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硅材料是太阳能产业最重要的基础原材料,其中又以晶体硅材料为主。但随着近年来太阳能电池产量的显著增长,晶体硅材料开始出现短缺,并导致其价格不断上涨,严重制约了太阳能产业的发展。为了应对原材料短缺与价格不断上涨的压力,研究界与业界积极通过扩展设备和引入新的制备工艺来提高晶体硅材料的生产能力。本文概述了近年来涌现出的太阳能级多晶硅制备新工艺,希望能为我国的太阳能级多晶硅产业提供参考。
多晶硅是硅产品产业链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中间产品,是制造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及高纯硅制品的主要原料,因而成为信息产业和新能源产业最基础的原材料。
根据纯度的不同,多晶硅通常分为冶金级多晶硅(工业硅)、太阳能级多晶硅(简称"太阳能级硅")与电子级多晶硅(简称"电子级硅")。太阳能级硅的纯度要求是99.9999%(6个9)以上,相对于电子级硅的99.999999999%(11个9)要低得多。过去用于太阳能电池的多晶硅主要来自于电子级硅的等外品以及单晶硅头尾料、锅底料等,供应量很小。随着光伏产业的迅猛发展,其对多晶硅的需求量迅速增长:2005年,在全球范围内多晶硅产量中,电子级多晶硅占接近60%,太阳能级多晶硅占40%多,2006年两者用量接近,预计到2008年太阳能级硅的需求量将超过电子级硅。多晶硅的严重短缺,引起全球多晶硅业内外人士广泛关注,除了各大生产企业纷纷扩产和新建外,各大企业与研究机构都争相开发低成本、低能耗的太阳能级硅制备新技术与新工艺,并趋向于把生产低纯度太阳能级硅的工艺和生产高纯度电子级硅的工艺区分开来,进一步降低成本。
近年来出现了不少新技术、新工艺,其中改良西门子法、硅烷热分解法、流化床反应炉法三种技术已比较成熟,应用也较为广泛,既可用于太阳能级多晶硅的生产,也可用于电子级多晶硅的生产,其它几种则主要是用于太阳能级多晶硅的生产。
1改良西门子法--闭环式SiHCl3氢还原法
1955年西门子公司研究成功开发了用H2还原SiHCl3,在硅芯发热体上沉积硅的工艺技术,并于1957年建厂进行工业规模生产,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西门子法。随后,西门子工艺的改进主要集中在减少单位多晶硅产品的原料、辅料、电能消耗以及降低成本等方面,于是形成当今广泛应用的改良西门子法。
改良西门子法在西门子法工艺基础上,增加还原尾气干法回收系统、SiCl4氢化工艺,实现了闭路循环,所以又称(闭环式SiHCl3氢还原法)。改良西门子法包括5个主要生产环节:SiHCl3合成、SiHCl3精馏提纯、SiHCl3的氢还原、尾气的回收以及SiCl4的氢化分离。改良西门子法的生产流程是用氯和氢合成HCl(或外购HCl),HCl和工业硅粉在一定的温度下合成SiHCl3,然后对SiHCl3进行分离精馏提纯,提纯后的SiHCl3在氢还原炉内进行化学气相沉积(CVD)反应生产高纯度多晶硅。该方法通过采用大型还原炉,降低了单位产品的能耗;通过采用SiCl4氢化和尾气干法回收工艺,明显降低了原辅材料的消耗,所生产的多晶硅占当今世界生产总量的70~80%。改良西门子法生产多晶硅仍属于高耗能的产业,其中电力成本约占总成本的70%左右。
目前,国内外现有的多晶硅厂绝大部分采用此法生产太阳能级多晶硅与电子级多晶硅。我国目前已经投产的企业包括峨嵋半导体材料厂(四川峨嵋山市)、洛阳中硅(河南洛阳)、新光硅业(四川乐山),在建的企业包括宁夏阳光(宁夏石嘴山)、深圳南玻(湖北宜昌)、爱信硅科技(云南曲靖)、江苏中能(江苏徐州)、江苏顺大(江苏扬州)、亚洲硅业(青海西宁)、江苏大全集团(重庆万州)等。
2新硅烷法--硅烷热分解法
1956年,英国国际标准电气公司的标准电讯实验所研究成功了SiCl4热分解制备多晶硅的方法,被称为硅烷法。1959年日本的石冢研究所也同样成功研究出该方法。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UnionCarbideCorporation)研究歧化法制备SiCl4,1980年发表最终报告,综合上述工艺并加以改进,诞生了新硅烷法多晶硅生产工艺。
硅烷法与改良西门子法接近,但中间产品不同,改良西门子法的中间产品是三氯氢硅(SiHCl3),硅烷法的中间产品是硅烷(SiCl4)。硅烷是以SiCl4氢化法、硅合金分解法、氢化物还原法、硅的直接氢化法等方法制取,然后将制得的硅烷气提纯后在热分解炉中生产纯度较高的棒状多晶硅。采用该方法生产粒状多晶硅的主要厂商--美国MEMCPasadena公司是以四氟化硅为原料,采用无氯化工艺生产硅烷,经过提纯的高纯硅烷以液体的形态被贮存在贮罐内。然后将很小的籽晶颗粒导入热分解反应器内,硅烷及氢气按一定比例通入热分解反应器,硅烷在流化床上的籽晶周围进行热分解反应,籽晶颗粒逐渐长大,长到平均尺寸1000μm左右为止。新硅烷法和改良西门子法是目前世界上两种主要的多晶硅生产方法。新硅烷法既可生产粒状多晶硅又可生产棒状多晶硅,改良西门子法主要用于生产棒状多晶硅。新硅烷法与改良西门子法相比,具有反应温度较低、热效率高、耗电省、原料消耗低、硅烷提纯容易、产品纯度高等特点。特别是随着近几年来直拉单晶硅炉连续加料系统制造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直拉单晶硅生产工艺上的应用,新硅烷法生产粒状多晶硅工艺成为一种很有前途的新工艺,到较快的发展。
3流化床法
流化床法是美国联合碳化合物公司早年研发的多晶硅制备工艺技术。该方法以SiCl4、H2、HCl和工业硅为原料,在高温高压流化床内(沸腾床)生成SiHCl3,将SiHCl3再进一步歧化加氢反应生成SiH2Cl2,继而生成硅烷气。制得的硅烷气通入加有小颗粒硅粉的流化床反应炉内进行连续热分解反应,生成粒状多晶硅产品。因为在流化床反应炉内参与反应的硅表面积大,所以该方法生产效率高、电耗低、成本低。该方法的缺点是安全性差,危险性大,还有就是产品纯度不高,不过基本能满足太阳能电池生产的使用5。因而,该方法比较适合大规模生产廉价太阳能级多晶硅。
目前采用该方法生产颗粒状多晶硅的公司包括:美国MEMC公司、挪威可再生能源公司(REC)、德国威克公司(Wacker)等。特别是REC,它以硅烷气为原料,利用流化床反应器闭环绿色工艺制备颗粒状多晶硅,纯度甚至接近电子级硅,而且基本上不产生副产品和废弃物,这一特有专利技术使得REC在全球太阳能行业中处于独一无二的地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