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22|回覆: 0
打印 上一篇 下一篇

聯合國主導科研團隊發布消息 臭氧層有望幾十年內得到恢復

[複製鏈接]
字體大小: 正常 放大

3萬

主題

12

好友

3萬

積分

公民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8-7-13 22:23:0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b24804d6-4c83-4273-8e02-28649a0a2134.jpg

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網站9月10日消息,聯合國環境計劃署和世界氣象組織共同主導的一個科研團隊,於當日發布了一則少有的有關地球環境的好消息:對地球發揮保護作用的臭氧層在歷經多年消耗之後,有望在未來幾十年內得到恢復。科學家把這種積極變化歸功於全球對某些制冷劑、發泡劑的限制使用,同時說明只要全球行動,人類可以抵制或者延緩生態危機。

新勝利 臭氧水平已回升4%

負責近4年臭氧水平評估的美國航天局科學家保爾·紐曼說,2000年至2013年,中北緯度地區50公里高度的臭氧水平已回升4%。

聯合國組織300名科學家對地球臭氧水平進行持續監測,每4年為一個評估期。

“這是外交勝利,也是科學勝利,因為事實上,我們能夠共同發揮作用。”化學家馬里奧·莫利納說。1974年,莫利納與舍伍德·羅蘭共同發表了有關臭氧損耗的科學預測研究,並在1995年共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見成效 臭氧水平正在恢復首次被科學證實

臭氧層是地球的大氣防護層,可有效防止某些太陽射線對地球生物的傷害,已證實的太陽射線傷害包括引發皮膚癌、農作物減產等。

臭氧層自上世紀70年代末被發現出現明顯損耗。上世紀80年代,冰箱、空調等制冷設備的普及使某些人造氟化物作為制冷劑大行其道,科學界隨後證實,氯氟烴等氟氯碳化物是導致南極上空出現臭氧層空洞的重要原因,因為氟氯碳化物釋放的氯和溴可直接損耗臭氧。

1987年,聯合國為了避免工業產品中的氟氯碳化物對地球臭氧層繼續造成惡化及損害,承續1985年保護臭氧層維也納公約的大原則,邀請所屬26個會員國在加拿大蒙特利爾所簽署的環境保護公約《蒙特利爾破壞臭氧層物質管制議定書》,又稱《蒙特利爾議定書》。該議定書自1989年1月1日起生效。

此後,臭氧層的臭氧損耗情況出現好轉,但臭氧水平正在恢復還是第一次被科學證實。

仍路遙 臭氧濃度水平仍比1980年低6%

不過,科學家同時發現,人們用以替代氯氟烴的一些物質雖然不會損耗或較低損耗臭氧,但會造成溫室效應,加快全球氣候變化。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大氣科學家蘇珊·所羅門說,這些替代物質雖然目前還沒有形成規模,但到2050年前會對全球氣候變化產生巨大影響。

本周早些時候,聯合國發布的另一份報告顯示,去年,二氧化碳在大氣中的濃度創新紀錄。2012年至2013年二氧化碳濃度的升幅也達到30年來的歷史新高。

另外,臭氧層雖然在恢復,距離痊愈還很遙遠。南極臭氧層空洞依舊存在,最新計算顯示,臭氧濃度水平仍比1980年低6%。

先前有預測認為,南極臭氧層空洞可能在2065年前完全消失。聯合國環境項目執行主管阿希姆·施泰納依據最新數據判斷,臭氧層可能會在本世紀中期實現痊愈,但仍需仰仗各國的共同努力。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與世界氣象組織簡介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簡稱 UNEP)成立於1972年,總部設在肯尼亞首都內羅畢,是全球僅有的兩個將總部設在發展中國家的聯合國機構之一。所有聯合國成員國、專門機構成員和國際原子能機構成員均可加入環境署。到2009年,已有100多個國家參加其活動。在國際社會和各國政府對全球環境狀況及世界可持續發展前景愈加深切關注的21世紀,環境署受到越來越高度的重視,並且正在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關鍵作用。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宗旨是:促進環境領域內的國際合作,並提出政策建議;在聯合國系統內提供指導和協調環境規劃總政策,並審查規劃的定期報告;審查世界環境狀況,以確保可能出現的具有廣泛國際影響的環境問題得到各國政府的適當考慮;經常審查國家和國際環境政策和措施對發展中國家帶來的影響和費用增加的問題;促進環境知識的取得和情報的交流。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主要職責是:貫徹執行環境規劃理事會的各項決定;根據理事會的政策指導提出聯合國環境活動的中、遠期規劃;制訂、執行和協調各項環境方案的活動計劃;向理事會提出審議的事項以及有關環境的報告;管理環境基金;就環境規劃向聯合國系統內的各政府機構提供咨詢意見等。

世界氣象組織

世界氣象組織(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WMO)是聯合國的專門機構之一。世界氣象組織是在1947年9-10月在華盛頓市召開的國際氣象組織各國氣象局長會議上更名為世界氣象組織。它的前身國際氣象組織(International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英文簡稱IMO),是1872年和1873年分別在萊比錫和維也納召開的兩次國際會議後於1878年正式成立的非官方性機構。1947年9月在華盛頓召開的各國氣象局長會議,通過了世界氣象公約草案,1950年3月23日該公約生效,國際氣象組織改名為世界氣象組織。1951年3月19日在巴黎舉行世界氣象組織第一屆大會,正式建立機構。同年12月,成為聯合國的一個專門機構。

中華網
家與國的夢不結束,偏偏一顆心抗拒屈服!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發表回應 登錄 | 免費註冊

GMT+8, 2024-11-24 19:00

© 2015 SSKY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