文匯報》發表評論文章稱,開放“個人遊”以來,為香港旅遊業和各行各業帶來了商機,刺激香港經濟強勁復甦,成為香港經濟持續暢旺的重要動力。“個人遊”實施逾10年,香港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由2003年的1700億港元增加至目前的4400億港元,同時給香港的餐飲、運輸、零售等行業創造大量就業機會。目前,香港旅遊相關行業共聘用約60萬名僱員,佔香港總勞動人口約六分之一。“個人遊”對香港就業的巨大貢獻不可忽視。“個人遊”對香港經濟的拉動作用極大,甚至支撐了香港經濟近年來的發展速度,同時還加強了內地與香港的溝通,形成了雙向交流的格局,這對兩地有很大的社會意義。

應該看到,兩地人員交流頻繁,難免出現一些爭執和摩擦,但與對香港的經濟和就業的巨大貢獻相比,只是小問題,香港需要實事求是處理這些融合過程中出現的現象。然而,少數人不斷利用這方面的問題,炒作所謂“抗融合、拒赤化”等議題,抗拒與內地合作,企圖“去中國化”,給香港和內地合作發展製造障礙,與廣大市民利益背道而馳。所謂徵收陸路入境稅,不過是“去中國化”說法的變種。雖然說,“去中國化”主張只屬少數人意見,但其對兩地融合發展的負面衝擊不可忽視。社會各界對“去中國化”須保持警惕,頂住干擾,確保兩地交流合作關係能在友好互惠的基礎上健康發展。

本港應對“個人遊”遊客數目增長的對策,應該是擴建新商業區、增加酒店、多設旅遊景點,設法擴大接待旅客能力,絕不能用徵收陸路入境稅的方法趕客拒客,阻礙兩地交流。正如海洋公園主席盛智文指出,旅客多是個問題,但也是個“好問題”,如果沒有旅客來香港將會更差,因此應給予政府機會去改善基建,減少對本地人的影響。

中國評論新聞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發表回應 登錄 | 免費註冊

GMT+8, 2024-11-22 21:20

© 2015 SSKY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