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4|回覆: 0
打印 上一篇 下一篇

[武器裝備] 殲36的氣動結構與動力模式深度解讀

[複製鏈接]
字體大小: 正常 放大

3萬

主題

12

好友

3萬

積分

公民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5-1-2 20:53:0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20250102120750861.jpg

在1226首飛後,殲36熱度依然很高,各種更加專業分析文章也是越來越多,現在主要焦點還是聚集在三個發動機和超巡速度上,現在也出現了比較清晰的尾部噴口照片,三個噴口形狀似乎一致,比較像是WS10C,這個可能會讓大家有點失望,但也有人分析就是TBCC,但採用非常特殊的內部結構;

殲36採用並聯TBCC渦輪基組合發動機,就是2個渦扇+1個衝壓結構,這判斷應該是本號在公眾號發出來的,然後就莫名其妙的傳開了,實際上殲36學問多得很,因為TBCC要配合相對應的乘波體氣動外形,才能發揮相應功能,不能光說一個,現在補充完整;

殲36的氣動外形筆者給出一個較為完整的名稱:低馬赫雙後掠中展弦比三角翼乘波體,聽著挺繞口,但也只有這樣才完整,避免擡杠,也可以看出殲36的技術含量有多少,下面一個個來解釋;

20250102120750412.png

本文中簡化為乘波體結構,乘波體結構與TBCC組合,原本實際上是用在5倍音速以上的高超音速飛行器上的,而飛的越快那麽內部載荷就越小,航程也不會長,殲36是作戰飛機,需要大的內部載荷和航程,根本沒有必要飛那麽快,前文就說過隱身飛機都是要圍繞著彈倉來設計的,殲36就從殲20的窄機身變成了寬機身,這個彈倉大的有點嚇人,在超音速狀態下就需要更大的發動機推力,如果不採用新的氣動布局,哪怕是3台渦扇15同時開加力也很難飛到1.8倍音速,所以寬機身要超音速飛行除了增加發動機推力外,那麽還要採用新的氣動布局,否則速度上去了,航程就沒有了;

所以筆者認為殲36引入了乘波體布局概念,這是原本一種適宜高超音速飛行的外形,“乘波體”的飛行器,說的直白一點兒,就是“乘坐在激波上的飛行器”,比如說戰鬥機在超音速飛行的時候就會在飛機周圍引起“激波”.

有人說殲36不是乘波體布局,那種都是箭頭形狀的,這個說法沒有錯,但這個種屬於5倍以上高馬赫數的高超飛行器,現在已經出現了滿足飛行器低速段乘波體結構;這就是是雙後掠中展弦比三角翼乘波體,也叫做渦波乘波結構;

通常戰鬥機氣動布局采用細長飛機機身,屬於軸對稱錐形體,通過馬赫錐減小波阻、並且為發動機提供入口進氣條件,但是超音速升阻比較低,所以用常規布局超音速激波錐判斷殲36速度就會出現很大偏離;

下圖為也是三發細長機體,這個比較符合大家對超音速飛行器的認知,細長結構肯定飛的快,但問題是不能裝東西,不能作為戰鬥機來使用;而殲36廠家很早就造出了WZ8高超偵察機,對於此類氣動結構非常熟悉,就是非常典型的乘波體結構,這個機頭部分大家看著是否眼熟?

20250102120751715.jpg

超低翼載

大家知道是否注意到殲36的翼載特別低,按照俄羅斯愛好者畫的圖推算,殲36機身長度約為21米,翼展22米,屬於中展弦比。機翼面積約為186平方米,殲36的最大起飛重量是50噸,翼載270公斤/平方米,如果是正常起飛重量,估計只有220公斤/平方米;而起飛重量45噸F111戰鬥轟炸機,機翼最大面積只有60多平方米,翼載750公斤/平方米,而機動性最好的F16A戰鬥機(型號很多,採用早期型號數據),機翼面積27平方,在13噸空戰起飛重量下,翼載480公斤/平方米,可以看出殲36翼載非常低,低翼載荷特點低速性能特別好,轉彎半徑極小,即便是3台WS10C全開,哪怕是F16A狗鬥都不是殲36對手,但機翼面積阻力就大,高速飛行會有問題;

而殲36還是追求速度的,所以採用了超音速升阻比高的雙後掠三角翼,也叫做渦升力乘波體結構,通過定後掠前緣線設計產生的旋渦來改善升力性能,大家看著這個是不是有點眼熟?

20250102120751189.jpg

作者認為大面積的寬展弦比機翼就是為了在低馬赫數更加有效的捕捉到激波,另外一個作用由於機體內部安裝了3台發動機,佔了很多空間,那麽擴大機翼面積就可以增加機翼油箱容量,提高航程,不過也帶來結構重量增加(由於低速性能好,又是雙機輪,理論上可以上艦),作者估算殲36最優高度條件升阻比0.8M能夠達到16,而2-2.5能夠達到4.5-5。

由於機翼油箱擴大,那麽內載油量應該可以達到20噸,除去起飛著陸加速備份等5噸,15噸內油,那麽簡單計算一下全程0.85M巡航,可以達到8000公里巡航航程,加上起飛巡航等整個航程超過9000公里,即便是10噸那麽也具備6000公里航程,總計7000公里航程(具體還要看發動機性能),這個航程讓人非常驚詫;參照F111戰鬥轟炸機就是14.5噸內油,最大航程7000公里,多次空中加油後總航程13000公里,所以這個數字作者認為不誇張;

當然如果在進入戰區前進入超巡狀態增加突防能力,但整個航程就會下降;

超巡問題

如果是3台WS10C,軍用推力達到9噸,加力推力15噸,而高空推力和耗油量都會下降,由於渦輪風扇發動機的最大限速是2.8倍音速,能夠比較穩定飛行速度是2-2.5音速,還能夠保證機動性,而這種條件下升阻比4.5-5,如果是2.5倍音速那麽整個超巡航程是3000公里,具體實際使用也是亞+超組合,但如果要3倍音速以上巡航那麽就是要衝壓發動機,TBCC但速度快了航程急劇下降,還會帶來一大堆其他問題,筆者認為如果真要上衝壓直接到4倍音速最好,如果不行那麽就是三台渦扇2-2.5倍音速足夠用了,殲36是一個多功能戰機,而不是以前米格25,SR71這種只管速度,不管其他偏科式的飛機;

對於進氣道,網絡有人提出比較有意思想法就是嘉萊特進氣道和背部DSI進氣道組合使用,作者也是認為這種方式更加合理,至少大仰角進氣問題沒有了,雖然這種管道複雜,但壓力並不大,完全可以用3D打印完成,當然這個也是東大國優勢,所以殲36是整個工業優勢體現;

結束語:

通過這些基本分析可以看出,殲36是一個5代戰機的絕殺機,從盤旋速率這些指標來看,好像5代機裏沒有能殲36比兜圈子的,哪怕最靈巧的F16A戰鬥機都不行,加上本身殲36是並列雙座,先進全景態勢感知,近戰更加具有優勢;

比中遠距離空戰殲36雷達口徑比現在全世界最大口徑機載雷達的J-16還能大上一倍,由於雙座機加上體積大,可以內置J16D的部分電子設備,起到部分隨隊電子干擾機作用,加上PL17和PL15巨大射程和載彈量,超音速機動性,會對F22這些五代戰機形成絕殺;而對F35這種戰鬥機就是屠殺;但這些是基本功能,殲36並不是主要作戰方式;

20250102120751714.png

外網流傳著殲36防禦作戰圖,實際上就是根本不理解他的作戰機理,在東風26/27遠程導彈的聯合打擊體系下,殲36依靠巨大航程,載彈量,隱身突防打擊下,這些轟炸機和戰鬥機還能飛的起來麽!

結束語

這裏並不是過度渲染殲36戰鬥力,而是這種重型戰鬥機都具備這個特點,歷史上的F111戰鬥轟炸機就具備這些特徵,但由於發動機推力太低,機動性太差,被叫做“帶翅膀的豬”,但在空襲利比亞時經過多次空中加油後連續飛行14個小時,總航程達到13000公里,這樣的續航能力,使得F-111能夠在遠離基地的情況下,對目標實施精確打擊,極大地拓展了打擊範圍和戰略靈活性。

而殲36具有重型戰鬥機遠程、重載的優點,更是在此基礎上融入了高度隱身能力。戰機在保持強大打擊能力的同時,也具備了更高的生存能力和突防能力。

對於花旗國而言,這無疑是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他們不得不面對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挑戰!

觀察者網
標簽
殲36
家與國的夢不結束,偏偏一顆心抗拒屈服!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發表回應 登錄 | 免費註冊

GMT+8, 2025-2-20 04:23

© 2015 SSKYN

回頂部