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73|回覆: 0
打印 上一篇 下一篇

[綜合新聞] 民用散煤“雙替代”難題待解

[複製鏈接]
字體大小: 正常 放大

3萬

主題

12

好友

3萬

積分

公民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8-9-12 22:01:35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散煤“雙替代”(電代煤、氣代煤)補貼政策的3年執行期限現已過半,下一步補貼政策和時限尚未明確,而補貼的有效性和退出已成共識。“大限”之後,如何保障北方地區散煤治理、清潔取暖的成效?新納入的汾渭平原如何少走彎路?

“煤改電、煤改氣等散煤替代的補貼是有一定期限的,大部分是3年左右,3年後能不能持續是個問題。補貼已經成為散煤替代中比較大的難題。”在日前召開的第三屆中國散煤綜合治理大會上,國務院參事室研究員、國家能源局原副局長吳吟做出上述判斷。

記者在採訪調研中了解到,目前散煤治理中的“雙替代”主要依靠政府補貼推進,不論是初始設備投資還是運行費用都高度依賴政府補貼。在此背景下,3年後政策補貼能否持續,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也成為關係散煤治理效果的重要因素。

經濟性決定替代意願

由中國煤控研究項目散煤治理課題組完成的《中國散煤綜合治理調研報告2018執行報告》(下稱《報告》)顯示,經濟性是居民取暖意願的關鍵性因素。根據對1000餘戶農村居民的入戶調研,仍有62%的居民使用燃煤爐具。同時,在一些經濟條件較好的北方農村,居民在補貼到位的前提下,對“雙替代”持歡迎態度。

《報告》認為,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村居民對居住環境、取暖方式以及相關消費的心理預期逐步提高,但對取暖成本的承受能力仍有限。對於60—120平米的住宅,86%的農村居民期望的取暖成本在2500元以下,超70%的農村居民期望的散煤替代成本在2000元以下。

那麽,目前主流的散煤“雙替代”能否滿足上述要求?

據介紹,“氣代煤”取暖費用是散燒煤費用支出的2-3倍,補貼後的費用在4200元左右,高於農村居民的平均預期水平或支付意願。而事實上,在經歷第一個採暖季時,由於對燃氣量和補貼標準及時間等現實問題存疑,用戶普遍犧牲了部分取暖需求以節約支出。因此,若滿足完全取暖需求,“氣代煤”采暖費用仍有上浮空間。

與“氣代煤”相比,“電代煤”的成本更高,約為散燒煤的4倍。以河北省為例,除部分地區存在三級政府補貼外,大部分地區的補貼額度只有5000元左右,農戶需自行支付1萬元左右的設備費用,加上未來末端改造等其他費用,許多農戶無力承擔。

“雙替代”的設備投入、運維成本較高,嚴重依賴補貼困擾散煤治理中清潔能源替代可持續性已成業內共識。

對此,中國工程院院士杜祥琬表示,在我國當前的能源轉型中,煤炭的使用量仍然很大,要用好煤炭,就必須堅定不移地把污染嚴重的散煤替代掉。但在具體方法上,一定要規劃好、實施好,在規劃的指導下穩步推進。

居民、政府、企業均面臨壓力

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分析,補貼政策是強力推進散煤治理、清潔取暖工作的重要保障。但在實際推進中卻並未緩解居民、政府、企業三方的壓力。

“雙替代”用戶90%為低收入的農村居民,取暖支付能力有限。由於多數政府採取“先用後補”的補貼方式,用戶擔心補貼不到位、運行費用高,不敢敞開用,這種現象在2017-2018年取暖季普遍存在。

“政府有補貼我們就用,沒補貼我們就不用。但補貼後的價格也不能比燃煤高太多。而且,3年後究竟還有沒有補貼?”山西省的一位農戶對即將到來的散煤替代心裏有諸多疑慮。

此外,“雙替代”需要大量投入配套設施建設,隨著重點區域擴圍,散煤治理清潔取暖工作的深入推進,一次性補貼和運維補貼將使政府財政壓力持續加大。

河北某區級政府相關負責人對記者大倒苦水。他介紹,該區去年散煤治理實施煤改氣不順利的最主要原因就是資金緊張,該區煤改氣工程由4個公司負責,實行全額墊資,項目花費超3億元,而中央財政補貼只有7000萬元,剩下2億元多元對於當地財政來說實在是一個不小的負擔。

“‘雙替代’項目對補貼依賴性較大,地方財政負擔較重,未來隨著新項目的推進,以及原有項目的運營維護仍需大量投入,部分地方政府將進退兩難。”該負責人坦言。

企業也不輕鬆。一位電取暖設備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民用清潔能源替代項目往往需要企業前期墊付資金,資金回收期較長。同時,項目驗收及用戶滿意度評價受用戶主觀因素影響較大。而經歷了“雙替代”的企業,產品成本增加,企業運營壓力陡增。

回歸市場屬性是根本

如何才能打消各方對於散煤治理成本、補貼的顧慮?

生態環保部規劃院能源環境政策研究室主任陳瀟君建議,應建立發改、能源、財政、住建、農業、環保、電網等多部門聯合協作機制。同時,試點城市清潔取暖資金、大氣污染防治專項資金應予重點支持,電價、氣價、取暖設備、電網建設、潔凈型煤等多方面的補貼、各級財政補貼資金也需落實到位。此外,還可以創新補貼機制,例如北京氣價、電價補貼是直接補給供氣、供電公司,居民直接使用補貼後的氣價和電價,不用清潔能源就不享受補貼,既能補貼到位,也能避免資金浪費。

《報告》認為,應建立長效的投入保障機制以及補貼時效和退出機制。現有的清潔取暖補貼政策時效將至,且未來將逐步退出,應盡快、提前公開後續補貼方式、額度、時效等,加強財政補貼的績效考核,明確補貼的推出時間和機制,提前謀劃長效的投入保障機制,確保政府財政、能源供應商和相關企業、終端用戶三方財務的可持續性。

而前述業內人士則表示,應遵循“政府監管、企業為主、市場化運營”的原則,讓散煤治理和清潔取暖發展機制回歸市場屬性,實現公平競爭,激發企業創新的積極性,給予用戶更多的自主選擇權。鼓勵國有企業、大企業參與到農村散煤治理、清潔取暖中,整合資源,進行商業模式的創新,提供“能源+設備+運維+培訓”等全方位的服務體系,為用戶解決實際問題,提高用戶體驗效果。

“此外,還應加快清潔能源價格的市場化改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理清清潔能源供熱的價格體系,推動可再生能源供暖的發展。”該人士坦言。

中國能源網
標簽
散煤治理
家與國的夢不結束,偏偏一顆心抗拒屈服!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發表回應 登錄 | 免費註冊

GMT+8, 2024-11-25 12:14

© 2015 SSKY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